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思維

思維分廣義的和狹義的,廣義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繫,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而狹義的通常的心理學意義上的思維專指邏輯思維。

漢語詞語

  【詞目】思維   【拼音】 sī wéi

思維

  【英文】Thinking   【俄語】 Мышление    【法語】 Pensée   【釋義】:①.與「感性認識」相對。指理性認識,即思想;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即思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通常指邏輯思維。②.與「存在」相對。指意識、精神。

哲學名詞

概述

  思維是思維主體處理信息及意識的活動。   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形、整合、表達等等活動)的物質。思維主體既有自然進化而形成的動物(如人),也(會)有逐漸發展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   思維活動的對象是信息及意識。信息是能被思維主體識別的事物現象及表象。意識是思維活動的產物,意識以信息的形式儲存、表現和輸出,意識傳播的實質是信息傳播。意識往往又會成為思維主體進行下一步思維的基礎。   這裡思維和意識兩個詞分別代表的不同的事物,但人們往往把它們當作同一個概念,這種狀況容易引起人們認識上的混亂,因此需要注意區分。

屬性

  間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維的基本特徵。   概括性    思維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把有相同性質的事物抽取出來,對其加以概括,並得出認識。如5只老虎,3只山羊,7只猴子,2只貓。這就是一個根據事物的共性使用數量來概括事物的例子。   間接性    思維的間接性是通過其它表徵來推斷事物的能力,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現場,通過尋找一些罪犯在現場留下的痕跡,就可以在腦中推斷出罪犯在現場作案時的場景。醫生在給患者看病時,通過病人描述癥狀以及通過一些化驗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染的何種病毒。思維的這種能力,把本無直接關係的現象聯繫在一起,使得人們不必去直接的接觸某些信息,通過這些規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出這些事物的本質。   超出感性的認識    以上兩種屬性賦予思維的能力,已經使得思維超出了感性的認識範圍。例如在科學研究中,人類是不能通過感覺來直接理解的。如人類是不能通過感覺來直接理解原子核的變化的。但人類可以通過尋找其活動的規律,並對相同的規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間接的去理解它。   超出現實    思維可以通過歸納與概括掌握現實中事物的規律,還可以在已有的事物上,通過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發明家可以通過已經存在的物品,通過新的想象,對其加以改進,從而發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思維的的推斷是否與現實相符。其實,這也正是人類創造能力和創作能力的來源。

認知加工方式

  1.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活動最基本的認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維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與綜合派生出來的。分析就是將事物的心理表徵進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結構要素、屬性和特徵。   2.比較   比較就是將各種事物的心理表徵進行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異或相同的關係。   3.抽象與概括   抽象與概括是更高級的分析與綜合活動。抽象就是將事物的本質屬性抽取出來,捨棄事物的非本質屬性。   例如對各種鍾、表的抽象就是,將「能計時」這個本質屬性抽取出來,而捨棄大小、形狀等非本質的屬性。   概括:是將抽取出來的本質屬性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   例如把「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一個圖形無論大小、形狀、位置如何,只要它具有「由三條線段組成」和「封閉圖形」這兩個特徵,就是三角形。   4.具體化與系統化   (1.)具體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識用於個別的、具體的場合。   在教學或實際工作中,應用一般原理來解決具體問題,就是具體化的表現,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得到深化和發展。   (2.)系統化就是把本質屬性相同的東西,分成一定的類別並歸納到一定的類別系統中去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材料進行分類、編寫提綱、列圖表等,都是系統化的工作,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明確、清晰和完整。

分類

  (一)根據思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內容可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二)根據思維活動的方向和思維成果的特點可分為:集中 (輻合 )思維和發散思維。   (三)根據思維的新穎性、獨創性可分為:常規思維和創造思維。   (四)根據思維是否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律可分為: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   (五)根據思維是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還是科學概念可分為: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

廣義思維

廣義思維特點

  一、思維的本質是思維主體的一種運動。從物理學的研究結果可知,思維的主體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單位構成的,分子和原子又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等基本微粒構成,而這些基本微粒只能處於物理運動狀態之中。在分子角度上,思維運動可以被分解為分子和原子的物理運動和化學反應。   二、思維運動的過程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組成思維運動的物理運動和化學反應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體的思維運動一般需要消耗生物體的化學能;非生物的思維運動一般需要消耗電能。   三、思維運動可以被分解為許多個最簡單、最基本的運算。既然思維的本質是運動,那麼它當然可以被分解。生物體的思維運動可以被分解成許多個可以被蛋白質和核酸等生命物質控制和操作的最簡單、最基本的運算;非生物的思維可以被分解為許多最簡單、最基本的物理運算。   四、思維運動是一種持續性的過程,是對新獲得的環境信息和之前的運算結果信息的綜合運算,即思維運動的過程是一個信息積累的過程,過去思維運動的結果會對現在和將來的思維運動產生影響。   五、思維運動的過程和結果不一定被思維主體所意識。一些思維運動的過程和結果可以被思維主體所直接意識,另一些思維運動可以被思維主體所間接意識,其餘思維運動則無法被思維主體所意識。就像光線一樣,人們只能看見其中的一部分(可見光),其餘部分(紅外線和紫外線)肉眼是無法直接看見的。   六、思維運動不一定能被思維主體支配和控制。其中一部分思維運動受思維主體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另一部分思維運動不受思維主體意志的支配和控制。   七、思維運動因思維主體的思維組織體系的發達程度不同而有低等思維和高等思維之分。低等生物的思維組織體系較低等,具有低等的思維;高等生物的思維組織體系較發達,具有高等發達的思維。   九、進行思維運動的組織主要是丘腦和大腦皮質。大腦皮質的不同腦葉、功能區與丘腦的相應核團分別構成功能相對獨立的功能系統,每個功能系統分別產出樣本點亮丘覺XX意識,各個意識之間相互作用形成思維。

廣義思維的分類

  在這裡,把思維主體可以直接意識到的思維稱為意識思維;把思維主體不能直接意識,但可以間接意識的思維稱為潛意識思維;把思維主體無法意識到的思維稱為無意識思維。把思維主體意志可以支配和控制的思維稱為主動性思維;把思維主體無法支配和控制的思維稱為被動性思維。   實際上,主動性思維和意識思維是同一種思維,被動性思維包含了潛意識思維和無意識思維。人類的意識思維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狹義思維,意識思維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思考問題的過程。人類的潛意識思維是靈感、夢、幻覺等的來源,潛意識思維可以通過這些客觀存在的現象間接地意識到它的存在。此外,人的感情、性格、興趣、習慣、心情、心理素質、某些技能等都受到潛意識思維的影響。

生長階段

嬰兒期思維

  嬰兒期指從出生到滿3歲以前的一段時期。是小兒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嬰兒時期思維的典型特徵是直覺行動思維。   (一)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發展   9—12個月的嬰兒就能將食品、動物、交通工具等分別歸類,說明嬰兒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近年來,學者們提出,嬰兒已經具有整合信息並分類編碼的加工能力。研究者用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的新技術進行研究,他們向嬰兒呈現一系列刺激(這些刺激屬於同一類別範疇),如果嬰兒辨認出這些刺激是同一類的,就會產生習慣化。這時再向嬰兒呈現另外類別的刺激,若產生去習慣化,就表示嬰兒能夠區分不同的類別。   (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學者探察嬰兒問題解決行為的特點與發展,結果發現,8—1 1個月嬰兒的問題解決過程經歷三個水平:其一,無效嘗試;其二,有效嘗試;其三,無須嘗試而直接成功。 這些嬰兒解決同一問題的方法策略也隨月齡增長而發展。   最新研究成果,刷新了過去人們對嬰兒解決問題能力的認識,揭示了嬰兒積極主動地探究周圍環境,能將客體分類編碼,揭示了嬰兒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嘗試行為和策略的發展。

幼兒思維的發展

  幼兒期:3歲至6、7歲,相當於幼兒園教育階段,又稱為學前期。幼兒的思維具有兩大特點:1.思維的主要特徵是具體形象性思維。   2.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一)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徵   1.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   (1)、具體形象性的可塑性。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這種表象經過兒童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同化而被簡化、被壓縮、被「添油加醋」,而形成新的形象   (2)、具體形象性的動態性。指頭腦中的表象不是以各自獨立的、靜態的形式存在,而是表象之間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動態活動,具有連續性和易變性的特點。   2.幼兒認知發展的趨向性   (1)、由近及遠。認知內容所及的範圍由自身接觸的事物到家庭、幼兒園以及兒童世界。   (2)、由表及里。認知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是事物之間表面特徵和非本質關係,並逐漸開始涉及事物的內在本質特性。   (3)、由片面到比較全面。幼兒認知事物由局部到整體,由對事物片面的認知到比較全面。他們往往先是專註於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以偏概全,逐漸才能認識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4)、由淺人深。如幼兒掌握概念,是經由直覺的感知特徵到直觀的具體形象特徵,再發展到抽象的本質特徵的過程,是一個由外在表層現象到內在深層意義的遞進發展過程。   3.自我中心現象   幼兒的自我中心現象是皮亞傑通過著名的三座山測驗發現的。「三山實驗」模型如圖,從A、B、C、D四個方位拍成照片,被試者位於A方位,其他方位放娃娃。先讓被試者找出自己所在方位的照片,幼兒能正確選出。然後請他分別替娃娃選擇他們所在方位的照片。結果表明,6歲以下幼兒多是依自己的視角位置(A方位)來選擇。   皮亞傑認為,幼兒在進行判斷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缺乏觀點採擇能力,不能從他人的立場出發考慮對方的觀點,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伐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這被稱為自我中心現象。   4.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預見性   由於思維具有詞的概括性和言語的調節性,幼兒便可以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思考過去的經驗,聯想有關的形象,從而能計劃自己的行動,預見行為的結果,解決面臨的問題。這就是思維計劃性和預見性的表現。   (二)邏輯思維初步發展   隨年齡增長和知識欲求的發展,幼兒不再滿足於對事物的表面關係和形象聯繫的認識水平,他們開始追求對事物的內在關聯和本質特徵的認識。這勢必促使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中萌發出邏輯性。幼兒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主要表現在所提問題類型的變化和概念形成的特點。   1.幼兒所提問題類型的變化   所提問題類型的變化表現在從提問「是什麼」的模式向提問「為什麼」的模式變化。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高漲,好奇心強,他們經常不厭其煩地向成人提出各種問題,   2~3歲兒童的提問以「是什麼」為主,這表現他們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個別事物的特點上。   4—5歲以後的兒童所提問題類型就變成以、「為什麼」為主導。這與兒童所渴望理解的內容、與兒童的思維發展相適應。大量的「為什麼」說明兒童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慾望開始指向事物的內在道理、現象的本質特徵和事物之間聯繫的規律性。   2.幼兒概括能力發展   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直接受他們的概括水平制約。幼兒的概括水平是以具體形象概括為主,後期開始進行一定的內在本質屬性的概括。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用詞來標誌的。幼兒掌握概念的發展集中表現著他們的概括能力的發展。   (1)、實物概念的發展。幼兒掌握實物概念的一般發展過程是:幼兒初期的實物概念主要表現為指出或列舉所熟悉的一個或某一些事物(如蘋果是水果);幼兒中期能說出實物的突出的或功用上的特徵,具有一定的外部特徵的概括;幼兒末期能夠概括出事物的若干外部特徵和某些內部特徵,對熟悉的事物也開始能進行本質特徵的概括。   (2)、類概念的發展。類概念的掌握基於兒童的分類能力。分類的主要依據是事物的本質屬性。通過分類,兒童可以逐漸掌握概念系統。據研究(王憲鈿等),幼兒的分類能力可以分為如下四級水平:   ①、一級水平是不能分類,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種特點進行歸類。   ②、二級水平是能夠依據事物的感知特徵進行歸類,即可以概括出物體的表面的、具體的特徵進行歸類。   ③、三級水平是依據知識和經驗對事物進行分類,即能夠從生活情境出發,按物體功能分類。他們考慮的事物特徵已脫離單一性,而能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特徵及其間的關聯來界定類別。   ④、四級水平是概念分類,即兒童開始依據事物的本質特徵來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該水平的分類能力,在幼兒期僅僅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3.幼兒推理能力的初步發展   (1)、幼兒最初的推理是轉導推理。轉導推理是從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的推理。這種推理尚不屬於邏輯推理,僅屬於前概念的推理。這是從表象性象徵向邏輯概念過渡的推理形式。如,媽媽告訴孩子喝涼水肚子痛,於是孩子便往魚缸里倒開水,並且說:「小魚喝涼水會肚子痛的。」   (2)、對熟悉事物的簡單推理。在幼兒日常經驗範圍內,有時對熟悉的事物可以進行簡單的推理。如,鄰居家的奶奶生病,孩子的奶奶前去探望。孩子通過聯想進行歸納推理,說:「爸爸沒生病,媽媽沒生病,爺爺沒生病,奶奶沒生病,我沒生病,我們都沒生病。」這就是幼兒對熟悉事物的歸納推理。

童年期思維的發展

  童年期的年齡範圍在6、7歲~12、13歲,屬於小學階段,是為一生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時期,是心理髮展一個重要階段。童年期思維的基本特徵在於,邏輯思維迅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完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這種過渡要經歷一個演變過程,從而構成童年期兒童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   (一)童年期兒童思維的基本特徵   1.童年期思維的本質特徵   童年期是認知發展的具體運算階段,其思維的本質特徵是依賴具體內容的邏輯思維。   2.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童年期兒童思維發展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過渡,是思維的主導類型發生質變的過程。   3.思維類型變化的轉折年齡   思維類型變化的轉折年齡在9~10歲,即小學中年級階段。   (二)思維形式的發展   思維形式是指思維的邏輯形式,發展心理學研究兒童思維形式的發展是為了揭示思維發展的規律性。這裡主要談兒童概括能力的發展、詞語概念的發展和推理能力的發展。   1.概括能力的發展   小學兒童概括能力的發展從對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徵的概括逐漸轉為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概括。小學兒童的概括水平可以按如下三個階段劃分:   (1)、直觀形象水平。直觀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徵或屬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觀形象特徵。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概括能力主要處於這一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徵或屬性,既有外部的直觀形象特徵,又有內部的本質特徵。就其發展趨勢而言,直觀形象特徵的成分逐漸減少,內在本質特徵的成分漸次增多。小學中年級兒童的概括能力圭要處於這一概括水平。這一水平是從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過渡形態。   (3)、初步本質抽象水平。   初步本質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徵或屬性是以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為主,初步地接近科學概括。   我國的一項要求小學兒童解釋隱喻詞的研究結果,為概括能力發展的三級水平提供了很好的驗證。   直觀形象水平的兒童對隱喻詞只能從詞的表面和具體形象意思上理解。如把「有頭無尾」解釋為「有頭無尾就是人,因為人是有頭沒有尾巴的」。   形象抽象水平的兒童開始理解隱喻詞的意義,但概括寓意時還不能脫離具體情節。如把「臨渴掘井」解釋為「要吃水,早就應該準備好」。本質抽象水平的兒童能夠擺脫具體情節來抽象概括出隱喻詞的寓意。如將「一毛不拔」理解為「很小氣」。   2.詞語概念的發展   我國的一項一直被廣泛引用的兒童掌握語詞概念發展特點的研究(丁祖蔭),將兒童掌握語詞概念特點劃分為八種形式。將其加以分析和歸納,可以概括為如下三大種類,可從中解讀出小學兒童掌握語詞概念的發展趨勢。   (1)、第一類為不能理解實驗要求。低年級有1/3兒童屬於該類,這一類人的數量隨年級提升而迅速下降。   (2)、第二類屬功用性和具體形象特徵描述。其發展變化趨向呈鍾形曲線。這是明顯的發展過渡形態;   (3)、第三類包括接近本質定義和本質定義。屬於這種類型的兒童隨年級增高而呈明顯上升趨勢。   3.推理能力的發展   推理是由一個或多個判斷推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過程。小學兒童間接推理能力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演繹推理能力、歸納推理能力和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   (1)、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   三段論法是較典型的演繹推理形式,如「凡是畫家都是藝術家,齊白石是畫家,所以齊白石是藝術家」,這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形式。已有的研究將童年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分為如下三種水平:   ①、運用概念對直接感知的事實進行簡單的演繹推理。   ②、能夠對通過言語表述的事實進行演繹推理。   ③、自覺地運用演繹推理解決抽象問題,即根據命題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確地推出結論。   研究表明:小學兒童能達到第三個水平的人數比例隨年級的增高而提高:   低年級占39%,   中年級約占58% ,   高年級占81%。   由此可以認為,小學低年級初步表現了邏輯能力,小學中年級的邏輯能力屬於發展中的過渡階段,小學高年級已基本具有邏輯推理能力。   (2)、歸納推理能力的發展   歸納推理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利用概括詞語的方法研究小學兒童歸納推理能力的發展,結果表明:   ①、小學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簡單的歸納推理。   ②、因素多,歸納難度大,歸納推理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如有一項研究(馮申禁等),要求兒童把諸如「『五一』我們去北海公園玩、『六一』你們去景山公園玩、『十一』他們去頤和岡公園玩」三句話歸納為一句話。這是要同時歸納概括三個意義單位,其結果為:低年級的正確率約為50%,中年級的正確率約為60%,高年級的正確率達80%。   (3)、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對象的一定關係,推論出其他也具有這種關係的兩個事物。它是歸納和演繹兩種推理過程的綜合,就是先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過程。例如,先概括出「大和小」是相反關係,這是從個別(大物和小物)到一般(相反關係)的過程,根據這種關係再推論出「黑」和什麼是相反關係,這又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   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特點如下:   ①、存在著年齡階段的差異。   低年級的正確人數比例為20%,   中年級為35%,高年級為60%。   從小學生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速度看,從中年級到高年級的發展速度較快,快于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發展速度。   ②、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水平低於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三)新的思維結構形成   這個時期的認知結構與幼兒期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思維結構。其主要特點之一是掌握守恆。   1.掌握守恆   守恆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發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間特點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進行抽象概括。也就是兒童的認知能力不再因為事物的非本質特徵(如形狀、方向、位置等)的改變而改變,能夠達到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把握本質的不變性。   童年期兒童逐漸達到各類概念的守恆:   達到數概念守恆和長度守恆在6~8歲,   液體守恆和物質守恆約在7—9歲,   面積守恆和重量守恆約在8、9歲一10歲,   容積守恆要在11~12歲才能掌握。    2.形成守恆概念的推理方式   形成守恆概念的推理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即恆等性、可逆推理和兩維互補推理。以皮亞傑的液量守恆實驗為例。有兩個同樣的杯子裝入等量的水,水平面等高。當將其中一杯水倒人矮而粗的杯子后,該杯的水平面明顯下降。這時,年幼的被試者會出現液量不守恆現象,而童年期兒童會掌握住液量守恆。   他們解釋說:「你沒有增加水,也沒有減少水,所以還是一樣多。」這是通過恆等性達到守恆。   他們還會說:「水還是那麼多,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因為你倒回原來的杯子后,它還是原來的那麼高。」這是通過可逆推理達到守恆。   或者講:「雖然水變低了,可是它變粗了,所以還是一樣多。」這是通過兩維互補推理達到守恆。   (四)自我中心表現和脫自我中心化   幼兒認知具有自我中心特點,童年期處於脫自我中心階段,表現出脫離自我中心的變化過程。皮亞傑著名的「三山實驗」揭示了幼兒的認知存在著自我中心現象,即指幼兒僅從自己的角度表徵世界,認識不到他人的表象與觀點不同於己,並認為自己的體驗和想法就是他人的體驗和想法。後來也有學者改變實驗設計提出不同的看法。   我國的一項「三山實驗」式的研究(李文馥),利用絨毛動物模型(用熊貓、公雞和波斯貓三種絨毛動物代替三座山),考察4 ~13歲兒童認知的自我中心現象和脫自我中心化(實驗程序同「三山實驗」)。   第一,4—7歲兒童具有自我中心現象,但並不是認知的主要成分。可見,不能簡單、籠統地認為幼兒認知特點就是自我中心的。   第二,9歲以後兒童的正確認知結果占主導地位,並基本上擺脫了自我中心的影響。從中看到,正確結果明顯提高,這一提高是與自我中心現象下降相對應的是,自我中心現象與正確結果消長的動態變化   第三,8歲組兒童處於脫自我中心化的轉折時段,8歲組兒童自我中心形式選擇率最高。   絨毛動物模型研究的特殊性在於要求每個被試者都講述選擇圖片的理由。根據兒童自己講述他們的之所以如此選擇(自我中心現象)的理由可推知,8歲組兒童的自我中心式的選擇與幼兒不同,幼兒是以自己的認知取代他人的認知,而童年期是通過空間位置關係的相對性的認知操作來協調自己與他人的認知的不同。   A方位的被試者替他對面的C方位的娃娃選擇所見的圖片時,之所以選的和自己所見圖片一樣的理由是:「我坐在這裡看熊貓臉,同時娃娃C正在我對面看熊貓的後背,所以我給他(娃娃C)選我這張照片(熊貓正面),就說明他看的是熊貓後背。」   因此,可以說,8歲左右(7歲6個月至8歲4個月)兒童特殊的自我中心式表現是脫自我中心化的過程,是認知發展機制的轉換。   青春發育期以少年期為主。少年期的年齡是指11/12歲至15/16歲,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初中階段。少年期是個體生理迅速發育直至達到成熟的一段時期。該階段的兒童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都出現顯著的變化,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複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因此也被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

青春發育期思維的發展

  青春發育期以少年期為主。少年期的年齡是指11/12歲至15/16歲,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初中階段。少年期是個體生理迅速發育直至達到成熟的一段時期。該階段的兒童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都出現顯著的變化,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複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因此也被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   (一)形式運算階段思維的特點   按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少年期處於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的思維屬於形式邏輯思維。這一階段思維的主要特點有兩個:其一是思維形式擺脫了具體內容的束縛;其二是假設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   1.思維形式擺脫了具體內容的束縛   與具體運算階段不同,形式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能夠理解用言語表述的命題的邏輯關係,並能夠依據邏輯關係對命題作出正確的判斷。   一項研究(奧爾松)設立三種條件:第一種條件是主試者手中握一小球,沒讓被試者看;第二種條件是主試者手中握一紅色小球,給被試者看到;第三種條件是主試者手中握一綠色小球,讓被試者看到。在這三個條件下,主試者都分別向被試者提出兩個同樣的命題讓被試判斷。   命題I:「我手中握有一個綠色的或者不是綠色的小球。」   命題Ⅱ:「我手中握有一個綠色的和不是綠色的小球。」   每個命題給出三個答案,即「對」、「不對」、「不知道對不對」,令被試者選擇其中的一個。   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對兩個命題的回答基本相同。其答案如下:在第一種條件下,多選擇「不知道」(因為沒有看見小球);第二種條件下多選擇「不對」(因為看到的是紅色球,不是綠色球);第三種條件下多選擇「對」(因為看到的是綠色球)。很明顯,他們的思維受顏色這一具體內容的束縛。   形式運算階段的少年兒童的答案則是:不論在第一、第二還是第三種條件下,選擇答案只關注命題本身所表達的邏輯關係。凡有「或者」的命題就選「對」,凡有「和」的命題就選「不對」。   分析上述兩個年齡階段兒童對命題判斷的差別: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的判斷受事物的具體特徵(小球的顏色)的束縛;而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的判斷關注命題語言表述的邏輯關係(「或者」與「和」)。這說明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運用抽象邏輯思維規則的排中律進行正確判斷,得出正確答案。   2.假設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   少年期兒童已經具有抽象邏輯推理能力,能運用假設演繹推理,推論出問題的結論。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特點是從假設出發,提出問題的可能性。其思維過程是,當他面臨問題情境時,首先運用「一般的理論」思考影響結果的各種可能因素,並形成假設,然後通過實驗驗證假設的真偽,或者運用系統的科學方法,運用演繹推理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皮亞傑運用鐘擺實驗證明,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已經具有假設演繹推理能力。   皮亞傑的鐘擺實驗是要求兒童得出影響鐘擺速率的因素。被試者中包括幼兒、小學生和中學生。演示鐘擺運動后,向被試者提供幾種條件,見圖。   形式運算階段的少年兒童,面對問題,經過思考,先提出幾種可能影響鐘擺運動速率的因素:一是擺錘的重量,二是吊繩的長度,三是鐘擺下落點的高度,四是最初起動力的大小。然後通過實驗一一驗證這4個因素各自的影響作用(每次只改變一個因素,其他因素不變),結果得出了只有繩長改變才能影響鐘擺運動速率的正確結論。   相比之下,幼兒或隨機擺弄,或用力推動鐘擺;小學兒童雖然能夠提出少許可能的因素,但是尚缺乏運用假設演繹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抽象邏輯推理能力顯著發展   抽象邏輯思維是一種假設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維。少年期抽象邏輯思維雖然佔有優勢,但是其本身仍處於發展過程中。國內的一項大型思維發展研究(朱智賢等)的結果表明,青少年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掌握邏輯法則的能力都隨年級(初一、初三和高二)的提升而顯著發展。   1.青少年邏輯推理能力發展的趨勢   青少年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初一學生開始具備了各種推理能力;初三學生的推理能力有明顯發展;高二年級后,學生的推理能力已基本達到成熟,各種推理能力都達到了比較完善的水平。   2.掌握邏輯法則發展的特點   邏輯法則的掌握主要表現在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認識上。初一、初三和高二學生掌握邏輯法則的能力隨年級的提升而顯著提高,到高二已趨於成熟;三個年齡組掌握不同邏輯法則的能力都存在著不平衡性,排中律的成績低於同一律和矛盾律。

青年期思維的發展

  一般指個體從17~18歲到35歲。青年期是個體從不成熟的兒童期、少年期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過渡階段。處在這個時期的青年,不論就生理成熟來說,還是就智力發展、情感和意志表現、個性特徵及言語行為表現來說,都有其特點。青年期的思維能力繼續發展到個體思維發展的高峰期,並達到成熟。皮亞傑認為,形式運算思維是思維發展的最高水平。有些學者則認為,少年期之後的思維仍繼續發展,並向「后形式運算思維」或辯證邏輯思維階段發展。   所謂辯證邏輯思維,就是從看似對立無法「調和」的兩個事物之間。深刻認識它們的相互關係,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即能夠認識到一切事物的對立統一性,比如加和減、乘和除、分子結構中電子和質子乃至水與火、陰與陽等,並能借助這一觀念找到相應的使事物由不平衡到平衡、由對立到統一的過程。   青年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有研究者(帕瑞)認為,XX青年期后,個體思維中純邏輯成分逐漸減少,辯證成分逐漸增多。究其原因,是由於個體逐漸意識到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觀點和多種解決方法。帕瑞對青年期的思維進行了研究,並將青年期的思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一)二元論階段   青年期的思維常常偏頗于要麼正確,要麼錯誤的二分法,較少考慮合理或不合理的程度。他們對問題和事物容易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沒有灰區)的看法。對知識和真理的認識也缺乏相對性觀點。   (二)相對性階段   相對性階段的個體能夠通過對知識和真理相對性的認知,並通過比較來審視不同的觀點,找出解釋現實問題的有效理論。   (三)約定性階段   約定性階段的個體既能堅持用約定俗成的立場和觀點來認識問題,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不同的觀點和立場調整認識。他們既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又能意識到所有的事物都具有運動和變化的性質,進而在認識中表現出多種規定性的綜合和多樣性的統一,XX辯證邏輯思維階段。   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   辯證邏輯思維是反映客觀現實發展變化的辯證法,即人們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思維形式進一步對客觀事物的辯證發展過程做出正確的反應。   (一)青少年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趨勢   一項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趨勢是:初中一年級已經開始掌握辯證邏輯思維;初中三年級處於辯證邏輯思維迅速發展階段,屬於重要轉折期;高中階段辯證邏輯思維已發展到趨於佔優勢地位。   (二)影響青少年辯證邏輯思維發展的因素   1.領會和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刻性和系統性   知識的水平和程度以及他們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基本規律,決定著形成辯證邏輯思維基礎的堅實與薄弱程度。   2.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水平   辯證邏輯思維是抽象思維的高級階段或形態,抽象思維有不同的發展水平,有低層次抽象思維和高層次的抽象思維的區別。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分為如下兩個基本階段:   (1)形式邏輯思維。經過形式邏輯的思維抽象,人們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但這種思維抽象並不是抽象思維的最終目的,只有從這種思維抽象出發,繼續前進,上升到思維具體,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辯證邏輯思維。從形式邏輯的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是以思維抽象為邏輯起點,以矛盾的分析和綜合為中介的主要方法,進而達到思維具體的邏輯終點。這是抽象思維的高級階段,稱之為辯證思維。   兩者之間是緊密聯繫的:它們都屬於抽象思維;形式邏輯抽象思維是辯證邏輯思維的必要前提,所以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水平影響著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   3.個體思維品質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展   青年期思維的發展促使他們的思維活動的依賴性迅速減弱,獨立性和批判性快速提高。這使他們能夠在掌握形式邏輯所抽象的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基礎上,整合各種規律,用以認識和理解各種科學問題和社會問題。   思維監控能力的發展   思維監控是指為了保證達到預期的目的,在思維活動中把思維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監視、控制和調解的能力。思維監控的發展是青少年期思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表示思維發展趨於成熟的重要標誌。   思維的自我監控是整個思維結構的統帥。思維的自我監控的主要功能可歸納為明確思維的目的性、搜索並選擇恰當的思維材料和思維策略、評價思維的結果並對思維活動進行調整和修正等。思維自我監控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其思維過程的效率和思維活動的結果。   研究表明,從初中到高中期間,青少年思維自我監控能力的發展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隨年齡增長而迅速發展,發展速度比小學兒童快得多。   第二,自我監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計劃性、準備性、方法性和反饋性。在青少年期,這幾種特徵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第三,青年初期的思維自我監控能力已經接近成人水平。

中年期的思維特點

  中年期一般指35~ 60歲這段時期。中年期是人生中相當長的一段歲月,人生的許多重要任務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中年期的思維發展達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這表現為思維活動的現實性、靈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辯證邏輯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一)中年期思維的現實性、靈活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的成熟和智慧,使他們在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一種具有相對性、變通性、實用性的思維形態。拉勃威維夫提出的實用性的思維形式,就是指成年人思維的進一步發展的特點。他指出,在成人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問題時,那種嚴格的邏輯推理形式往往會表現出局限性和呆板性,從而阻礙最佳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策略。所以中年期的新的、成熟的思維形式表現出成年人思維的現實性、靈活性和智慧性特點。   (二)中年期辯證邏輯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在成年人的思維中,辯證邏輯思維得以進一步發展。青少年期形式邏輯思維居主導地位,這時的思維發展達到了注重分析和認識問題的邏輯性、客觀性和確定性。這是思維發展的重大進展。但是,人們逐漸發現形式運算水平的思維並不是思維發展的最高形式,只有從青年期開始發展起來的辯證邏輯思維,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內在本質關係,如對立統一、量變與質量、否定之否定等複雜的運動規律的思維形式。中年期的思維活動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就是辯證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形式邏輯思維具有嚴格的規律性,而辯證邏輯思維具有非常的複雜性和深刻性,並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能達到以辯證邏輯思維為主導的思維水平。成年人運用邏輯思維的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發展都具有明顯的個別差異,甚至有的人終身都缺乏辯證邏輯思維的能力。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烹調肉類時別用不粘鍋
  • 老人乘公交宜避開高峰
  • 小寶寶患感冒,盡量別輸液!
  • 8大常見祛痘誤區糾正方案
  • 10分鐘 輕鬆讀懂美白說明書
  • 粗糧 有什麼好吃的做法么?
  • 放屁對身體的益處有那些?
  • 關於我左眼角的黑痣
  • 廣式煲湯是如何煲出這麼好的味道
  • 圓臉頭髮多長為宜?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