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茅膏菜

茅膏菜,喜歡生長在水邊濕地或濕草甸中,茅膏菜屬植物有多種顏色,其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茅膏菜花白色或帶紅色,總狀花序。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莖直立,纖細,單一或上部分枝。

目 錄1簡介

2形態特徵

3生長習性

4地理分佈

5栽培技術

5.1 繁殖條件

5.2 繁殖方法

6藥用價值

6.1 化學成分

6.2 藥理作用

6.3 性味

6.4 功用主治

6.5 用法與用量

6.6 選方

6.7 臨床應用

7鑒別

8遊戲中的茅膏菜

8.1 網路遊戲《仙境傳說》中的一種魔物

8.2 茅膏菜卡片

1簡介茅膏菜,是非常精緻迷人的小型食蟲植物,葉片上長有腺毛,能分泌粘液,外形 茅膏菜

象是掛滿了露珠,晶瑩剔透,能象粘紙一樣把昆蟲粘住,並消化吸收。

【別名】石龍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無蹤、白花葉、黃金絲、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蟲草、食蟲草、柔魚草、蒼蠅草、捕蠅草、蒼蠅網、珍珠草、露珠草、無風自動草、地下明珠。

植物功能:茅膏菜屬植物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當昆蟲停落在葉面時,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極敏感,有物觸及,便會向內和向下運動,將昆蟲緊壓于葉面。當昆蟲逐漸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質分解酶所消化后,腺毛重新張開在 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葉片上見到昆蟲的軀殼。這類植物本身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極不發達,因此靠捕食昆蟲就能彌補其氮素養分的不足。

茅膏菜的葉上長著象露珠一樣晶瑩剔透的腺毛,這就是她們的捕蟲器。就在腺毛的頂端有一個球狀體,時常呈現出鮮艷的色彩,大多為紅色,上面布滿腺體,能分泌吸引昆蟲的蜜汁與粘液的混合物和消化酶,外表就象是嵌有紅寶石的水晶,如此的精美都無法想象這就是昆蟲的死亡陷阱。當擋不住誘惑的昆蟲來採食時,卻發現自己已被粘住,恐慌中竭力的掙扎,結果周圍的腺毛一起彎過來,有時葉片也會隨之捲起,粘的更牢了。無法逃脫的昆蟲被這些腺毛消化吸收,等消化吸收完全后,葉片和腺毛又重新展開,等待新的獵物。[1]

植物形態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茅膏菜花果(2張)

2形態特徵茅膏菜 茅膏菜解析圖片

食蟲植物,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陸生或水生;莖的地下部位具不定 茅膏菜

根,常有退化葉,末端具或不具球莖,地上部位短或伸長。葉互生,常蓮座狀密集,稀輪生,通常被頭狀粘腺毛,幼葉常拳卷;托葉存在或不存在,干膜質。花通常多朵排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稀單生於葉腋,兩性,輻XX對稱;萼通常5裂至近基部或基部,稀4或6~7裂,裂片覆瓦狀排列,宿存;花瓣5,分離,具脈紋,宿存;雄蕊通常5,與花瓣互生,稀4或5基數的排成2~4輪,花絲分離,稀基部合生,花藥2室,外向,縱裂;子房上位,有時半下位,1室,心皮2~5,側膜胎座或基生胎座,胚珠多數,稀少數;花柱2~5,多呈各式分裂,少有不裂。蒴果室背開裂;種子多數,稀少數,胚乳豐富,胚直,小,

根 茅膏菜

生葉較小,圓形,花時枯 雕;莖生葉互生,有細柄,長約1厘米;葉片彎月形,橫徑約5毫米,基部呈凹狀,邊緣及葉面有多數細毛,分泌粘液,有時呈露珠狀,能捕小蟲。短總狀花序,著生枝梢;花細小;萼片5,基部連合,卵形,有不整齊的緣齒,邊緣有腺毛;花瓣5,白色,狹長倒卵形,較萼片長,具有色縱紋;雄蕊5,花絲細長;雌蕊單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狀4裂。蒴果室背呈開裂狀。種子細小,橢圓形,有縱條。花期5~6月。該植物的塊根(茅膏菜根)亦供藥用。5~6月采,鮮用或曬乾。

茅膏菜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球根或鬚根,多數植株矮小,高約不足1厘至十多厘米,也有少數球根類品種可達1米左右。葉連 座狀叢生或單葉互生,匙形、帶形、卵圓形或線形,葉面長有許多紅色、綠色或黃色的腺毛,可分泌粘液將小蟲粘住。花通常多花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一般有5片白色或粉紅色花瓣,通常上午開放,下午閉合。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細小的種子。

原形態:

茅膏菜

⒈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時呈攀援狀,高9~32cm,有紫紅色汁液。鱗莖狀球莖紫色,直徑約6mm。基生葉密集成近一輪或最上幾片著生於節間伸長的莖上;退化基生葉線狀鑽形,長約2mm;不退化基生葉圓形或扁圓形,花時枯凋;莖生葉互生,盾狀,半月形或半圓形,長2~3mm,邊緣或葉上面有多數頭狀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狀。螺狀聚傘花序生於枝頂和莖頂;苞片楔形或倒披針形,具花3~22朵;花等5~7,背面疏或密被長腺毛,邊緣具長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紅色或紅色,長於萼片並具有色縱紋;雄蕊5,長約5mm;雌蕊單一,子房上位,l室,花枝3~5。葫果長2~4mm,2~4室背開裂。種子細小,橢圓形,種皮脈紋加厚成蜂房格狀。花、果期6~9月。[1]

2.光萼茅膏菜本變種與前變種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萼背無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片2~4,稀5。

3生長習性生於1200~3650米的松林和疏林下,草叢或灌叢中,田邊、水旁、草坪亦可見。[2]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濕地的松林下、草叢中或溪溝邊。⒉生於山坡、溪邊草叢、灌叢和疏林下。

4地理分佈資源分佈:⒈分佈于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⒉分佈于江蘇、安徽、浙

茅膏菜(3張)

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芽膏菜科植物在我國的分佈,除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 L. 和圓葉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 L. 分佈于東北外,其餘分佈于長江以南;長葉茅膏菜Drosera indica L.、寬苞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var. loureirii Y. Z. Ruan和長柱茅膏菜Drosera oblanceolata Y. Z.Ruan 等僅見於近海地帶或海島。產雲南、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和西藏南部。

5栽培技術繁殖條件茅膏菜不能適應寒冷或暴曬等自然環境,對惡劣的環境沒有很強的抵禦能力,寒冷與炎熱地帶不適宜生存。另外由於茅膏菜根系很不發達,自身又缺少葉綠素。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獲得了捕捉昆蟲來補充體內的氮素等養分不足的奇特本領,這也是它們為什麼需要捕蟲的原因。

⒈土壤氣候:喜新鮮和濕潤的空氣。土壤以泥炭土加切碎的泥炭蘚混合配成; 茅膏菜

但不宜鹼性土壤栽培。

⒉種植:種子繁殖,于冷室或溫床內播種,撒播,不履土。出芽後用泥炭土進行分植,也可用扦插繁殖,用根扦插;切成小段,每段長1寸,平放在泥炭土中,保持溫暖濕潤,即生根出芽。

繁殖方式:茅膏菜品種多分佈廣,每個種群都有各自的特點,大多具有喜濕、喜光也耐陰的特性。

基質:一般可使用泥炭2份,珍珠岩或河沙1份的通用配方,也可使用純水苔或純泥炭,球根種群可使用顆粒土,如盆浸法種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

水份: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生長季節可保持基質較高濕度,適合採用盆墊底部供水,植株不宜經常噴水,以免使腺毛的「露珠」難以形成。休眠期需乾燥些,但不能幹透,防止爛根。

濕度:茅膏菜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以上,較高的濕度能使腺毛的「露珠「更大,觀賞性更佳。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15~25度,矮小種群、球根種群、溫帶種群在4~30度可 茅膏菜

保持生長,最低可承受0度的低溫,30度以上多數會休眠。熱帶種群應控制在10~38度,冬季需保溫。

光照:大多數茅膏菜喜歡光照,充足的陽光能使植株顏色鮮艷,但夏季強光為防止曬傷須遮蔭,沒有光照會使植株呈現綠色。

養份:在生長季節,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施肥寧可薄肥勤施,切勿濃度過高,以免造成肥傷甚至肥死的嚴重後果,沒有經驗請勿隨意施肥。 不建議採用投餵食物的方法提供養份,以免影響觀賞性。[3]

繁殖方法扦插

大多數茅膏菜都可使用葉插繁殖,把整片葉子從母株上切下,斜插或平放于潔凈的基質上,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1個月左右可長芽。一些根、莖粗壯的品種,如叉葉、好望角、孔雀等也可用根段或莖段扦插,操作和和葉插相同。

冬芽

以矮小種群為主的一些品種,在冬季低溫的刺激下,蓮座狀葉的中心會長出許多珠芽,俗稱冬芽。等珠芽成熟後會脫落,這時及時採收(可用濕牙籤撥取),採收后立即播種(珠芽不耐保存),可放于潔凈的基質的表面,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一般2周左右出芽。

播種

大多數茅膏菜開花後會自然結出許多細小的種子,也有個別品種如叉葉茅膏菜等需異花授粉后才能結種,種子一般可保存三年左右。播種時可直接撒于潔凈的基質表面(切勿蓋土),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約一個月發芽。溫帶地區的品種需要低溫刺激才容易發芽,可在冬季、春季播種,或播種后冰箱冷藏一個月。

6藥用價值別名:石龍芽草(《植物名實圖考》),山胡椒(《分類草藥性》),胡椒草

茅膏菜(2張)

(《四川中藥志》),夏無蹤、白花葉(《湖南藥物志》),黃金絲、滴水不干(《江蘇藥材志》)。山地皮(《貴州草藥》),捕蟲草、食蟲草、柔魚草(《福建中草藥》),蒼蠅草,蒼蠅網、珍珠草、野高梁(《雲南中草藥》)。

化學成分全草含磯松素、茅膏醌、羥萘醌、氫化萘醌等多種醌類成分。腺毛分泌物含類似胰酶的蛋白酶。

藥理作用磯松素的藥理作用參見"白花丹"條。

性味甘 長出花莖的茅膏菜(迷你茅膏菜)

辛,平,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葉的水浸液觸及皮膚,可引起灼痛、發炎;家畜誤食可出現氫氰酸中毒癥狀。球莖局部外敷,有止痛作用,可治風濕和跌打傷,但久敷易起泡。口服後有耳鳴、思睡現象。

①《本草抬遺》:"味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治療瘡毒、瘰病。治胃痛,赤白痢,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①《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

②《分類草藥性》:"下氣。治跌打損傷。"

③《江蘇藥材志》:"止血、鎮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 好望角茅膏菜(牙刷茅膏菜)

①治感冒發熱:鮮茅膏菜十株。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吐血及胃氣痛:滴水不干一把。煎湯服。(《江蘇藥材志》)

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刀砍斧傷: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調開水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瘰癧:鮮茅膏菜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⑥治小兒疳積:茅膏菜三至四分。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臨床應用①治療風濕、類風濕XX節炎將茅膏菜全草曬乾研末,用水調和,做成綠豆或黃豆大小的丸子敷患處(痛點),外加膠布固定,24小時后取去。敷藥后局部有輕微灼痛感,並可出現水泡,此為正常反應。曾治40例,均獲一定效果。

②治療神經性皮炎 治療神經性皮炎8例,經3~4次治療后,局部癢止,鱗屑脫落,收到療效。

出處

茅膏菜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⒈《本草拾遺》:茅膏菜,草高一尺,生茅中。葉有毛,如油膩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

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茅膏萊,有毒部位:葉。中毒癥狀:葉的水液觸及皮膚,引起皮膚燒痛和發炎;家畜誤食,引起氫氰酸中毒的癥狀。解救方法:皮膚接觸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滌,后敷硼酸軟膏;誤食可照氫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對症治療。

【拼音名】Máo Gāo Cài

【英文名】Lunate Peltate Sundew Herb,Herb of Lunate Peltate Sundew 茅膏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或光萼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multisepal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non Clarke]

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glabrat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 auct.non Clarke]

採收和儲藏:5~6月采,鮮用或曬乾。

7鑒別性狀鑒別 全草纖細,長5~25cm。塊莖球形,直徑3~8mm;表麵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見凹點狀莖痕;質輕,斷麵粉性,黃色至棕黃色,可見排列不規則的維管束小點。

莖 圓形,直徑0.5~1mm,表面棕黑色,具縱棱,多中空。葉片半月形,邊緣有多數棕色的絲毛狀物;葉柄細長。莖頂常具花或小蒴果。氣微,味甘。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少數向外突起;外被角質層。皮層較窄,內側為約3列厚壁細胞環帶 茅膏菜

,壁木化。維管束周木型;導管壁木化,韌皮部壓縮狀,有單個或成束的纖維,壁厚木化,胞腔內多含棕黑色物。髓周薄壁細胞類圓形或多邊形,中央多已中空。

粉末特徵:灰褐色。

①澱粉粒甚多,單粒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少數具點狀臍點,直徑5~33μm。

② 纖維碎片多見,側壁平滑,端壁平鈍,胞腔內含棕黑色物,直徑6~20μm,壁木化。

③ 具緣紋孔導管多見,梯紋、螺紋和環紋導管較少,直徑13~37μm。

④ 花瓣表皮碎片可見多數氣孔。

⑤花粉粒常數個相聚,表面有刺狀突起,萌發孔不明顯,直徑30~33μm。

⑥腺毛的頭部和柄部均為多細胞,棕黃色,直徑100~115μm。

【化學成份】全草含磯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類 茅膏菜

成分。

【藥理作用】

1、磯松素的藥理作用參見白花丹條。茅膏菜的提取物至少包含二種萘醌衍生物,具有強大的解痙作用。

2、茅膏菜全草的甘油提取液及甲醇提取液注入蛙胸部淋巴囊及大腿肌肉內,10小時以後檢查局部有出血性壞死。

【鑒別】理化鑒別

⑴取該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漬過夜,再加熱蒸餾,收集黃色蒸餾液約80mL。取蒸餾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銅溶液1滴,顯紅色,用稀鹽酸酸化后紅色消失,再用10%氫氧化鈉溶液鹼化至Ph12,溶液又轉為紅色;另一份加1%醋酸鎳乙醇液2滴,溶液呈紅色。(檢查磯松素)

⑵薄層色譜取上述蒸餾液約70mL,用乙醚2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醚溶液,蒸干,殘渣用0.5mL乙醇解作為供試液,以磯松素乙醇液作對照液,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苯-無水乙醇(8:2)或環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開,在日光下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噴5%氫氧化鈉溶液后則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的紅色斑點。

【性味】甘;辛;平;無毒

【歸經】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損傷;腰肌勞損;胃痛;感冒;咽喉腫痛; 茅膏菜

痢疾;瘧疾;小兒疳積;目翳;瘰癧;濕疹;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貼有關穴位。

【注意】該品有毒,內服宜慎。孕婦禁服。葉的水浸液接觸皮膚可引起灼痛、發炎。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

《分類草藥性》:下氣。治跌打損傷。

《江蘇藥材志》:止血、鎮痛。

【摘錄】《中華本草》

茅膏菜

【釋名】有一尺高,菜上有油膩粘手的細毛,它結的籽像角,它生長在茅草中。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煮食,主治赤白久痢。

8遊戲中的茅膏菜網路遊戲《仙境傳說》中的一種魔物名稱:茅膏菜

等級:101

HP:10878

體型:中

屬性:地1

EXP:2612(隨玩家等級遞增/遞減)

JOB:1022(隨玩家等級遞增/遞減)

攻擊:389-589

攻擊間隔:0.86秒

被攻擊后的延誤:短

攻擊距離:7

魔法範圍:10

視線距離:12

移動速度:無法移動

DEF:86

MDEF:52

技能:

吸血 [Lv 1]

連刺攻擊(Pierce) [Lv5]

引導攻擊 [Lv 3]

睡眠攻擊 [Lv 5]

地屬性攻擊 [Lv 1]

擒拿(Close Confine) [Lv1]

掉落物品:

苦味草 (0.03%)

植物梗 (10%)

粘稠液體 (30%)

噬人樹花 (30%)

噬人樹根 (20%)

黏黏的毒液 (30%)

茅膏菜卡片 (0.01%)

出現地點:伯仁斯 曠野 周邊

茅膏菜卡片遠距離物理攻擊時 CRI+15.

系列:卡片

裝置:武器

重量:1

賣價:10Z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茅膏菜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資料庫 [引用日期2013-10-31] .

2. 芽膏菜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資料庫 [引用日期2013-08-23] .

3. 茅膏菜 .中國食蟲植物網 [引用日期2012-09-2] .

相關文獻光質對茅膏菜試管苗生長和槲皮素含量的影響-亞熱帶農業研究-2012年 第4期 (6)

蟲子們,快逃!-數學大王:上旬-2011年 第10期 (3)

茅膏菜試管苗不同增殖方式研究-亞熱帶農業研究-2011年 第1期 (7)

以上文獻來自於

>> 查看更多相關文獻

詞條標籤:

自然中草藥網路遊戲雙子葉植物綱各類植物名稱植物藥石竹亞綱石竹目種子植物門罕見植物被子植物亞門食肉植物植物

如果想投訴,請到百度百科投訴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見、建議,請到意見反饋。

茅膏菜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石竹目

科:

茅膏菜科

屬:

茅膏菜屬

種:

茅膏菜種

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

茅膏菜

拉丁學名:

Drosera pelata Smith ex Willd.Var.Lunata(Buch.-Ham.Et DC.)C.B.Clarke

別稱:

石龍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無蹤、白花葉、黃金絲等

二名法:

Drosera peltata

分佈

分佈區域:

長白山廣、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有分佈

其他信息

英文名:

Sundew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69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3-11-26

創建者:中農果樹試驗站

詞條貢獻榜 辛勤貢獻者:

dyq163

IW69

黃河94

1434866815jlh

yangke19941112

南往

百科ROBOT

tanton

展開

資源提供

全景網

中國最大的創意圖片庫機構...

提供資源類型:圖片

中國植物圖像庫

中國最專業的植物分類圖片...

提供資源類型:圖片、文字

什麼是資源合作

©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 百科協議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參考資料

1簡介2形態特徵3生長習性4地理分佈5栽培技術5.1繁殖條件5.2繁殖方法6藥用價值6.1化學成分6.2藥理作用6.3性味6.4功用主治6.5用法與用量6.6選方6.7臨床應用7鑒別8遊戲中的茅膏菜8.1網路遊戲《仙境傳說》中的一種魔物8.2茅膏菜卡片

登錄

查看我的收藏

1簡介茅膏菜,是非常精緻迷人的小型食蟲植物,葉片上長有腺毛,能分泌粘液,外形 茅膏菜

象是掛滿了露珠,晶瑩剔透,能象粘紙一樣把昆蟲粘住,並消化吸收。

【別名】石龍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無蹤、白花葉、黃金絲、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蟲草、食蟲草、柔魚草、蒼蠅草、捕蠅草、蒼蠅網、珍珠草、露珠草、無風自動草、地下明珠。

植物功能:茅膏菜屬植物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當昆蟲停落在葉面時,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極敏感,有物觸及,便會向內和向下運動,將昆蟲緊壓于葉面。當昆蟲逐漸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質分解酶所消化后,腺毛重新張開在 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葉片上見到昆蟲的軀殼。這類植物本身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極不發達,因此靠捕食昆蟲就能彌補其氮素養分的不足。

茅膏菜的葉上長著象露珠一樣晶瑩剔透的腺毛,這就是她們的捕蟲器。就在腺毛的頂端有一個球狀體,時常呈現出鮮艷的色彩,大多為紅色,上面布滿腺體,能分泌吸引昆蟲的蜜汁與粘液的混合物和消化酶,外表就象是嵌有紅寶石的水晶,如此的精美都無法想象這就是昆蟲的死亡陷阱。當擋不住誘惑的昆蟲來採食時,卻發現自己已被粘住,恐慌中竭力的掙扎,結果周圍的腺毛一起彎過來,有時葉片也會隨之捲起,粘的更牢了。無法逃脫的昆蟲被這些腺毛消化吸收,等消化吸收完全后,葉片和腺毛又重新展開,等待新的獵物。[1]

植物形態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茅膏菜花果(2張)

2形態特徵茅膏菜 茅膏菜解析圖片

食蟲植物,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陸生或水生;莖的地下部位具不定 茅膏菜

根,常有退化葉,末端具或不具球莖,地上部位短或伸長。葉互生,常蓮座狀密集,稀輪生,通常被頭狀粘腺毛,幼葉常拳卷;托葉存在或不存在,干膜質。花通常多朵排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稀單生於葉腋,兩性,輻XX對稱;萼通常5裂至近基部或基部,稀4或6~7裂,裂片覆瓦狀排列,宿存;花瓣5,分離,具脈紋,宿存;雄蕊通常5,與花瓣互生,稀4或5基數的排成2~4輪,花絲分離,稀基部合生,花藥2室,外向,縱裂;子房上位,有時半下位,1室,心皮2~5,側膜胎座或基生胎座,胚珠多數,稀少數;花柱2~5,多呈各式分裂,少有不裂。蒴果室背開裂;種子多數,稀少數,胚乳豐富,胚直,小,

根 茅膏菜

生葉較小,圓形,花時枯 雕;莖生葉互生,有細柄,長約1厘米;葉片彎月形,橫徑約5毫米,基部呈凹狀,邊緣及葉面有多數細毛,分泌粘液,有時呈露珠狀,能捕小蟲。短總狀花序,著生枝梢;花細小;萼片5,基部連合,卵形,有不整齊的緣齒,邊緣有腺毛;花瓣5,白色,狹長倒卵形,較萼片長,具有色縱紋;雄蕊5,花絲細長;雌蕊單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狀4裂。蒴果室背呈開裂狀。種子細小,橢圓形,有縱條。花期5~6月。該植物的塊根(茅膏菜根)亦供藥用。5~6月采,鮮用或曬乾。

茅膏菜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球根或鬚根,多數植株矮小,高約不足1厘至十多厘米,也有少數球根類品種可達1米左右。葉連 座狀叢生或單葉互生,匙形、帶形、卵圓形或線形,葉面長有許多紅色、綠色或黃色的腺毛,可分泌粘液將小蟲粘住。花通常多花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一般有5片白色或粉紅色花瓣,通常上午開放,下午閉合。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細小的種子。

原形態:

茅膏菜

⒈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時呈攀援狀,高9~32cm,有紫紅色汁液。鱗莖狀球莖紫色,直徑約6mm。基生葉密集成近一輪或最上幾片著生於節間伸長的莖上;退化基生葉線狀鑽形,長約2mm;不退化基生葉圓形或扁圓形,花時枯凋;莖生葉互生,盾狀,半月形或半圓形,長2~3mm,邊緣或葉上面有多數頭狀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狀。螺狀聚傘花序生於枝頂和莖頂;苞片楔形或倒披針形,具花3~22朵;花等5~7,背面疏或密被長腺毛,邊緣具長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紅色或紅色,長於萼片並具有色縱紋;雄蕊5,長約5mm;雌蕊單一,子房上位,l室,花枝3~5。葫果長2~4mm,2~4室背開裂。種子細小,橢圓形,種皮脈紋加厚成蜂房格狀。花、果期6~9月。[1]

2.光萼茅膏菜本變種與前變種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萼背無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片2~4,稀5。

3生長習性生於1200~3650米的松林和疏林下,草叢或灌叢中,田邊、水旁、草坪亦可見。[2]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濕地的松林下、草叢中或溪溝邊。⒉生於山坡、溪邊草叢、灌叢和疏林下。

4地理分佈資源分佈:⒈分佈于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⒉分佈于江蘇、安徽、浙

茅膏菜(3張)

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芽膏菜科植物在我國的分佈,除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 L. 和圓葉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 L. 分佈于東北外,其餘分佈于長江以南;長葉茅膏菜Drosera indica L.、寬苞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var. loureirii Y. Z. Ruan和長柱茅膏菜Drosera oblanceolata Y. Z.Ruan 等僅見於近海地帶或海島。產雲南、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和西藏南部。

5栽培技術繁殖條件茅膏菜不能適應寒冷或暴曬等自然環境,對惡劣的環境沒有很強的抵禦能力,寒冷與炎熱地帶不適宜生存。另外由於茅膏菜根系很不發達,自身又缺少葉綠素。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獲得了捕捉昆蟲來補充體內的氮素等養分不足的奇特本領,這也是它們為什麼需要捕蟲的原因。

⒈土壤氣候:喜新鮮和濕潤的空氣。土壤以泥炭土加切碎的泥炭蘚混合配成; 茅膏菜

但不宜鹼性土壤栽培。

⒉種植:種子繁殖,于冷室或溫床內播種,撒播,不履土。出芽後用泥炭土進行分植,也可用扦插繁殖,用根扦插;切成小段,每段長1寸,平放在泥炭土中,保持溫暖濕潤,即生根出芽。

繁殖方式:茅膏菜品種多分佈廣,每個種群都有各自的特點,大多具有喜濕、喜光也耐陰的特性。

基質:一般可使用泥炭2份,珍珠岩或河沙1份的通用配方,也可使用純水苔或純泥炭,球根種群可使用顆粒土,如盆浸法種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

水份: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生長季節可保持基質較高濕度,適合採用盆墊底部供水,植株不宜經常噴水,以免使腺毛的「露珠」難以形成。休眠期需乾燥些,但不能幹透,防止爛根。

濕度:茅膏菜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以上,較高的濕度能使腺毛的「露珠「更大,觀賞性更佳。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15~25度,矮小種群、球根種群、溫帶種群在4~30度可 茅膏菜

保持生長,最低可承受0度的低溫,30度以上多數會休眠。熱帶種群應控制在10~38度,冬季需保溫。

光照:大多數茅膏菜喜歡光照,充足的陽光能使植株顏色鮮艷,但夏季強光為防止曬傷須遮蔭,沒有光照會使植株呈現綠色。

養份:在生長季節,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施肥寧可薄肥勤施,切勿濃度過高,以免造成肥傷甚至肥死的嚴重後果,沒有經驗請勿隨意施肥。 不建議採用投餵食物的方法提供養份,以免影響觀賞性。[3]

繁殖方法扦插

大多數茅膏菜都可使用葉插繁殖,把整片葉子從母株上切下,斜插或平放于潔凈的基質上,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1個月左右可長芽。一些根、莖粗壯的品種,如叉葉、好望角、孔雀等也可用根段或莖段扦插,操作和和葉插相同。

冬芽

以矮小種群為主的一些品種,在冬季低溫的刺激下,蓮座狀葉的中心會長出許多珠芽,俗稱冬芽。等珠芽成熟後會脫落,這時及時採收(可用濕牙籤撥取),採收后立即播種(珠芽不耐保存),可放于潔凈的基質的表面,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一般2周左右出芽。

播種

大多數茅膏菜開花後會自然結出許多細小的種子,也有個別品種如叉葉茅膏菜等需異花授粉后才能結種,種子一般可保存三年左右。播種時可直接撒于潔凈的基質表面(切勿蓋土),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約一個月發芽。溫帶地區的品種需要低溫刺激才容易發芽,可在冬季、春季播種,或播種后冰箱冷藏一個月。

6藥用價值別名:石龍芽草(《植物名實圖考》),山胡椒(《分類草藥性》),胡椒草

茅膏菜(2張)

(《四川中藥志》),夏無蹤、白花葉(《湖南藥物志》),黃金絲、滴水不干(《江蘇藥材志》)。山地皮(《貴州草藥》),捕蟲草、食蟲草、柔魚草(《福建中草藥》),蒼蠅草,蒼蠅網、珍珠草、野高梁(《雲南中草藥》)。

化學成分全草含磯松素、茅膏醌、羥萘醌、氫化萘醌等多種醌類成分。腺毛分泌物含類似胰酶的蛋白酶。

藥理作用磯松素的藥理作用參見"白花丹"條。

性味甘 長出花莖的茅膏菜(迷你茅膏菜)

辛,平,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葉的水浸液觸及皮膚,可引起灼痛、發炎;家畜誤食可出現氫氰酸中毒癥狀。球莖局部外敷,有止痛作用,可治風濕和跌打傷,但久敷易起泡。口服後有耳鳴、思睡現象。

①《本草抬遺》:"味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治療瘡毒、瘰病。治胃痛,赤白痢,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①《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

②《分類草藥性》:"下氣。治跌打損傷。"

③《江蘇藥材志》:"止血、鎮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 好望角茅膏菜(牙刷茅膏菜)

①治感冒發熱:鮮茅膏菜十株。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吐血及胃氣痛:滴水不干一把。煎湯服。(《江蘇藥材志》)

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刀砍斧傷: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調開水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瘰癧:鮮茅膏菜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⑥治小兒疳積:茅膏菜三至四分。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臨床應用①治療風濕、類風濕XX節炎將茅膏菜全草曬乾研末,用水調和,做成綠豆或黃豆大小的丸子敷患處(痛點),外加膠布固定,24小時后取去。敷藥后局部有輕微灼痛感,並可出現水泡,此為正常反應。曾治40例,均獲一定效果。

②治療神經性皮炎 治療神經性皮炎8例,經3~4次治療后,局部癢止,鱗屑脫落,收到療效。

出處

茅膏菜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⒈《本草拾遺》:茅膏菜,草高一尺,生茅中。葉有毛,如油膩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

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茅膏萊,有毒部位:葉。中毒癥狀:葉的水液觸及皮膚,引起皮膚燒痛和發炎;家畜誤食,引起氫氰酸中毒的癥狀。解救方法:皮膚接觸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滌,后敷硼酸軟膏;誤食可照氫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對症治療。

【拼音名】Máo Gāo Cài

【英文名】Lunate Peltate Sundew Herb,Herb of Lunate Peltate Sundew 茅膏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或光萼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multisepal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non Clarke]

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glabrat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 auct.non Clarke]

採收和儲藏:5~6月采,鮮用或曬乾。

7鑒別性狀鑒別 全草纖細,長5~25cm。塊莖球形,直徑3~8mm;表麵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見凹點狀莖痕;質輕,斷麵粉性,黃色至棕黃色,可見排列不規則的維管束小點。

莖 圓形,直徑0.5~1mm,表面棕黑色,具縱棱,多中空。葉片半月形,邊緣有多數棕色的絲毛狀物;葉柄細長。莖頂常具花或小蒴果。氣微,味甘。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少數向外突起;外被角質層。皮層較窄,內側為約3列厚壁細胞環帶 茅膏菜

,壁木化。維管束周木型;導管壁木化,韌皮部壓縮狀,有單個或成束的纖維,壁厚木化,胞腔內多含棕黑色物。髓周薄壁細胞類圓形或多邊形,中央多已中空。

粉末特徵:灰褐色。

①澱粉粒甚多,單粒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少數具點狀臍點,直徑5~33μm。

② 纖維碎片多見,側壁平滑,端壁平鈍,胞腔內含棕黑色物,直徑6~20μm,壁木化。

③ 具緣紋孔導管多見,梯紋、螺紋和環紋導管較少,直徑13~37μm。

④ 花瓣表皮碎片可見多數氣孔。

⑤花粉粒常數個相聚,表面有刺狀突起,萌發孔不明顯,直徑30~33μm。

⑥腺毛的頭部和柄部均為多細胞,棕黃色,直徑100~115μm。

【化學成份】全草含磯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類 茅膏菜

成分。

【藥理作用】

1、磯松素的藥理作用參見白花丹條。茅膏菜的提取物至少包含二種萘醌衍生物,具有強大的解痙作用。

2、茅膏菜全草的甘油提取液及甲醇提取液注入蛙胸部淋巴囊及大腿肌肉內,10小時以後檢查局部有出血性壞死。

【鑒別】理化鑒別

⑴取該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漬過夜,再加熱蒸餾,收集黃色蒸餾液約80mL。取蒸餾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銅溶液1滴,顯紅色,用稀鹽酸酸化后紅色消失,再用10%氫氧化鈉溶液鹼化至Ph12,溶液又轉為紅色;另一份加1%醋酸鎳乙醇液2滴,溶液呈紅色。(檢查磯松素)

⑵薄層色譜取上述蒸餾液約70mL,用乙醚2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醚溶液,蒸干,殘渣用0.5mL乙醇解作為供試液,以磯松素乙醇液作對照液,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苯-無水乙醇(8:2)或環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開,在日光下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噴5%氫氧化鈉溶液后則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的紅色斑點。

【性味】甘;辛;平;無毒

【歸經】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損傷;腰肌勞損;胃痛;感冒;咽喉腫痛; 茅膏菜

痢疾;瘧疾;小兒疳積;目翳;瘰癧;濕疹;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貼有關穴位。

【注意】該品有毒,內服宜慎。孕婦禁服。葉的水浸液接觸皮膚可引起灼痛、發炎。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

《分類草藥性》:下氣。治跌打損傷。

《江蘇藥材志》:止血、鎮痛。

【摘錄】《中華本草》

茅膏菜

【釋名】有一尺高,菜上有油膩粘手的細毛,它結的籽像角,它生長在茅草中。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煮食,主治赤白久痢。

8遊戲中的茅膏菜網路遊戲《仙境傳說》中的一種魔物名稱:茅膏菜

等級:101

HP:10878

體型:中

屬性:地1

EXP:2612(隨玩家等級遞增/遞減)

JOB:1022(隨玩家等級遞增/遞減)

攻擊:389-589

攻擊間隔:0.86秒

被攻擊后的延誤:短

攻擊距離:7

魔法範圍:10

視線距離:12

移動速度:無法移動

DEF:86

MDEF:52

技能:

吸血 [Lv 1]

連刺攻擊(Pierce) [Lv5]

引導攻擊 [Lv 3]

睡眠攻擊 [Lv 5]

地屬性攻擊 [Lv 1]

擒拿(Close Confine) [Lv1]

掉落物品:

苦味草 (0.03%)

植物梗 (10%)

粘稠液體 (30%)

噬人樹花 (30%)

噬人樹根 (20%)

黏黏的毒液 (30%)

茅膏菜卡片 (0.01%)

出現地點:伯仁斯 曠野 周邊

茅膏菜卡片遠距離物理攻擊時 CRI+15.

系列:卡片

裝置:武器

重量:1

賣價:10Z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