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也是一門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防範食物中毒的一個跨學科領域。
(一)食品相關產品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1]、營養有關的標籤、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六)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食品安全 漫畫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構成要素
食品安全宣傳漫畫
食品安全宣傳漫畫
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整合食品衛生監督、質檢、工商為主的政府職能部門資源,使各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有機銜接起來,讓市場監管到位。同時以食品行業協會為主導,帶領企業堅定不移的執行與參與政府發布的各種類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活動。
2.提高食品企業的質量控制意識,建立以食品安全回溯體系為標準的行業准入機制,從源頭上杜絕不安全的食品入市。
3.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對消費者進行食品科普教育。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使有害食品人人避之。保障技術
環境安全型溫室
環境安全型溫室
食品安全不僅僅包括化學品的用量要求,更重要的是給出保障食品安全的具體技術措施和手段,從技術上解決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2]。這方面的技術不是通常的單項和某些技術而是一種食品安全生產模式,即食品安全保障技術和設施的結合,這種結合就是環境安全型溫室、環境安全型畜禽舍、環境安全型菇房等農業設施。[3]
1.環境安全型溫室是以物理植保技術為核心設計的能夠不使用農藥就可有效預防植物病蟲害的溫室。環境安全型溫室是生產無農藥殘留蔬菜、果品等植物產品的專用設施。
環境安全型菇房
環境安全型菇房
2.環境安全型畜禽舍是以空氣微生物空間電場自動防疫原理為依據而設計建造的能夠實時防疫、大幅度減少抗生素使用量,確保養殖者經濟利益、消費者健康的動物源食品安全的設施。
3.環境安全型菇房是以食用菌空間電場促蕾防病理論和物理植保技術為設計依據而建造的不使用農藥就能防治食用菌病蟲害的環境控制類菇房。生產建議
凈化市場源頭
重點應對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糧食作物、蔬菜、水果、飲用水等嚴加控管,進行規範型、創新型種植、生產結構及生產保障體系調整。市場上的食品應由大型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國家認可的種植專業戶、集團,生產廠家的食品占絕大部分,對落後的、零星的、質量無保障的種植戶、生產小廠適時淘汰,或成無人問津而自滅。凈化市場源頭是重點,這一步抓好了,購者放心。
建立市場級檢測體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設置檢測儀器、提供檢測方法,隨時對有關食品檢測
[4]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檢測,可由市場專職檢測人員或人民群眾開展抽檢。國家應投入一定費用開展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供市場快速確認質量。如此,不合格產品難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絕不合格產品的上市。
增加媒體透明度
網上、電視台、報紙應有計劃、有針對性適時報導食品檢測結果,對優質、合格產品進行表彰,引來認購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暴光,讓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產,多方面、全方位展開關注,持之以恆。食品安全問題的本質
食品安全問題的本質是信息不對稱下的逆向選擇。目前農產品市場的現狀是一種「吃了不倒」的低水平均衡,因為信用品的質量安全屬性沒有參與交易。即消費者購買使用農產品之後也不能了解其質量信息,如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所以面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逆向選擇而造成市場失靈,優質不能優價,劣幣驅逐良幣。
我們的探索和努力實質上就是應對農產品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信號傳遞機制、聲譽機制、重複博弈等,在農村源頭建立起一道食品安全防火牆。
整個價值鏈交易成本畸高,我們有兩種路徑選擇,一種路徑就是以中糧為代表的全產業鏈,將外部交易變成內部交易,另一種路徑就是以鄉土鄉親為代表的建立聲譽機制和透明供應,降低監管和交易成本。具體標識
質量安全標誌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在關注食品本身的同時,大家還應該去關注一些安全表示。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質量安全)的縮寫,獲得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其生產加工的食品經出廠檢驗合格質量安全標誌
的,在出廠銷售之前,必須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由國家統一制定的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或者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誌「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誌的式樣和使用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制定,該標誌由「QS」和「質量安全」中文字樣組成。標誌主色調為藍色,字母「Q」與「質量安全」四個中文字樣為藍色,字母「S」為白色,使用時可根據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縮小,但不得變形、變色。加貼(印)有「QS」標誌的食品,即意味著該食品符合了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我國的食品安全制度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國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麥粉、醬油和醋五類食品行業中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對第二批十類食品肉製品、乳製品、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膨化食品、調味品、飲料、餅乾、罐頭實行市場准入制度。國家質檢總局將用3~5年時間,對全部28類食品實行市場准入制度。 綠色食品標誌是由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正式註冊的質量證明標誌。它由三綠色食品標誌(2張)
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徵自然生態;顏色為綠色,象徵著生命,農業、環保;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AA級綠色食品標誌與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誌與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凈、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
綠色食品標誌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它註冊在以食品為主的共九大類食品上,並擴展到肥料等綠色食品相關類產品上。 綠色食品標誌作為一種產品質量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標誌使用是食品通過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企業依法使用。 正規的保健食品會在產品的外包裝盒上標出藍色的,形如「藍帽子」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下方會標注出保健食品標誌
該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或者是「國食健字【年號】××××號」,或者是「衛食健字【年號】××××號」。其中「國」、「衛」表示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衛生部批准。食品選擇
近年來食品安全的問題廣受關注,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要注意觀察食品包裝上是否有上述標誌(QS、綠色食品、保健食品),留意生產日期,確保選擇安全衛生的食品。隨著食品安全事故一件接一件的曝光,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切記仔細留意。注意事項
安全食品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籤,注意區分認證標誌。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八、購買肉製品、腌臘製品最好到規範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游商(無固定營業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安全措施
英國
英國是較早重視食品安全並制定相關法律的國家之一,其體系完善,法律責任嚴格,監管職責明確,措施具體,形成了立法與監管齊下的管理體系。 英國從1984年開始分別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標準法》和《食品衛生法》等,同時還出台許多專門規定,如《甜品規定》、《食品標籤規定》、《肉類製品規定》、《飼料衛生規定》和《食品添加劑規定》等。在英國,責任主體違法,不僅要承擔對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還要根據違法程度和具體情況承受相應的行政處罰乃至刑事製裁。例如,根據《食品安全法》,一般違法行為根據具體情節處以5000英鎊的罰款或3個月以內的監禁;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損害的,處以最高2萬英鎊的罰款或6個月監禁;違法情節和造成後果十分嚴重的,對違法者最高處以無上限罰款或兩年監禁。食品安全監管由聯邦政府、地方主管當局以及多個組織共同承擔。例如,食品安全質量由衛生部等機構負責;肉類的安全、屠宰場的衛生及巡查由肉類衛生服務局管理;而超市、餐館及食品零售店的檢查則由地方管理當局管轄。
為強化監管,英國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食品標準局。該局是不隸屬於任何政府部門的獨立監督機構,負責食品安全總體事務和制定各種標準,實行衛生大臣負責制,每年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食品標準局還設立了特別工作組,由該局首席執行官掛帥,加強對食品鏈各環節的監控。
英國法律授權監管機關可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場所進行檢查,並規定檢查人員有權檢查、複製和扣押有關記錄,取樣分析。食品衛生官員經常對餐館、外賣店、超市、食品批發市場進行不定期檢查。在英國,屠宰場是重點監控場所,為保障食品的安全,政府對各屠宰場實行全程監督;大型肉製品和水產品批發市場也是檢查重點,食品衛生檢查官員每天在這些場所進行仔細的抽樣檢查,確保出售的商品來源渠道合法並符合衛生標準。
在英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一個重要特徵是執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追溯制度是為了實現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保證食品質量安全而實施的對食品質量的全程監控制度。監管機關如發現食品存在問題,可以通過電腦記錄很快查到食品的來源。一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門可立即調查並確定可能受事故影響的範圍、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眾並緊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時將有關資料送交國家衛生部,以便在全國範圍內統籌安排工作,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為追查食物中毒事件,英國政府還建立了食品危害報警系統、食物中毒通知系統、化驗所彙報系統和流行病學通信及咨詢網路系統。嚴格的法律和系統的監管有效地控制了有害食品在英國市場流通,消費者權益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保護。[5]法國
在法國,保障食品安全的兩個重點工作是打擊舞弊行為和畜牧業監督,與之相應的兩個新部門近幾年也應運而生。其中,直接由法國農業部管轄的食品總局主要負責保證動植物及其產品的衛生安全、監督質量體系管理等。競爭、消費和打擊舞弊總局則要負責檢查包括食品標籤、添加劑在內的各項指標。 法國農民也已經意識到,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乃至食品產地和生產過程的衛生標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所謂理性農業,是指通盤考慮生產者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保護的具有競爭力的農業。其目的是保障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有利於環境保護。法國媒體認為,這種農業可持續發展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還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性。
在銷售環節,實現信息透明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每種商品都要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成分等必需內容外,凡是涉及轉基因的食品,不論是種植時使用了轉基因種子,還是加工時使用了轉基因添加劑等,都須在標籤上標明。此外,法國規定,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由於「瘋牛病」的影響,從2000年9月1日起,歐盟各國對出售的肉類實施一種專門的標籤系統,要求標籤上必須標明批號、屠宰所在國家和屠宰場許可號、加工所在國家和加工車間號。從2002年1月開始,又增加了動物出生國和飼養國兩項內容。 有了標準,重在執行。新華社巴黎分社附近有一家叫做卡西諾的超市,每天晚上8點多,超市工作人員都會把第二天將要過期的食品類商品扔到垃圾桶內,包括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他們告訴記者:判斷食品是否過期的唯一標準就是看標籤上的保質期,而一旦店內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那麼結果就是導致商店關門。位於巴黎郊區的蘭吉斯超級食品批發市場是歐洲最大的食品批發集散地,也是巴黎市的「菜籃子」,這裡的商品品種豐富、價格便宜。為了保證食品質量,法國農業部設有專門人員,每天24小時不斷抽查各種產品。
1996年英國發現了瘋牛病;2000年初,法國發現一些肉類食品中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桿菌;2001年英國暴發口蹄疫。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歐盟區域內頻現食品安全危機,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更加謹慎,也促使食品安全問題愈發受到重視。[6]德國
一直以來,德國政府實行的食品安全監管以及食品企業自查和報告制度,成為德國保護消費者健康的決定性機制。
德國的食品監督歸各州負責,州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監管方案,由各市縣食品監督官員和獸醫官員負責執行。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BVL)負責協調和指導工作。在德國,那些在食品、日用品和美容化妝用品領域從事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都要定期接受各地區機構的檢查。
食品生產企業都要在當地食品監督部門登記註冊,並被歸入風險列表中。監管部門按照風險的高低確定各企業抽樣樣品的數量。每年各州實驗室要對大約40萬個樣本進行檢驗,檢驗內容包括樣本成分、病菌類型及數量等。
食品往往離不開各種添加劑,添加劑直接關係到食品安全與否。在德國,添加劑只有在被證明安全可靠並且技術上有必要時,才能獲得使用許可證明。德國《添加劑許可法規》對允許使用哪些添加劑、使用量、可以在哪些產品中使用都有具體規定。食品生產商必須在食品標籤上將所使用的添加劑一一列出。
消費者自身加強保護意識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旦發現食品企業存在衛生標準食品安全檢查
不合格或者食品標籤有誤,可以通知當地食品監管部門。如果買回家的食品在規定的保質期內出現變質現象,也可以向食品監管部門舉報。聯邦消費者保護部開設有「我們吃什麼」網站,提供多種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幫助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範圍內已經初步形成了統一、有效的食品安全防範機制,即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德國新的《食品和飼料法典》和《添加劑許可法規》的一大特點就是與歐盟法律法規接軌。
如果某個州的食品監管部門確定某種食品或動物飼料對人體健康有害,將報告BVL。該機構對匯總來的報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加以分析,並報告歐盟委員會。報告涉及產品種類、原產地、銷售渠道、危險性以及採取的措施等內容。如果報告來自其他歐盟成員國,BVL將從歐盟委員會接到報告,並繼續傳遞給各州。如果BVL接到的報告中包含有對人體健康危害程度不明的信息,它將首先請求聯邦風險評估機構進行毒理學分析,根據鑒定結果再決定是不是在快速警告系統中繼續傳遞這一信息。美國
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遵循以下指導原則:只允許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監管決策必須有科學基礎;政府承擔執法責任;製造商、分銷商、進口商和其他企業必須遵守法規,否則將受處罰;監管程序透明化,便於公眾了解。
美國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分為聯邦、州和地區三個層次。以聯邦為例,負責食品安全的機構主要有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下屬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及檢驗局和動植物衛生檢驗局,以及環境保護局。
三級監管機構的許多部門都聘用流行病學專家、微生物學家和食品科研專家等人員,採取專業人員進駐食品加工廠、飼養場等方式,從原料採集、生產、流通、銷售和售后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構成覆蓋全國的立體監管網路。
與之相配套的是涵蓋食品產業各環節的食品安全法律及產業標準,既有類似《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這樣的綜合性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劑修正案》這樣的具體法規。
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問題,食品供應商和銷售商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和數目驚人的巨額罰款。美國特別重視學生午餐之類的重要食品的安全性,通常由聯邦政府直接控制,一旦發現問題,有關部門可以當場扣留這些食品。百密一疏,萬一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召回制度就會發揮作用。
民間的消費者保護團體也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力量。比如2006年6月,一個名為「公眾利益科學中心」的團體就起訴肯德基使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烹調油。
在網路普及的美國,通過互聯網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十分普遍。聯邦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門戶網站」。通過該網站,人們可以鏈接到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各個站點,查找到準確、權威並更新及時的信息。[7]俄羅斯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俄羅斯並不乏相關法律文件和技術標準。《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各種政府決議及地方規定都對此有詳盡而明確的要求。然而,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仍不時突顯,其中關鍵不在於無法可依,而在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在俄羅斯,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過去一直由國家衛生防疫部門、獸醫部門、質檢部門及消費權益保護機構共同負責。但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婆婆太多也帶來職責劃分不清、推卸責任甚至相互扯皮的弊端,最終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無法落到實處。這一局面在2004年開始得到改觀。當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為理順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命令對相關行政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在俄羅斯衛生和社會發展部下設立聯邦消費者權益和公民平安保護監督局,將俄羅斯境內食品貿易、質量監督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交由該局集中負責。
新機構的成立對於集中行政資源、監控食品質量和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其職責範圍包括:檢查食品製造和銷售場所的衛生防疫情況,對進口食品進行登記備案,在新食品上市前進行食品安全鑒定,對市場所售食品進行安全及營養方面的鑒定和科學研究,以及制止有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等。該局在全俄各聯邦主體設有分局,負責當地的食品安全檢查和監控工作。[8]首都食品安全周刊:《首都食品安全周刊》是由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指導,北京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支持,中國食品質量報社、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北京食品協會聯合協辦,中國食品質量報社出版的一份宣傳政府政策法規、強化企業質量安全意識、提升人們產品質量鑒別能力以及普及合理膳食、安全飲食知識的時尚生活服務類行業報紙。《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因此也成為發布食品安全相關信息的權威平台。 日本的食品安全體系相對來說較之以前完善了許多。早在1947年,日本就制定了《食品衛生法》,先後對《食品衛生法》進行了10多次修改。2006年新修訂的《食品衛生法》中規定,日本開始實施關於食品中殘留農藥的「肯定列表制度」,將設定殘留限量標準的對象從原先的288種增加到799種,而且必須定期對所有農藥和動物藥品殘留量進行抽檢。
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日本有關方面還建立了農產品生產履歷管理系統,要求生產、流通等各部門採用電子標籤,詳細記載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的各種數據。日本還於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並在內閣府增設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便對涉及食品安全的事務進行管理,並對食品安全作出科學評估。另外,農林水產省設立了「食品安全危機管理小組」,建立內部聯絡體制,負責應對突發性重大食品安全問題。食材包裝標準
我國現行有效的食品包裝材料相關標準目錄(國家標準)
序號 標準號 名稱
1 GB/T 3302 - 2009 日用陶瓷器包裝、標誌、運輸、貯存規則
2 GB/T 3532 - 2009 日用瓷器
3 GB/T 4456 - 2008 包裝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4 GB 4544 - 1996 啤酒瓶
5 GB/T 4768 - 2008 防霉包裝
6 GB 4803-94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
7 GB 4804-84 搪瓷食具容器衛生標準
8 GB 4805-84 食品罐頭內壁環氧酚醛塗料衛生標準
9 GB 4806.1-94 食品用橡膠製品衛生標準
10 GB 4806.2-94 橡膠奶嘴衛生標準
11 GB 4808 食品用高壓鍋密封圈衛生標準
12 GB/T 4879 - 1999 防鏽包裝
13 GB 5369 - 2008 船用飲水艙塗料通用技術條件
14 GB/T 5737-1995 食品塑料周轉箱
15 GB/T 5738-1995 瓶裝酒、飲料塑料周轉箱
16 GB 7105-86 食品容器過氯乙烯內壁塗料衛生標準
17 GB 7189-1994 食品用石蠟
18 GB 8058-2008 陶瓷烹調器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和檢測方法
19 GB/T 8946-1998 塑料編織袋
20 GB/T 8947-1998 複合塑料編織袋
21 GB 9106-2001 包裝容器 鋁易開蓋兩片罐
22 GB 9680-1988 食品容器漆酚塗料衛生標準
23 GB 9681-1988 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24 GB 9682-1988 食品罐頭內壁脫膜塗料衛生標準
25 GB 9683-1988 複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
26 GB 9684-1988 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
27 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28 GB 9686-1988 食品容器內壁聚酰胺環氧樹脂塗料衛生標準
29 GB 9687-1988 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30 GB 9688-1988 食品包裝用聚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31 GB 9689-1988 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32 GB 9690-2009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
33 GB 9691-1988 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樹脂衛生標準
34 GB 9692-1988 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
35 GB 9693-1988 食品包裝用聚丙烯樹脂衛生標準
36 GB/T 10002.1-2006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37 GB/T 10002.2-2006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38 GB/T10003-2008 普通用途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39 GB/T10004-2008 包裝用塑料複合膜、袋 干法複合、擠出複合
40 GB/T 10440-2008 圓柱形複合罐
41 GB 10442-1989 夾鏈自封袋
42 GB 10457-2009 聚乙烯自粘保鮮膜
43 GB/T 10811-2002 釉下(中)彩日用瓷器
44 GB/T 10812-2002 玲瓏日用瓷器
45 GB/T 10813.4-1989 食用青瓷包裝容器
46 GB 10814-2009 建白高級日用細瓷器
47 GB/T 10815-2002 日用精陶器
48 GB 10816-2008 紫砂陶器
49 GB 11333-1989 鋁製食具容器衛生標準
50 GB 11676-1989 食品容器有機硅防粘塗料衛生標準
51 GB 11677-1989 水基改性環氧易拉罐內壁塗料衛生標準
52 GB 11678-1989 食品容器內壁聚四氟乙烯塗料衛生標準
53 GB 11680-1989 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
54 GB/T 12025-1989 高密度聚乙烯吹塑薄膜
55 GB/T 12026-2000 熱封型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56 GB 12651-2003 與食品接觸的陶瓷製品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
57 GB/T 12670-2008 聚丙烯(PP)樹脂
58 GB/T 12671-2008 聚苯乙烯(PS)樹脂
59 GB 13113-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衛生標準
60 GB 13114-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衛生標準
61 GB 13115-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不飽和聚酯樹脂及其玻璃鋼製品衛生標準
62 GB 13116-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樹脂衛生標準
63 GB 13121-1991 陶瓷食具容器衛生標準
64 GB/T 13252-2008 包裝容器 鋼提桶
65 GB 13454-1992 氨基模塑料
66 GB13484-1992 接觸食物搪瓷製品
67 GB 13508-1992 聚乙烯吹塑桶
68 GB/T 13521-1992 冠形瓶蓋
69 GB/T13522-2008 骨質瓷器
70 GB/T13523-1992 銅紅釉瓷器
71 GB/T 13607-1992 蘋果,柑桔包裝
72 GB 13623-2003 鋁壓力鍋安全及性能要求
73 GB/T 13663-2000 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
74 GB/T 13663.2-2005 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第2部分:管件
75 GB/T 13879-1992 貯奶罐
76 GB 14147-1993 陶瓷包裝容器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
77 GB/T 14150-1993 粵彩瓷器
78 GB/T 14251-1993 鍍錫薄鋼板圓形罐頭容器技術條件
79 GB/T 14354-2008 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聚酯樹脂食品容器
80 GB/T 14803-1993 包裝容器 扭斷式防盜瓶蓋
81 GB 14930.1-1994 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
82 GB 14930.2-1994 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消毒劑衛生標準
83 GB 14934-1994 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
84 GB 14936-1994 硅藻土衛生標準
85 GB 14942-1994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衛生標準
86 GB 14944-1994 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瓶蓋墊片及粒料衛生標準
87 GB 14967-1994 膠原蛋白腸衣衛生標準
88 GB 15066-2004 不鏽鋼壓力鍋
89 GB 15204-1994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樹脂衛生標準
90 GB/T 15267-1994 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硬片、膜
91 GB 16331-1996 食品包裝材料用尼龍6樹脂衛生標準
92 GB 16332-1996 食品包裝材料用尼龍成型品衛生標準
93 GB/T 16719-2008 雙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片材
94 GB 16798-1997 食品機械安全衛生
95 GB/T 16958-2008 包裝用雙向拉伸聚酯薄膜
96 GB/T 17030-2008 食品包裝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狀腸衣膜
97 GB 17326-998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橡膠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98 GB 17327-1998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99 GB/T 17343-1998 包裝容器 方桶
100 GB/T 17374-2008 食用植物油銷售包裝
101 GB/T 17590-2008 鋁易開蓋三片罐
102 GB 17762-1999 耐熱玻璃XX的安全與衛生要求
103 GB/T 17876-1999 包裝容器 塑料防盜瓶蓋
104 GB 17931-2003 瓶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
105 GB 18006.1-2009 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
106 GB 18192-2008 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用紙基複合材料
107 GB 18454-2001 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用複合袋
108 GB 18706-2008 液體食品保鮮包裝用紙基複合材料
109 GB/T 18742.1-2002 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110 GB/T 18742.2-2002 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111 GB/T 18742.3-2002 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112 GB/T 18991-2003 冷熱水系統用熱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
113 GB/T 18992.1-2003 冷熱水用交聯聚乙烯(PE-X)管道系統 第2部分:管材
114 GB/T 18992.2-2003 冷熱水用交聯聚乙烯(PE-X)管道系統 第2部分:管材
115 GB/T 18993.1-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116 GB/T 18993.2-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2部分:管材
117 GB/T 18993.2-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道系統 第1部分:管材
118 GB/T 18993.3-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道系統 第1分:總則
119 GB 19305-2003 植物纖維類食品容器衛生標準
120 GB/T 19473.1-2004 冷熱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121 GB/T 19473.2-2004 冷熱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統 第2部分:總則
122 GB/T 19473.3-2004 冷熱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統 第3部分:總則
123 GB 19741-2005 液體食品包裝用塑料複合膜、袋
124 GB 19778-2005 包裝玻璃容器 鉛,鎘,砷,銻溶出允許限量
125 GB/T 19787-2005 聚烯烴熱收縮薄膜
126 GB 19790.1-2005 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9]127 GB 19790.2-2005 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
128 GB/T 20218-2006 雙向拉伸聚酰胺(尼龍)薄膜
129 GB/T 21302-2007 包裝用複合膜袋通則
130 GB 21660-2008 塑料購物袋的環保、安全和標識通用技術要求
131 GB 21661-2008 塑料購物袋
132 GB/T 21998-2008 地理標誌產品德化白瓷
133 GB/T 23778-2009 酒類及其他食品包裝用軟木塞
食品安全最新政策
罰金上不封頂
此次刑法修改,在食品安全犯罪規定中增加了一個適用條件,即除了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外,「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也將處以相關刑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說,這樣規定降低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偵查、調查舉證的難度,即使犯罪行為對人體沒有造成嚴重危害,但從非法獲利的金額、銷售數量等角度能夠證明其嚴重危害的,仍然可依法給予刑罰。
現行刑法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修正後的刑法,刪除了「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的「拘役」,這意味著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刑罰將變為有期徒刑;對於罰金,只提出「並處罰金」,沒有規定具體數額,這也為從經濟上加大處罰力度提供了操作空間。
刑法修正案(八)還規定,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對外公布了《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打擊力度
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全國各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始終把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擺在突出位置,始終保持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立案偵查
公安及時立案快速偵破
《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切實形成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合力。
公安機關對於涉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要及時立案,依法採取有效的刑事強制措施,快速偵破,並及時移送審查起訴。
檢察機關要切實做好審查批捕和起訴工作,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依法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情況實行監督,進一步強化對立案、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的法律監督,確保偵查、起訴、審判、執行工作依法有序進行。法院量刑
罪當判死刑要堅決判處死刑
人民法院要準確理解、嚴格適用法律。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不僅要考慮犯罪數額、人身傷亡情況,還要充分考慮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犯罪手段、犯罪行為對市場秩序的破壞程度、惡劣影響等。對於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慣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以及銷售金額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堅決依法嚴懲,罪當判處死刑的,要堅決依法判處死刑;要加大財產刑的適用,徹底剝奪犯罪分子非法獲利和再次犯罪的資本;要從嚴控制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適用緩刑和免予刑事處罰。職務犯罪
貪腐瀆職者涉案不得用免刑
《通知》強調,依法遏制和從嚴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必須依法嚴懲相關的職務犯罪行為。對於包庇、縱容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的腐敗分子,以及在食品安全監管和查處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中收受賄賂、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枉法、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要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擾,加大查處力度,依法從重處罰。對與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的職務犯罪分子,一般不得適用緩刑或者判處免予刑事處罰。制度健全
發現監管漏洞要提司法建議
《通知》還要求,對在查處案件中發現的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隱患,要及時提出司法建議,提醒和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健全制度,加強管理,防患于未然。 第五十七條 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本法施行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設立或者經依法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
第五十八條 食品檢驗由食品檢驗機構指定的檢驗人獨立進行。
檢驗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規範對食品進行檢驗,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不得出具虛假的檢驗報告。
第五十九條 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
第六十條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執法工作中需要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並支付相關費用。對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依法進行複檢。
第六十一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可以自行對所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也可以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食品行業協會等組織、消費者需要委託食品檢驗機構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相關資料
隨著貿易保護和商業競爭的加劇,食品安全也常成為一種工具。網文《食品安全性反思 植物奶油真是糖尿病的元兇?》對此進行了反思[10]。
氫化油,也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這種來自西方所謂安全食品遊戲規則下的產物,最近被指責為糖尿病流行的元兇。糖尿病醫生聶文濤先生最近公開了自己的看法。
1 、六十年的食用歷史
植脂末的生產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近六十年來已廣泛應用於烘焙食品配料、冷制食品配料、糖果配料、固體飲料配料。2003年丹麥率先規定,市場上任何含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的主要有害成份)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止,此後美國、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