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實際觀測或調查的一部分個體稱為樣本(sample),研究對象的全部稱為總體。為了使樣本能夠正確反映總體情況,對總體要有明確的規定;總體內所有觀察單位必須是同質的;在抽取樣本的過程中,必須遵守隨機化原則;樣本的觀察單位還要有足夠的數量。又稱「子樣」。按照一定的抽樣規則從總體中取出的一部分個體。樣本中個體的數目稱為「樣本容量」。
漢語詞語
基本解釋
1. [specimen;sample book]∶商品圖樣印本
2. [style book]∶解釋、描寫或用圖樣說明盛行的、公認的或官方認可的式樣的書詳細解釋
1. 印來當作樣品的書。 清 顧炎武 《與李良年書》:「頃者,《日知録》已刻成樣本,特寄上一部。」
2. 出版物的摘印本子或商品圖樣的印本,用作廣告或徵求意見。 總體中抽取的所要考查的元素總稱,樣本中個體的多少叫樣本容量。
如作水質檢驗時從井水或河水中採的水樣,臨床化驗中從病人身上採的血液或其它活體組織標本,是樣本;而整個一口井或一條河的某一段所有的水,某病人全身所有的血液或某個組織器官,則是總體。這類總體是具體存在的,但另有些總體卻是假想的,只是理論上存在的一個範圍。例如試驗某一治療流感新葯的療效,最初接受治療的一批流感患者,不論數量多少,都只是一個樣本。若該葯療效得到肯定,從而加以推廣,那麼此後凡在相同條件下接受該葯治療的所有流感患者,都屬於這個總體。可是當初試用時,這個總體還並不存在,是假想的。
總體包含的觀察單位通常是大量的甚至是無限的,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不可能或不必要對每個觀察單位逐一進行研究。我們只能從中抽取一部分觀察單位加以實際觀察或調查研究,根據對這一部分觀察單位的觀察研究結果,再去推論和估計總體情況。如上述某新葯治療流感例子,試驗治療的只是少數有限的病人,而結論卻要推廣到全體,得出一個該葯對所有流感患者之療效的規律性的認識。所以說,觀察樣本的目的在於推論總體,這就是樣本與總體的辯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