七尺男牙兒、燒菜有感悟、既學小本領、又幫父母心。
BT一族
2013-2-25 03:30:02
放假在家中,每日必幫父母炒菜,一則鍛煉生活本領,二則領略其中樂趣。以前從未下廚房,摸爐灶(洗碗除外)的筆者,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廚房中人。雖無名師指點,但有對燒菜做飯摸著些門道的父親的指導,也就練就了一番雖非精巧絕倫,但燒上五六個家常菜尚可的「小本事」。
燒菜之樂趣,有些類似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樣的意境。只不過燒菜的樂趣既在燒的過程,又在於燒出的色香味俱全的一道道菜上,還可以寄托于「吃」這一直奔主題的一道程序之上,可謂是一舉三得,其樂無窮。先前自己曾認為,作為一個堂堂七尺男兒,燒菜並非份內之事,但每每看到父母那勞碌的身影,一種發自內心的家庭責任感便油然而生,於是一有機會便去幫廚。沒曾想身入其中時也能感悟到無窮的樂趣。因此,每到準備一日三餐的時刻,在灶台邊總能看到我忙碌的身影。
燒菜,最為需要的莫過於手上功夫,有如老師講課最為需要的莫過於嘴上功夫,肚里有貨卻如茶壺裡煮餃子般難以倒出的人當不了好老師。當然,好老師也需要有好的手上功夫:板書。而燒菜,主要耍的卻是手上功夫:切墩、掂勺都需要有一副好手藝。燒菜時手掄大鏟,左翻右炒也是頗有一番功夫的。手勁不可過大,否則菜會紛紛跌出鍋外;又不能太小,否則味道難以入到菜中。而另一方面,佐料的調放,更與廚師的一雙巧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放入菜中的佐料量必須適中。否則,多一分則味重,少一分則顯甜。而蔥姜蒜這類佐料,在大部分烹飪書中都並未告知分量。何故?民諺有雲:新手燒大菜,多放蔥姜蒜。
燒菜之樂趣,有些類似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樣的意境。只不過燒菜的樂趣既在燒的過程,又在於燒出的色香味俱全的一道道菜上,還可以寄托于「吃」這一直奔主題的一道程序之上,可謂是一舉三得,其樂無窮。先前自己曾認為,作為一個堂堂七尺男兒,燒菜並非份內之事,但每每看到父母那勞碌的身影,一種發自內心的家庭責任感便油然而生,於是一有機會便去幫廚。沒曾想身入其中時也能感悟到無窮的樂趣。因此,每到準備一日三餐的時刻,在灶台邊總能看到我忙碌的身影。
燒菜,最為需要的莫過於手上功夫,有如老師講課最為需要的莫過於嘴上功夫,肚里有貨卻如茶壺裡煮餃子般難以倒出的人當不了好老師。當然,好老師也需要有好的手上功夫:板書。而燒菜,主要耍的卻是手上功夫:切墩、掂勺都需要有一副好手藝。燒菜時手掄大鏟,左翻右炒也是頗有一番功夫的。手勁不可過大,否則菜會紛紛跌出鍋外;又不能太小,否則味道難以入到菜中。而另一方面,佐料的調放,更與廚師的一雙巧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放入菜中的佐料量必須適中。否則,多一分則味重,少一分則顯甜。而蔥姜蒜這類佐料,在大部分烹飪書中都並未告知分量。何故?民諺有雲:新手燒大菜,多放蔥姜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