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
由於共同活動的需要而在人們之間所產生的那種建立和發展相互接觸的複雜和多方面的過程,是蘇聯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近年來,在蘇聯心理學中,交往有發展成為心理學的基礎性範疇的趨勢。俄語的общение一詞,沒有完全與之對應的英語詞彙,大致相當於英語的 communication(溝通)。
分類
指的是兩人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交往
現實中的交往可以分為,宏觀交往,微觀交往; 從交往的規模來看可分為群眾XX往與個人交往; 從交往途徑來看可分為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 從交往的主體來看 可分為角色交往,非角色交往; 從交往的目的看分為自由交往(情誼交往),公務交往(工作XX往); 從交往時間看 分為長期交往,短期交往; 從交往工具看 分為口頭交往,書面交往;語言交往與非語言交往。辨析
交往概念的含義和界定
心理學上的交往概念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接觸或直接溝通,彼此達到一定的認知; 社會學上的交往概念主要指特意完成的交往行為,通過交往行為特定的社會聯繫; 語言學上的交往概念主要用來表明信息交流; 哲學上的交往概念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往來關係的一種存在方式,即一個人在與其他人的相互聯繫中交往
的一種存在方式。交往概念的含義具有層次性
(1)廣義的交往:既包括人與自然之間的交往,又包括人與人的社會交往; (2)次廣義的交往:僅僅指人與人的相互作用,包括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社會集團之間的相互作用,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相互作用; (3)狹義的交往:指與生產相對應的交往,即物質交往; (4)最狹義的交往:把交往理解為勞動產品的交換。歷史唯物主義的交往概念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 (2)交往屬於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交往始原於物質生產活動,又不僅僅存在於物質生產活動中,它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 (4)人是交往的主體,交往雙方都不僅要承認自己是交往的主體,同時要承認他人也是交往的主體,交往是一種以主客體關係為中介的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小結
綜合上述交往的含義,我們把「交往」概念界定為: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係的一種中介,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 事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要生存,要發展,人與人之間就要交往。 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係的一種中介,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 人是社會的人,自然就離不開彼此的交往。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飴。形象闡釋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交往。那麼,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該如何與人交往呢?我崇尚一句話: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交往就要真誠,要理解和尊重對方。 一棵樹只有根莖葉互相配合,才能與那千百數群爭搶陽光;一隻鷹只有翅于尾互相搭配才能翱翔于懸交往
崖天際。一株草擋不住風沙,一株草不能……;然而當千萬株草聚集在一起時,彼此互相間默契的合作,他們就擁有了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 交往是商業貿易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關鍵。 兩家大型食品商店同時開在了一條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一家是賣水果的,一家是賣麵包的。 那家賣水果的商店的老闆和員工們打成一片,總是會心的和員工們交流經驗,時常教導員工要把服務質量放在第一位。從大街上透過玻璃窗總能看到他們攀談的影子。他們做事都很主動。 而另一家麵包店的老闆性格十分內向,完全靠著傳下來的家產建立起來的商店。他從來不與員工們談心,只是十分呆板的告誡員工們,這該怎麼做,那該怎麼做,意外情況必須的處理辦法必須得到批准才能實行。員工們做事都很被動。 然而,一年過去,那家水果店的生意十分興隆,門口的顧客川流不息。而那家麵包店卻瀕臨破產。 交往,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彼此相熟相知,不受任何利益驅動,這種交往,方能終身。日常交往禮儀
一、稱呼 1、在國際交往中對男子稱先生,對女子稱夫人、女士、小姐。 2、對已婚女子稱夫人,對未婚女子統稱小姐。 3 、對不了解婚姻情況的女子可稱小姐,年紀稍大的可稱女士。 以上這些稱呼均可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 4、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為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按國家情況稱「閣下」、職銜或先生。交往
二、寒暄 兩人初次相見,應先寒暄,如問:「您好?」「您身體好嗎?」「很忙吧?」或者說「見到您真高興」,「我早就想見到您」,以及「久仰、久仰」等。告別時可說「我們的談話很有意思」,「我希望能再次見到您」、「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見面我們就是老朋友了,」等等。 三、交談 初次交談,可以從天氣、旅行工具、會談時間大致安排談起,切忌詢問對方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 四、握手 伸手相握,表示友好。在歐美地區男性初次相識可相互握手;遇到女性,如女性先伸手,男性可和其握手,否則就以笑相迎。與女性握手時,要輕一些,而且時間不能過長。握手時,男性要脫手套,女性可戴一副薄型手套。握手時要面對對方,切忌一腳在門內,一腳在門外,也忌4個人交叉握手。必須用右手,不能坐著握手。 五、文明用語 「謝謝您」和「對不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貌用語。 六、尊重婦女 舉止行動上處處都要「女士第一」。男士要處處照顧、幫助女士。女士入室,男士要先開門,讓女士交往
先行。女士進屋或離開時,要照顧女士脫大衣、穿大衣,等等。 七、入室叩門 到對方辦公室去,入室前要輕聲叩門,得到允許方可XX。步子要輕,說話聲音宜低。 八、進屋脫帽 無論是公事拜訪,還是私人拜訪,或出席各種社交活動,男士進屋都要脫帽、解圍巾,放入衣帽間或掛在牆邊的衣帽鉤上。 九、坐立要端正 坐,要端正,不翹腿、搖膝、抖動。女士更要注意端正,併攏雙腿,切不可以裙代扇。 十、動作要文明 在公眾場合或上商店購物、逛馬路要落落大方,舉止文明,切勿大聲喧嚷。遇到熟人也不要高聲打招呼,而以微笑招手示意為好。說話時不要指手劃腳、手舞足蹈。不要隨地吐痰,不能亂扔糖紙和瓜果皮。吃食要細嚼慢咽不出聲,切忌狼吞虎咽呼嚕出聲。 注:在港台,交往還指男生和女生確立戀愛關係.結構和功能
有的心理學家分析交往的結構,主張把交往劃分為 3個方面:溝通方面、相互作用方面、知覺方面。溝通是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在交往中,人們交流著各自的觀念、思想、感情。在這種交流信息的過程中,參交往
與溝通的雙方互為主體,各自都有自己的動機、意圖、期望、態度、生活經驗、定勢等等,這就使溝通成為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研究人們之間溝通過程的特點,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課題。相互作用是交往參加者之間的行為動作的交流。有了人們之間的這種行為動作交流,人們的共同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所以,相互作用是組織共同活動的方式。在交往過程中,除溝通、相互作用外,也發生著人對人的知覺、認識、理解,一般稱之為人際知覺或社會知覺。總的來說,交往就是溝通、相互作用、知覺這3個方面的統一。 也有的心理學家把交往看作交流、溝通的過程。認為交往具有3種基本功能。①信息溝通功能:交往是人們傳送、接受信息的過程。在交往當中,人們不僅傳、受信息,而且也在形成著信息。例如通過交往,人們了解對方的觀點、立場,並形成關於對方的估計。交往可以影響人們的認識活動的進程和動態,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時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②調節溝通功能:借助於交往,人不僅可以調節自身的活動,而且也可以調節別人的活動,同時並接受來自別人的調節影響。在交往過程中,人可以影響夥伴活動的所有構成要素,如動機、目的、規劃、決策、動作的完成和監督等。在交往過程中,也實現著活動的相互推動和校正。在群體中,成員活動間的相互調節是使群體形成為共同活動的複合主體的重要因素,並形成著共同活動的特徵,如活動的共同風格、動作的同步化等。③情緒溝通功能:交往是人的情緒狀態的重要決定因素。人的整個情緒領域都是在人們交往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些條件決定著情緒的強度水平,情緒的緩和也是在這些條件下實現的。生活經驗表明,人們往往都是為著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才產生進行交往的需要的。 除上述3種基本功能外,交往還具有幾種功能:形成和發展人際關係的功能、使人們彼此認識和理解的功能以及組織共同活動的功能等。 在現實的交往中,交往的各種功能是統一地實現的。而且,同一個交往過程,對於每一個交往者可以實現著不同的功能。例如,對於一個交往者來說,交往行動是實現傳遞信息的功能,而對交往的另一方來說,則可以是實現緩和情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