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文化是優秀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醫藥事業奮鬥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寶貴財富,

簡介

  中醫藥文化,也就是指有關中醫的思維方式、傳統習俗、行為規範、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甚至一些影響深遠的事件等。   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歷史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距今約100萬年前的「原始群」時代,人類為了同疾病作鬥爭,在採集野果、種子和植物根莖的過程中,經過無數次的嘗試,逐漸認識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積累了一些關於植物葯的知識。XX氏族公社以後,狩獵和捕魚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來源,又發現一些動物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這樣,又使人類認識了一些動物葯。到了氏族公社後期,原始農業有了較大發展。人類定居下來后,在栽培植物的過程中,有條件對農作物和周圍植物進行長期細緻的觀察和嘗試,認識了更多的植物葯。古人所說:「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葯食同源」就是中醫藥早期產生的概括。夏代有了酒,商代發明了湯液,開始了中藥的應用。

中醫藥文化

[1] 周代,出現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又把中藥的應用推進了一步。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記載藥物研究的早期文獻,中醫藥理論體系開始形成。秦漢時期,產生了藥物學專著,中醫藥學理論體系初步建立。東漢末年的著名醫藥學家華佗,創製了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開創了麻醉藥用於外科手術的先河。兩晉、南北朝出現了成藥和總結藥材加工炮製技術的專著,構成了中藥的三大部分(藥材、飲片和成藥)的雛型。唐、宋、元時期,國家組織編訂了具有藥典性質的藥學專著,向全國頒行。到了明清時期,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積累,不斷得到豐富,產生了《本草綱目》這樣的藥學專著,使中醫藥學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色

  中醫是以哲學、宇宙觀、生命觀為基礎,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望、聞、問、切」,重視「脈象」的變化;中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復方配伍、加工炮製等特點。

草藥

  中藥的藥性主要有四氣五味,四氣指的是:寒熱溫涼;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寒性方面:寒>涼,熱性方面:熱>溫。每味中藥都有四氣五味,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沒有什麼規律。只是使用過程中必須遵循:寒則熱之,熱則寒之。

中醫藥典藉

  《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針灸甲乙經》,《雷公炮炙論》,《新修本草》,以及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國家組織編製的藥局方),宋代的《小兒葯證直識》(以原本形成並保存下來的兒科專著),《洗冤集錄》(法醫學專著),元代的《敖氏傷寒金鏡錄》(舌診專著)。

本草綱目

[2] 值得一提是明代偉大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經過30年時間寫成150萬字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為16部62類,載葯1892種,附方1.11萬個,附圖1000多幅。出版后的300多年間,國內刊印版本80余種。出版后譯成拉丁文、日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各種版本,對世界的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農學等自然科學和天文學及地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的醫藥學家趙學敏編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載葯921種,其中761種為《本草綱目》尚未記載的。書中記載了失傳的17世紀《白猿經》制XX網膏法,用草鳥為原料,反覆提煉,最後得到冰狀結晶。這是我國提取生物鹼(鳥頭鹼)的最早記載。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一整天美容護膚常識
  • 啃手指從嬰兒期預防
  • 雞蛋有營養:一周蛋黃莫過三
  • 教你挑選鱸魚
  • 看看你是否面臨肌膚衰老
  • 請問怎樣製作熏魚呢?謝謝
  • 晚上睡覺說夢話有什麼利和弊
  • 在發育階段缺鋅元素對人體有何影響?
  • 什麼是酒糟鼻?
  • 美膚的秘訣?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