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拉肚子

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概述

  腹瀉是大腸疾病最常見的癥狀。正常成年人每天排便1次,成形、色呈褐黃色、外附少量粘液。也有些正常人每日排成形便二三次,只要無膿血,仍屬正常生理範圍。腹瀉主要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病發時期為1~2個星期,而慢性腹瀉則在2個月以上,多是由於肛腸疾病所致。   腹瀉是指原來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具有以下3個條件時才可稱腹瀉:   1.大便次數明顯增多。   2.糞便變稀,形態、顏色、氣味改變,含有膿血、粘液、不消化食物、脂肪,或變為黃色稀水,綠色稀糊,氣味酸臭。   3.大便時有腹痛、下墜、里急后重、肛門灼痛等癥狀。   中醫在《內經》中稱腹瀉為「泄」,漢唐時期多稱為「下利」,宋代以後稱為「泄瀉」。根據腹瀉的病因、發病部位、發病特點、糞便形狀等,又分為:濕泄、火泄、暑泄、熱泄、食泄、氣泄;胃泄、小腸泄、大腸泄、腎泄、直腸泄;水瀉、滑瀉等。一般將大便溏薄者稱為「泄」,下如水樣者稱為「瀉」。

診斷

  腹瀉的原發疾病或病因診斷主要須從病史、癥狀、體征、常規化驗特別是糞便檢驗中獲得依據。許多病例通過仔細分析病史和上述檢查的初步結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確診斷。   若診斷仍不清楚,可進一步作X線鋇灌腸和鋇餐檢查,和(或)直、結腸鏡檢查。如仍無明確結論,則鬚根據不同情況選用超聲、CT、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等影象診斷方法以檢查膽、胰疾病,或進行小腸吸收功能試驗、呼氣試驗、小腸粘膜活檢以檢查小腸吸收不良。   高度懷疑腸結核、腸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療的疾病,經過努力都不能確診時,可在一定限期內進行治療試驗。   反覆多次查大便常規,病原學檢查,各種細菌培養、查阿米巴原蟲及病毒等。此外,專家認為還可以通過下列檢查來診斷慢性腹瀉:(字數限制,詳情參看)   1.指診。   2.乙狀結腸鏡檢查。   3.纖維腸鏡檢查。   4.鋇灌腸。   5.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有重要價值。   6.X線鋇餐、鋇灌腸檢查和腹部平片。   7.B超、CT或MRI(核磁共振)

怎麼通過糞便形狀來診斷腹瀉原因

  [1](1)若糞便為灰白色,可能是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膽道梗阻,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2)若為黑色,在沒有進食動物血製品和黑色的食物、藥物的前提下,則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3)糞便為紅色則常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4)有柏油樣腥臭味的糞便常提示痢疾;   (5)淡黃色則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6)多泡沫、酸臭味一般多為糖消化不良;   (7)惡臭則為蛋白質消化不良以及腸道有害菌多。   (8)大便中還能直接看到寄生蟲或者蟲多為寄生蟲導致。

伴隨癥狀

  腹瀉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它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黏液便、血便等癥狀。伴有發熱、腹痛、嘔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帶血、貧血、消瘦等需警惕腸癌;伴腹脹、食慾差等需警惕肝癌;伴水樣便則需警惕霍亂弧菌感染。此外,腹瀉還可引起脫水、營養不良,表現為皮膚乾燥、眼球下陷、舌乾燥、皮膚皺褶。   長期慢性腹痛腹瀉常見於: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大腸炎:腹瀉每日數次至10次以上,可為膿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腹痛輕者為隱痛,典型者為絞痛,有腹痛——便意——緩解的特點。全身表現為發熱、乏力、消瘦,常伴有皮膚、粘膜、關節、肝、腎、眼、口腔等系統的表現。併發症有: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大出血、癌變等等。   克隆病:名稱較多,如末端回腸炎、局限性腸炎、肉芽腫性腸炎、節段性腸炎等。發病多在中青年,男稍多於女。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營養障礙、不全性腸梗阻、腹部內瘺或外瘺等。重症患者遷延不愈,預后不良。治療:本病尚無特效療法。應以全身治療為基礎,輔以手術治療,並防止複發。   腸結核:常與腸外結核並存,臨床表現有:腹部隱痛鈍痛,多發生在右下腹,也可臍周或遍及全腹。由於病變直接影響到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常有消瘦、全身虛弱等現象。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有:腸梗阻、腸穿孔、出血。治療:抗結核藥物,手術,補充水分等。

常見病因

  (一)急性腹瀉的7大原因   

1.細菌感染:人們在食用了被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等細菌污染的食品,或飲用了被細菌污染的飲料后就可能發生腸炎或菌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嘔吐、里急后重、發熱等癥狀[2]。   2.病毒感染:人體通過食物或其他途徑感染多種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瀉,如:感染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癥狀。   3.食物中毒:是由於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攝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變質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帶菌蒼蠅是主要傳播途徑。其特點是:患者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熱等急性胃腸道癥狀。   4.飲食貪涼:夏天,很多人喜歡吃冷食,喝涼啤酒,結果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腸蠕動加快,引起腹瀉   5.消化不良:夏天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腹脹、腹瀉、噁心、嘔吐、返酸、燒心、噯氣(打嗝)等癥狀。   6.著涼:腹瀉夏季炎熱,人們喜歡呆在空調房內或開著空調睡覺,腹部很容易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   7.旅遊者腹瀉:因為出行者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和變化。   (二)慢性腹瀉的病因   慢性腹瀉的病期在2個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複雜,因此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是本章討論的重點。   1. 腸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細菌性疾病;③腸結核;④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⑤腸道念珠菌病。   2.腸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腸病(克隆病和潰瘍性結腸炎);②放XX性腸炎;③缺血性結腸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腸炎。   3.腫瘤:①大腸癌;②結腸腺瘤病(息肉);③小腸惡性淋巴瘤;④胺前體攝取脫羧細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類癌、腸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等。   4.小腸吸收不良: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2)繼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瘺等;②雙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膽汁排出受阻和結合膽鹽不足,如肝外膽道梗阻,肝內膽汁瘀積,小腸細菌過長(盲袢綜合征)等。   2)小腸吸收面減少:①小腸切除過多(短腸綜合征);②近段小腸-結腸吻合或瘺道等。   3)小腸浸潤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鏈病、系統性硬化症等。   5.運動性腹瀉:腸蠕動紊亂(多數為加速)引起,如腸易激綜合征、胃大部切除術后,迷走神經切斷後、部分性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   6.葯源性腹瀉:①瀉藥如酚酞、番瀉葉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壓藥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腦病用藥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腸易激綜合症引起的慢性腹瀉和便秘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臨床常見的胃腸功能性疾病,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伴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糞便性狀異常(稀便、粘液便/便秘)等臨床表現,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但無器質性疾病的證據。   腸易激綜合症引起的腹瀉和便秘表面上是兩種不同的病理現象,其實際上同一種病的不同表現,都是患者的腸道功能紊亂。有機構在傳統中醫有效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的理論,由中醫的思傷脾、怒傷肝理論得到啟發,對患者精神因素對本病的影響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心腦一體,腸腦互動的學說。採用寧心安神,疏肝解郁,溫補脾腎的方法,結合現代微生態製劑合生素,療效非常令人滿意,患者腹瀉和便秘消失的同時其他一系列由腸易激綜合症引起的癥狀如大便乾結、腹瀉、便秘、口臭、噁心、心煩、易怒、焦慮、抑鬱、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耳鳴、四肢乏力、痤瘡、皮膚粗糙、雀斑、黃褐斑、頭髮乾枯脫落、舌炎、口角炎、多發性神經炎、貧血、心慌氣短、心律失常等等也不治而愈,療效堪稱神奇,詳細內容在參考資料的腸易激綜合症引起的慢性腹瀉和便秘里。   緊張情緒可直接導致便秘或腹瀉   喝牛奶會導致腹瀉嗎?   人奶或牛奶、羊奶里含的糖分都是乳糖。它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組成。消化乳糖必須用特殊的酶一乳糖酶。嬰幼兒的胃里這種酶很豐富,所以消化乳糖毫不費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酶逐漸減少,到了成年就幾乎沒有或極少了。一旦再喝牛奶時就沒有足夠的乳糖酶來消化乳糖。乳糖到了腸里,被腸道細茵分解發酵,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腸道膨脹,並XX腸道蠕動,使收縮加強,造成腸嗚和腹瀉。另外部分人是因為人體對動物蛋白過敏,喝牛奶時腸道產生過敏反應,所以腹瀉。

急性腹瀉引常見病因

  ①食物中毒;②腸道寄生蟲感染;③急性腸道傳染病;④飲食不當;⑤化學藥物。   夏季腹瀉與食物搭配有關   腹瀉原因與飲食分不開,病從口入,這話一點都不假,其中冷飲和熱的甜點混食引起的腹瀉,佔了絕大多數。   夏天許多人喜歡熱咖啡和冰淇淋「冷熱同吃」。溫度的驟然變化會造成胃腸黏膜不同程度的損傷,輕者胃腸難受,重者胃腸出血。會使胃腸道受到極度刺激,造成胃腸道吸收食物的障礙,形成水一樣的大便腹瀉。

長期腹瀉的原因

  1.非染性因素主要表現在下面4個方面。   (1)飲食不當: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頻繁地調換新食品,或吃了腐敗變質有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 小兒腹瀉。。   (2)不良剌激:受涼、過熱、精神情緒不佳,或過分緊張或受驚嚇,也會引起腹瀉。   (3)過敏性腹瀉:因吃了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面致腹瀉。   (4)其他: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原性腹瀉病等。   2.染性因素包括腸道內及腸道外感染。   腸道內感染是   (1)細菌感染:主要是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常因牛奶污染、牛奶未經煮沸、奶具未能每次清洗煮沸等。   (2)病毒感染:常見輪狀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等等。而腸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常有明確的原發灶。

夏季腹瀉的常見病因

  1、腸炎   腹瀉為腸炎最主要的癥狀,也是常見的癥狀,常常反覆發作或持續不愈,輕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糞便性質個體差異極大,軟便,稀糊狀、水樣、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膿血便多見,有的表現為痢疾樣膿血便。早上起床后腹瀉及餐后腹瀉最常見。個別病人還會出現便秘、腹瀉交替進行的現象。   2、腸息肉   腸息肉會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更要引起警惕。   3、直腸癌   直腸癌作為一種危害嚴重的腸道惡變,會出現不明原因大便習慣改變或糞便異常。   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腹瀉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糞便異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帶鼻涕狀物)、膿血便等。

發病機理

  正常人每24小時有大量液體和電解質XX小腸,來自飲食的約2L,來自唾液腺、胃、腸、肝、胰分泌的約7L,總計在9L以上,主要由小腸吸收,每日通過回盲瓣XX結腸的液體約2L,其中90%被結腸吸收,而隨糞便排出體外的水分不到200ml,這是水在胃腸道分泌和吸收過程中發生動態平衡的結果。如平衡失調,每日腸道內只要增加數百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瀉。

(一)高滲性腹瀉:在正常人,食糜經過十二指腸XX空腸后,其分解產物已被吸收或稀釋,電解質滲透度已趨穩定,故空迴腸內容物呈等滲狀態,其滲透壓主要由電解質構成。如果攝入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或藥物(主要是2價離子如Mg2+或SO2-4)是濃縮、高滲而又難消化和吸收的,則血漿和腸腔之間的滲透壓差XX,血漿中的水分很快透過腸粘膜XX腸腔,直到腸內容物被稀釋成等張為止。腸腔存留的大量液體可刺激腸運動而致腹瀉。   1.高滲性腹瀉的病因   (1)高滲性藥物: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制酸葯如氧化鎂、氫氧化鎂;脫水劑如甘露醇、山梨醇;降氨葯如乳果糖等。   (2)高滲性食物:主要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由於水解酶缺乏或其他原因而不被腸粘膜吸收,形成高滲透壓的腸內容物引起腹瀉。常見原因是食物糖的消化酶不足,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見。乳糖吸收不良在我國很普遍,健康漢族人中的發生率為78%~88%。其中55%~65%的人攝入牛奶或乳製品后發生水瀉、腹絞痛、腹脹和排氣增多癥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症。這是因為未消化的乳糖聚積,使腸內滲透壓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瀉。   2.高滲性腹瀉的特點 ①禁食或停葯后腹瀉停止;②腸腔內滲透壓超過血漿滲透壓;③糞便中含有大量未經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藥物。   (二)吸收不良性腹瀉:許多疾病造成瀰漫性腸粘膜損傷和功能改變,可導致吸收不良腹瀉。   1.常見原因   (1)腸粘膜吸收功能減損:熱帶性口炎性腹瀉、成人乳糜瀉等均有腸粘膜病變,可見腸絨毛變形,比正常粗短或萎縮,微絨毛雜亂或消失。成人乳糜演在國內極少見,是一種先天性腸吸收障礙,又稱麥膠性腸病(qluten induced enteropathy),可能由於某種腸酶的缺陷以致麩質的消化不安全,產生對腸粘膜有毒的醇溶性α麥膠蛋白所致。   (2)腸粘膜面積減少:小腸被手術切除超過全長的75%或剩答卷腸段少於120cm可致短腸綜合征,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均不完全。迴腸末段被切除或病損時,膽鹽重吸收障礙,總量減少,可致脂肪吸收不良。   (3)細菌在小腸內過長:也屬於盲袢綜合征的性質,細菌分解結合膽鹽,影響微膠粒形成,導致脂肪瀉。   (4)腸粘膜阻性充血:常見於門靜脈高壓和右心衰竭,腸粘膜充血水腫可引起吸收不良和腹瀉。   (5)先天性選擇吸收障礙:以先天性氯瀉(congenital chloridorrhea)最為典型,但此病罕見。   2.吸收不良性腹瀉的特點 ①禁食可減輕腹瀉;②腸內容物由未吸收的電解質和食物成分組成,滲透壓較高。   (三)分泌性腹瀉:腸道分泌主要是粘膜隱窩細胞的功能,吸收則靠腸絨毛腔面上皮細胞的作用。當分泌量超過吸收能力時可致腹瀉。   刺激腸粘膜分泌的因子可分為四類:①細菌的腸毒素,如霍亂弧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的毒素;②神經體液因子,如血管活性腸肽(VIP)、血清素、降鈣素等;③免疫炎性介質,如攝護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等;④去污劑,例如膽鹽和長鏈脂肪酸,通過刺激陰離子分泌和增加粘膜上皮通透性而引起分泌性腹瀉。各種通便經如蓖麻油、酚酞、雙醋酚汀、蘆薈、番瀉葉等也屬於此類。   腸道分泌大量電解質和水分的機理相當複雜。近年發現,腸粘膜隱窩細胞中的第二信使如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鈣離子等的增加是誘導粘膜分泌的重要環節。以霍亂弧菌和VIP為便,都是先與上皮細胞刷狀緣上的受體結合,激活腺苷環化酶-cAMP系統,致cAMP濃度增高,引起大量腸液分泌。不是所有刺激腸粘膜分泌的因子都通過cAMP而梭狀芽胞菌(C.difficde)是通過鈣離子增加而引起分泌性腹瀉。   (四)滲出性腹瀉:腸粘膜炎症時滲出大量粘液、膿、血,可致腹瀉。滲出性腹瀉的病理生理是複雜的,因為炎性滲出物可增高腸內滲透壓;如腸粘膜有大面積,損傷,電解質、溶質和水的吸收可發生障礙;粘膜炎症可產生攝護腺素,進而刺激分泌,增加腸的動力,引起腹瀉。   (五)傳染性腹瀉:又稱菌利或結腸炎,小時候一旦被傳染或感染,終身都帶此病,一般傳染原因是因為碗沒有經過消毒櫃處理或是用別人用過的碗筷,或沒喝碗的湯、飯、飲料均可傳染,尤其是是小孩不懂事,好吃很容易被導致傳染,長大后常伴有終身性輕微腹瀉,但平常不複發,有的是碰到過敏的事情后就發作,比如有的碰到大魚大肉就發作,有的吃過於辛辣數小時后發作……   1.腸道炎症的病因①原因不明的,如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②感染性炎症:來自侵入XX原體和基細胞毒,如志賀氏疾病桿菌、沙門氏菌屬、螺桿菌、耶爾林氏菌(Yersinia)、結核桿菌、阿米巴原蟲、難辨性夾膜桿菌等的感染;③缺血性炎症;④腸放XX損傷;⑤膿瘍形成,如憩室炎、腫瘤感染。   2.滲出性腹瀉的特點 ①糞便含有滲出液和血,結腸尤其是左半結腸炎症多有肉眼粘液膿性便,如有潰瘍或糜爛,往往帶有血液。小腸炎時,往往無肉眼可見有膿血便。②腹瀉和全身癥狀、體征的嚴重程度取決於腸受損程度。   (六)運動性腹瀉:許多藥物、疾病和胃腸道手術可改變腸道的正常運動功能,促使腸蠕動加速,以致腸內容物過快通過腸腔,與粘膜接觸時間過短,因而影響消化與吸收,發現腹瀉。   1.運動性腹瀉的常見病因 ②神經性腹瀉,如糖尿病、甲亢、迷走神經切除后引起的腹瀉;③胃腸切除后腹瀉,如胃大部分或全胃切除、回盲部切除可分別使幽門和回盲部的活瓣作用消失而致腹瀉。大段小腸切除也可致腹瀉;④類癌綜合症;⑤部分性腸梗阻;⑥腸易激綜合征。   2.運動性腹瀉的特點   ①糞便稀爛或水樣,無滲出物;②腹瀉伴有腸鳴音亢進;③患者常伴有腹痛現象。   腹瀉病人不宜吃雞蛋

輔助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常規化驗血常規和生化檢查可了解有無貧血、白細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情況。新鮮糞便檢查是診斷急、慢性腹瀉病因的最重要步驟,可發現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隱血試驗可檢出不顯性出血。糞培養可發現致病微生物。鑒別分

泌性腹瀉和高滲性腹瀉有時需要檢查糞電解質和滲透性。   2.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1)糞脂測定:糞塗片用蘇丹Ⅲ染色在鏡下觀察脂肪滴是最簡單的定性檢查方法,糞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為陽性。脂肪平衡試驗是用化學方法測定每日糞脂含量,結果最準確。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試驗較簡便但準確性不及平衡試驗。糞脂量超過正常時反應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腸粘膜病變、腸內細菌過長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試驗:陽性者反映空腸疾病或小腸細菌過長引起的吸收不良。在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僅累及迴腸的疾病,木糖試驗正常。   (3)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在迴腸功能不良或切除過多、腸內細菌過長以及惡性貧血時,維生素B12尿排泄量低於正常。   (4)胰功能試驗:功能異常時表明小腸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參閱「慢性胰腺炎」一節。   (5)呼氣試驗:①14C-甘氨酸呼氣試驗:在迴腸功能不良或切除過多腸內細菌過長時,肺呼出的14CO2和糞排出的14CO2明顯增多。②氫呼氣試驗:在診斷乳糖或其他雙糖吸收不良,小腸內細菌過長,或小腸傳遞過速有價值。   (二)影像診斷   1.X線檢查X線鋇餐、鋇灌腸檢查和腹部平片可顯示胃腸道病變、運動功能狀態、膽石、胰腺或淋巴結鈣化。選擇性血管造影和CT對診斷消化系統腫瘤尤有價值。   2.內鏡檢查 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的操作簡便,對相應腸段的癌腫有早期診斷價值。纖維結腸鏡檢查和活檢可觀察並診斷全結腸和末端迴腸的病變。小腸鏡的操作不易,可觀察十二指腸和空腸近段病變並作活檢。懷疑膽道和胰腺病變時,ERCP有重要價值。   3.B型超聲掃描 為無創性和無放XX性檢查方法,應優先採用。   4.小腸粘膜活組織檢查 對瀰漫性小腸粘膜病變,如熱帶性口炎性腹瀉、乳糜瀉、Whipple病、瀰漫性小腸淋巴瘤(α重鏈病)等,可經口手入小腸活檢管吸取小腸粘膜作病理檢查,以確定診斷。

治療措施

  (一)[3]病因治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需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復方新諾明、氟哌酸(諾氟沙星)、環丙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對菌痢,沙門菌或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溶組織阿米巴、梨形鞭毛蟲感染有效,因此,這數種藥物常用於急性感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旅行者腹瀉。治療乳糖不耐受症和麥膠性乳糜瀉所致的腹瀉在飲食中分別剔除乳糖或麥膠類成份。高滲性腹瀉的的治療原則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滲的食物或藥物。分泌性腹瀉易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丟失,除消除病因,還應積極由口服和靜脈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溶液,糾正脫水。膽鹽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結腸腹瀉可用消膽胺吸附膽汁酸而止瀉。治療膽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瀉,可用中鏈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長鏈脂肪,因前者不需經結合膽鹽水解和微膠粒形成等過程而直接經門靜脈系統吸收。

三種腹瀉不用吃抗生素

  1.病毒性腹瀉:這種腹瀉都屬於自現性的,抗菌素不起作用,多吃也沒有用。但是極易由於上吐下瀉造成脫水,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本身再有一些基礎病就容易引發其他病變,如心功能不全等。如果年輕人出現嘔吐、腹瀉的情況,可以在家喝些加糖、加鹽的水,還可以吃一些收斂藥物等生物製劑。   2.旅行者腹瀉:在衛生條件不好的地方飲食衛生得不到保障,這種情況下傳播的腹瀉也沒有必要用抗生素,因為這種腹瀉很快就能自愈,只要身體別脫水,適當吃些收斂的葯,有的人抵抗力好,甚至不用吃藥,幾天內就會康復。   3.秋季食物中毒造成的腹瀉:只要水電解質平衡沒有出現異常,都不用吃抗生素,可以多喝水,補充電解質並避免乳製品及固體食物,旅行時避免未煮熟的蔬菜、肉類、海鮮及不潔的飲料,多喝可樂、柳橙汁等酸性飲料,有助於抵制大腸桿菌的數量。   黃連素治療腹瀉藥慎用   黃連素的通用名叫鹽酸小檗鹼,是從黃連、黃柏等小檗科植物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抗菌性生物鹼,黃連素能對抗病原微生物。   黃連素是化學合成藥物,不是中成藥,對於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寒型的腹瀉,黃連苦寒,反而易傷脾胃,損害胃腸功能,更易出現胃痛、噁心等消化系統癥狀,加重病情。   因此,對於不明原因的腹瀉不能隨意服用黃連素,最好能根據醫院糞便、血液檢查情況選用,一般性腹瀉1-2次無其他伴隨癥狀,由飲食不節、水土不服等因素引起,保持清淡飲食,人體即可自行恢復,但反覆發作就要查明原因了。

中西醫治療濕熱型腹瀉

  1.中醫治療    給藥方法:1劑葯煎2次,每次前100-150ml,早晚各1次,滴注保留灌腸。用輸液管去掉針頭,XX肛門每分鐘30滴緩慢滴入,保留時間越長效果越好。灌腸藥液必須川紗布濾,防止藥渣堵住輸液管。   2.西醫治療   (1)控制感染:根據致病菌選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一般可用氨苄青黴素、復方新諾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2)補液: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可靜脈輸液。   (3)治療休克:調整微循環紊亂,糾正酸中毒,可應用血管擴張葯及鹼性藥物。   (4)對症支持治療:腹瀉次數過多者可用止瀉劑,伴有心衰、腦水腫、休克肺、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應及早給予對症治療。

腹瀉與肛門病有什麼關係?

  腹瀉與肛門病有關係嗎?一般認為腹瀉是大腸疾病中最多見的癥狀。其具體表現為大便次數、性狀的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形狀、顏色、氣味等均有改變,含有膿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變為黃色稀水,綠色稀糊,味酸臭,大便時有腹痛、下墜、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等癥狀。   腹瀉與肛門病的許多疾病有關。如慢性或長期腹瀉,可導致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形成肛瘺。腹瀉刺激可致肛裂疼痛加重,腹瀉可形成肛門部充血,糞便刺激使痔塊粘膜水腫,隨大便脫出肛門外,形成嵌頓痔或致炎性外痔。長期腹瀉還可導致直腸脫垂等一系列病變。此外,腹瀉日久還可導致肛門疾病的全身癥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倦怠等。

嬰幼兒腹瀉

  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和嘔吐,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症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近年來本病的發病率已明顯降低,但仍是嬰幼兒時期的重要死亡原因。對小兒健康影響極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半數,夏秋季發病率最高,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

嬰幼兒腹瀉的原因

  引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三位OL出鏡教你擺平肌膚問題
  • 小腳丫愛出汗,父母應該如何悉心護理
  • 公園公廁掛鎖 晨練老人難「方便」
  • 血管"地溝油"易致奪命胰腺癌--健康資訊-
  • 糖有好壞,脂有多少——膳食如何影響糖脂代謝?
  • 臉上毛孔粗大怎麼辦
  • 花草語茶是種什麼茶啊???
  • 羊肉做法
  • 露得清的潤唇膏怎麼旋轉不下去
  • 為什麼人睡覺了會冷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