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自我調節

自我調節的定義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是個體認知發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的一種動力機制。

健康心理學

[1] 自我調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我調節,指人們給自已制定行為標準,用自己能夠控制的獎賞或懲罰來加強、維護或改變自己行為的過程。狹義的自我調節,實際上指自我強化,即當人們達到了自己制定的標準時,用自己能夠控制的獎賞來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的過程。

自我調節的過程

  三個基本過程: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2]

1.自我觀察

  指人們根據不同的活動中存在的不同衡量標準,對行為表現進行觀察的過程。

2.自我判斷

  指人們為自己的行為確立某個目標,以此來判斷自己的行為與標準間差距並引起肯定的或否定的自我評價的過程。

3.自我反應

  指個人評價自我行為后產生的自我滿足、自豪、自怨和自我批評等內心體驗。

自我調節的方法

1.意識調節

  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和強度,一般來說,思想修養水平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善於明理與寬容。

2.語言調節

  語言是影響人的情緒體驗與表現的強有力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如林則徐在牆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與調節情緒的例證;

3.注意轉移

  把注意力從自己的消極情緒上轉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勸告那些剛愎自用、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應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這些勸導,對於緩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4.行動轉移

  此法是把情緒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即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學習、工作、藝術、體育的力量。

5.釋放法

  讓憤怒者把有意見的、不公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說出來,以消怒氣,或者面對著沙包、人頭面像猛擊幾拳,可達到鬆弛神經功能的目的。

6.自我控制

  人們還可以用自我調控法控制情緒。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機體的一些隨意反應去改善機體的另一些非隨意反應,用心理過程來影響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鬆弛入靜的效果,以解除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一整天美容護膚常識
  • 啃手指從嬰兒期預防
  • 雞蛋有營養:一周蛋黃莫過三
  • 教你挑選鱸魚
  • 看看你是否面臨肌膚衰老
  • 在發育階段缺鋅元素對人體有何影響?
  • 什麼是酒糟鼻?
  • 美膚的秘訣?
  • 父O型血,母B型血,女兒可能是什麼血型呢?
  • 白糖結塊怎麼辦?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