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
標準原意為目的,也就是標靶。其後由於標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個「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的規則」的意思。將「用來判定技術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據」廣泛化,就得到了「用來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據」技術意義上的標準就是一種以文件形式發布的統一協定,其中包含可以用來為某一範圍內的活動及其結果制定規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範或者其他精確準則,其目的是確保材料、產品、過程和服務能夠符合需要。標準往往對應該嚴肅對待的方面(比如機器和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和效率,玩具,醫學設備)有深遠影響。
1.詞語解釋
①衡量事物的準則:技術~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 ②本身合於準則,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音ㄧ~時。 ③指樣榜;規範。 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士我百篇文,詩家一標準。」基本解釋
衡量事物的準則。 惟極貧無依,則械系不稍寬,為標準以警其餘。——清· 方苞《獄中雜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技術標準。 道德標準。詳細解釋
1. 亦作「 標準 」。1.衡量事物的依據或準則。 《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器范自然,標準無假。」 呂延濟 注:「器量法度出於自然,為人標望準的,無所假借也。」《荀子·儒效》「﹝君子﹞行有防表」 唐 楊倞注:「行有防表,謂有標準也。」 毛澤東《實踐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 2. 榜樣;規範。 晉 孫綽《丞相王導碑》:「玄性合乎道旨,沖一體之自然;柔暢協乎春風,溫而侔于冬日。信人倫之水鏡,道德之標準也。」 唐 杜甫《贈鄭十八賁》詩:「示我百篇文,詩家一標準。」 元 沉禧 《一枝花·題張思恭<望雲思親卷>》套曲:「孝心未伸,孝思怎忍,留取箇孝行名兒做標準。」2.標準的定義
GB/T 20000.1-2002《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彙》中對標準的定義是: 為了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複使用的一種規範性文件。 注:標準宜以科學、技術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3.標準與標準化
[1]標準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為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即制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稱為標準化。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創新體系將標準化作為面向創新2.0的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以及是技術創新體系、知識社會環境下技術2.0的重要軸心。早在七十年代,錢學森就提出要加強標準、標準化工作及其科學研究以應對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環境。通過標準及標準化工作,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標準實施的方法
標準實施的一般形式有: 1、 直接採用上級標準。直接採用上級標準就是直接引用標準中所規定的全部技術內容、毫無改動地實施,對重要的國家和行業基礎標準、方法標準、安全標準、衛生標準、環境保護標準必須完全實施。 2、 壓縮選用上級標準。 壓縮選用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對標準中規定的產品品種規格、參數等級等壓縮一部分,對允許採用的產品品種規格、參數等,在正式出版發行的標準上標注「選用」或「優選」標記,企業有關部門,按標準中規定的標記執行。 二是編製《縮編手冊》,即把有關「原材料」「零部件」「結構要素」「通用工具」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內容進行壓縮,將選用的部分彙編成冊。 3、 對上級標準內容做補充后實施。 當所實施的標準內容(如對通用技術條件、通用實驗方法、通用零部件等)規定得比較概括、抽象、不便於操作時,可在不違背標準的實質內容和原則精神的條件下,作一些必要的補充規定,以利於貫徹實施;還有一種情況是上級標準規定的產品參數指標偏低,企業可提出嚴於上級標準的補充規定。 4、 制定並實施配套標準 某些相關標準本應成套制訂,成套貫徹實施,但因條件所限,成套標準中缺一、二種或者若干種標準未能及時制定出來,此時企業可根據已有的標準內容,自行制定與其配套的標準,以便更全面有效地實施標準。 5、 制定並實施嚴於上級標準的企業標準 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可以制定出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並加以實施。 標準的貫徹工作,大致分為計劃、準備、實施、檢查與監督和總結5個階段。4.標準的分類
標準的制定和類型按使用範圍劃分有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專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按內容劃分有基礎標準(一般包括名詞術語、符號、代號、機械製圖、公差與配合等)、產品標準、輔助產品標準(工具、模具、量具、夾具等)、原材料標準、方法標準(包括工藝要求、過程、要素、工藝說明等);按成熟程度劃分有法定標準、推薦標準、試行標準、標準草案。標準的制定,國際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理事會審查,ISO理事會接納國際標準並由中央秘書處頒布;國家標準在中國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並報有關部門備案。法律對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制定標準應當有利於合理利用國家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經濟效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護環境,有利於產品的通用互換及標準的協調配套等。國內標準按中標法分類
A . 綜合 B . 農業、林業 C . 醫藥、衛生、勞動保護 D . 礦業 E . 石油 F . 能源、核技術 G. 化工 H . 冶金J . 機械 K . 電工L . 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 M . 通信、廣播 N . 儀器、儀錶 P . 工程建設Q . 建材R . 公路、水路運輸 S . 鐵路T . 車輛 U . 船舶 V . 航空、航天 W . 紡織 X . 食品 Y . 輕工、文化與生活用品 Z . 環境保護國內標準的分類
1、國家標準 GB 國家標準 XXF 國家計量技術規範 XXG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GHZB 國家環境質量標準GWPB 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GWKB 國家污染物控制標準GBn 國家內部標準 GBJ 工程建設國家標準 GJB 國家軍用標準 2、行業標準 ZY 中醫藥行業標準 YZ 郵政行業標準 YY 醫藥行業標準 YS 有色冶金行業標準 YD 通信行業標準 YC 煙草行業標準 YB 黑色冶金行業標準 XB 稀土行業標準 WS 衛生行業標準 WB 物資行業標準 ZY 中醫藥行業標準 YZ 郵政行業標準 YY 醫藥行業標準 YS 有色冶金行業標準 YD 通信行業標準 YC 煙草行業標準 YB 黑色冶金行業標準 XB 稀土行業標準 WS 衛生行業標準 WB 物資行業標準 WM 外貿行業標準 WH 文化行業標準 TD 土地行業標準 TB 鐵道行業標準 SY 石油行業標準 SN 商品檢驗行業標準 SL 水利行業標準 SJ 電子行業標準 SH 石油化工行業標準 SC 水產行業標準 SB 商業行業標準 QX 氣象行業標準 QJ 航天行業標準 QC 汽車行業標準 QB 輕工業行業標準 NY 農業行業標準 MZ 民政行業標準 MT 煤炭行業標準 MH 民用航空行業標準 GH 供銷合作行業標準 LY 林業行業標準 LD 勞動行業標準 LB 旅遊行業標準 JY 教育行業標準 JR 金融行業標準 JT 交通行業標準 JGJ 建築行業工程建設規程 JG 建築行業標準 JC 建材行業標準 JB 機械行業標準 HS 海關行業標準 HJ 環保行業標準 HY 海洋行業標準 HGJ 化工行業工程建設規程 HG 化工行業標準 HB 航空行業標準 GY 廣播電影電視行業標準 GA 公安行業標準 FZ 紡織行業標準 EJ 核工業行業標準 DZ 地質行業標準 DL 電力行業標準 DB 地震行業標準 DA 檔案行業標準 CY 新聞出版行業標準 CXX 城建行業工程建設規程 CJ 城建行業標準 CECS 工程建設推薦性標準CH 測繪行業標準CB 船舶行業標準 BB 包裝行業標準3、地方標準代碼
名稱 代碼 北京市 110000 天津市 120000 河北省 130000 山西省 140000 內蒙古自治區 150000 遼寧省 210000 吉林省 220000 黑龍江省 230000 上海市 310000 江蘇省 320000 浙江省 330000 安徽省 340000 福建省 350000 江西省 360000 山東省 370000 河南省 410000 湖北省 420000 湖南省 430000 廣東省 440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450000 海南省 460000 四川省 510000 貴州省 520000 雲南省 530000 西藏自治區 540000 陝西省 610000 甘肅省 620000 青海省 630000 寧夏回族自治區 64000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650000 台灣省 7100005.哲學範疇
從哲學上講,標準是客觀事物所具有何種意義的一種參照物。作為一種比較的標本,作為一種區分其它事物的中介,它本身的構成必需是一分為二的相互對立的兩個部分。例如,0攝氏度采自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它是區分正攝氏度與負攝氏度的標準。作為標準的客觀事物之能夠作為標準的根據也在於其自身構成的一分為二。6.技術範疇
技術意義上的標準就是一種以文件形式發布的統一協定,其中包含可以用來為某一範圍內的活動及其結果制定規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範或者其他精確準則,其目的是確保材料、產品、過程和服務能夠符合需要。一般而言,標準文件的制定都經過協商過程,並經一個公認機構批准。標準往往對應該嚴肅對待的方面(比如機器和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和效率,玩具,醫學設備)有深遠影響。動態標準化過程體現了科技創新的演進,標準化與知識產權結合有助於推動自主創新,標準化進一步與AIP「三驗」結合帶動開放創新。通過標準化以及相關技術策略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7.測量學範疇
根據工作基準復現出不同等級的便於經常使用的計量標準量具或儀器,簡稱標準。8.化學範疇
供相對分析用的、組成確定並可準確計量的純物質。一般用金屬、氧化物、硝酸鹽等,應易溶於(無機酸,穩定性好,可準確稱量的)色譜純試劑。有液體和固體兩種形式。9.中國標準定義
國家標準GB/T 3935.1—83定義:「標準是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注:標準宜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以及經過驗證正確的信息數據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 國際標準定義: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化原理委員會(STACO)一直致力於標準化概念的研究,先後以「指南」的形式給「標準」的定義作出統一規定: 標準是由一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定了規則、導則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覆使用,以實現在預定領域內最佳秩序的效果。11.美國「標準」系列導彈
「標準」系列艦空導彈是美國海軍為取代RIM-2「小獵犬」和RIM-24「韃靼人」艦載防空導彈于1963年開始研製的中遠程全天候艦隊防空系統。「標準」防空導彈可以攻擊中高空飛機、反艦導彈及巡航導彈,必要時還可攻擊水面艦艇。經過幾十年不斷的改進,「標準」導彈已經發展成擁有數十種型號的龐大家族。不但成為美國海軍的主要防空系統,而且還裝備在其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艘艦艇上。另外,美國還在防空型的基礎研製了「標準」空對地反輻XX導彈,在70年代和80年代被美國海軍和空軍大量裝備。「標準」Ⅰ系列
「標準」系列導彈主要分Ⅰ、Ⅱ、Ⅲ型三大系列,每個系列又分為多種型號。最早投入使用的是「標準」Ⅰ系列(SM-1)。目前美國海軍主要使用的是「標準」Ⅱ系列(SM-2)。倍受關注的「標準」Ⅲ型(SM-3)是正在研製中的一種新型遠程防空導彈,是美國海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此外,美國海軍還在研製「標準」lV對陸攻擊型(SM-4),用於對陸火力支援。「標準」Ⅱ(SM-2)系列
「標準」Ⅱ型是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防空系統攔截彈,在SM-1型的基礎上研製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目前裝備的就是這個系列。SM-2系列採用了慣性中程制導/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制導的複合制導體制,由MK41垂直發XX系統或MK26導彈發XX器(GMLS)發XX,由尾部彈翼控制飛行方向。在飛向目標途中,通過數據鏈從Mk74「韃靼人」或Mk76「小獵犬」火控系統嚮導彈發送目標修正指令,或通過「宇宙盾」艦上的指令制導上傳數據鏈嚮導彈發送目標指令,直到末端才需要雷達照XX。此外,SM-2導彈採用了先進的單脈衝導引頭和數字電腦控制,有效地克服了SM-1導彈的缺點,提高了XX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等。先後裝備美國海軍的SM-2系列有BlockⅠ、BlockⅡ、BlockⅢ、BlockⅢA、BlockⅢB以及BlockⅣ增程型(ER)。SM-2 BlockⅠ型導彈
SM-2 BlockⅠ型導彈編號為RIM-66C;由MK26發XX器發XX的編號為RIM-66D;1978年投入使用,1984年停產。該型與SM-1 BlockⅣ型導彈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制導和推進系統,但採用了新型的Mk115爆破殺傷戰鬥部,並加裝了中段指令修正系統,導彈的有效XX程46千米。RIM-66D為反輻XX自導引型導彈,稱為「標準」ARM,該型只用於出口,曾經是許多國家海軍的主力防空武器。「標準」ARM採用了一套反輻XX尋的器以避開雷達散XX,該導彈的XX程能夠達到80海里以上。SM-2 BlockⅡ型導彈
1983年裝備美國海軍,編號為RIM-66G;由MK41垂直發XX系統發XX的編號是RIM-66H,由MK26發XX器發XX的是RIM-66J。該型導彈採用了新的Mk104雙推力火箭發動機,進一步XX了XX程,達到166公里;提高了對抗更快、高機動目標的能力。同時,還引用了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並採用Mk115爆破殺傷戰鬥部。SM-2 BlockⅢ型導彈
SM-2 BlockⅢ型導彈的研製工作始於1984年,是在SM-2 BlockⅡ的基礎上研製的,與BlockⅡ相比,提高了電子性能,並加入了Mk45 Mod 8目標探測裝置,以提高對抗低空目標的性能。由MK26發XX器發XX的型號是RIM-66K,MK41垂直發XX系統發XX的是RIM-66L和RIM-66M。BlockⅢ于1988年6月獲得批量生產許可。 SM-2 BlockⅢ及BlockⅢA、BlockⅢB等型一直用於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CG-47)導彈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是上述兩型艦上「宇宙盾」武器系統中的重要武器。BlockⅢA是BlockⅢ的改造型,加入了Mk125戰鬥部,戰鬥部爆片具有更大的速度,對來襲目標的毀傷能力更大,還加入了Mk45 Mod9目標探測裝置,進一步增加了反掠海目標的能力。1992年,BlockⅢA獲得批量生產許可,1994年1月,首先裝備在「維克斯堡」號導彈巡洋艦上。「標準」Ⅱ中程導彈家族中的新秀是雙模式SM-2 BlockⅢB導彈,該導彈加入了一套輔助紅外感測器。BlockⅢB導彈是根據美國海軍的「改進導彈自動尋的能力」計劃研製的,在該計劃中研製完成了半主動式雷達自動尋的通道,提高了導彈在最後階段對付重要目標的性能,擴展了導彈制導邏輯運算功能,使導彈能夠更好地處理從艦上和導彈尋的器上傳來的信息。導彈通過評估每個感測器的信息,來決定由哪個感測器制導攻擊目標。SM-2 BlockⅢB導彈于1995年2月開始了小批量試生產。一年後的1996年4月,BlockⅢB導彈進行了作戰評估,由美國海軍「夏洛」號巡洋艦承擔了發XX任務,試驗結果表明導彈的作戰效率和適應性均有提高,但同時發現對中程目標的識別能力有所減弱,經過改進,1998年2月又進行了一次飛行試驗,結果表明該導彈性能仍有待改進。美國海軍接著于1998年12月,在新服役的「德凱特」號驅逐艦的「軍艦作戰系統資格試驗」中對BlockⅢB進行了試驗,發XX了8枚導彈,有7枚導彈分別命中了低空、高空、近程目標。SM-2 BlockⅣ增程型
SM-2 BlockⅣ增程型是在SM-2的基礎上加裝助推器而成的,編號是RIM-67B/C,最大XX程達到185公里,最大XX高24000米,彈長8.23米,彈徑346毫米,彈重1451公斤。SM-2 BlockⅣ主要用於艦隊區域防空;除了增加了XX程和複雜電子干擾情況下的攔截能力,其機動能力也比BlockⅢ型更強。RIM-67B型採用可提供高機動性的Mk30-2改進型主發動機,並安裝了Mk12型助推器。RIM-67C型則採用Mk30-3發動機,並安裝了Mk70新型助推器。 1993年美國海軍開始研製具有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BlockⅣA型,BlockⅣA型採用BlockⅣ的彈體,制導裝置換成無線電指令/紅外線雙模式感測器,使導彈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改進了自動駕駛/控制系統。按照設計要求,該彈可以由「宙斯盾」系統跟蹤,攔截彈道導彈,構成海面艦艇與近海岸地區的彈道導彈防禦網,同時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防空能力。1997年1月24日,美國海軍首次進行反彈道導彈試驗,BlockⅣA型導彈的「發展測試彈」(DTR-1)成功的攔截了彈道導彈靶彈。「標準」Ⅲ(SM-3)反彈道導彈
SM-3型是美國海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用來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該型沿用SM-2 BlockⅣ型的彈體和發動機;改裝了第3級發動機以及加裝全球定位/慣性導航系統,攔截方式則採用波音公司研製的「動能攔截彈頭」(LEAP)直接撞擊目標。美國海軍計劃在「宙斯盾」艦艇上部署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截至2004年1月,SM-3已經進行了4次攔截試驗。目前,雷聲公司已向美軍交付了6枚SM-3的改進型Block I導彈,還將根據合同交付其它5枚或更多。2005年7月,有消息稱,美海軍與雷錫恩公司簽訂了一項價值1.241億美元的合同,旨在生產、測試和嚮導彈防禦局交付追加的SM-3導彈,以滿足"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部署的需求。該合同是改進型SM-3 Block IA導彈的第一項生產合同。SM-3 Block IA型導彈提高了導彈的可靠性和保障性,同時降低了導彈的成本。SM-3導彈已經從工程研製階段轉換到生產加工階段,並和SM-2導彈一起在雷錫恩公司導彈系統分公司的軍工廠生產,這些軍工廠分別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和阿肯色州的卡姆登市。SM- 3導彈的動能戰鬥部將在圖森的最新式的攔截器生產工廠進行生產和測試。雷錫恩公司將負責SM-3導彈(包括動能戰鬥部)的研製和集成工作,公司領導的研製小組包括波音公司、航空噴氣系統公司和阿連特技術公司。SM-3導彈還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阿納海姆市和馬里蘭的埃爾克頓市進行研製和生產。「標準」Ⅳ(SM-4)對陸攻擊型
由SM-2 BlockⅡ/Ⅲ型導彈改進而來,裝備先進的全球定位制導系統,MK125改進型彈頭;同時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將在美國海軍的近海火力支援(NSFS)中扮演重要角色。食品衛生標準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 GB 9690—2009 國外標準 ISO 國際標準 AISI 美國鋼鐵學會標準 ANSI 美國國家標準 API美國石油學會標準 BS英國國家標準 MSS美國閥門和管件製造廠標準化協會標準 DIN 德國國家標準 AWS美國焊接協會標準 NF 法國國家標準 ASI 美國規格學會標準 JIS 日本工業標準 MIL美國軍用標準 ASME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標準 JPI日本石油學會標準 ASTM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標準國際標準代號序號 代號 含義 負責機構1 BISFA 國際人造纖維標準化局標準 國際人造纖維標準化局(BISFA)2 CAC 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 食品法典委員會(CAC)3 CCC 關稅合作理事會標準 關稅合作理事會(CCC)4 CIE 國際照明委員會標準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5 CISPR 國際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標準 國際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CISPR)6 IAEA 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7 ATA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標準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8 ICAO 國際民航組織標準 國際民航組織(ICAO)9 ICRP 國際輻XX防護委員會標準 國際輻XX防護委員會(ICRP)10 ICRU 國際輻XX單位和測量委員會標準 國際輻XX單位和測量委員會(ICRU)11 IDF 國際乳製品聯合會標準 國際乳製品聯合會(IDF)12 IEC 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13 IFLA 國際簽書館協會和學會聯合會標準 國際簽書館協會和學會聯合會(IFLA)14 IIR 國際製冷學會標準 國際製冷學會(IIR )15 ILO 國際勞工組織標準 國際勞工組織(ILO)16 IMO 國際海事組織標準 國際海事組織(IMO)17 IOOC 國際橄欖油理事會標準 國際橄欖油理事會(IOOC)18 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 ITU 國際電信聯盟標準 國際電信聯盟(ITU)20 OIE 國際獸疾局標準 國際獸疾局(OIE)21 OIML 國際法制計量組織標準 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22 OIV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局標準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局(OIV)23 UIC 國際鐵路聯盟標準 國際鐵路聯盟(UIC)24 UNESCO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標準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25 WHO 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26 WIPO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標準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電子行業標準
SJ/T 10377-1993 | 工藝文件的標準化審查 |
SJ/T 10532.1-1994 | 工藝管理 基本要求 |
SJ/T 10532.2-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工作程序 |
SJ/T 10532.3-1994 | 工藝管理 產品設計工藝性審查 |
SJ/T 10532.4-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方案設計 |
SJ/T 10532.5-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規程設計 |
SJ/T 10532.6-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裝備設計與管理 |
SJ/T 10532.7-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定額編製 |
SJ/T 10532.8-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評審 |
SJ/T 10532.9-1994 | 工藝管理 生產現場工藝管理 |
SJ/T 10532.10-1994 | 工藝管理 定置管理 |
SJ/T 10532.11-1994 | 工藝管理 工序質量控制 |
SJ/T 10532.12-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紀律管理 |
SJ/T 10532.13-1994 | 工藝管理 工藝驗證 |
SJ/T 10532.14-1994 | 工藝管理工藝標準化 |
阻燃標準
GB 5169.1-1997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4部分:著火試驗術語 |
GB 5169.2-2002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2部分:著火危險評定導則總則 |
GB 5169.3-2005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3部分:電子元件著火危險評定條件要求和試驗規範制定導則 |
GB 5169.5-1997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試驗第2部分第2篇:針焰試驗IEC695-2-2 |
GB T 5169.6-1985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喲跑那個發熱器的不良試驗方法 |
GB T 5169.7-2001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擴散性和混合型火焰似火焰方法 |
GB 5169.9-2006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9部分著火危險評定導則預選試驗規程的使用 |
GB 5169.10-1997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灼熱絲試驗方法總則 |
GB 5169.11-1997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成品的灼熱絲試驗和導則 |
GB 5169.1 2-1999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材料的灼熱絲和可燃性試驗 |
GB 5169.1 3-1999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材料的灼熱絲和起燃性試驗 |
GB 5169.14-2001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1kW標稱預混合型試驗火焰和導則 |
GB 5169.1 5-2001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500W標稱實驗火焰和導則 |
GB 5169.1 6-2002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6部分:50W水平與垂直火焰試驗方法 |
GB 5169.17-2002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7部分:500W火焰試驗方法 |
GB 5169.18-2005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8部分:將電工電子產品的火災中毒危險減至最小的導則總則 |
GB 5169.19 -2006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19部分:非正常熱模壓應力釋放變形試驗 |
GB 5169.20-2006 |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第20部分:火焰表面蔓延試驗方法概要和相關性 |
電工電子產品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目錄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A 低溫 | GBT 2423.1-2008 |
電子電工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A;低溫 | GB/T 2423.1-2001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B:高溫 | GB/T 2423.2-2001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B:高溫 | GBT 2423.2-2008 |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Ca:恆定濕熱試驗方法 | GB/T 2423.3-2006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Db: 交變濕熱(12h+12h循環).pdf | GBT 2423.4-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 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Cb:設備用恆定濕熱 | GB/T 2423.9-2001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方法:振動(正弦) | GB 2423.10-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方法:穩態減速度 | GB 2423.15-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J及導則:長霉 | GBT 2423.16-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Ka:鹽霧。pdf | GBT 2423.17-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試驗Kb , 鹽霧交變(氯化鈉溶液) | GB 2423.18-2000 |
電工電子產品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M:低氣壓 | GBT 2423.21-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N:溫度變化 | GB/T 2423.22-2002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試驗Q:密封 | GB/T 2423.23-1995 |
電工電子產品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Z/AM:低溫/低氣壓綜合試驗 | GBT 2423.25-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Z∕BM:高溫∕低氣壓綜合試驗 | GBT 2423.26-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Z/AMD:低溫/低氣壓/濕熱連續綜合試驗 | GB/T 2423.27-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T:錫焊 | GB/T 2423.28-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Ta 潤濕稱量法可焊性 | GBT 2423.32-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Kca高濃度二氧化硫試驗 | GBT 2423.33-20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ZAD 溫度濕度組合循環試驗 | GBT 2423-34-20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ZAFc 散熱和非散熱試驗樣品的低溫振動(正弦)綜合試驗 | GBT 2423-35-20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ZBFc 散熱和非散熱試驗樣品的高溫振動(正弦)綜合試驗 | GBT 2423-36-20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L 沙法試驗 | GBT 2423.37-2006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R:水試驗方法和導則 | GB/T 2423.38-05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R 水試驗方法和導則 | GBT 2423.38-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振動、衝擊和類似動力學試驗樣品的安裝 | GBT 2423.43-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Z/ABDM:氣候順序 | GB 2423.45-1997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Ef:撞擊 擺錘 | GB 2423.46-1997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Ff振動-時間歷程法 | GBT 2423.48-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77: 結構強度與撞擊 | GB 2423.52-2003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81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Ei :衝擊 衝擊響應譜合成。pdf | GBT 2423.57-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80部分 試驗方法 試驗Fi :振動 混合模式。pdf | GBT 2423.58-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Z/ABMFh:溫度(低溫、高溫)/低氣壓/振動(隨機)綜合 | GB/T 2423.59-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U:引出端及整體安裝件強度 | GB/T 2423.60-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傾斜和搖擺。pdf | GBT 2423.101-2008 |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溫度(低溫、高溫)低氣壓 振動(正弦)綜合。pdf | GBT 2423.102-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