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癬
「疥」、「癬」都是皮膚表面的疾病,人們常用來比喻有關痛癢,但無礙生命的小問題。 「疥」 是象形字,描述鑽入人體的寄生蟲尖頭甩尾的樣子,現代醫學稱之為疥蟲。疥蟲的齶體很小,位於軀幹的前端,一半陷入軀幹中,螯肢呈鉗形,適宜於食用皮膚的角質蛋白。疥蟲的軀幹的後半部有幾對桿狀的剛毛和長鬃。疥蟲往往是夜行晝伏,導致晚上病人皮膚往往瘙癢劇烈。疥蟲一般侵襲毛髮濃密處,比如XX、腋毛、頭髮等處,出現紅疹,導致瘙癢。由於人抓撓極易一起皮膚破潰感染,愈合后造成脫髮、局部形成瘡疤,俗稱疥癩或疥癩頭。
名詞解釋
疥癬,是「疥」與「癬」的合稱。疥與癬。亦特指疥。 疥癬小疾,何足可論,寧有患疥轉作瘧乎?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 家貧無藥物,疥癬坐相欺。清 孫枝蔚《患疥》詩 癩瘡疤,即因疥癬而變禿處的痕跡。魯迅《書信集·致山上正義》 疥瘡好發於春夏,《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癢疥之疾。」更重要的原因環境骯髒、相互傳染和人體營養不良。不過常見的傳染場所包括了旅社、公共浴池、宿舍等等。還有,現在養寵物的風氣盛行,貓狗的疥瘡傳給主人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如自己或家裡有人的身體發癢,再加上寵物的胸腹、耳、四肢關節處有脫毛的皮膚病時,一定要懷疑是不是感染到動物的疥瘡,趕緊找皮膚科醫師及獸醫診斷!治療疥瘡,中醫很早就發現並使用了硫磺製劑,外用殺滅疥蟲。現代醫學目前也依然採用升華硫和二硫化硒、沉降硫磺軟膏等。 「癬」字直接由苔蘚變化而來,喻指癬是由真菌感染,導致皮膚、毛髮或趾(指)甲的接觸性傳染病,特徵為皮膚有環形脫色斑,覆以皰疹及鱗屑。《說文》:「乾瘍也。」癬也可以互相傳染,《釋名》:「癬,徙也。移徙處自廣也,故靑徐謂癬為徙也。」如果僅僅採用殺滅真菌、滅菌的辦法,儘管短期效果好,但是常常會反覆發作,有的真菌還會產生耐藥性,選擇用藥非常棘手。癬的發病與人的體質有密切關係,中醫認為脾胃功能不好,消化吸收不良的人,容易為真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形成感染。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癬病也難以根除。濫用抗菌素的病人,也會導致腸道、XX、XX的菌群失衡,真菌泛濫,不可收拾。有些嗜食肥甘,愛喝啤酒冷飲的人,濕濁很重,陽氣不足,就像提供了一個陰暗潮濕的環境,極易引起真菌滋生和複發。不解決內憂,光靠勤換衣服、鞋襪。或者大劑量使用消滅真菌的藥物是沒用的。 總體來講,治療疥瘡,以除外患,消滅寄生蟲為首務。治療癬病,還是以改善體質,消除真菌生存環境為好。癥狀
本病無論是哪種類型與其他皮膚病相比,其皴裂發癢的程度都很劇烈。病初出現粟粒大的丘疹,隨著病情發展開始出現發癢的癥狀。由於發癢,病牛不斷的在物體上蹭皮膚,而使皮膚增加鱗屑、脫毛,致使皮膚變得又厚又硬。如果不及時治療,1年內會遍及全身,病牛明顯消瘦。 下面將3種類型的癥狀分述如下: 吸吮疥癬蟲(癢蟎)感染:本型主要寄生在皮膚表面,特別是耳部、臀部、腹部等較嚴重。其發癢的程度比穿孔疥癬蟲型稍差,但當口器刺人皮膚吸取淋巴液時則劇烈發癢,出現界限比較明顯的脫毛斑。其中有散在的丘疹,斑的周圍有滲出液滲出,脫毛斑上的痂皮呈黃褐色像貝殼似的附著在皮膚上。本型發癢的程度、痂皮的顏色及不隆起可與其他兩類型相區別。 食皮疥癬蟲(足蟎)感染:本型以吃食屑皮及痂皮為生,主要侵害牛的尾根部、肛門、臀部及四肢、有時也發生於背部、胸腹及鼻孔周圍,本型是三種類型中發癢最輕的一種。但由於大量寄生蟎排泄物的刺激和變態反應,當出現皮炎和濕疹樣癥狀時,則劇烈發癢。其脫毛程度比前者更加明顯,具有大面積脫毛的特徵。但大部分病牛感染后一生不再發病,一般這類病牛治愈后往往成為感染源。嚴重時皮膚像變態反應性濕疹那樣滲出滲出液,同時伴有充血和出血,治療后形成像龜裂樣的大塊痂皮,有時可波及全身。 穿孔疥癬蟲(疥蟎)感染:本型主要寄生於表皮,並在其中挖掘蟲路,吸取營養。最初發生在頭、頸部,逐漸蔓延到肩部、背部及全身。這種類型在牛來說極少見,由於蟎在皮膚的表皮挖掘了蟲路,所以在3種類型中是發癢最劇烈的一種,與人的疥癬相似。人疥癬病
寄生於人體的疥瘡和癬病均是較常見的皮膚病。疥瘡多以手指縫最多見,亦常見於肘窩、腋下、小腹、腹股溝、臀部和腿部等所,甚則遍及全身。呈現針頭大小的丘疹和水皰,癢甚,故體表常見抓痕和結痂。抓後有滋水者,稱為濕瘡;無滋水者,稱為乾疥;因搔破皮膚而感染化膿者,稱為「膿窩疥」。本病多因風濕熱邪郁于皮膚,接觸傳染,疥蟲潛隱皮膚所致。癬病中醫也有諸多之分。根據病損的部位、好發季節、好發年齡、臨床病損特點不同,有諸多不同的名稱。如松皮癬(又名白瘡、類似銀屑病)、吹花癬(桃花癬,多發於春月)、圓癬(金錢癬、筆管癬)、蛇皮癬(魚鱗癬)、牛皮癬、鵝掌風(掌心風、鵝爪瘋)、奶癬、股癬等等。其特點均以皮疹白屑,浸潤肥厚、局部瘙癢,甚則刮破皮出血等。其病因多因血虛風燥,營衛失調,外受風邪,肌膚失養所致。 以下介紹治療疥癬的藥酒12種,臨床可酌情選用。 配方:苦參子、土荊皮、花椒、樟皮、白芨、姜、百部、檳榔、木通各30克,高梁酒750克。 製法:將上藥共搗碎,布包,用酒浸於凈瓶中,3-5日後開取,去渣備用。 主治:癬瘡,皮膚頑存,浸淫作癢。 用法:用毛筆蘸塗患處,1日2次,至愈為度。 疥瘡和癬病均是較常見的皮膚病疥瘡以手指縫最多見,亦常見於肘窩、腋下、小腹、腹股溝、臀部和腿部等所,甚則遍及全身。呈現針頭小的丘疹和水皰,癢甚,故體表常見抓痕和結痂。抓後有滋水者,稱濕瘡;無滋水者,稱為乾疥;因搔破皮膚而感染化膿者,稱為「膿窩疥」。本病多因風濕熱邪郁于皮膚,接觸傳染,疥蟲潛隱皮膚所致。癬病中醫也有諸多之分。根據病損的部位、好發季節、好發年齡、臨床病損特點不同,有諸多不同的名稱。如松皮癬(又名白瘡、類似銀屑病)、吹花癬(桃花癬,多發於春月)、圓癬(金錢癬、筆管癬)、蛇皮癬(魚鱗癬)、牛皮癬、鵝掌風(掌心風、鵝爪瘋)、奶癬、股癬等等。其特點均以皮疹白屑,浸潤肥厚、局部瘙癢,甚則刮破皮出血等。其病因多因血虛風燥,營衛失調,外受風邪,肌膚失養所致。以下介紹治療疥癬的藥酒12,臨床可酌情選用。 (《中國醫學大辭典》) 【配方】苦參子、土荊皮、花椒、樟皮、白芨、姜、百部、檳榔、木通各30克,高梁酒750克。 【製法】將上藥共搗碎,布包,用酒浸於凈瓶中,3-5日後開取,去渣備用。 【主治】癬瘡,皮膚頑存,浸淫作癢。 【用法】用毛筆蘸塗患處,1日2次,至愈為度。牛疥癬病
疥癬病是由於疥癬蟎蟲的寄生引起的皮炎。病牛在頭頸部出現丘疹樣不規則病變,病牛劇癢,使勁磨蹭患部,致使患部脫毛、落屑、皮膚增厚,失去彈性。鱗屑、污物、被毛和滲出物粘結在一起,形成痂垢。嚴重時可波及全身。寄生於牛體的疥癬蟎有3種類型,由於蟎的生活方式不同,經常發生的部位也不一樣。據有關資料報道,引起本病原因最多的是吸吮疥癬蟲,其次是食皮疥癬蟲,最少的是穿孔疥癬蟲。其中食皮疥癬蟲曾在中國北方的牛體中見到。牛疥癬病的治療
先剪去牛患部和附近的被毛,然後反覆塗藥,直到痊愈。常用藥物有敵敵畏及專用藥物。用大地維新片進行內驅蟲。還可以葯浴病牛。 首先要改善飼養管理,保持牛舍的通風乾燥,堅持每天刷拭,保持牛體衛生,破壞蟲體適於生存生長、繁殖的條件;如果發現病牛應立即採取措施,進行隔離治療;對已有蟲體的牛群在暖和的季節里,應採取種種預防XX措施殺滅蟲體,防止入冬后蔓延開來。 在治療中首先將毛剪掉,清除塵土污垢及浮著的痂皮,再用溫和的來蘇兒水,肥皂水及草木灰水等刷洗病部或全身,必要時應濕透后稍待片刻,使痂皮軟化再用木刀颳去痂皮,操作時注意盡量勿使出血,刷洗乾淨后待表面乾燥,即可塗藥治療。塗藥可用抹布或毛刷來回用力塗擦,使藥物深入毛根周圍,如果面積過大可分次治療,通常塗藥不能超過體表的1/3面積。殺蟎葯一般不能殺死它的蟲卵,因此,作用不能維持較久的藥物(如敵百蟲)隔5~7天須再行塗藥,以殺死從卵中新孵出的幼蟲。塗藥后的病牛須隔離飼養,注意護理,特別是在嚴寒季節要防凍。工作人員的衣服及器械、場所等均須徹底清掃、洗刷及消毒。清除下來的所有東西均可能存有蟲體卵,一定要收集起來燒掉,以防散蟲造成感染。兔疥癬病
是由蚧蟎和癢蟎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的一種體外寄生蟲病,又稱蟎病、生癩、石灰腳、干爪病等,對養兔業的威脅極大。 (1)臨床癥狀 兔蟎病 根據寄生部位不同,分為身癬(腳癬)和耳癬。 身癬:由疥蟎和背肛疥蟎引起。先由腳、嘴及鼻子周圍發病,出現劇癢和疼痛,病兔不安。局部脫毛,有液體滲出,形成乾涸的黃白色結痂,皮膚增厚和龜裂等,常導致細菌感染而病情加重。患兔代謝紊亂,採食和休息受到影響,逐漸消瘦、貧血,最終死亡。 耳癬:有癢蟎引起。主要寄生在外耳道,以口器穿刺皮膚,不僅吸收其營養,還分泌毒素,使之奇癢。患部發炎,流出滲出液,乾涸后形成黃褐色結痂。嚴重時結痂堵塞整個耳道。患兔不安,不斷搖頭甩耳,採食和休息受到影響,逐漸消瘦而死亡。 (2)預防 本病關鍵在於早期控制。不從有病的兔場引種;新引進的兔子一律藥物預防,即配製1%~2%的敵百蟲水溶液,每隻耳朵滴注3~5滴,使耳朵周壁都沾上藥液。兔子的四肢下部浸入藥液半分鐘,取出后甩一下即可。健康兔群每年1~2次,曾經發病的兔場每年不少於3次。連續2~3年即可控制本病。保持兔舍乾燥衛生,定期消毒(火焰或1%的敵百蟲消毒效果較好)。發現患兔及時隔離治療。 (3)治療 治療的藥物和方法很多,如2%的敵百蟲酒精溶液滴患處,每隔7天1次,直至痊愈;伊維菌素(商品名滅疥癬
蟲丁、蟲剋星等),按說明肌肉注XX或口服,效果良好,是治療嚴重病兔的理想藥物;殺蟲脒,配成0、15%的水溶液葯浴或噴灑患部;辛硫磷,配成0、1%的水溶液,塗擦患部;蠅毒磷(16%的蠅毒磷乳油加水70倍)藥液塗擦患處。 治療疥癬應掌握以下原則: ①用藥之前先除掉痂皮,可滴幾滴煤油或柴油,使其自然掉痂; ②用藥同時消毒兔舍、兔籠、用具和運動場等患兔所能接觸的地方; ③用藥以後每隔7~10天重複用藥1次,以殺死剛剛孵化出來的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