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黃瓜

黃瓜,也稱胡瓜、青瓜,屬葫蘆科植物。廣泛分佈于中國各地,並且為主要的溫室產品之一。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黃瓜的莖上覆有毛,富含汁液,葉片的外觀有3-5枚裂片,覆有絨毛。

基本信息

黃瓜(20張)  【詞目】黃瓜   【學名】 Cucumis sativus Linn.   【拼音】huáng guā   【英譯】cucumber   黃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黃瓜栽培歷史悠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第28卷《菜部三·胡瓜》載:「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種植廣泛,是世界性蔬菜。莖細長,具縱棱,被短剛毛,卷鬚不分枝。瓠果,狹長圓形或圓柱形。花、果期5-9月。黃瓜嫩時顏色青綠,因此部分地區又稱青瓜,長老後會變成黃色。   黃瓜植株柔嫩,莖披毛並多汁,葉被絨毛,具3~5枚裂片;莖上生有分枝的卷鬚,藉此緣架攀爬。常見蔬菜中黃瓜需最多的熱量。在北歐,廣泛搭架栽培于溫室。在美國氣候溫和地區,作大田作物種植以及種于庭院。通常是超量播種后疏苗至合適的密度。在我國廣州市黃瓜栽培季節較長,露地栽培可達9個月以上,利用設施栽培可達到周年生產與供應,年種植面積5-10萬畝,是市銷和出口的重要蔬菜之一。

黃瓜(植株)

生物學特性

1、根

  根系不發達,主要根群分佈在25cm根層以內。好氣,吸收能力弱,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水分充足。再生能力差,育苗時須採取護根措施且應嚴格控制苗齡。

2、莖

  蔓生,四棱或五棱,中空,上具有剛毛,無限生長型,易折斷,苗期節間短,直立,5—6片真葉后開始伸長,呈蔓性。葉腋著生卷鬚、側枝及雌雄花。莖的長度和分枝能力取決於品種和栽培條件。早熟品種莖較短而側枝少,中、晚熟品種莖較長而側枝多。

3、葉

  子葉長橢圓形,對生。真葉掌狀淺裂、單葉互生,兩面均有刺毛,葉片大而薄,蒸騰量大,需水多。

4、花

  多為單性花,雌雄同株,腋生。雄花早於雌花出現,常數個簇生,雌花多單生,子房下位,具有單性結實特性。蟲媒花,異花授粉。陰雨季節或設施栽培時,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產量。

5、果實

  瓠果,筒形至長棒狀,通常開花后8—18天達到商品成熟。嫩果綠色或深綠色,少數為淡黃色或白色,果面平滑或具棱、瘤、刺。開花至生理成熟需35—45d,果實黃白色或棕褐色,有的果面出現裂紋。

開花結果期黃瓜

6、種子

黃瓜

  扁平,長橢圓形,黃白色。每瓜結籽100—300粒,千粒重20—40g。種子壽命4—5年,生產上宜採用1—2年的種子。

分類

類型

  根據品種的分佈區域及其生態學性狀分下列類型:   南亞型黃瓜:分佈于南亞各地。莖葉粗大,易分枝,果實大,單果重1-5kg,果短圓筒 或長圓

黃瓜

筒 形皮色淺,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濕熱,嚴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種群很多,如錫金黃瓜、中國版納黃瓜及昭通大黃瓜等。   華南型黃瓜:分佈在中國長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莖葉較繁茂,耐濕、熱,為短日性植物,果實較小,瘤稀,多黑刺。嫩果綠、綠白、黃白色,味淡;熟果黃褐色,有網紋。代表品種有昆明早黃瓜、廣州二青、上海楊行、武漢青魚膽、重慶大白及日本的青長、相模半白等。   華北型黃瓜:分佈于中國黃河流域以北及朝鮮、日本等地。植株生長勢均中等,喜土壤濕潤、天氣晴朗的自然條件,對日照長短的反應不敏感。嫩果棍棒狀,綠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黃白色,無網紋。代表品種有山東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絲瓜青以及雜交種中農1101、津研1-7號、津雜1號、津雜2號、魯春32等。   歐美型露地黃瓜:分佈于歐洲及北美洲各地。莖葉繁茂,果實圓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淺黃或黃褐色,有東歐、北歐、北美等品種群。   北歐型溫室黃瓜:分佈于英國、荷蘭。莖葉繁茂,耐低溫弱光,果面光滑,淺綠色,果長達50cm以上。有英國溫室黃瓜、荷蘭溫室黃瓜等。   小型黃瓜:分佈于亞洲及歐美各地。植株較矮小,分枝性強。多花多果。代表品種有揚州長乳黃瓜等。[1]

品種

黃瓜(Cucumis sativus)

  最好的黃瓜是黑龍江省產的黃瓜,分旱黃瓜和水黃瓜,其味兒道有潤甜,因全世界只有三塊黑土地,而中國只有黑龍江全境、吉林少部分是黑土地。黑土地要四億年才能形成,是動植物的屍骨在經歷很長時間才形成的高有機土壤,在這樣的黑土地長出來的作物其營養特別豐富,尤其寒冷地帶的黑土地冬季土地和植物在大雪的覆蓋下XX冬眠,更加使黑土地有生氣。所以,黑龍江的農作物是最好的!   目前廣州市生產上種植黃瓜有華南型黃瓜和華北型黃瓜,栽培品種主要有以下幾個:   1.園豐元6號青瓜   園豐元6號青瓜:山西夏縣園豐元蔬菜研究所生產,一代雜種,中早熟,長勢強,主側蔓結瓜,雌花率高,瓜條直順,深綠色,有光澤,瓜長35厘米,白刺,刺瘤較密,瓜把短,品質優良,產量高,畝產5000公斤。適宜春、夏、秋種植。   2.早青二號   早青二號: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的華南型黃瓜一代雜種,生長勢強,主蔓結瓜,雌花多。瓜圓筒形,皮色深綠,瓜長21厘米,適合銷往港澳地區,耐低溫,抗枯萎病、疫病和炭疽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播種至初收53天。適宜春秋季栽培。   3.津春四號青瓜   津春四號青瓜:天津黃瓜研究所育成的華北型黃瓜一代雜種,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主蔓結瓜,較早熟,長勢中等,瓜長棒形,瓜長35厘米。適宜春秋露地栽培。   4.粵秀一號   粵秀一號: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華北型黃瓜一代雜種,主蔓結瓜,雌株率達65%,瓜棒形,長33厘米,早熟,耐低溫,較抗枯萎病、炭疽病、耐疫病和霜霉病,適宜春秋露地栽培。   5.中農8號   中農8號: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華北型黃瓜一代雜種。植株長勢強,分枝較多,主側蔓結瓜,抗抗霜霉病、白粉病、黃瓜花葉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種病蟲害。適宜春秋露地栽培。

手植黃瓜

  盆栽品種   1.碧玉黃瓜   歐洲光皮水果型黃瓜一代雜種,強雌性,耐熱性極強。植株長勢強,有側蔓,主蔓結瓜為主。瓜長18-20厘米,單瓜重150-200克。瓜條直,果肉厚,種子腔小,無刺,瓜色碧綠,口味清香脆嫩。對白粉病有較強的抗耐性。適宜春夏秋季大棚栽培及溫室吊繩無限生長栽培。大棚竹架栽培畝產4000-4500公斤,溫室吊繩栽培畝產5000-8000公斤。特別適宜夏季高溫時節栽培。   2.荷蘭小黃瓜   植株蔓生,果實長約10厘米,果皮無棘,肉質香甜。從種植到收穫約60天,結果多。家庭室內四季可播,各地可種植。   3.F1水果黃瓜   植株蔓生,果實長約10厘米,果皮無棘,肉質香甜。從種植到收穫約50天,結果多。家庭室內四季可播,各地可種植,抗病、抗熱性好,產量高。   4.日本小黃瓜   蔓生,主蔓結瓜為主,生長勢強,抗病、耐熱,瓜短棒形,瓜長20cm,粗5cm左右,瓜皮淺綠色,商品性好肉質脆嫩,清香。   5.翠玉黃瓜   植株蔓生,果實長約10厘米,果皮無棘,肉質香甜。種子用溫水浸種,催芽,冒嘴即種,摘掉側蔓,早結瓜,從種植到收穫約50天,結果多。家庭室內四季可播,各地可種植。   6.小可愛多黃瓜   植株蔓生,果實長約8厘米,果有毛刺但不刺人,肉質香甜,從種植到收穫約60天,結果多。喜涼爽通風良好的環境,家庭室內四季可播,各地可種植。   7.春秋黃瓜   植株生長勢強,主蔓結瓜為主,瓜條淡綠白色,有光澤,肉質香甜,從種植到收穫約60天,結果多。

育苗

  將傳統的用營養缽培育黃瓜苗的方法改為穴盤輕基質育苗,不僅省工節本,而且苗健苗壯,從根本上解決多雨季節黃瓜苗病重、勞動強度大這一生產難題。黃瓜穴盤輕基質育苗應重點抓好以下四個要點:   選擇適宜孔徑的穴盤和基質 黃瓜播種選用4~5厘米孔徑的50~72孔穴盤,基質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經過本地使用獲得成功的優質基質。 播種育苗 (1)選擇地勢平坦、靠近水源、便於操作的地塊,育苗前鏟平苗床,挖好周圍排水溝。(2)基質填裝前,用適量水拌和基質,達到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的要求。填裝時準備一塊塑料薄膜和一把木尺,把穴盤放在薄膜上,將基質填滿穴盤,用木尺刮平,然後用疊在一起的3~4個穴盤壓出播種用的XX,最後把穴盤排到苗床中。(3)播前一次性澆足底水,待底層見水即可。(4)播種。每穴播1~2粒,播後用拌好水的基質撒到穴盤上,用木尺刮平。   苗床管理 春夏季黃瓜穴盤輕基質育苗苗齡短,一般1葉1心,15~17天即可移栽,基質中的營養基本能滿足黃瓜苗生長需要,一般不需補肥。春夏季雨水多,易發生猝倒病,可用綠亨一號或多菌靈等常用殺菌劑防治。 防災抗災 黃瓜夏季育苗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既要防止高溫缺水,又要防止暴雨毀苗。播后遇晴天烈日要堅持每天補水1次,並搭好支架覆蓋遮陽網,遮陽網上午9點蓋,下午5點揭。大雨前在支架上蓋膜。定植前煉苗,定植后澆足活棵水,必要時造墒移栽。

種植

  (一)一般品種種植   1、土壤選擇和整地   選擇酸鹼度在6.0-7.5之間,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前茬最好為水稻田。整地採用深溝高畦,畦寬1.8米-2.0米(連溝),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雙行植,株距30厘米。   2、播種育苗   早春1-3月播種,夏秋植6-8月。春播採用浸種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夏秋 季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均可。   浸種催芽在黃瓜播種中普遍應用,用50-55℃溫開水燙種消毒10分鐘,不斷攪拌以防燙傷。然後用約30℃溫水浸4 -6小時,搓洗乾淨,澇起瀝干,在28-30℃的恆溫箱或溫暖處保濕催芽,20小時開始發芽。早春小拱棚保溫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齡15-20天(2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要注意保護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時按順序,做到帶土定植,以防傷根。   3、肥水管理與培土   施足基肥是穩產高產的關鍵之一。黃瓜對基肥反應良好,整地時深耕增施腐熟有機肥,畝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葉時,開始追肥。黃瓜根的吸收力弱,對高濃度肥料反應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為原則,每隔6-8天追肥1次,畝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鬚出現時結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採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畝施花生麩15公斤-20公斤,複合肥30公斤,鉀肥10公斤。   夏秋季由於氣溫高,生長發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葉期和採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視磷鉀肥,以避免陡長、早衰。   春黃瓜苗期要控制水分。開花結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時要做好防澇工作。   4、搭架引蔓與整枝   一般卷鬚出現時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鬚出現后開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

黃瓜

使植株分佈均勻,于晴天傍晚進行。黃瓜是否整枝依品種而定,主蔓結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側蔓結果或側蔓結果的,要摘頂整枝,一般8節以下側蔓全部剪除,9節以上側枝留3節后摘頂,主蔓約30節摘頂。   5、大棚黃瓜落蔓要領   黃瓜落蔓能使葉片均勻分佈,保持合理採光位置,維持最佳葉片係數,提高光合效率,從而可以使生長勢加強,結瓜期延長。不過,落蔓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保證溫室大棚黃瓜優質高產。其要領是:   (1)在植株生長點接近棚頂,植株底部無葉莖蔓離地面30厘米以上的時候及時落蔓,落蔓宜選擇晴暖午後進行,這樣不易損傷莖蔓。切記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澆水后落蔓,以免損傷莖蔓,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澆水,這樣有利於降低莖蔓組織的含水量,增強柔韌性,還可以減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葉,帶至棚外燒毀,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實、葉片因潮濕的環境發病。   (4)將纏繞在莖蔓上的吊繩松下,順勢把莖蔓落於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莖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盤繞于栽培壟的兩側。盤繞莖蔓時,要順莖蔓的彎向把莖蔓打彎,不要硬打彎或反方向打彎,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斷莖蔓。開始落蔓的時候,莖蔓較細,間隔時間短,繞圈小,莖蔓長粗后,落蔓時間間隔稍長,繞圈大,可一次性落莖蔓長的1/3~1/4。

黃瓜

  (5)保持有葉莖蔓距壟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葉在20片以上。   6、採收   春季黃瓜從定植至初收約55天,夏秋季35天。開花10天左右可採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採收為佳。頭瓜要早收,以免影響後續瓜的生長,甚至妨礙植株生長,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從而影響產量。   (二)盆栽種植方法   1.土壤選擇   選擇酸鹼度在6.0-7.5之間,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或園藝用土。   2.播種育苗   早春1-3月播種,夏秋植6-8月。春播採用浸種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夏秋 季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均可。   浸種催芽在黃瓜播種中普遍應用,用50-55℃溫開水燙種消毒10分鐘,不斷攪拌以防燙傷。然後用約30℃溫水浸4 -6小時,搓洗乾淨,澇起瀝干,在28-30℃的恆溫箱或溫暖處保濕催芽,20小時開始發芽。早春小拱棚保溫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齡15-20天(2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要注意保護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時按順序,做到帶土定植,以防傷根。   3.搭架引蔓與整枝   一般卷鬚出現時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鬚出現后開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佈均勻,于晴天傍晚進行。黃瓜是否整枝依品種而定,主蔓結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側蔓結果或側蔓結果的,要摘頂整枝,一般8節以下側蔓全部剪除,9節以上側枝留3節后摘頂,主蔓約30節摘頂。

管理

  1.秋冬季。9月中旬~12月中旬,是育苗期及定植后的管理,要控制溫度防止徒長,適當划鋤促進根系生長有利於越冬。   2.深冬季節。12月下旬至2月中旬,此期是結瓜拿產值的關鍵時期,該品種能耐8000lux弱光和10℃左右低溫,若長期弱光和低溫就會影響產量,光照時數要盡量達到6小時~8小時,要早揭草苫,只要揭開草苫棚室內溫度略有下降很快回升,保持棚室內最低溫度在10℃~12℃。要適當晚通風早合通風口,當溫度達到28℃~30℃時通風,下午當溫度降到24℃時合通風口,溫度降到20℃時放草苫。為了提高光照強度拉起草苫后,要及時清掃棚膜上的灰塵。澆水直接影響地溫,若土壤缺水要先看天氣預報,選寒流過後晴天上午澆水。同時提高棚室的溫度達33℃~35℃時再通風,第二天也要把溫度提到32℃以上。   3.早春季節。此時地溫已回升應加強肥水管理,以利於提高產量增加效益。   肥水管理。秋冬季節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一般不追肥。澆水是在澆足緩苗水的情況下,等根瓜坐后再澆水,一般7天~10天澆一水。深冬季節根據長勢追施餅肥或豆面,在棚內放缸發酵后隨水沖施,10天~15天澆一次水。澆水時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況,還要先看天氣預報,應在寒流過後晴天上午進行澆小水。早春季節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產量的關鍵時期,要及時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銨或三元複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糞尿800公斤隨水沖施,5天~7天澆一水。晚春季節從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注意降溫,促進提高回頭瓜的產量。   病蟲害防治。在冬季黃瓜對霜霉病抗性稍差,那麼在黃瓜上噴什麼農藥好呢?特別是在越冬栽培中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及時噴灑合理的農藥對產量不會造成影響。及時噴葯,無病時7天~10天噴一次葯預防為主,發現有病時5天~7天噴一次葯。   低溫季節管理方法   一、溫度管理   在溫度管理上要協調好地上和地下、長秧和結瓜的關係,晴天上午掌握在27℃~29℃,午後控制在20℃~22℃,清晨揭苫時10℃~12℃。避免棚溫過低使根系受損,又要避免溫度過高瓜秧旺長,使根系獲得的營養不足,植株抗凍能力降低。遇連陰降溫天氣應進行臨時加溫,可用玉米軸或木柴在棚外點燃放煙後放于廢舊鐵桶內,在棚內分放若干處,此法簡便易行效果不錯。   二、水分管理   寒冷季節要嚴格控制澆水,不旱不澆。必須澆水時也應根據天氣預報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后要有2~3個晴天,水量寧小勿大,以免傷根死秧。結合澆水沖施營養生根劑,如每畝用京農生根壯秧劑1500毫升+基因活化劑500克+萘乙酸500毫升,具有明顯的髮根壯秧,抗寒增產效果。   三、養分管理   冬季地溫低,土壤養分轉化慢,根系吸收能力差,追肥宜選用高含量螯合生態配方肥、生物水沖肥或腐植酸類沖施肥,這樣地暄髮根好,秧壯膨果快,效果明顯。具體使用量應根據所選肥料的養分含量、植株長勢強弱和帶瓜量的多少合理確定,避免一次使用過多造成肥燒根。葉面補肥最好選用純品磷酸二氫鉀300倍液+益妙3000倍液+植物精華素1500倍液,7~10天噴施1次。   四、病害防治   低溫高濕的棚內環境,容易導致灰霉病、菌核病和細菌XX害的發生蔓延,要重視定期用藥預防,做到治病不見病。效果較好的噴霧藥劑組合有:70%甲基硫菌靈600倍液+25%葉枯唑600倍液,或70%嘧霉胺1500倍液+80%乙蒜素1500倍液,或50%腐霉利800倍液+50%三氯異氰尿酸800倍液。遇陰雨天氣或澆水后棚內濕度大時,最好採用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其藥效明顯優於噴霧防治法。   五、灌根   低溫季節瓜秧長勢不良、瓜打頂,原因主要出在根繫上,具體表現為根群萎縮,新根不發,根系吸收能力嚴重下降,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應儘力搞好保溫增溫工作,再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用配方生根液灌根,具體配方是(15公斤水對藥量):京農生根壯秧劑50毫升+基因活化劑25克+細胞分裂素20克+動力先鋒40克+根福星20毫升,每株灌藥液50~100毫升,在距根部2寸遠處扎2寸深孔,將藥液注入以利於根系吸收。

病蟲害防治

  危害青瓜的常見病蟲與苦瓜同,還有灰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   1、灰霉病   (1)生態防治:澆水宜在上午進行,發病初期適當節制澆水,嚴防過量;   (2)發病後及時摘除病果、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3)藥劑防冶: 發病初期噴施25%敵力脫乳油3000-4000倍液、30%愛苗乳油3000-4000倍液、10%寶麗安可濕性粉劑900-1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阿米西達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浮劑3000-4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2、細菌性角斑病   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病菌在種子和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經傷口和水孔入侵發生為害。高溫多雨、地勢低窪積水,多年連作,肥水管理不當,都會加重發生。暴風雨後迅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該病應以預防為主, 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浸2小時, 或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90分鐘,清水洗凈后再按常規操作浸種催芽;   (2)藥劑防治:可採用30%氧氯化銅膠懸劑8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加收米液劑400-5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農抗120、200倍液噴霧,交替使用, 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3、白粉病   發病初期在葉面長有稀疏白色霉層,逐漸葉面霉層變厚形成濃密的白色圓斑。發病重時感染枝稈、莖蔓,發病後期葉片發黃壞死。   白粉病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棚室蔬菜上越冬。借氣流、雨水和澆水傳播,溫暖潮濕、陰雨天氣及密植的環境易發病流行,大水漫灌,濕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長後期衰弱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適當增施生物菌肥、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降低濕度,增強通風透光。藥劑防治可採取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2500-3000倍液、32.5%苯醚甲環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3%菌力克懸浮劑3000倍液、2%加收米水劑400倍液、40%福星乳油4000倍液噴霧。[2]   4、區別及防治   晝夜溫差大,容易導致黃瓜抗病能力下降,細菌性角斑病容易發生和流行,應及時開展防治。   黃瓜細菌性角班病發生範圍廣,黃瓜的葉片、果實、果蔓均可發病,發生嚴重時葉片乾枯,果實腐爛,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病情嚴重的可達40%以上,對黃瓜安全生產威脅極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與霜霉病前期癥狀極為相似,應認真區別,對症下藥。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由細菌侵染所致,霜霉病由真菌侵染所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區別。(1)病斑大小。兩病皆因受葉脈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形狀上較難區別,但病斑大小較易區別,細菌性角斑病病斑較小,而霜霉病病斑較大,擴散蔓延快,易連結成大病斑。(2)病斑顏色。細菌性角斑病病斑顏色較淺,呈淡黃褐色或灰白色;霜霉病病斑顏色較深,呈黃褐色。(3)病斑穿孔。細菌性角斑病病斑後期易XX、穿孔;霜霉病病斑後期常乾枯但不穿孔。(4)背面特徵。空氣潮濕時,細菌性角斑病病葉背面溢出白色菌膿;霜霉病病葉背面長出絨毛狀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層。(5)發病部位。細菌性角斑病在葉片、莖、果實上均可發病,莖、葉柄發病常產生水漬狀黃色病斑,並常有白色黏液;果實發病初為水漬狀,逐漸形成褐色凹陷病斑,龜裂,分泌出白色黏液,病斑可向內發病,變色。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   對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農業防治上均可利用大棚能調控溫濕度的條件,創造有利於黃瓜生長發育,不利於病菌侵染的生態環境,抑制病害發生。具體做法:上午日出后迅速使棚內溫度提高到25~30℃,最高不超過33℃,濕度在75%左右,控制溫濕度,滿足黃瓜光合作用的要求,增強抗病性,抑制發病。下午適當通風,使棚內溫度降至20~25℃,濕度降至70%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2~15℃。在拂曉溫度降至最低,濕度達到飽和時放風,降低棚內濕度。   藥劑防治上,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要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可以選用5%琥膠肥酸銅粉劑噴粉,也可以選用寧南霉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霉素、氫氧化銅、琥銅·乙膦鋁、乙鋁·乙酸銅等噴霧防治。病害XX流行始盛期以後應適當提高用藥量或增加用藥次數。注意交替用藥。防治霜霉病,在發病初期選用百菌清煙劑或百菌清與硫磺、腐霉利、霜脲氰、甲霜靈的復配煙劑,分放在棚內4~5處,用香或捲煙等暗火點燃,發煙時閉棚,密閉熏蒸一夜,次日早晨通風。隔7天熏一次,熏蒸次數視病情發展而定。另外,如果黃瓜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混合發生,可以選用加瑞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農抗120,400倍液)加新植霉素(5000倍液)噴霧防治。

性味功效

  呈酸性,性涼,味甘,有小毒;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生津止渴。主治身熱煩渴,咽喉腫痛,風熱眼疾,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病癥。

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質0.6~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6~2.0克,灰分0.4~0.5克,鈣15~19毫克,磷29~33毫克,鐵0.2~1.1毫克,胡蘿蔔素0.2~0.3毫克,硫胺素0.02~0.04毫克,核黃素0.04~0.4毫克,尼克酸0.2~0.3毫克,維生素C4~11毫克。此外,還含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米糖、果糖、咖啡酸、綠原酸、多種遊離氨基酸以及揮髮油、葫蘆素、黃瓜酶等。

黃瓜食用

不宜做法

  食用黃瓜六不宜   (1) 不宜生食不潔黃瓜。   (2) 不宜棄汁制餡食用。   (3) 不宜多食偏食。   (4) 不宜加鹼或高熱煮后食用。   (5) 不宜和辣椒,菠菜,西紅柿,同食。   (6) 不宜與花菜、小白菜、柑桔同食。   黃瓜不宜與花生同食   黃瓜切小丁,和煮花生米一起調拌,作為一道爽口冷盤,經常被使用。其實,這樣搭配不是十分妥當。因為這兩種食物搭配可能會引起腹瀉。黃瓜性味甘寒,常用來生食,而花生米多油脂。一般來講,如果性寒食物與油脂相遇,會增加其滑利之性,可能導致腹瀉。

健康吃法

  黃瓜清脆爽口,是不少人開胃的首選。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是以生食為主,蘸黃豆醬、拌沙拉。但是,五反田西口醫院院長長屋憲卻建議大家,黃瓜加熱后食用更有利於健康。   黃瓜含有豐富的營養,包括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鉀,還含有能夠抑制癌細胞繁殖的成分。因此,從營養學的角度,是十分適合大家長期食用的蔬菜之一。   但黃瓜屬涼性食物,成分中96%是水分,能祛除體內餘熱,具有祛熱解毒的作用。傳統中醫認為,涼性食品不利於血液的流通,會阻礙新陳代謝,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長屋憲院長仍舊建議大家把黃瓜加熱后食用,不僅能保留其消腫功效,還能改變其涼性性質,避免給大家的身體帶來不利健康的影響。   熟吃黃瓜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將黃瓜煮食,雖然在口味上略遜於炒制的,但營養價值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而且能緩解夏季浮腫現象。吃煮黃瓜最合適的時間是在晚飯前,一定要注意,要在吃其他飯菜前食用。因為煮黃瓜具有很強的排毒作用,如果最先XX體內,就能把後來吸收的食物脂肪、鹽份等一同排出體外。堅持這種方法,還能起到降體重的作用。此外,用黃瓜煮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食療作用

  1.抗腫瘤:黃瓜中含有的葫蘆素C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達到抗腫瘤目的。此外,該物質還可治療慢性肝炎和遷延性肝炎,對原發性肝癌患者有延長生存期作用。   2.抗衰老:黃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壽,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黃瓜酶,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用黃瓜搗汁塗擦皮膚,有潤膚,舒展皺紋功效。   3.防酒精中毒:黃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酰胺對肝臟病人,特別是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可防治酒精中毒。   4.降血糖:黃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通常的糖代謝,故糖尿病人以黃瓜代澱粉類食物充饑,血糖非但不會升高,甚至會降低。   5.減肥強體: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製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此外,黃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人體腸道內腐敗物質的排除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能強身健體。   6.健腦安神:黃瓜含有維生素B1,對改善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有利,能安神定志,輔助治療失眠症。

食療價值

  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黃瓜的果實。又稱胡瓜、刺瓜。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夏末和秋季採取。洗凈鮮用。   【性能】味甘,性涼。能清熱止渴,利水消腫,清火解毒。   【參考】含糖類(葡萄糖、甘露糖等)、甙類(芸香甙、異槲皮甙等)、咖啡酸、綠原酸、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2、C)、揮髮油(苦味成分),葫蘆素A、B、C、D等成分。   葫蘆素C在動物實驗中有抗腫瘤作用,毒性較低。   【用途】用於熱病煩熱、口渴;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   【用法】生食,或煮食。   【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滇南本草》說:「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一歲以內小兒母親不易多食黃瓜,因為可以通過乳汁XX小兒體內可能導致腹瀉,小兒本身脾胃虛弱,所以母親不能多食。   【附方】   醋煮黃瓜:黃瓜1個,破作兩片,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至爛熟。空心食。   源於《千金要方》。本方取黃瓜利水消腫。醋,本草謂能散水氣、助藥力,故可增強主葯的作用。用於大腹水腫,小便不利。   治神經性皮炎:老黃瓜搗爛取汁,用黃瓜汁400毫升加95%酒精100毫升及少許冰片,搖勻放陰涼處。應用時,每天塗擦患處6次以上。5天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   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嫩黃瓜、西瓜各500克,絞壓取汁,加入蜂蜜100克,放鍋內燒沸即可食用。   輔助治療高血壓、冠心病:黃瓜250克,白糖10克,香油2克,醋10克。先將黃瓜洗凈,切成小段后再去中間的瓤及子,僅留其皮肉,使呈圓體形態,將糖醋調好,先把黃瓜卷放入浸約半小時,放上香油,佐餐食用,酸甜清脆。具有清熱,解毒,止渴,利尿的功效,適用於老年人和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肥胖症、小便不利等患者。   治美尼爾氏眩暈症:黃瓜藤100—150克(鮮品300克),大棗7枚,白糖1匙。黃瓜藤去葉洗凈切成小段,與大棗一起放入藥罐內,加水800毫升浸泡1小時(鮮品加水少量,不需浸泡),文火煎沸20分鐘,煎取藥液150毫升,二煎加水500毫升,煎取藥液15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后加白糖調味,每日1劑,早晚分服。7日為1個療程。

黃瓜面膜

  美白+收縮毛孔   用了n多面膜后發現效果不是那麼好,開始自製面膜,不錯的哦!   第一步:   新鮮黃瓜用水果榨汁機榨碎(榨汁機也可以選那種超級便宜,超市只賣7、8塊錢的,用手擠壓的,比較小方便清洗,可以作為美容專用)。   第二步:   把榨好的黃瓜里加入適量的麵粉或珍珠粉。這樣就不會流下來,而且麵粉或珍珠粉里都含有多種維生素。   第三步:   把頭髮包好(不然含有麵粉的面膜粘在頭髮上不好洗下來,珍珠粉就好一點)。   第四步:   把面膜敷在臉上,敷勻。   第五步:   用保鮮膜包住臉,把眼睛、鼻子、嘴出掏出空透氣。然後,你就可以做其他事情去了,偶一般情況下,就上網了。   第六步:   10~15分鐘后,揭開保鮮膜清洗臉蛋。明天肯定有人贊你的皮膚又白又亮。   ps:如果想要撕拉效果的面膜,可以將第五步改為:用面巾紙包裹。

美容作用

  黃瓜富含維生素E和黃瓜酶,尤其是小黃瓜,除了潤膚,抗衰老外,還有很好的細緻毛孔的作用,其作用機理是鮮黃瓜中所含的黃瓜酶是一種有很強生物活性的生物酶,能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的氧化還原作用,因此小黃瓜特別適合乾性和敏感性膚質,這一點被契爾氏、magic care魔法護理等很多護膚品廣為應用,研發出了小黃瓜系列產品。

保健食譜

  紫菜黃瓜湯黃瓜150克,紫菜15克,海米適量。先將黃瓜洗凈切成菱形片狀,紫

黃瓜

  菜、海米亦洗凈;鍋內加入清湯,燒沸后,投入黃瓜、海米、精鹽、醬油,煮沸后撇浮沫,下入紫菜,淋上香油,撒入味精,調勻即成。此湯具有清熱益腎之功,適用於婦女更年期腎虛煩熱之患者食之。   3.山楂汁拌黃瓜嫩黃瓜5條,山楂30克,白糖50克。先將黃瓜去皮心及兩頭,洗凈切成條狀;山楂洗凈,入鍋中加水200毫升,煮約15分鐘,取汁液100毫升;黃瓜條入鍋中加水煮熟,撈出;山楂汁中放入白糖,在文火上慢熬,待糖融化,投入已控干水的黃瓜條拌勻即成。此菜餚具有清熱降脂,減肥消積的作用,肥胖症、高血壓、咽喉腫痛者食之有效。   4.黃瓜蒲公英粥黃瓜、大米各50克,新鮮蒲公英30克。先將黃瓜洗凈切片,蒲公英洗凈切碎;大米淘洗先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如常法煮粥,待粥熟時,加入黃瓜、蒲公英,再煮片刻,即可食之。本粥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風熱眼疾,小便短赤等病癥。   5、生拍黃瓜:解暑效果好 到了夏天,往往讓人覺得暑熱難耐,不免心情煩躁。黃瓜富含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很多營養素,黃瓜也因此而成為夏天裡的最佳蔬菜。   製作方法:   涼拌黃瓜最好用刀拍,等它表面裂開后再將其切碎,這樣做,黃瓜的汁和碎渣不會亂濺。把黃瓜切碎后就可以用少量生抽、適量老陳醋、雞精、香油和蒜末製作調料汁了。如果想吃新鮮清爽的拌黃瓜,就在上菜的同時澆汁。如果想吃滋味重一些的,可以提前拌好,放置幾分鐘再吃,這麼做滋味雖好,但是黃瓜的水分會損失一些。   很多人喜歡在黃瓜里拌上一些豬頭肉、肘花等肉食,這種做法並不是十分科學。黃瓜無論在口味,還是在營養上都容易被其他的食物所影響,加入一些肉食,黃瓜的清淡口感會被肉味所掩蓋,在口味上大打折扣,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蛋白質、膽固醇含量都相對增高,很難再起到清涼解暑的作用了。   1.辣黃瓜   原料:   黃瓜、羅卜、姜蒜、小蔥、韭菜、辣椒末、鹽糖、魚露。   蘿蔔絲、姜蒜。   小蔥、韭菜。   做法:   1、黃瓜切成四瓣。   2、放入鹽水浸泡12小時,浸泡時用重物壓著。   3、淋干水分。   3、大蒜和姜搗碎。   5、蘿蔔、姜蒜、小蔥、韭菜、辣椒末、鹽糖,魚露拌勻。   6、均勻的抹在黃瓜上即可。   2.黃瓜涼拌腐竹   原料:   腐竹、黃瓜2根。   做法:   步驟1、將黃瓜洗凈,切去兩頭,再切成小塊,放大碗內加鹽拌勻,腌15分鐘這樣,輕輕擠去水分。   步驟2、用水將腐竹泡脹,洗凈,下開水鍋中氽一下,再用涼水過涼,撈起擠干,然後再切成小段。   步驟3、將黃瓜、腐竹與精鹽、蒜末,味精、白醋,少許糖,香油拌勻裝盤即可。   3.皮蛋黃瓜湯   原料:   黃瓜一根、皮蛋兩個。   做法:   步驟1:皮蛋剝殼后切瓣,一個切8瓣這樣。   步驟2:將黃瓜切成細片。   步驟3:鍋里底油,將皮蛋放油里煎煎,這樣做是為了保持皮蛋切破后的形狀,煮湯時不至於湯過於渾濁。   步驟4:皮蛋煎好后加水,有些浮沫,剔除出去,然後後放黃瓜塊。   步驟5:最後放點香油,鹽即可。   4.黃瓜炒雞蛋   原料:   黃瓜250克,雞蛋2個,油35克,精鹽、味精、蔥薑末各適量。   做法:1、把雞蛋打入碗內,加入精鹽、味精調拌均勻。黃瓜洗凈切成菱形片。   2、炒勺放油加熱至六成熱,倒入調好的蛋液炒成蛋花倒出。原勺留少許油,燒熱再放蔥薑末稍炒,投入瓜片翻炒幾下加入精鹽、味精煸炒至斷生,再倒入蛋花顛翻拌勻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烹調肉類時別用不粘鍋
  • 老人乘公交宜避開高峰
  • 小寶寶患感冒,盡量別輸液!
  • 8大常見祛痘誤區糾正方案
  • 10分鐘 輕鬆讀懂美白說明書
  • 怎樣煮雞蛋才不會裂呢?
  • 鼻塞卻沒有鼻涕
  • 白糖是怎樣形成的?
  • 粗糧 有什麼好吃的做法么?
  • 放屁對身體的益處有那些?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