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名。癌之發於乳房部位者。東軒居士《衛濟寶書》:「乳癌,四十歲以上愈四五,若腐漏者三年死。」首次形象描寫了喦凹凸不平如岩之形狀特徵,並敘述了乳癌之證候與預后。
簡介
《丹溪心法》又名石榴翻花發。《瘍科心得集》又名乳巖。書中謂「夫乳巖之起也,由於憂鬱思慮積想在心,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痞塞,結聚成核。」《外科正宗》名乳岩。證見:聚結成核,初如豆大,漸若棋子,半年一年,兩載三載,不疼不癢,漸漸而大,始生疼痛,痛則無解,日後腫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氣穢,漸漸潰爛,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蓮,疼痛連心,出血則臭,其時五臟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凡犯此者,百人百必死。如此症知覺若早,只可清肝解郁湯,或益氣養榮湯,患者再加清心靜養,無窐無礙,服藥調理,只可苟延歲月。若中年以後無夫之婦,得此死更尤速。」
治宜早期手術切除。傳統治法:初宜舒肝解郁,可服神效栝樓散,或乳岩方,或犀黃丸,或犀黃丸與和乳湯加味早晚交替服用。外用大蟾酥六隻,每日早晚取一隻剖腹去內臟,以皮貼于瘡口,拔其毒外出,一日一換。均非能治愈之法。乳癌的致病因素
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 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症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婚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專家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月產者。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電離輻XX
乳腺是對電離輻XX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離輻XX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XX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一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具有劑量-效應關係。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的倖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顯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後患乳癌的機會也增加。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乳癌的幾率明顯上升,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強的關係。有些公司職員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準,飲食上發生了改變,人們的飲食都主要以肉類和海鮮類產品為主,逐漸形成了現在比較「流行」的酸性體質。人們大多都形成不科學的、不健康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結果導致乳癌的發病率大大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領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科爾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垃圾。但現在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個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制的酸性化。大多數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關係,長時間緊箍著乳罩,難得給乳腺「鬆綁」;還有些職業女性迫於工作的壓力或追求事業的成功,過著單身貴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這些因素都與乳腺病有關。 據調查,性格內向,精神長期抑鬱,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長期處於應激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這些精神因素與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對乳房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乳癌與人體內分泌平衡失調有關係,在各種內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結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婦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可增加乳癌的發病危險。 有些藥物如降壓藥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體類藥物有增加乳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別慎重。另外,空氣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殘留農藥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乳癌早期不易發現,當腫瘤晚期發現時,已失去根治時機。醫學專家一致認為: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因此人們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預防意識,注意自我檢查。一般在每次月經乾淨后一周進行檢查(經期乳房充血、脹滿、深部小癌腫不易摸到)。自我檢查方法為一看、二摸、三擠。
一看,脫去衣服,雙手叉腰,面對鏡子,檢查XX是否回縮和偏移,乳房皮膚有無酒窩症(早期表現)桔皮樣外觀(晚期表現)。
二摸:坐位或仰卧,五指併攏用手指掌面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觸摸(不要抓捏乳房,防止把乳腺小葉誤認為腫塊),檢查乳房內有無腫塊及壓痛,以及腫塊的大小、形狀、質地、表面狀態、活動度、邊界是否清楚。如具有以下情況要立刻到正規醫院檢查。
1、乳房有無痛性腫塊,其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動度不好。
2、腋窩淋巴結無痛性XX。
三擠:非哺乳期內,雙手合攏,環握乳房,用掌根適當用力擠壓,檢查XX有無液體溢出,及液體的性質。據統計,XX溢液患者中乳癌發生率為20%--45%。XX溢液是導管內癌的首發癥狀。 適用於各類癌症,其味腥、溫,有毒。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開竅等功效。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編《癌症獨特秘方》中載:蟾皮性味腥、涼、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脹、主治各種腫癌。1999年經上海交大量子醫學檢測,特別對癌症、肝硬化、疼痛諸症的治療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價上(凡有8千量價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華夏出版社《中華醫藥全典》中載:蟾衣毒較輕,主要用於瘡瘍腫毒及小兒疳積,現代常用治腫瘤。遠方出版社《中草藥大全》中介紹,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別胃腸道的副作用,長期服用,會造出上腹部不適、易造成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唇及四肢麻木,心悸、心率緩慢、心率不齊等。美洲大蠊:
美洲大蠊表皮含有鞏膜質和甲殼質,溴、鋅、鎳、猛、鉀、鈣、鈦、氯、硫、硅、鋁、鎂等元素。肌肉水解13種氨基酸。此外,身體貯藏微生素B1B2,煙酸和抗壞血酸等,淋巴含海藻糖、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原兒茶酸葡萄甙等。全體含麥角硫因、龍蝦肌鹼、胡蘆巴鹼、甘氨酸、甜菜鹼、肛鹼、三甲胺、腺嘌呤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對各類癌症的組織生長具有一定抑製作用,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
全蝎:又名鉗蝎、全蟲、蝎子,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全蝎的主要藥用成分為蝎毒素,包括神經毒素和細胞毒素,具有熄風鎮痙、消炎攻毒、通絡止痛的功效。蝎毒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癌症、皮膚病、等多種疾病,以及對人類危害極大的各種病毒均有預防和抑製作用。
臨床試驗數據:全蝎提取物0.2ml,隔大皮下給葯連續5天後,在用藥第11天和停葯8天時,對細胞肉瘤(SRS)實體瘤的抑制率為38.8%和55.5%;對MA一737乳腺癌,每天給葯共12次后,抑制率為51.8%,停葯8天時為30.4%。對SRS腹水型帶瘤子鼠的生存率較對照組延長12.5%-20.7%。對LA一795肺腺癌帶瘤小鼠生存時間延長29.2%。 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種類較多,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中藥材,主要成分包括蟲草酸、蟲草素、氨基酸、甾醇、甘露醇、生物鹼、維生素B1 、B2 、多糖及礦物質等。具有抗癌、滋補、免疫調節、抗菌、鎮靜催眠等功效。傳統醫學《本草從新》記載:「味甘性溫,秘精益氣,專補命門。」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其成分含脂肪、精蛋白、精纖維、蟲草酸、冬蟲草素和維生素B12等,常見的有用於抗腫瘤,提高免疫,提高細胞能力,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呼吸系統,腎臟功能,提高造血功能,調節血脂,調節XX等。其中抗腫瘤效果和提高免疫功能同時用於臨床惡性腫瘤的治療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用於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腦癌以及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
參閱「乳腺癌」條。乳癌的最佳診斷時間
月經正常的婦女,月經來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檢查的最佳時間,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容易發現病變。在哺乳期出現的腫塊,如臨床疑為腫瘤,應在斷乳后再進一步檢查。治療方法
乳癌治療必須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治療有90%的可以治愈。自我檢查一定不能忽視,可以做到早發現,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自己發現乳房有異常,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做一下檢查。
乳癌的治療方法和措施較多,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目前大都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手術治療
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術療法已有百年歷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療的主要手段,而且對早期尚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乳癌療效最為滿意。放XX治療
通常用於手術后,以防止局部複發。對於晚期乳癌的放XX治療,可使瘤體縮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術的乳癌轉移為可手術切除。對於孤立性的局部複發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轉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療效。但對早期乳癌確無淋巴轉移的病人,不必常規進行放XX治療,以免損害人體免疫功能。內分泌治療
凡不宜手術或放XX治療的原發晚期乳癌,雌激素受體測定陽性者,可單獨或合併內分泌治療。所用藥物及手段因月經情況而異。 化學藥物抗癌治療是一種必要的全身性輔助治療(環磷酰胺,洛莫司汀,苯丁酸氮芥)。
治療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根據病情的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就不盡相同。關鍵還是要在正規的醫院做好詳細的檢查后在行治療。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提倡了一種概念,即以修飾人體的生物學反應的物質(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來提高對腫瘤的抵抗力,這種方法被稱為BRM療法或免疫療法。70年代以來雲芝多糖、裂褶菌多糖、香菇多糖在日本,桑黃多糖在韓國先後被批准作為免疫抗腫瘤藥物,由此奠定了菇類多糖類在BRM療法中的地位,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菇類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應用。現在備受美國替代醫療界所推崇的是舞茸提取物(舞茸D-fraction)產品。乳癌的十大癥狀
1.乳房變大:有一小部分的病人,其初發癥狀是乳房整個變大,有時完全摸不到腫塊。
2.皮膚低凹或整個變形:乳房皮膚低陷凹下,是乳癌擴XX及皮膚所致,但一般病人常常沒有注意到這種癥狀。
3.XX變平或凹陷:XX內翻凹陷,是很容易注意到的癥狀,這是因為乳癌周圍組織發生纖維化,牽扯而造成乳管系統縮短,由此引起XX凹陷。但也有些人天生XX就是內翻的。
4.乳房皮膚潰爛:如果乳癌所在部位比較表淺而侵犯到皮膚,就會引起皮膚潰爛,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徵兆,即使潰爛部位很小,也常常是無法開刀了。
5.乳房皮膚變紅:乳房皮膚變紅,有時伴有水腫,也是一個很不好的徵兆,常常也是無法開刀治療。有些醫師可能最初把這種現象認為是乳房感染髮炎的癥狀而使用抗生素的治療,事實上,乳房感染及膿腫通常只發生於授乳女性,至於其它女性若發現乳房皮膚變紅的癥狀,都應考慮其罹患乳癌的可能性。
6.XX有異樣分泌物:有些女性因為服用某些藥物,或經常捏擠乳房,或在懷孕後期,而有乳房分泌物產生。除此之外,若有乳房分泌物產生,都應特別注意,雖然大部分是由良性的管內XX狀瘤引起,仍應做進一步的檢查,如細胞學檢查,以區別良性或惡性。
7.XX表皮發癢、變紅、增厚、潰瘍:XX皮膚有濕疹樣的變化,如變紅且厚、有脫屑、結痂、潮濕、滲液或發癢等,有這些現象時,在依照濕疹治療兩周后無效,一定要找乳部的專科醫師診治,必要時需做病理切片檢查。
8.腋下腫塊:有一部份病人,在原本乳癌發生的部位,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腫瘤還小,摸不到,但轉移至腋下淋巴結的癌細胞卻生長較快,使腋下腫塊變成是乳癌的初發癥狀。
9.背痛:極小部分的病人,因為乳癌轉移壓迫脊椎,而以背痛的癥狀表現。
10.沒有癥狀:在國外,有相當比例的病人,是因為其它疾病就醫時,醫師為病人做全身性檢查而發現乳房腫瘤。在國內,因為風氣仍較保守,一般病人和醫師都不習慣在診察其它疾病時做乳房觸診,以致減少了許多早期發現的機會。乳癌術后的注意事項
當乳癌手術切除后,患者在手術後放、化療期間還需要做些相關的檢查,因為放、化療均有較大的細胞毒性,不僅僅對腫瘤細胞,而且對正常細胞也有毒性,可能會引起骨髓抑制而使白細胞嚴重下降,還可能對肝細胞造成損害等,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嚴密監測、定期檢查血象及肝功能情況。如果出現白細胞嚴重下降,肝功能受損明顯,則應考慮更改治療方案,所以要定期檢查血象、肝功能等,還應定期拍胸片,以監測肺部有無轉移灶;因為乳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肝髒的轉移,定期做腹部B超檢查也是需要的,據此可以來觀察肝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