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
多指建築物內部和周圍地表的鋪築層,也指樓層表面的鋪築層(樓面)。
基本信息
詞目:地面地面
拼音:dì miàn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 [ground;the earth』s surface] ∶地球的表面 例:離地面8000米的高度 (2) [district;region]∶地區(多指行政區域) 例:先頭部隊已經XX江蘇地面 (3) [local;in the locatity]∶當地 例:他在地面兒上很有名望 (4) [ground structure]∶建築物內房屋的底部結構 例:水泥地面詳細解釋
1. 地表面。地面
《元史·天文志一》:「混天儀也,其制以銅為之,平設單環,刻周天度,畫十二辰位,以凖地面。」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這裡近來熱極了,我寓的室內九十二度,聽說屋外的空中百另二度,地面百三十余度雲。」 2. 房屋等建築物內部及周圍的地上用某種材料鋪築的表層。 《通雅·宮室》:「 照陽殿 以金為仰陽,銀為地面。」如:方磚地面;水泥地面。 3. 地區;地方。 元 楊景賢 《西遊記·女王逼婚》:「 大唐 國師,去西天取經,從俺地面過,俺索接他去。」《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操 大喜,令軍馬且行,問:『前面是那裡地面?』」《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這樣鄉村地面,夜深時分,還有人苦功讀書,實為可敬!」 4. 當地;本地。 曹禺 《日出》第一幕:「告他們!告誰呀?他們都跟地面上的人有來往,怎麼告?」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 元茂屯 的自衛隊留下十二棵大槍,保護地面,其餘都歸 馬連長 帶走。」 沿革據《考工記》記載,中國古代有用草席鋪地,稱「筵」。後來,也曾取獸毛紡線織毯鋪地,稱「地衣」,即地毯。自從大量使用水泥以後,出現各種人造石地面,如水泥磚、水磨石等。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洲製造出一種輕軟、美觀、耐磨又可用水洗滌的油地氈鋪材,但價格高昂,使用不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地面鋪築層材料品種日增,如用合成材料製造出聚氯乙烯等為原料的塑料地氈或地磚,性能同油地氈相似,具有耐化學侵蝕的性能,價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