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
楊桃是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漿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久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楊桃又分為酸楊桃和甜楊挑兩大類。酸楊桃果實大而酸,俗稱「三稔」,較少生吃,多作烹調配料或加工蜜餞。甜楊桃可分為「大花」、「中花」、「白殼仔」三個品系,清甜無渣,味道可口。楊桃可食率92%以上。事實上楊桃味道的甜(甘)酸,與品種、栽培氣候、管理差異都有關係。
名稱來源
楊桃(4張) 楊桃[1]在晉朝時就傳入中國,因其懸掛枝頭而稱為「桃」,且因此水果是過洋而來的,幫稱為「洋桃」,后因筆誤成為「楊桃」在美國楊桃原名Carambola,但不易記憶,於是大家就以其橫切面的圖樣稱為星星果StarFruit。, 外形:楊桃外觀五菱型(少數為六菱型)。簡介
楊桃
楊桃,學名五斂子,又名「羊桃」、「陽桃」,在閩南地區俗稱「楓果」。因其橫切面呈五角星,故在國外又稱「星梨」。楊桃屬熱帶、南亞熱帶水果,是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原產印度,現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有種植,我國的海南省也有栽培,楊桃在海南的栽培歷史已逾千年,主要產地有三亞、陵水、瓊山、文昌、萬寧、瓊海等市縣,其品種有10多種,有甜楊桃和酸楊桃之分,是海南省名聞遐邇的佳果。 楊桃在海南有10多個品種,其主要有:馬來西亞香蜜楊桃、台灣蜜絲楊桃。又名叫「五斂子」,是屬於熱帶果樹,原產印度、越南。分為甜、酸兩大類。甜楊桃作水果吃;酸楊桃果實大而味酸,多用作烹調配料或蜜餞原料。 楊桃果皮呈蠟質,光滑鮮艷,爽甜多汁。楊桃性涼,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並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成分,帶有一股清香。在茶餘酒後吃幾片楊桃,會感到口爽神怡,另有一番風味。 功效:楊桃能減少機體對脂肪的吸收,有降低血脂、膽固醇的作用,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同時還可保護肝臟,降低血糖。 楊桃中糖類、維生素C及有機酸含量豐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補充人體的水分,生津止渴,並使體內的熱或酒毒隨小便排出體外,消除疲勞感。 楊桃果汁中含有楊桃
大量草酸、檸檬酸、蘋果酸等,能提高胃液的酸度,促進食物的消化。 楊桃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成分、胡蘿蔔素類化合物、糖類、有機酸及維生素B、C等,可消除咽喉炎症及口腔潰瘍,防治風火牙痛。 適合人群:適合一般人食用。 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肥胖的人適合食用。 適用量:每次1~2個。 溫馨提示:楊桃性寒,凡脾胃虛寒或有腹瀉的人宜少食 英文名: Carambola 學名: Averrhoa carambola L營養及特色
楊桃的營養價值高,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多種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糖和枸橡酸,還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果實芳香清甜。可加工成蜜餞,果汁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治療胃病、黃疸、卉痢、皮膚病的功效。 楊桃的藥用價值也高,尤其鮮果含糖量非常豐富,成分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還有蘋果楊桃(17張)酸、檸檬酸、草酸、多種維他命、微量脂肪及蛋白質等,對人體有助消化、滋養和保健功能,是非常受歡迎的水果,除腎病患者應忌口外,一般民眾可安心食用! 楊桃的肉質漿果,卵狀或長橢圓狀,通常為五棱形,果肉橙黃,肉厚汁多,果味清甜,有蜜味,含有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和抗壞血酸,對腸胃、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輔助療效。 海南的楊桃脯、楊桃乾等暢銷海內外;酸楊桃除了用來做菜 做湯,也可製成蜜餞,而甜楊桃多做水果生吃。楊桃可以分為甜、酸兩種類型,前者清甜爽脆,適宜鮮吃或加工成楊桃汁、罐頭,無論鮮吃或加工,這種楊桃的品質、風味都是相當好的;後者俗稱「三稔」,果實大而味酸且帶有澀味,不適合鮮吃,多用做烹調配料或蜜餞原料。 楊桃外型美觀、獨特,顏色呈翠綠鵝黃色,皮薄,果肉脆滑、鮮嫩且酸甜可口,裡面含有充足的水分。除了可以鮮吃外,部分地區的人在吃楊桃時還會用一些「獨特」的方法,比如說海南人吃楊桃習慣粘上少許的鹽和辣椒,這樣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會越吃越上癮;三亞人則常用酸楊桃配鮮魚同煮,其湯既甜中帶酸,又可以去除腥味。 楊桃中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多種成分,如糖份、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各種纖維質、酸素。楊桃的藥用價值也很大,它對口瘡、慢性頭痛、跌打傷腫痛的治療有很好的功效。它裡面含有的纖維質及酸素能解內臟積熱,清燥潤腸通大便,是肺、胃有熱者最適宜食用的清熱水果。另外楊桃還是醫治咽痛的能手。楊桃的葉、花和根也有很好的藥用作用:它的葉片利小便;它的花可治寒熱;它的根能治關節痛。儘管楊桃的作用很大,但腎臟病患者應該少吃楊桃。 楊桃除了對人體健康有益外,對女士的美容也有很好的療效。楊桃裡面含有特別多的果酸,能夠抑制黑色素的沉澱,能有效的去除或淡化黑斑,並且有保濕的作用,可以讓肌膚變得滋潤、有光澤,對改善乾性或油性肌膚組織也有顯著的功效。下面介紹一種楊桃外敷的美容方法:將楊桃搗爛敷面,每次敷面10—15分鐘,這樣有助於消除黑斑及面色的黑色素。另外,楊桃對減肥有奇效.形態特徵
楊桃
楊桃為酢醬草科Oxalidaceae植物楊桃Averrhoa carambola Linn.的果實。外形色澤:楊桃外觀五菱型,未熟時綠色或淡綠色,熟時黃綠色至鮮黃色,單果重80克左右。皮薄如膜、纖維少、果脆汁多、甜酸可口、芳香清甜。楊桃可食率92%以上。 楊桃是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漿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質以7月開花,秋分果熟的為最佳,產量也最高。中秋前後為楊桃的旺產期。營養成分
楊桃是一種水分很多的水果,鮮果可溶性固性物為9%。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物6.2克,維生素C7毫克,內含蔗糖、果糖、葡萄糖、蘋果酸46.8克、草酸7.2克、檸檬酸及維他命B1.B2以及鈣、鉀、鎂、微量脂肪和蛋白質等各種營養素,是一種營養成分較全面的水果。保健作用
楊桃對於人體有助消化,滋養,保健功能,對於瘧蟲有抗生作用 。果汁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治療皮膚病的功效。 楊桃鮮果,性稍寒,多食易使致脾胃濕寒,便溏泄瀉,有礙食慾及消化吸收。若為食療目的,無論食生果或飲汁,最好不要冰涼及加冰飲食。禁忌
楊桃裡頭含有神經毒素,吃后輕微者僅會引起打嗝、嘔吐,但毒素如傳導致腦部,則可能會造成意識混亂甚至死亡。 而楊桃亦含有微毒物質草酸,部份腎病病人進食楊桃后,無法將草酸排出體外,除草酸會與人體中鈣離子結合產生結石,並指腎病病人進食少量亦有機會中毒。病人中毒後會出現神志不清的徵狀,但一般健康人進食沒有問題。全台灣大約有兩百六十萬人有慢性腎臟病,即使就連洗腎的病患,還是會不小心吃進楊桃而引起中毒狀況。楊桃里的神經毒素,目前醫界尚不知道是什麼,而且也沒有解藥,須靠活性炭洗腎才能排出;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在食用前需注意自己的腎功能。而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則千萬不能食用楊桃。 楊桃中的神經毒素,會對身體中樞神經產生影響,正常情況之下會被人體腎臟給予排除,但重度腎臟病患或是尿毒症病人,會因神經毒素無法排除而產生中毒癥狀。[2]分佈領域
楊桃原產東南亞熱帶、亞熱帶地區,其分佈僅限於南北緯30°之間,主要分佈在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巴西以及美國的夏威夷和佛羅里達州。我國主要分佈在南部,以廣東最多,台灣、廣西、福建、海南也有栽培。栽培意義
楊桃是南嶺名果,營養豐富,用途很廣,據分析,100克果汁中含糖10克,酸0.78克,蛋白質0.72克,脂肪0.75克,以及維生素A、C和微量的鈣、鐵、磷等礦質營養。楊桃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各種加工製品。楊桃早結果,豐產,有好的經濟效益,又能豐富水果市場,是我國南方可發展的水果之一。栽培特點
熱帶常綠喬木,小枝多而密生,柔XX垂,1年抽生4~5次。每個花序有花十余朵至數十朵,花小,紫紅色,果實為肉質漿果,種子白色。楊桃喜高溫多濕氣候,忌寒冷、乾旱,日平均溫度15℃以上枝梢開始生長,<10℃枝梢生長不良,<4℃嫩梢受凍,<0℃幼樹凍死。喜深厚、疏鬆、濕潤、肥沃的江湖沖積土或塘邊、房前屋后肥土種植。 楊桃可採用實生繁殖、壓條、圈枝和嫁接等方法,最常用補片芽接、切接和劈接等。以春季(2~5月)和秋季(9~10月)為嫁接最適期。 楊桃雖四季可定植,但以2~3月春植,5~6月雨季開始時夏植,9~10月雨季末期秋植為最宜,種時挖穴施足基肥,密度以6米×6米、6米×5米和5米×5米為適。楊桃全年多次開花、結果,為提高果品質量和均勻結果,通常在小果時疏去病蟲果、畸形果和密生果等,還可進行果實套袋。幼樹每月施1次,結果樹著重施壯梢催花肥、壯果保果肥、壯果促花肥、早熟肥和過冬肥等。主要病害有楊桃赤點病、楊桃炭疽病等;蟲害有鳥羽蛾、黑點卷葉蛾、果實蠅、毒蛾幼蟲和木蠹蛾等。採收、加工及市場
楊桃加工成果乾
楊桃花期長,成熟度不一,果實用途也有異,應分期分批採收。楊桃採收分青果、紅果兩種採收:未充分成熟即采稱青果採收,充分成熟,呈紅黃色時採收稱紅果採收。楊桃采后應及時作商品化處理,以利貯運。楊桃可加工成果乾、鹽水酸楊桃、楊桃汁、糖水楊桃罐頭等。 楊桃因果皮薄、易爛、易罹蟲害、不耐貯運和加工的落後等原因,栽植面積不大,且以城郊栽培和零星栽培為多。我國台灣楊桃栽培較多,面積和產量分別達2.8萬畝,3.2萬噸,且出口美國、日本。今後楊桃宜種植優良品種,改進栽培技術,提高果品品質,發展加工,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促進我國楊桃生產的不斷發展。種植管理
選地建園
楊桃
四季甜楊桃為熱帶常綠果樹,宜在熱帶、南亞熱帶 地區作經濟栽培。由於喜高溫多濕,較耐陰,忌冷,怕旱,怕風,因此,在適宜區內,還應選土層深厚肥沃、水分充足、排水便利、背風向南的平地建園;若山地建園,則宜選有水源可灌溉、土質較好、坡度較小的南、東南向的中下坡。 平地建園一般要挖排灌水溝。在珠江三角洲圍田區,楊桃園排灌水溝深達1米左右。但排灌水溝的深淺應依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定。山地建園要搞好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解決灌溉用水。種植
楊桃
四季甜楊桃除太冷的天氣外,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種植得越早,生長時間就越長,當年產量就越高。種植深度以土團放入穴中,稍低於地表為宜,太深果苗生長慢;太淺果苗則易受旱害,降低成活率。種植時注意淋足定根水,以後每天或隔天淋水,直至成活。種植規格:可3×4米、3×5米,每667平方米(畝)植40-50株,待樹冠交接後進行間疏。植前應挖大植穴,施足腐熟有機質作基肥。平地果園植穴深寬各50厘米,若土質粘硬可適當加深加寬;山地果園植穴深寬1米,植后尚須逐年擴穴改土,每穴施土雜肥25千克,禽畜糞10千克,菇楂10千克,餅肥2千克,另加鈣鎂磷肥、石灰各1千克與土壤拌勻后回穴,並培成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土墩。待土壤下沉后,即可栽植。定植時苗木宜扶正,將根部周圍泥土壓實,蓋草。另外,定植以後,每年最少需中耕一次,以促進土壤風化,達到通氣性好、透水性好,利於根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