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
胡蘿蔔(Daucus carrot),又稱甘荀,是傘形科胡蘿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質根作蔬菜食用。原產亞洲西南部,阿富汗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歷史在2000年以上。
簡介
傘形科(Apiaceae)草本植物;學名為Daucus carota,通常為一年生,根可食。常見品種中,根呈球狀或錐狀,橘黃色、白色、黃色或紫色。原產阿富汗及鄰近國家。野胡蘿蔔已成為分佈于歐洲、美國和其他溫帶國家的雜草。地中海地區早在西元前就已栽培胡蘿蔔,在中國和西北歐不遲于14世紀,現栽培于整個溫帶地區。胡蘿蔔
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20世紀時,人們認識了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的營養價值而提高了胡蘿蔔的身價。胡蘿蔔喜涼爽至溫和的氣候條件,在溫暖地區不宜於夏季種植。要求深而肥沃的疏鬆土壤。用現代化機械稀疏條播可免去疏苗工序。一般在第一個生長季節長葉;葉為二回複葉,細裂,直立叢生。在近冰點的低溫下休眠後生出高大而分枝的花莖。復傘形花序頂生,花極小,白色或淡粉色。果實為小而帶刺的雙懸果,每半含一粒種子。新鮮胡蘿蔔甜脆,皮平滑而無污斑。亮橘黃色表示胡蘿蔔素含量高。可用油烹食。引入
公元10世紀從伊朗引入歐洲大陸,15世紀見於英國 ,發展成歐洲生態型;16世紀傳入美國。約在13世紀,胡蘿蔔從伊朗引入中國,發展成中國生態型。並於1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胡蘿蔔花與種
胡蘿蔔為三回羽狀全裂葉,叢生於短縮莖上。頂端各生著一復傘形花序。異花傳粉。雙懸果,肉質根有長筒、短筒、長圓錐及短圓錐等不同形狀,黃、橙、橙紅、紫等不同顏色。胡蘿蔔屬半耐寒性,喜冷涼氣候。為長日照植物。肉質根在18~20℃時發育良好。中國多於夏秋播種。 胡蘿蔔營養豐富。有治療夜盲症、保護呼吸道和促進兒童生長等功能。此外還含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生食或熟食均可。還可腌制、醬漬、制干或作飼料。 胡蘿蔔為傘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根菜。胡蘿蔔
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栽培甚為普遍,以山東、河南、浙江、雲南等省種植最多,品質亦佳,秋冬季節上市。 胡蘿蔔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嫩的肉質直根。胡蘿蔔的品種很多,按色澤可分為紅、黃、白、紫等數種,我國栽培最多的是紅、黃兩種。 按形狀可分為圓錐形和圓柱形。胡蘿蔔肉質細密,質地脆嫩,有特殊的甜味,並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 胡蘿蔔的品質要求:以質細味甜,脆嫩多汁,表皮光滑,形狀整齊,心柱小,肉厚,不糠,無裂口和病蟲傷害的為佳。 胡蘿蔔原產于亞洲的西南部,阿富汗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歷史在2000年以上。公元10世紀從伊朗引入歐洲大陸,15世紀見於英國 ,發展成歐洲生態型,尤以地中海沿岸最多種植;16世紀傳入美國。約在13世紀從伊朗引入中國,發展成中國生態型,以山東、河南、浙江、雲南等省種植最多。胡蘿蔔于1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 胡蘿蔔(15張)營養含量
每100克胡蘿蔔中,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3克,糖類7.6~8.3克,鐵0.6毫克,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1.35~17.25毫克,維生素B1 0.02~0.04毫克,維生素B2 0.04~0.05毫克,維生素C12毫克,熱量150.7千焦,另含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各類品種中尤以深橘紅色胡蘿蔔素含量最高,各種胡蘿蔔所含能量在79.5干焦~1339.8千焦之間。胡蘿蔔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蔘」之稱。胡蘿蔔富含糖類、脂肪、揮髮油、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營養成分。 美國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蔔,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蘿蔔,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中醫認為胡蘿蔔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補肝明目、清熱解毒、壯陽補腎、透疹、降氣止咳等功效,可用於腸胃不適、便秘、夜盲症(維生素A的作用)、XX低下、麻疹、百日咳、小兒營養不良等癥狀。胡蘿蔔富含維生素,並有輕微而持續發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增進血液循環,從而使皮膚細嫩光滑,膚色紅潤,對美容健膚有獨到的作用。同時,胡蘿蔔也適宜於皮膚乾燥、粗糙,或患毛髮苔蘚、黑頭粉刺、角化型濕疹者食用。作用
1、益肝明目: 胡蘿蔔含有大量胡蘿蔔素,這種胡蘿蔔素的分子結構相當於2個分子的維生素A,XX機體后,在肝臟及小腸粘膜內經過酶的作用,其中50%變成維生素A,有補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療夜盲症; 2、利膈寬腸: 胡蘿蔔含有植物纖維,吸水性強,在腸道中體積容易膨脹,是腸道中的「充盈物質」,可加強腸道的蠕動,從而利膈寬腸,通便防癌; 3、健脾除疳: 維生素A是骨骼正常生長發育的必需物質,有助於細胞增殖與生長,是機體生長的要素,對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 4、增強免疫功能: 胡蘿蔔素轉變成維生素A,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軾能,在預防上皮細胞癌變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胡蘿蔔中的木質素也能提高機體免疫機制,間接消滅癌細胞; 5、降糖降脂: 胡蘿蔔還含有降糖物質,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脂,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還有降壓,強心作用,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食療佳品。功效
胡蘿蔔在西方有很高的聲譽,被視為菜中上品。荷蘭人把它列為「國菜」之一。胡蘿蔔所含的營養素很全面。據測定,每百克含碳水化合物7.6克,蛋白質0.6克,脂肪0.3克,鈣30毫克,鐵0.6毫克,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特別是胡蘿蔔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中約含胡蘿蔔素3.62毫克,相當於1981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而且于高溫下也保持不變,並易於被人體吸收。胡蘿蔔素有維護上皮細胞的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及參與視紫紅質合成等重要功效。 胡蘿蔔是一種帶根皮的蔬菜。據國外報道,常食帶根皮的蔬菜,可以強壯身體,禦寒耐冷。日本學者認為,帶根皮的蔬菜生長在土壤里,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鹽和營養素。近年來,國內外資料均報道,胡蘿蔔具有突出的防癌抗癌作用。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A的人,癌症發病率比正常人高2倍多。每天如能吃一定量的胡蘿蔔,對預防癌症大有益處。因為胡蘿蔔中所富含的胡蘿蔔素能轉變成大量的維生素A,因此,可以有效地預防肺癌的發生,甚至對已轉化的癌細胞也有阻止其進展或使其逆轉的作用。研究還發現,胡蘿蔔中含有較豐富的葉酸,為一種B族維生素,也具有抗癌作用;胡蘿蔔中的木質素,也有提高機體抗癌的免疫力和間接殺滅癌細胞的功能。對長期吸煙的人,每日如能飲半杯胡蘿蔔汁,對肺部也有保護作用。 胡蘿蔔素因屬脂溶性物質,故只有在油脂中才能被很好地吸收。因此,食用胡蘿蔔時最好用油類烹調后食用,或同肉類同煨,以保證有效成分被人體吸收利用。栽培技術
播種
1.播種期 胡蘿蔔肉質根的生長,適於冷涼的氣候,幼苗的耐旱耐熱力比蘿蔔強,而且生長期也長,為奪取高產優質,播種期宜提早些,以使其有充足的生長期,農諺「七大、八小、九丁丁』,即說明播種期的遲早與產量相關。 胡蘿蔔種子發芽率一般只有70%左右,隔年的陳種發芽率降低到65%以下,在露地播種常因缺苗而影響產量。因此,選用質量高的新種子,搓去刺毛,創造良好的發芽條件,是保證全苗,獲得豐產的重要措施。如果先行浸種、催芽與低溫處理再播種,可提早出苗5—6天而獲得較高產量。方法是:用胡蘿蔔種子量的90%-95%的水浸種,浸種時將種子分兩次加水,第一次加水一半,使種子均勻地濕潤,經過3~5小時再加入餘下的一半水,溫度保證在15~25℃,將種子與水拌勻后,在24小時內每隔1小時翻種子1次,24-48小時內每隔3~5小時翻動種子1次,以後每隔12小時在早晨或晚上翻動種子1次,這樣共經4-5天,再把已膨脹或已開始萌芽的種子,堆放在乾淨的淺盆或其他容器內,上蓋濕布,在0℃的溫度下處理10-15天,而後取出,播種在濕潤的土壤中,或在播種前4天,把搓去刺毛的種子用40℃水泡2小時,瀝去水後置于20-25℃條件下催芽,當大部分種子發芽即可播種。 2.播種技術 胡蘿蔔的根系入土深,適於肥沃疏鬆的沙壤土,並且在前茬作物收后,深耕33cm左右,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的底肥和稀薄的糞肥2500kg,過磷酸鈣15-25kg,草木灰100kg。如果僅用化肥,可每畝用硫酸銨20kg,過磷酸鈣30-35kg,鉀鹽25-30kg,施肥后耕翻、耙細、整平。平畦撒播時可在作好的畦面上直接播種,播后覆士不可過深,一般3-4cm.覆土要做到輕,淺、勻、遮,覆上後進行鎮壓(腳踩),澆木,並在上面覆蓋遮蔭物,保持土壤濕度及降低土溫,也可以防止暴雨使土壤板結影響出苗。田間管理
1.間苗除草 播種后幼苗出土,此時氣溫較高,降雨也多,雜草生長較快,要結合間苗進行除草,使用除草劑較為理想,如用25%除草醚,每畝用量0.75-1kg,先用少量水將葯溶入,加水稀釋到120-200倍,播后立即噴地表,先出土的雜草被殺死,也可用除草劑一號或撲草凈等。 間苗一般要進行3次,在苗高3cm左右,1-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苗距3cm左右;苗高10cm,3~4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間距6cm左右;具有5-6片真葉進行第三次間苗(定苗),苗距12-15cm。要保證每畝有苗30000-35000株左右。留苗形狀以正方形為好,使胡蘿蔔的四面側根都能平衡發展。 結合間莆除草,條播的還要中耕鬆土。 2.澆水和追肥 由於胡蘿蔔種子發芽出土比較困難,播后如果天氣乾旱或土壤乾燥,必須適當澆水,並保持土壤經常濕潤,土壤濕度維持在60%-80%左右,不然胡蘿蔔種子會死亡。葉生長盛期的後期,要適當控水蹲苗,以防止地上部徒長,肉質根生長盛期要注意澆水。 胡蘿蔔以基肥為主,在生長過程中,還需適當追肥兩到三次。第一次在出苗后20-25天,生有3-4片真葉後進行,每畝施硫酸銨2.5 -3kg,過磷酸鈣3-3.5kg,鉀肥1.5—2kg;第二次在第一次后20-25天,于定苗後進行,每畝可施硫酸銨7.2kg,過磷酸鈣3-3.5kg,鉀肥3—3.5kg。藥理作用
【異名】黃蘿蔔(《本草求原》),葫蘆菔、紅蘆菔(《隨息居飲食譜》),丁香蘿蔔(《現代實用中藥》),金筍(《廣州植物志》),紅蘿蔔(《嶺南草藥志》)。 【性味】味甘,性平。 ① 《日用本草》:「味甘辛,無毒。」 ② 《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 《醫林纂要》:「生微辛苦,熟則純甘。」 【歸經】入肺、脾經。 ① 《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脾。」 ② 《本草摘要》:「入手、足陽明經。」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礦物質、揮髮油等。 【功用主治】健脾消食、補肝明目、清熱解毒、透疹、降氣止咳。用於小兒營養不良、麻疹、夜盲症、便秘、高血壓、腸胃不適、久痢、飽悶氣脹等。 ① 《日用本草》:「寬中下氣,散胃中邪滯。」 ② 《綱目》:「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 ③ 《醫林纂要》:「潤腎命,壯元陽,暖下部,除寒濕。」 ④ 《嶺南採藥錄》:「凡出麻痘,始終以此煎水飲,能清熱解毒,鮮用及曬乾用均可。」 ⑤ 《現代實用中藥》:「治久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生食或搗汁。外用:搗汁塗。 【選方】① 麻疹: 胡蘿蔔250克,荸薺250克,芫荽100克,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飲。日分3次服完。 ②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高血壓、夜盲症:胡蘿蔔250克,洗凈切片,粳米100克,同放鍋內共煮粥,調味。 ③ 百日咳:胡蘿蔔500克,擠汁,加適量冰糖蒸開溫服,每日2次。 ④ 小兒營養不良: 胡蘿蔔1個,每日飯後吃,連服數日。 ⑤ 胡蘿蔔湯可以止瀉:500克胡蘿蔔,對切開,去掉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把渣過濾。加水1000克加糖燒開即可。 ⑥ 治水痘:紅蘿蔔四兩,芫荽三兩,荸薺二兩,煎服。 【宜忌】脾胃虛寒者,不可生食。 【各家論述】① 《本草求真》:「胡蘿蔔,因味辛則散,味甘則和,質量則降。故能寬中下氣,而使腸胃之邪與之俱去也。但書中又言補中健食,非是中虛得此則補,中虛不食得此則健,實是邪去而中受其補益之謂耳。」 ② 《醫林纂要》:「胡蘿蔔,甘補辛潤,故壯陽暖下,功用似蛇床子。」胡蘿蔔能預防肚瀉
胡蘿蔔營養價值豐富,包含多種胡蘿蔔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稱作「平民人蔘」。早在2000年備戰悉尼奧運會時,就已經開始研究用胡蘿蔔素預防運動員腹瀉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洪興華教授說,胡蘿蔔的提取物能夠有效地預防腸道功能紊亂,對預防腹瀉和腹痛有確切作用。 通過研究發現,胡蘿蔔中的有效成分胡蘿蔔素、核酸物質、雙歧因子等,可以有效保護腸黏膜,並能增殖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實驗表明,連續7天服用研究所研製的胡蘿蔔素製劑,可以使受試人群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增殖100多倍,有效降低運動性腹瀉的比例。 其實並不只是運動員可以使用胡蘿蔔素來預防腹瀉,科學家指出,嚴重燒傷、創傷、缺血性休克、大手術、腫瘤化療放療和長時間超負荷運動等情況下,都易導致腸黏膜遭到破壞,腸道內菌群失去控制和腸道免疫功能低下,最終導致腹瀉等許多癥狀的發生,嚴重時多器官衰竭。 因此,洪教授建議,每人每天應均衡攝入10毫克的天然胡蘿蔔素。胡蘿蔔是攝取胡蘿蔔素的主要來源。人們要提高食用胡蘿蔔有益健康的認識,吃比不吃強、熟吃比生吃強、搗碎吃比囫圇吃強。生食胡蘿蔔時,人體只能吸收其中微量的胡蘿蔔素,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因此人們食用時要用足量的食油炒食;而將胡蘿蔔切成塊,與豬肉或牛、羊肉用壓力鍋燉15~20分鐘食用,既減輕了肉的腥味又提高了肉湯的營養,這種肉湯特別適合老人、小孩食用。春蘿蔔栽培要點
播種期
8月下旬至翌年3月均可播種,其中地膜覆蓋11月播種。大棚栽培12月至翌年1月播種。播種過早易抽薹,播種太遲易發生病蟲害。整地施底肥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地塊。每畝施廄肥2000千克、三元複合肥35千克,另加1千克硼肥作為基春蘿蔔栽培要點
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