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它的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由於學派理論甚多它的種類名稱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目 錄1概述
1.1 概念
1.2 理論背景
1.3 適應範圍
1.4 基本原則
1.5 一般要點
2方法及技術
2.1 行為治療的治療過程
2.4 行為塑造法
2.5 代幣制療法
2.6 暴露療法
2.7 鬆弛反應訓練
2.8 生物反饋治療
2.9 自控法
2.10 行為治療方法的共同特點
3理論基礎
3.1 條件反XX理論
3.2 情緒理論
3.3 環境決定論
3.4 人格理論
1概述概念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它的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由於學派理論甚多它的種類名稱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理論背景行為治療的概念最早有斯金納和利得斯萊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 行為治療
以實驗心理學及心理學中行為學派的理論和觀點為基礎其理論淵源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1Pavlov經典條件反XX學說有關實驗性神經症模型的理論強調條件化刺激和反應的聯繫及其後繼反應規律解釋行為的建立改變和消退
2 Sknner的操作條件反XX學說闡明獎勵性或懲罰性操作條件對行為的塑造
3Bandura及Watson的學習理論前者強調社會性學習對行為的影響後者認為任何行為都是可以習得或棄掉的
4XX早泄XX痙攣性感或性樂缺乏等XX障礙
7輕性抑鬱狀態及持久的情緒反應等
基本原則1以普通心理學中的學習原理為基礎無需引入特別的理論假說
2否認行為的遺傳和本能的作用認為環境和教育決定一切也決定癥狀的形成和消退
3在研究題材上和治療上只重視可觀察當事人的外顯行為即使是內隱的語言習慣也被認為是由外顯的語言習慣逐漸演變而來的
4認為變態行為和正常行為之間並無質的區別而只是數量上的差異即過剩和不足行為治療的實質就是消退過剩的反應建立缺乏和不足的反應即去其有餘或補其不足
5人格是一切動作的總和是各種習慣系統的最後產物重建人格就是建立新的行為習慣
6行為治療只需就事論事不必考慮深層的原因
一般要點1確定需要治療的靶行為
2具體描述分析靶行為如有多個靶行為要確定治療的先後順序與最佳方案
3與被治療者一道確定治療的具體實施方案
4指導當事人如何實施方案
2方法及技術行為治療的治療過程與其他學派的治療者的相比行為治療者對治療過程關心得較少他們更關心設立特定的治療目標而特定的治療目標是治療者經過對來訪者的行為的觀察對其行為進行功能分析后幫助來訪者制定的治療目標一旦確定新的條件作用的學習過程就可以開始進行
布萊克姆Blackham等人曾提出提高適應XX出現的頻率和強度的6個治療步驟這6個步驟是
1以操作性述評確定和闡明需要發跡的行為
2獲取希望出現的靶行為的基線水平
3設置有助於靶行為發生的情境
4確認潛在的強化刺激和事件
5強化希望出現的靶行為或強化一系列接近靶行為的行為
6持續記錄行為的變化並據此評價治療的療效
董經武亦曾將行為治療的實施過程分為下列幾個步驟
1了解來訪者現有問題行為及其原因
2分析辨別並確定目標行為
3關鍵的不良行為的構成層次
4在治療前觀察來訪者不良行為發生次數並確定基數
5有無有意義的行為的不斷出現
1確認來訪者的不良行為據此可制定治療目標選擇治療技術和方法
2以適當的技術方法對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幫助來訪者建立起新的行為方式
3記錄行為的基線水平及變化過程以評價治療過程
系統脫敏法這一方法于本世紀50年代由精神病學家沃爾帕所創它是整個行為療法中最早被系統應用的方法之一最初沃爾帕是在動物實驗中應用此法的他把一隻貓置於籠子里每當食物出現引起貓的進食反應時即施以強烈電擊多次重複后貓即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拒絕進食最後發展到對籠子和實驗室內的整個環境都產生恐懼反應即形成了所謂實驗性恐怖症然後沃爾帕用系統脫敏法對貓進行矯治逐漸使貓消除恐懼反應只要不再有電擊最終回到籠中就食也不再產生恐懼此後沃爾帕便把系統脫敏療法廣泛運用於人類的臨床實踐實施這種療法時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異常行為表現(如焦慮和恐懼)是由什麼樣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焦慮反應由弱到強按次序排列成焦慮階層然後教會患者一種與焦慮恐懼相抗衡的反應方式即鬆弛反應使患者感到輕鬆而解除焦慮進而把鬆弛反應技術逐步地有系統地和那些由弱到強的焦慮階層同時配對出現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鬆弛反應去抑制那些較弱的焦慮反應然後抑制那些較強的焦慮反應)這樣循序漸進地有系統地把那些由於不良條件反XX(即學習)而形成的強弱不同的焦慮反應由弱到強一個一個地予以消除最後把最強烈的焦慮反應(即我們所要治療的靶行為)也予以消除(即脫敏)異常行為被克服了患者也重新建立了一種習慣於接觸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為這就是系統脫敏療法它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恐怖症強迫性神經症以及某些適應不良XX
厭惡療法厭惡療法是一種幫助人們(包括患者)將所要戒除的靶行為(或癥狀)同某種使人厭惡 行為治療相關書籍
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從而達到戒除或減少靶行為出現的目的這一療法也是行為治療中最早和最廣泛地被應用的方法之一在臨床上多用於戒除吸煙吸毒酗酒各種XX異常和某些適應不良XX也可以用於治療某些強迫症
厭惡刺激可採用疼痛刺激(如橡皮圈彈痛刺激和電刺激)催吐劑(如阿朴嗎啡)和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或聲響刺激等也可以採取食物剝奪或社會交往剝奪措施等還可以通過想象作用使人在頭腦中出現極端憎厭或無法接受的想象場面從而達到厭惡刺激強化的目的例如要戒除酗酒的不良行為可以在酗酒者個人生活習慣中最喜歡喝酒的時刻進行使用催吐嗎啡或電擊等懲罰性刺激造成對酒的厭惡反應從而阻止並消除原來酗酒的不良行為又如戒煙可以採用戒煙糖戒煙漱口水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使吸煙者在吸煙時感覺到一種難受的氣味而對吸煙產生厭惡感以至最終放棄吸煙的不良行為
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法(shaping)這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XX原理設計出來的目的在於通過強化(即獎勵)而造成某種期望出現的良好行為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一般採用逐步進級的作業並在完成作業時按情況給予獎勵(即強化)以促使增加出現期望獲得的良好行為的次數有人認為最有效的強化因子(即獎勵方法)之一是行為記錄表即要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時所取得的進展正確記錄下來並畫成圖表這樣做本身就是對行為改善的一種強大推動力根據圖表所示的進展治療者還可應用其它強化因子當作業成績超過一定的指標時即給予表揚或獎勵此外還可採用讓患者得到喜愛的食物或娛樂等辦法通過這種方式來塑造新的行為以取代舊的異常的行為為了使治療效果得以保持和鞏固在應用這一治療方法時需要特別注意如何幫助患者把在特定治療情境中學會的行為轉換到家庭或工作的日常生活現實環境中來此法的適用範圍包括孤獨症兒童說話改善或消除恐怖症神經性厭食症肥胖症及其他神經症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改善或促進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交和工作的行為在社會教育中可用於對低能者的訓練以及用於治療某些XX障礙等
代幣制療法代幣制療法這是在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XX理論特別是條件強化原理的基礎上形成並完善起來的一種行為療法它通過某種獎勵系統在病人做出預期的良好行為表現時馬上就能獲得獎勵即可得到強化從而使患者所表現的良好行為得以形成和鞏固同時使其不良行為得以消退
代幣作為陽性強化物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用記分卡籌碼和證券等象徵性的方式代幣應該具有現實生活中錢幣那樣的功能即可換取多種多樣的獎勵物品或患者所感興趣的活動從而獲得價值用代幣作為強化物的優點在於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用起來極為便利還可進行連續的強化只要患者出現預期的行為強化馬上就能實現用代幣去換取不同的實物從而可滿足受獎者的某種偏好可避免對實物本身作為強化物的那種滿足感而不致於降低追求強化(獎勵)的動機並且在患者出現不良行為時還可扣回代幣使陽性強化和陰性強化同時起作用而造成雙重強化的效果
代幣制療法不僅可用於個體而且可在集體行為矯治中實施可以在醫院也可以在學校中廣泛使用甚至可在精神病院在特殊教育的班級中以及在工讀學校管教所和監獄中使用臨床實踐表明在多動症兒童葯癮者和酒癖者等的矯治中在衰退的精神病人的康復中代幣制療法都有良好的效果
暴露療法暴露療法這是一種主要用於治療恐怖症的行為治療技術其治療原則是讓患者較長時間地想象恐怖的觀念或置身於嚴重恐怖的環境從而達到消退恐懼的目的1967年斯坦夫爾和列維斯 行為治療室
首先報告一種使患者逐步暴露于恐怖情境來治療恐怖症的行為療法這便是最早使用的暴露療法但當時稱為爆破療法此法與系統脫敏療法有某些共同之處如都需要讓患者接觸恐怖的對象(事物或情境)但它們之間又有不同之處①在暴露療法實施過程中恐怖情境出現時無需採用鬆弛或其他對抗恐怖的措施②暴露療法需讓患者暴露于恐怖情境的時間較長如治療嚴重的廣場恐怖並伴有嚴重焦慮的患者每次治療時間約需2小時或更長③系統脫敏法一般僅能對較輕的恐怖症有效而暴露療法則常用於治療嚴重的患者④暴露療法不僅可用於個別治療還可用於集體治療如對廣場恐怖症可對56名患者同時進行治療即同時暴露于恐怖情境療效與個別應用時相同
鬆弛反應訓練鬆弛反應訓練,這是一種通過自我調整訓練由身體放鬆進而導致整個身心放鬆以對抗由於心理應激而引起交感神經XX的緊張反應從而達到消除緊張和強身祛病目的的行為訓練技術一般的鬆弛反應訓練方法使用較多的是雅可布松所首創的漸進性鬆弛法此法可使被試者學會交替收縮或放鬆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時能體驗到自身肌肉的緊張和鬆弛的程度以及有意識地去感受四肢和軀體的鬆緊輕重和冷暖的程度從而取得松靜的效果我國的氣功印度的瑜珈和日本的坐禪等都能起到類似的作用一般認為不論何種鬆弛反應訓練技術只要產生鬆弛反應都必須包含四種成份①安靜的環境②被動舒適的姿勢③心情平靜肌肉放鬆④精神內守(一般通過重複默念一種聲音一個詞或一個短句來實現)
據國內外的實驗研究證實鬆弛反應訓練能產生如下的生理效應交感神經系統活動降低耗氧量降低心率呼吸率減慢收縮壓下降腦電波多呈a波等因此一般說來能產生鬆弛反應的療法都能對抗緊張和焦慮鬆弛反應療法由於簡便易行還可以自我訓練故它不僅是系統脫敏法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與生物反饋儀並用可收到生物反饋治療單獨進行時所得不到的效果對於高血壓失眠頭痛心律失常以及各種由於心理應激(緊張)所造成的疾患都有良好的療效今天各種鬆弛反應訓練技術在世界各國已廣泛地成為人們用以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疾病特別是慢XX的一種有效方法而且還廣泛地運用於體育競賽文藝表演以及一切可能產生緊張焦慮的情境以對抗緊張和焦慮從而保持和發揮良好的競賽和表演效果
生物反饋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是一種借助於電子儀器讓人們能夠知道自己身體內部正在發生變化的行為矯治技術通過生物反饋治療有助於患者調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率血壓胃腸蠕動肌緊張程度汗腺活動和腦電波等幾乎包括所有的身體機能的活動情況從而改善機體內部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矯正對應激的不適宜反應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生物反饋是在60年代開始由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根據操作式條件反XX學習理論首先在動物身上進行內臟反應訓練的實驗研究于1967年首次獲得成功從而創立了這一嶄新的治療技術按照傳統的觀念認為骨骼肌(隨意肌)是人能夠隨意控制的而內臟和腺體等平滑肌(不隨意肌)則受自主神經支配是不能隨意控制的米勒所創立的生物反饋技術第一次打破了這一傳統觀念用科學事實證明通過特殊的學習和訓練人也可以學會知道和隨意地控制自己的心臟血管胃腸腎臟和各種腺體等內臟器官的活動就像隨意控制骨骼肌群那樣
臨床實踐證明生物反饋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行為治療技術生物反饋和鬆弛反應訓練相結合可以使人更快更有效地通過訓練學會使用鬆弛反應來對抗並消除一般的心理情緒應激癥狀同時在臨床上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治療各科心身疾病神經症和某些精神病
自控法自控法主要通過確定目標自我監察自我強化等手段達到消除不良習慣XX主要適用於戒煙戒酒戒毒癮及治療貪食症等
行為治療方法的共同特點各種行為治療主法的共同特點是
1治療只能針對當前來訪者有關的問題而進行至於揭示問題的歷史根源自知力或領悟通常人為是無關緊要的
2治療以特殊的行為為目標這種行為可以是外顯的 也可以是內在的那些要改變的行為常被看作是心理癥狀的表現
3治療的技術通常都是從實驗中發展而來即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4對於每個求治者施治者根據其問題和本人的有關情況採用適當的行為治療技術
3理論基礎條件反XX理論早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從刺激到行為的反應都可以簡化為刺激-反應S-R的活動和單純的適應功能 行為治療
所謂刺激是指引起機體行為的內部和外部的變化而反應則是指構成行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
巴普洛夫提出經典條件反XX認為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為和隨意運動都是無條件反XX基礎上形成的條件反XX斯金納提出操作條件反XX其基本規律是自發XX在先強化在後行為表現的頻率隨該行為造成的結果而改變效果律取消強化物可使原已習得的操作行為消退消退律與經典條件反XX實驗相比操作反應是自發性的雖有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但無明確的非條件反應出現
在行為主義看來任何複雜的行為以及變態的行為都來自學習尤其是早期的行為實踐
情緒理論原始的情緒模式表現為恐懼憤怒和愛而其他的各種複雜情緒是通過條件作用而逐漸形成的情緒反應可以歸結為特定內臟變化的行為表現
環境決定論行為主義認為人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行為都是環境塑造的結果而且行為是可以通過教育變化的否認遺傳和本能對行為的作用新行為主義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類不僅通過自身行為被強化而習得新的反應而且還可以通過觀察他人榜樣完成的行為而習得新的行為
人格理論認為人格是在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一切動作的總和是所有的各種習慣系統的最後產物人在與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了多種行為習慣系統而所謂人格不過是諸多習慣系統中佔有優勢的習慣系統行為主義看來人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通過改變環境和行為而得以重塑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文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青少年網路成癮預防干預中的有效性初探-心理研究-2013年 第1期 (7)
心理干預在留守產婦住院分娩中的應用-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3年 第2期 (2)
抑鬱症的治療與護理-中國當代醫藥-2013年 第3期 (3)
以上文獻來自於
>> 查看更多相關文獻
詞條標籤:
心理疾病治療方法心理學醫學科學健康內科學心理學術語生活醫學術語
如果想提出功能問題或意見建議,請到意見反饋;如果您要 舉報侵權或違法信息,請到投訴中心;其他問題請訪問百度百科吧
行為治療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5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3-04-20
創建者:風起水寒
詞條貢獻榜 突出貢獻者:
一統神界
辛勤貢獻者:
百科ROBOT
goujun1994
艾秋璃
©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 百科協議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參考資料
1概述1.1概念1.2理論背景1.3適應範圍1.4基本原則1.5一般要點2方法及技術2.1行為治療的治療過程2.2系統脫敏法2.3厭惡療法2.4行為塑造法2.5代幣制療法2.6暴露療法2.7鬆弛反應訓練2.8生物反饋治療2.9自控法2.10行為治療方法的共同特點3理論基礎3.1條件反XX理論3.2情緒理論3.3環境決定論3.4人格理論
登錄
查看我的收藏
1概述概念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它的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由於學派理論甚多它的種類名稱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理論背景行為治療的概念最早有斯金納和利得斯萊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 行為治療
以實驗心理學及心理學中行為學派的理論和觀點為基礎其理論淵源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1Pavlov經典條件反XX學說有關實驗性神經症模型的理論強調條件化刺激和反應的聯繫及其後繼反應規律解釋行為的建立改變和消退
2 Sknner的操作條件反XX學說闡明獎勵性或懲罰性操作條件對行為的塑造
3Bandura及Watson的學習理論前者強調社會性學習對行為的影響後者認為任何行為都是可以習得或棄掉的
4Jacom的再教育論認為病態行為可通過教育改變和改造
適應範圍1恐怖症強迫症和焦慮症等神經症
2XX症肌痙攣口吃咬指甲和遺尿症等習得性的不良習慣
3貪食厭食煙酒和藥物成癮等自控不良行為
4XX早泄XX痙攣性感或性樂缺乏等XX障礙
5戀物癖異性服裝癖露陰癖等性變態
6慢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發育遲緩的某些不良行為
7輕性抑鬱狀態及持久的情緒反應等
基本原則1以普通心理學中的學習原理為基礎無需引入特別的理論假說
2否認行為的遺傳和本能的作用認為環境和教育決定一切也決定癥狀的形成和消退
3在研究題材上和治療上只重視可觀察當事人的外顯行為即使是內隱的語言習慣也被認為是由外顯的語言習慣逐漸演變而來的
4認為變態行為和正常行為之間並無質的區別而只是數量上的差異即過剩和不足行為治療的實質就是消退過剩的反應建立缺乏和不足的反應即去其有餘或補其不足
5人格是一切動作的總和是各種習慣系統的最後產物重建人格就是建立新的行為習慣
6行為治療只需就事論事不必考慮深層的原因
一般要點1確定需要治療的靶行為
2具體描述分析靶行為如有多個靶行為要確定治療的先後順序與最佳方案
3與被治療者一道確定治療的具體實施方案
4指導當事人如何實施方案
2方法及技術行為治療的治療過程與其他學派的治療者的相比行為治療者對治療過程關心得較少他們更關心設立特定的治療目標而特定的治療目標是治療者經過對來訪者的行為的觀察對其行為進行功能分析后幫助來訪者制定的治療目標一旦確定新的條件作用的學習過程就可以開始進行
布萊克姆Blackham等人曾提出提高適應XX出現的頻率和強度的6個治療步驟這6個步驟是
1以操作性述評確定和闡明需要發跡的行為
2獲取希望出現的靶行為的基線水平
3設置有助於靶行為發生的情境
4確認潛在的強化刺激和事件
5強化希望出現的靶行為或強化一系列接近靶行為的行為
6持續記錄行為的變化並據此評價治療的療效
董經武亦曾將行為治療的實施過程分為下列幾個步驟
1了解來訪者現有問題行為及其原因
2分析辨別並確定目標行為
3關鍵的不良行為的構成層次
4在治療前觀察來訪者不良行為發生次數並確定基數
5有無有意義的行為的不斷出現
7著眼于調節行為的後果或著眼于教授新的行為
在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注意到行為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內容有3項
1確認來訪者的不良行為據此可制定治療目標選擇治療技術和方法
2以適當的技術方法對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幫助來訪者建立起新的行為方式
3記錄行為的基線水平及變化過程以評價治療過程
系統脫敏法這一方法于本世紀50年代由精神病學家沃爾帕所創它是整個行為療法中最早被系統應用的方法之一最初沃爾帕是在動物實驗中應用此法的他把一隻貓置於籠子里每當食物出現引起貓的進食反應時即施以強烈電擊多次重複后貓即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拒絕進食最後發展到對籠子和實驗室內的整個環境都產生恐懼反應即形成了所謂實驗性恐怖症然後沃爾帕用系統脫敏法對貓進行矯治逐漸使貓消除恐懼反應只要不再有電擊最終回到籠中就食也不再產生恐懼此後沃爾帕便把系統脫敏療法廣泛運用於人類的臨床實踐實施這種療法時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異常行為表現(如焦慮和恐懼)是由什麼樣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焦慮反應由弱到強按次序排列成焦慮階層然後教會患者一種與焦慮恐懼相抗衡的反應方式即鬆弛反應使患者感到輕鬆而解除焦慮進而把鬆弛反應技術逐步地有系統地和那些由弱到強的焦慮階層同時配對出現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鬆弛反應去抑制那些較弱的焦慮反應然後抑制那些較強的焦慮反應)這樣循序漸進地有系統地把那些由於不良條件反XX(即學習)而形成的強弱不同的焦慮反應由弱到強一個一個地予以消除最後把最強烈的焦慮反應(即我們所要治療的靶行為)也予以消除(即脫敏)異常行為被克服了患者也重新建立了一種習慣於接觸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為這就是系統脫敏療法它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恐怖症強迫性神經症以及某些適應不良XX
厭惡療法厭惡療法是一種幫助人們(包括患者)將所要戒除的靶行為(或癥狀)同某種使人厭惡 行為治療相關書籍
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從而達到戒除或減少靶行為出現的目的這一療法也是行為治療中最早和最廣泛地被應用的方法之一在臨床上多用於戒除吸煙吸毒酗酒各種XX異常和某些適應不良XX也可以用於治療某些強迫症
厭惡刺激可採用疼痛刺激(如橡皮圈彈痛刺激和電刺激)催吐劑(如阿朴嗎啡)和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或聲響刺激等也可以採取食物剝奪或社會交往剝奪措施等還可以通過想象作用使人在頭腦中出現極端憎厭或無法接受的想象場面從而達到厭惡刺激強化的目的例如要戒除酗酒的不良行為可以在酗酒者個人生活習慣中最喜歡喝酒的時刻進行使用催吐嗎啡或電擊等懲罰性刺激造成對酒的厭惡反應從而阻止並消除原來酗酒的不良行為又如戒煙可以採用戒煙糖戒煙漱口水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使吸煙者在吸煙時感覺到一種難受的氣味而對吸煙產生厭惡感以至最終放棄吸煙的不良行為
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法(shaping)這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XX原理設計出來的目的在於通過強化(即獎勵)而造成某種期望出現的良好行為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一般採用逐步進級的作業並在完成作業時按情況給予獎勵(即強化)以促使增加出現期望獲得的良好行為的次數有人認為最有效的強化因子(即獎勵方法)之一是行為記錄表即要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時所取得的進展正確記錄下來並畫成圖表這樣做本身就是對行為改善的一種強大推動力根據圖表所示的進展治療者還可應用其它強化因子當作業成績超過一定的指標時即給予表揚或獎勵此外還可採用讓患者得到喜愛的食物或娛樂等辦法通過這種方式來塑造新的行為以取代舊的異常的行為為了使治療效果得以保持和鞏固在應用這一治療方法時需要特別注意如何幫助患者把在特定治療情境中學會的行為轉換到家庭或工作的日常生活現實環境中來此法的適用範圍包括孤獨症兒童說話改善或消除恐怖症神經性厭食症肥胖症及其他神經症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改善或促進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交和工作的行為在社會教育中可用於對低能者的訓練以及用於治療某些XX障礙等
代幣制療法代幣制療法這是在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XX理論特別是條件強化原理的基礎上形成並完善起來的一種行為療法它通過某種獎勵系統在病人做出預期的良好行為表現時馬上就能獲得獎勵即可得到強化從而使患者所表現的良好行為得以形成和鞏固同時使其不良行為得以消退
代幣作為陽性強化物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用記分卡籌碼和證券等象徵性的方式代幣應該具有現實生活中錢幣那樣的功能即可換取多種多樣的獎勵物品或患者所感興趣的活動從而獲得價值用代幣作為強化物的優點在於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用起來極為便利還可進行連續的強化只要患者出現預期的行為強化馬上就能實現用代幣去換取不同的實物從而可滿足受獎者的某種偏好可避免對實物本身作為強化物的那種滿足感而不致於降低追求強化(獎勵)的動機並且在患者出現不良行為時還可扣回代幣使陽性強化和陰性強化同時起作用而造成雙重強化的效果
代幣制療法不僅可用於個體而且可在集體行為矯治中實施可以在醫院也可以在學校中廣泛使用甚至可在精神病院在特殊教育的班級中以及在工讀學校管教所和監獄中使用臨床實踐表明在多動症兒童葯癮者和酒癖者等的矯治中在衰退的精神病人的康復中代幣制療法都有良好的效果
暴露療法暴露療法這是一種主要用於治療恐怖症的行為治療技術其治療原則是讓患者較長時間地想象恐怖的觀念或置身於嚴重恐怖的環境從而達到消退恐懼的目的1967年斯坦夫爾和列維斯 行為治療室
首先報告一種使患者逐步暴露于恐怖情境來治療恐怖症的行為療法這便是最早使用的暴露療法但當時稱為爆破療法此法與系統脫敏療法有某些共同之處如都需要讓患者接觸恐怖的對象(事物或情境)但它們之間又有不同之處①在暴露療法實施過程中恐怖情境出現時無需採用鬆弛或其他對抗恐怖的措施②暴露療法需讓患者暴露于恐怖情境的時間較長如治療嚴重的廣場恐怖並伴有嚴重焦慮的患者每次治療時間約需2小時或更長③系統脫敏法一般僅能對較輕的恐怖症有效而暴露療法則常用於治療嚴重的患者④暴露療法不僅可用於個別治療還可用於集體治療如對廣場恐怖症可對56名患者同時進行治療即同時暴露于恐怖情境療效與個別應用時相同
鬆弛反應訓練鬆弛反應訓練,這是一種通過自我調整訓練由身體放鬆進而導致整個身心放鬆以對抗由於心理應激而引起交感神經XX的緊張反應從而達到消除緊張和強身祛病目的的行為訓練技術一般的鬆弛反應訓練方法使用較多的是雅可布松所首創的漸進性鬆弛法此法可使被試者學會交替收縮或放鬆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時能體驗到自身肌肉的緊張和鬆弛的程度以及有意識地去感受四肢和軀體的鬆緊輕重和冷暖的程度從而取得松靜的效果我國的氣功印度的瑜珈和日本的坐禪等都能起到類似的作用一般認為不論何種鬆弛反應訓練技術只要產生鬆弛反應都必須包含四種成份①安靜的環境②被動舒適的姿勢③心情平靜肌肉放鬆④精神內守(一般通過重複默念一種聲音一個詞或一個短句來實現)
據國內外的實驗研究證實鬆弛反應訓練能產生如下的生理效應交感神經系統活動降低耗氧量降低心率呼吸率減慢收縮壓下降腦電波多呈a波等因此一般說來能產生鬆弛反應的療法都能對抗緊張和焦慮鬆弛反應療法由於簡便易行還可以自我訓練故它不僅是系統脫敏法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與生物反饋儀並用可收到生物反饋治療單獨進行時所得不到的效果對於高血壓失眠頭痛心律失常以及各種由於心理應激(緊張)所造成的疾患都有良好的療效今天各種鬆弛反應訓練技術在世界各國已廣泛地成為人們用以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疾病特別是慢XX的一種有效方法而且還廣泛地運用於體育競賽文藝表演以及一切可能產生緊張焦慮的情境以對抗緊張和焦慮從而保持和發揮良好的競賽和表演效果
生物反饋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是一種借助於電子儀器讓人們能夠知道自己身體內部正在發生變化的行為矯治技術通過生物反饋治療有助於患者調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率血壓胃腸蠕動肌緊張程度汗腺活動和腦電波等幾乎包括所有的身體機能的活動情況從而改善機體內部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矯正對應激的不適宜反應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生物反饋是在60年代開始由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根據操作式條件反XX學習理論首先在動物身上進行內臟反應訓練的實驗研究于1967年首次獲得成功從而創立了這一嶄新的治療技術按照傳統的觀念認為骨骼肌(隨意肌)是人能夠隨意控制的而內臟和腺體等平滑肌(不隨意肌)則受自主神經支配是不能隨意控制的米勒所創立的生物反饋技術第一次打破了這一傳統觀念用科學事實證明通過特殊的學習和訓練人也可以學會知道和隨意地控制自己的心臟血管胃腸腎臟和各種腺體等內臟器官的活動就像隨意控制骨骼肌群那樣
臨床實踐證明生物反饋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行為治療技術生物反饋和鬆弛反應訓練相結合可以使人更快更有效地通過訓練學會使用鬆弛反應來對抗並消除一般的心理情緒應激癥狀同時在臨床上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治療各科心身疾病神經症和某些精神病
自控法自控法主要通過確定目標自我監察自我強化等手段達到消除不良習慣XX主要適用於戒煙戒酒戒毒癮及治療貪食症等
行為治療方法的共同特點各種行為治療主法的共同特點是
1治療只能針對當前來訪者有關的問題而進行至於揭示問題的歷史根源自知力或領悟通常人為是無關緊要的
2治療以特殊的行為為目標這種行為可以是外顯的 也可以是內在的那些要改變的行為常被看作是心理癥狀的表現
3治療的技術通常都是從實驗中發展而來即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4對於每個求治者施治者根據其問題和本人的有關情況採用適當的行為治療技術
3理論基礎條件反XX理論早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從刺激到行為的反應都可以簡化為刺激-反應S-R的活動和單純的適應功能 行為治療
所謂刺激是指引起機體行為的內部和外部的變化而反應則是指構成行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
巴普洛夫提出經典條件反XX認為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為和隨意運動都是無條件反XX基礎上形成的條件反XX斯金納提出操作條件反XX其基本規律是自發XX在先強化在後行為表現的頻率隨該行為造成的結果而改變效果律取消強化物可使原已習得的操作行為消退消退律與經典條件反XX實驗相比操作反應是自發性的雖有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但無明確的非條件反應出現
在行為主義看來任何複雜的行為以及變態的行為都來自學習尤其是早期的行為實踐
情緒理論原始的情緒模式表現為恐懼憤怒和愛而其他的各種複雜情緒是通過條件作用而逐漸形成的情緒反應可以歸結為特定內臟變化的行為表現
環境決定論行為主義認為人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行為都是環境塑造的結果而且行為是可以通過教育變化的否認遺傳和本能對行為的作用新行為主義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類不僅通過自身行為被強化而習得新的反應而且還可以通過觀察他人榜樣完成的行為而習得新的行為
人格理論認為人格是在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一切動作的總和是所有的各種習慣系統的最後產物人在與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了多種行為習慣系統而所謂人格不過是諸多習慣系統中佔有優勢的習慣系統行為主義看來人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通過改變環境和行為而得以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