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癥狀

基本概述

  讀音:zhèngzhuàng

  疾病過程中機體內的一系列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異常變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觀上的異常感覺稱為癥狀(symptom),如疼痛,不適,畏寒等。   異常變化引起的現象如能用體格檢查的方法檢出,就稱為體征(sign),例如心臟雜音,肺部啰音,血壓升高,反XX異常等。   一般說的癥狀是廣義癥狀, 包含癥狀和體征兩個方面[1], 指疾病引起患者的主觀不適、異常感覺、功能變化或明顯的病態改變。臨床常見的重要癥狀有發熱、疼痛、體重改變、浮腫、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吞咽困難、噁心嘔吐、嘔血、便血、黃疸、排尿異常、貧血、休克等.   有的疾病,特別是在某些疾病的早期,也可以不伴有癥狀和體征。據調查,成年人大多都有動脈粥硬化,但其中只有少數人出現臨床癥狀;許多早期癌症的患者也可以毫無主觀癥狀和容易察見的體征。但如果對這些無癥狀患者進行相應的實驗或特殊檢查,往往能夠發現異常變化。因此,對某些疾病如惡性腫瘤、動脈粥硬化、血吸蟲病等在一範圍內進行普查,以求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發熱

一 定義:

  當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的體溫調節中樞的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稱為發熱(fever)

二 發生機制: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人體的產熱多或散熱少,則出現發熱,包括致熱源性發熱和非致熱源性發熱。(《診斷學》人衛7)   (1)致熱源性發熱:   (2)非致熱源性發熱:

三 病因:

  臨床上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發熱。

四 臨床表現:

  按發熱的高低可以分為低熱、中等度熱、高熱、超高熱。   (1)低熱:37.5~38℃。   (2)中等度熱:38.1~39℃。   (3)高熱:39.1~41℃。   (4)超高熱:41℃以上。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烹調肉類時別用不粘鍋
  • 老人乘公交宜避開高峰
  • 小寶寶患感冒,盡量別輸液!
  • 8大常見祛痘誤區糾正方案
  • 10分鐘 輕鬆讀懂美白說明書
  • 鼻塞卻沒有鼻涕
  • 白糖是怎樣形成的?
  • 粗糧 有什麼好吃的做法么?
  • 放屁對身體的益處有那些?
  • 關於我左眼角的黑痣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