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長沙

長沙為湖南省省會,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長瀏盆地西緣。長沙市南接株洲市和湘潭市,西抵婁底市,北達岳陽市、益陽市,東挨江西省宜春市、萍鄉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3'~114°5',北緯27°51'~28°40',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截至2011年7月1日,長沙市轄: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瀏陽市、長沙縣、寧鄉縣,共六區一市兩縣。

城市簡述

  湖南省長沙市,簡稱長,漢語拼音和外文稱為CHANGSHA,別稱「星城」、「楚漢名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南中國綜合XX通樞紐、湖南省的省會;是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娛樂行業十分發達,被稱為中國內地的娛樂之都。是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中排名第九的城市(分別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廣州、天津、大連、長沙、杭州),是中國大陸第七大特大城市,也是列位第七的全國形象最佳城市城市乾淨整潔美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夜晚星光璀璨宛如一顆閃爍的明珠,有著星城,沙城,星沙的各項美稱中國最佳商業城市,經濟發展名列全國前茅,成功承辦了兩屆中國中部貿易博覽會,以及多項體育運動賽事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經歷三千年歷史城址不變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歷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歷史上湧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4547.06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穩居第7位,同比增長15.5%,GDP百強城市中排名第18位,人均收入居省會城市第3位。截止到2010年,長沙市建成區已達320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為67.7%。預計2011年全年生產總值為5600億元,同比增長14%以上。

行政區劃

  長沙市總面積11819.5平方千米(即1.18萬平方千米),長沙市總人口7044118人,戶籍人口為6511888人;其中長沙市區面積1938平方公里,長沙市區人口約363萬(2011年)望城併入長沙城區后建成區面積約為320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7月1日,長沙市轄: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長沙縣、寧鄉縣、瀏陽市,共六區二縣一市。   2001年10月1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地由長沙市芙蓉區藩正街遷至長沙市岳麓區岳麓大道。   長沙市芙蓉區: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行政區代碼430102.郵政編碼410001。區人民政府駐東屯渡街道人民東路62號。   長沙市天心區: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47.5萬。行政區代碼430103.郵政編碼410002。區人民政府駐青園街道湘府路9號。   長沙市岳麓區:面積552平方千米。人口80.2萬。行政區代碼430104.郵政編碼410006。區人民政府駐望岳街道金星北路段517號。   長沙市開福區:面積187平方千米。人口56.7萬。行政區代碼430105.郵政編碼410005。區人民政府駐芙蓉北路街道芙蓉北路。   長沙市雨花區: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72.5萬。行政區代碼430111.郵政編碼410007。區人民政府駐圭塘街道香樟東路4號。   長沙市望城區:面積969.5平方千米。人口 52.68萬。行政區代碼430112.郵政編碼410200。區人民政府駐高塘嶺鎮雷鋒東路30號。   瀏陽市:面積4999平方千米,人口127.9萬。行政區劃代碼430181.郵政編碼410300。市人民政府駐關口街道。   長沙縣:面積1997平方千米。人口 98萬。行政區代碼430121.郵政編碼410100。縣人民政府駐星沙街道。   寧鄉縣:面積2906平方千米,人口116.8萬,行政區代碼430124.郵政編碼410600。縣人民政府駐玉潭鎮。

城市榮譽

  2006年4月9日,成功地獲得了2005年度中國十大節慶城市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10日,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2008年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2009年9月18日入選「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稱號。   2009年6月中國首屆最具軟實力城市稱號。   2010年榮獲「全國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稱號。   2010年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示範城市」稱號。   2010年榮獲「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最具中國特質的國際文化名城」稱號。   2011年7月,長沙入選「2011中國十大創新城市」、「2011中國十佳宜業城市」,2011年8月入選「2011中國最佳投資服務城市」。

2011年8月長沙市被評為「2010—2011年度中國十大會展品牌城市」,成為此項大獎組織評選以來,唯一連續四年獲得此項殊榮的城市。   2011年8月,長沙繼成為「兩型社會」試驗區之後,長沙再次納入國家層面的戰略重點,被列為節能減排的示範城市。本批8個城市,長沙是中部地區唯一入選的省會城市。   2011年10月13日,「2011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單發布,長沙位列第17名,成為中部最佳商業城市。   2011年12月20日,「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布,長沙以排名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一的優異成績,榮登第三屆全國文明城市榜首。

  2011年12月26日晚,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慶典暨201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上,長沙連續第4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並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特別榮譽大獎。   2012年3月長沙當選全國十大幸福省會城市。[1]   2012年4月2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了23個國家首批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長沙位列其中   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長沙與香港、台北、上海一起位列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第十位。

地理環境

  長沙位於中國中南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與岳陽、益陽、婁底、株洲、湘潭和江西萍鄉接壤。總面積為1181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938.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2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7月)。位於瀏陽境內的大圍山七星嶺海拔1616米,為轄區最高處;嶽麓山的雲麓峰海拔300.8米,為城區至高點。   湘江為長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貫穿全境,境內長度約75公里。湘江自南向北貫穿長沙城區,把城市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大部分。河東以商業經濟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為主。2001年10月10日,市政府駐地由河東藩正街遷至河西觀沙嶺,力在發展河西的經濟以平衡長沙兩岸。   地圖坐標為東經111°53'-114°5',北緯27°51'-28°40',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地域呈東西向長條形狀,地貌北、西、南緣為山地,東南丘陵為主,東北以崗地為主;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大體各占四分之一。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濕多變,夏秋多睛,嚴冬期短,暑熱期長。全年無霜期約275天,年平均氣溫16.8~17.2℃,極端最高氣溫為40.6℃,極端最低氣溫為-12℃。年平均總降水量1422.4毫米。水資源以地表水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徑流量達808億立方米。 除了湘江外,還有匯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和溈水河。最大的水庫為寧鄉縣境內的黃材水庫和瀏陽市境內的朱樹橋水庫。

名稱由來

  長沙早在春秋時期,就是楚國雄踞南方的戰略要地之一。漢朝的劉邦立國之後,于公元前206年改臨湘為長沙,並設立漢朝的屬國——長沙國,自此之後,長沙開始築建城牆,並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關於長沙一名的由來,歷來文史學者眾說紛紜,沒有斷論。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五種說法。   一、得名于星宿。這是流傳最廣,最為人接受的一種說法。古天文學根據天空方位將天上的星辰分為二十八宿,分別個立一方。二十八宿中有一軫宿,為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軫宿有星四顆。《西步天歌》中有「軫宿四珠不等方,長沙一黑中間藏」的記載。 軫宿對應的地面南嶽衡山,星相學里,軫是衡天地之重的星宿。附屬它的小星星——長沙星,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中雲:「長沙一星在軫中,主壽命」,又雲:「長沙星明則主長壽,子孫昌」。古人認為:上有星象,下有相應的星野。《史記?天官書 》雲:「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列域」。於是長沙星相對應的地面即叫長沙。故長沙又名星沙。星相學這一說法符合古人的認知程度和心理需要,故流傳甚廣,影響最大;   二、還有種解釋,就是長沙為什麼稱為星城,因為我感覺長沙像是一個像星星閃動'閃耀的城市,像星星一樣璀璨,時刻迸發著青春與激情.

三、得名于沙土之地。長沙的地質結構為石英砂岩、砂礫岩、粉砂岩及頁岩等為基礎,經長期的外力作用,底層崩塌的岩石經風化、流水的沖刷,使大量的沙石聚積地表。特別是湘江流域一帶,至今枯水季節猶能見到大量的沙灘、沙洲等。尤其是沙粒長大:白如霜雪,長如米粒。故曰長沙;   四、得名于沙洲[即橘子洲]。橘子洲是位於湘江中部的水陸洲,長約5公里,寬約0.1公里。關於此水陸洲的出現年代,有不同的認識。據宋《太平寰宇記》說「晉惠帝永興二年[305年],此州生」。五、得名于古蠻越祭禮之地。在古蠻越語言中,沙,指原始女神;長,指祭壇。在楚「南平蠻越」之前,長沙居民屬蠻越族。

長沙美食

  口味蝦:興起于長沙教育街、南門口等地,其色艷、湯濃、味重、香辣無比。   長沙臭豆腐: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具有白豆腐的新鮮爽口,油炸豆腐的芳香鬆脆。   「八大名包」為:玫瑰白糖包、冬菇鮮肉包、白糖鹽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鉤鮮肉包、瑤柱鮮肉包、叉燒包。推薦到德園品嘗。   麻仁香酥鴨:湖南創新名菜,注重工藝造型,講究原料配合,形態美觀,色調柔和,集松泡、酥脆、軟嫩、鮮香于一體。   楊裕興麵條:口感柔韌,煮麵條時講究寬湯、清水、滾開;湯料是用豬筒子骨加老母雞燉成的;從大眾化的肉絲麵、酸辣面到高檔的蟹黃、瑤柱面,一應俱全。

長沙臭豆腐

長沙歷史

歷史沿革

  15—20萬年前,長沙地區開始有人類活動。約7000年前,長沙開始形成村落。約24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於長沙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變,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與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長沙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不同的歷史時期,長沙曾有「臨湘」、「潭州」古稱;唐宋和明清時期的長沙,其經濟和文化為其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2]

星城長沙2(30張) 「長沙」之名有據可查的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關於貢品「長沙鱉」之說,距今3000多年。商周時期的寧鄉縣炭河裡遺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銅器反映了當時的長沙地區與中原有一定的聯繫。長沙約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   ,屬楚國。「長沙,楚之粟也。」楚成王時設置黔中郡,長沙為其轄域。秦始皇統一中國,長沙郡為秦36郡之一,這是長沙以中國行政區劃名稱載入史冊的開始。兩漢時期,長沙為長沙國的都城。東漢初期廢「長沙國」改立長沙郡。   三國和西晉時期,長沙為郡治,屬古荊州。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為郡治和湘州制所。   隋前期撤郡,長沙為潭州總管府;後期改州為郡,長沙又為長沙郡郡治。唐朝時設潭州治所,曾屬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時期的長沙窯,曾興盛一時,成為釉下彩的發源地。五代十國時期長沙為楚國國都,這也是唯一以長沙為都城建立的國家。   宋時長沙為潭州治所。北宋設岳麓書院,將長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時期。元朝1274年時改為潭州路,湖廣行省治所。1281年仍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隸屬湖廣行省;元文宗天歷二年因「天子臨幸」而改名天臨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為長沙府治所,隸屬湖廣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長沙同為長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時長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稱,為中國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長沙市行政部門(30張)   清朝末年,曾國藩成為「湖南第一人」,當時的長沙府湧現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國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滅太平天國,發動洋務運動,收復新疆等,對晚清的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長沙成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動地。戊戌變法的陳寶箴、譚嗣同,在長沙興辦時務學堂。之後自立軍起義、華興會、公祭陳天華和姚宏業、瀏萍醴起義、搶米風潮,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活動。黃興在清朝末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動,為中華民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二十二年長沙縣、市分治,設長沙市,為湖南省轄市,長沙一直作為湖南省會至今。   長沙在民國時依然是中國政治的革命中心之一。1911年10月22日,焦達峰、陳作新為首的起義新軍光復長沙。1915年,曾就讀於時務學堂的蔡鍔發動了護國運動。1919年,長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儉學,長沙也是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地之一。毛澤東、何叔衡、任弼時、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中共早期領導人都在長沙讀書或者從事政治活動。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並試圖攻打長沙;失敗后他轉向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現實方針。1949年8月5日,長沙正式建立共產黨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長沙開始重建與發展。長沙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毛澤東早期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被認為是革命聖地。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長沙經濟開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後期,長沙開始XX快速發展時期,成為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2007年年底,長沙同湘潭、株洲被國務院批准為長株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中國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

區劃變革

  1912年以前,湖南的省治、長沙府治、長沙縣治同在長沙。1913年撤長沙府,1933年(民國22年)設「長沙市」,市、縣分治,市設區;1959年望城縣併入長沙縣,同年長沙縣劃歸長沙市管轄;1977年長沙縣拆分為長沙和望城二縣,長沙轄二縣;1983年寧鄉和瀏陽劃歸長沙管轄,之後管轄的縣域沒有變化;長沙自設市后城市分區經歷多次變化,2011年7月,望城縣撤縣改區,成為長沙市城區區。根據民政部相關統計,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長沙轄6個城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5個鄉、86鎮、59街道。    建國后的長沙市的行政區可劃分為兩個時期:   1949年8月至1958年為不管縣時期,只管市、郊,沒有轄縣;

  1959年以後為管縣時期,有轄縣;   1949年8月,長沙市轄8區: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文藝區、金盆區、岳麓區、會春區,下轄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廢除保甲制度。1955年10月,東、南、西、北4區建306個居委會、2909個居民組,區名去掉「城」。   1957年內4區轄26街道(東區6、南區5、西區8、北區7),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鄉1鎮,44村。   1958年9月,農村撤消鄉鎮,建立人民公社,郊區建萬年紅、東風、

明代長沙古城標誌天心閣

岳麓3個公社,18個大隊;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   1958年12月,長沙縣、望城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2月,撤消郊區。3月,長、望兩縣合併稱長沙縣,屬長沙市領導。長沙市轄25街道5鎮26個公社、227居委會、2489居民組。1977年12月,恢復望城縣建置,將長沙縣分為長沙、望城兩縣。   1978年底,長沙市轄5區2縣,16縣轄區,84公社6鎮,29街道,1132大隊,308居委會。   1983年2月,瀏陽、寧鄉、湘陰劃歸長沙市管轄,湘陰縣隨即劃歸岳陽地區。    1984年2月,長沙市轄4縣1郊的人民公社先後改為同名的鄉(鎮)。   1993年1月,瀏陽撤縣改市。   1995年7月轄縣(市)撤區並鄉建鎮,長沙市轄5區3縣1市,38街道67鎮53鄉,648居委會3091村。   1996年,轄區區劃調整,撤銷郊區,設立芙蓉、天心、岳麓、開福、雨花5區。   2001年,國務院2001年10月10日國函〔2001〕131號批複: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地由長沙市芙蓉區藩正街遷至長沙市岳麓區岳麓大道。   2002年底,長沙市轄5區3縣1市,54街道79鎮39鄉,568居委會2727村。   2007年,長沙市轄5個區: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4個縣(市):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瀏陽市。各區、縣(市)共轄83個鎮,比2006年增加3個,2007年共31個鄉,53個街道。各鎮、鄉和街道共轄村1258個,社區566個,與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縣坪塘、含浦、蓮花、雨敞坪四鎮劃歸岳麓區雷鋒鎮由望城縣委託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同年八月長沙縣榔梨鎮韶光社區居委會正式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由573平方千米變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縣改區,成為長沙市城區,長沙市城區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人口宗教

人口

  根據寧鄉炭河裡遺址的文物考古的推測,長沙在商朝和西周時由外來民族帶來了先進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為揚越、楚人,楚之先民為九黎、三苗,有群蠻上承三苗之緒,下開長沙武陵之說]。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長沙先民不斷地參與中國民族融合的大流,逐漸形成了主體民族——漢族。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長沙市全市常住人口為7044118人,全市戶籍人口為6511888人,有家庭戶2075381戶。主要民族為漢族。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長沙地區共有少數民族48,564人,主要為土家、苗、侗、瑤、回、壯和白等族。位於開福區撈刀河鎮的漢回村為長沙唯一的少數民族(回族)聚居地。

宗教

  長沙人以信仰佛教為主,少數信仰道教。城內最大的寺廟是古開福寺,每年香火十分旺盛。另外嶽麓山上有古麓山寺;洪山廟地區有洪山寺;寧鄉有密印寺等,都是長沙地區重要的廟宇。長沙人也愛去衡山的南嶽大廟燒香拜佛,多以祈福為目的。在長沙的維吾爾族和回族等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XX2000年以後,基督教在鄉村地區廣為傳播,信眾呈逐年增加趨勢,在市區也有少數人信仰。 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的陶公廟,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轄區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0.87畝。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礦產資源

  長沙礦產種類繁多,尢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鐵、錳、釩、銅、鉛、鋅、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種,有全國獨一無二的菊花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礦,等等。其中大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16處,礦點300多處。

水文資源

  長沙市的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支流河長5公里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

江流域289條。按支流分級:一級支流24條,二級支流128條,三級支流118條,四級支流32條;另有13條屬資江水系;形成相當完整的水系,河網密布全市。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全市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為長沙市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但現僅利用16.72%。長沙水文特徵:水系完整,河網密布;水量較多,水能資源豐富;冬不結冰,含沙量少。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1774.2萬畝,其中林地930.9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2.47%,森林覆蓋率49.98%,林木綠化率53.6%。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21008939立方米,其中喬木林蓄積19902702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4.73%;疏林蓄積9657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0.05%;四旁樹蓄積629976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3.00%;散生木蓄積466604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2.22%。

經濟建設

2010年經濟概況

  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2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506.3億元,分別增長15.5%、32%、2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1900元和11367元,增長11.5%和20.5%。   2010年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工程機械產業完成產值1200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新增住友輪胎、美國空氣化工等世界500強企業5家,寧鄉經開區晉陞為國家級開發區。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6億元,增長20%。培育發展物流產業,金霞經濟開發區被評為中國物流示範基地。實現進出口總額61億美元、服務外包業務總量245億元、旅遊總收入458億元,分別增長48%、39.2%和28.7%。落實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商品房銷售面積2000多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7%。[3]

2011年經濟概況

  2011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61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5%,GDP總量居全省首位、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中部省會城市第2位。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1.87倍。   長沙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展速度一度相對較慢,逐漸落後于沿海城市。

長沙黃興路步行街廣場

經過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迅速發展,差距已有所縮小。長沙市GDP由1998年的542.85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4547.06億元,約占全省的2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4551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24.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5404億元,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元,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3家、過100億元的企業10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20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92.5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06.3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4元,居省會城市第9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06元,均居中部各市之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12億元,僅次於武漢,列中部經濟區第二位;旅遊業總收入達457.99億億元,入境旅遊總收入居中部城市首位;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2.38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0.89億美元。2009年長沙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3744.8億元,同比增長14.5%。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XX前12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突破5萬元大關,達到56620元,居中部各市之首。長沙經濟總量在2010年GDP4547.06億,位居全國18位。

第二產業

  長沙擁有四個國家級開發區: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位於瀏陽市),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沙縣),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長沙市高新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寧鄉縣)。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沙縣星沙街道,其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在中西部16個國家開發區中位居第一,近三年的GDP以33.2%的速度遞增。到2011年9月止,入駐長沙的世界500

銅官鎮

  強企業中,有韓國LG電子、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中糧集團、伊萊克斯、法國達能、法國道達爾、荷蘭飛利浦、日本三菱、德國博世、日商岩井、日本三井物產、易初蓮花,共28家入駐長沙。區內的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家「863」計劃項目產業化基地,在中國工程機械綜合經濟指數排名中居第七位,為長沙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來,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長臂架、大排量泵車製造商,並且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市值最高的企業。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10月,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是國家科技部批複的全國第九個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量已躋身全國84個國家級高新區第16位,綜合創新能力在全國高新區中名列第6。區內聚集了20家世界500強企業,分別是西門子、日立、斯倫貝謝、遠大鈴木、華潤集團、諾基亞、摩托羅拉、思科系統、戴爾、愛立信、萬寶盛華、伊藤忠、富士康、聯強國際、霍尼韋爾、福斯。威勝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能源計量設備供應商;長城信息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高新電子顯示設備供應商; 中電48所是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設備供應商,自主研發生產的光伏製造設備占國產太陽能電池製造裝備市場份額的80%。

第三產業

  長沙是中

長沙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

部地區人均收入排名第一的城市,高收入帶動了消費。從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到五一廣場一帶,為長沙的商業核心區域。餐飲業也呈現爆滿態勢,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酒店排擋,都擁有大批的客源。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好又多等國際連鎖超市先後在長沙擁有一家和多家分店,知名的國內或省內連鎖超市有新一佳、步步高、家潤多、大潤發等也紛紛參與競爭,蘇寧和國美等電器專營超市均設有多家分店。星巴克也于2010年9月16日在長沙王府井百貨一樓和東塘平和堂百貨兩家門店同時營業。而且洲際、瑞吉、W酒店、馬可勃羅、皇冠假日、喜來登、億豪、香格里拉、希爾頓、萬豪和豪生都已經或即將在長沙新開酒店。傳媒業也全國聞名,以湖南衛視、金鷹電視藝術節和體壇周報為代表。   中國本土動漫在長沙發展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佔兩家。

立體交通

  長沙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水、陸、空交通發達、便利。

鐵路

  長沙與株洲形成共同鐵路樞紐。總投資986億元的武廣客運專線(武漢——長沙——廣州)已於2009年底建成(2005年在長沙首先動工)。杭長客運專線(杭州——南昌——長沙)和長昆客運專線也分別于2010年開始動工修建。2009年批複規劃渝長客運專線。長沙市目前有3個鐵路客運站,分別是京廣鐵路上的長沙站,武廣客運專線上的長沙南站和長沙西客站。長沙南站還預留滬昆客運專線車場,渝長客運專線也有可能引入該站。貨運站有一等貨運站長沙北站,二等貨運站樹木嶺站。   長沙鐵路網線有京廣鐵路、石長鐵路及京港客運專線、滬昆客運專線、長株潭城際鐵路。

公路

  城區主幹道有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東風路、解放路、長沙大道、三一大道、中山路、黃興路、湘江路、瀟湘大道、萬家麗路、人民路和「六橋三環」。   六橋三環:橘子洲大橋[一橋]、銀盆嶺大橋[二橋]、猴子石大橋[三橋]、三汊磯大橋[四橋]、黑石鋪大橋[五橋]、月亮島大橋[六橋]、一環線、二環線、三環線。橘子洲大橋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現在六橋三環已完全貫通。通過二環線、三環線、長沙大道、雷鋒大道、金星大道等,將望城和長沙縣漸漸融入長沙城區。長常高速和長永高速使寧鄉縣和瀏陽市距離長沙不到半小時的車程。長沙也在城市的東南西北各設立了長途汽車站,在長沙火車站旁還設立了長株潭客運汽車站。   長沙的公路密度達到42.74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總里程193千米。另有3條國道、14條省道和106條縣道密集分佈,等級公路總里程為3361千米。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長常高速公路、長永高速公路、長吉高速公路、長潭西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長株高速公路、長張高速等。   長常高速公路已經延伸到張家界而成為長張高速公路。作為渝長高速公路一段的長吉高速公路在湖南境內也已全線貫通。長瀏高速公路也正在修建,西端連接既有的長永高速公路,向東經過瀏陽市區后,通過大圍山山區延伸到江西省。京珠高速複線的一段長株高速公路也已通車。長潭西線高速公路更是將長沙河西與湘潭市區的通勤時間縮短至20分鐘。   國道:106國道、107國道、319國道。

水運

  湘江穿過長沙,並連接洞庭湖和長江主流。長沙有湘江千噸級航道和有全國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霞凝新港。2006年已建成一、二期,港口吞吐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36萬標箱,重件雜貨350萬噸。

空航

  長沙的民用機場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黃花國際機場位於長沙市區往東的長沙縣黃花鎮,距離市區約22公里,有機場高速和長永高速直達。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是中國第五大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個國際空港,也是中國中部樞紐機場,是中國第五大機場,機場可直航國內北京、台北、廣州、香港、上海、深圳等47個主要城市和曼谷、首爾、釜山、大阪、吉隆坡、新加坡等國外城市,以及六個大洲,至2009年11月,黃花國際機場的年度旅客吞吐量第一次突破1000萬人次,2009年底達1135萬人次,2011年3月15日中國民航局發布《2010年全國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長沙機場吞吐量達1262萬人次,超越武漢等多家機場,躍居全國機場第12位。長沙機場以超出武漢機場100萬人次,超出鄭州機場近400萬人次的吞吐量位居中部各省份之首。   大托鋪機場位於長沙南郊三環線以外,以前為軍民兩用機場,今為專用軍事機場。

軌道交通

  長沙軌道交通又叫長沙地鐵,長沙軌道交通規劃,擬於2015年前建成2號線一期工程和1號線一期工程,線路總長45.92km,共設車站32座,工程投資總額約221億元。地鐵3、4、5號線將在2015年前全面啟動建。2號線連接大

長沙軌道交通LOGO

河西先導區的高新開發區和武廣新長沙站,經過五一大道;1號線沿芙蓉路修建,2A線連接星沙-馬坡嶺城市東次中心和武廣新長沙站,3號線沿勞動路連接河西高校區和武廣新長沙站,長沙地鐵全部採用輪軌系統B型車。LOGO由長沙拼音首字母「C」、「S」構成,具有高度的識別性,區別于其他地鐵LOGO,同時CS構成了一副快車追逐太陽的藍圖,體現了長沙地鐵帶給市民便捷、快速的生活,詮釋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   2009年2月10日,國家發改委批複了長沙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按照國務院要求,擬批軌道交通項目城市的基本條件是:GDP達到10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00億元;城區人口300萬人。目前,長沙市已完全具備這些條件。

2011長沙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圖

2009年4月29日,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授牌   2009年9月28日,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0年10月2日,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2013年10月,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通車。   2014年9月,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通車。   據遠期規劃,長沙地鐵網路由1號線及其支線1A線、2號線及其支線2A、2B線、3號線、4號線、5號線構成網格加放XX形狀的線網總體構架,共建設5條主線及3條支線。   其中,1號線和2號線形成長沙市南北向[芙蓉路]和東西向[五一大道]軌道交通「十」字形骨架,與城市最大交通走廊相對應。尤其是東西向的2號線,將連接高新區、汽車西站、長沙火車站、長沙火車南站等交通樞紐。 2013年後,地鐵2號線將建成通車。特別是到2017年,長沙地鐵5個線路將順利實現對接,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將凸顯長沙大交通樞紐的位置和地位。   而3號線與1號、2號核心線路銜接,成為另外一條重要的骨幹線路,未來還將從武廣長沙南站向東延伸至黃花國際機場。4號線與城市較重要的交通走廊相對應,可以增加軌道交通線網密度,輻XX外圍組團,與1、2、3號線路一起,完善網格加放XX形狀的軌道交通網路。5號線是為兩型社會設立的長沙大河西先導區準備。

教育文化

  長沙的中等基礎教育在湖南省內甚至全國都有較高知名度。湖南師大附中、長沙市一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周南中學有長沙五大名校之稱,每年考入清華、北大人數約120人。百年名校有雅禮中學、明德中學、周南中學、長郡中學等。擁有毛澤東、朱鎔基、任弼時、周立波、陳賡、黃興、陳果夫等著名校友,歷年XX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的畢業生占全省很大比例。雅禮中學在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屢獲金牌;湖南師大附中和長沙市一中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上多次獲得金牌,獎牌數位居全國前兩位。長沙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擁有4所211工程「重點大學」即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有3所XX985工程,在數量上僅次於北京、上海,其中中南大學是湖南唯一的一所副部級高校。國防科技大學是最好的軍事院校之一,在電腦領域十分突出。中南大學在材料、機械、冶金、醫學、交通和橋樑隧道工程等領域研究佔有重要地位,在國內外具有極高的影響力,2005年以「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而奪得空缺6年之久的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岳麓書院,其國際經濟與貿易、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市場營銷、環境工程、應用化學、日語、會計學、法學等方面的研究實力較強,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湖南師範大學其前身是國立師範學院,為湖南省屬高校的龍頭,其文、理科在全國具有一定實力。長沙理工大學前身是長沙電力學院和長沙交通學院,近幾年發展速度很快,為交通部和湖南省共建高校。   省會長沙主要高校如下:

軍事院校

  院校名稱辦學層次 辦學層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央軍委、985、211工程) 本科   空軍航空維修技術學院 本科

公辦(國立)本科

  院校名稱 辦學層次   中南大學(教育部直屬,985、211工程,副部級)本科   湖南大學(教育部直屬,985、211工程)本科   湖南師範大學(省屬,211工程)本科   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省重點建設高校,湖南省與交通部共建)本科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重點建設高校)本科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局省共建,湖南省重點建設高校)本科   湖南中醫藥大學(原湖南中醫學院)本科   湖南商學院(碩士點立項單位)本科   長沙學院(原長沙大學,2004年升本,佔地2000畝)本科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2008年升本,佔地1000畝)本科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原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升本,佔地700畝)本科   湖南警察學院(原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升本,佔地719.58畝)本科   湖南女子學院(原湖南女子職業大學,2010年升本,佔地600畝)本科

民辦(私立)本科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本科   長沙醫學院 本科高職高專院校

普通高職高專院校:

  湖南省醫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專科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   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專科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專科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胸悶胸痛,要注意!這可能是冠心病的前兆
  • 16個醫案,讓你學會用好「十五絡穴」,療效迅捷
  • 胃腸型感冒,有什麼特點?採取哪些措施,才能緩解癥狀?
  • 醫療糾紛:一例因手術處置不當,造成患者遺留七級傷殘的案例分析
  • 中醫專家提醒:三伏天艾灸,您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 錯吃什麼會加深疤痕顏色呢 ???
  • 月經量大衛生巾吸收不了?
  • 薏米怎麼吃才有營養啊,有啥營養?
  • 怎麼減PP上的肉哦
  • 拉直頭髮多好嗎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