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XX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噁心、乾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噁心或乾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XX,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並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
基本解釋
嘔吐是臨床常見癥狀,噁心常為嘔吐的前驅感覺,也可單獨出現嘔吐
表現上腹部特殊不適感,常伴有頭暈、流涎、脈緩、血壓降低等迷走神經XX癥狀。嘔吐是指胃內容物或一部分小腸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種複雜的反XX動作,嘔吐可將有害物質從胃排出人體而起保護作用,但持久而劇烈的嘔吐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 嘔吐是兒科臨床工作中極為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可發生於多種疾病,涉及各系統和所有年齡組。需要認真鑒別。歷史沿革
1、《內經》
①病因與外感六淫有關《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火郁之發,民病嘔逆」「少陰司天之政——其病熱郁于上,咳逆嘔吐」「厥陰司天,風淫所勝——食則嘔」「燥淫所勝,民病喜嘔,嘔有苦」 ②病因與飲食停滯有關《素問·脈解》:「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③嘔吐與脾有關《素問·厥論》:「太陰之厥,則腹滿瞋脹,后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卧。」 ④嘔吐可由肝膽之氣犯胃而成《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靈樞·四時氣》:「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2、張仲景
①方劑 吳茱萸湯、半夏乾薑散、大黃乾草湯、大半夏、小半夏湯、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 ②因勢利導,驅邪外出《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金匱要略·黃疸病》:「酒疸,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3、唐·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嘔吐噦逆》,共載方27首,絕大多數為嘔吐而設。並記載了灸法止嘔。「吐逆嘔不得食,灸心輸百壯。」、「吐逆飲食卻出,灸脾募百壯。」「凡嘔者,多食生薑,此是嘔家聖葯。」4、宋·陳言
《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嘔吐可由「寒熱飲食血氣」等不同原因引起。嚴用和《重訂嚴氏寄生方·嘔吐翻胃噎膈門·嘔吐論治》:「若脾胃無所傷,則無嘔吐之患。」「憂思傷感,宿寒在胃,中脘伏痰,胃受邪熱,瘀血停蓄,亦能令人嘔吐。」5、金元
劉完素 胃熱、火性炎上、涼膈散 張潔古 針對三焦辨治6、明·張景岳
以寒熱虛實評嘔吐《景岳全書·嘔吐》:「嘔吐一證,最當詳辨虛實,實者有邪,去其邪則愈。其虛者無邪,則全由胃氣之虛也。所謂邪者,或暴傷寒涼,或因胃火上沖,或因肝氣內逆,或以痰飲水氣聚于胸中,或以表邪傳里,聚于少陽陽明之間,皆有嘔吐,此皆嘔之實邪也。所謂虛者,或其本無內傷,又無外感,而常為嘔吐者,此既無邪,必胃虛也。」又曰:「嘔家雖有火證詳列后條,然凡嘔吐者,多以寒邪犯胃,此胃寒者十居八九,內熱者十止一二,而外感之嘔,則尤多寒邪,不宜妄用寒涼等葯。」7、清·程鍾齡
《醫學心悟·嘔吐噦》提出命門火衰致嘔,用八味丸,灌腸通腑法,溫補腎陽法治嘔。主要分類
嘔吐一般分反XX性,中樞性,前庭障礙性,神經官能性四大類。反XX性嘔吐
(一)消化系統疾病 1.咽刺激是由於咽部受刺激,刺激了舌咽神經而誘發的反XX性嘔吐,見於牙科醫生對患者進行咽檢查時。 2.胃十二指腸疾病 1.胃部膜刺激或炎症:胃部膜受到刺激或急性胃(腸)炎或慢性胃炎急性發作時均可引起噁心嘔吐病因見於:①細菌性如細菌性食物中毒;②化學性如某些化學物品及藥物的刺激見於烈酒阿司匹林、磺胺類氯化按氨、茶鹼四環素族抗生素等;③物理性如胃過度充盈時對胃部膜的嘔吐
直接刺激見於急性胃擴張(2)各種原因的幽門梗阻:病因為消化性潰瘍胃癌胃稅膜脫垂症胃肉芽腫(多由血吸蟲病引起)以及罕見的胃腫瘤等梗阻原因:①幽門括約肌痙攣其所致嘔吐通常在進食後幾小時內發生注XX阿托品后緩解可見於消化性潰瘍活動期與慢性胃炎急性發作時②幽門管癲痕性狹窄其所致嘔吐常併發胃擴張與胃儲留常在食后6-12h左右發生嘔吐量大多呈噴XX狀甚含有隔宿的食物大多由於潰瘍極痕狹窄引起發病多在中年嘔吐物中胃酸多增高;少數由胃癌引起發病多在中年以上嘔吐物中常缺胃酸或低酸;③幽門管被腫瘤脫垂的胃豬膜或肉芽腫所梗阻如罕見的胃腫瘤(肉瘤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X胃肉芽腫等引起者更為少見胃部膜脫垂症時脫垂的稅膜可阻塞幽門管並可繼發脫垂胃部膜的發炎糜爛與潰瘍形成引起間歇性上腹痛噁心J吐甚至上消化道出血 3.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任何原因導致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的距離變小,致夾在其中的十二指腸受壓而造成排空困難,即可產生逐漸發生的上腹脹痛、噁心、嘔吐,于食后數小時后發作,採取俯卧位時可使癥狀緩解,X線鋇餐透視檢查,可見二指腸近段擴張鋇劑洲胃與十二指腸排空延緩,本病以瘦長體型的女性為多年齡在20-40歲 4.輸出袢綜合征:由於部分胃切除術后,空腸輸出袢的功能性梗阻引起以周期性大量膽汁性嘔吐,為臨床特點,發生原因未明,典型癥狀常于術后8-12d出現,表現為上腹部飽脹或脹痛,特別在食后伴噁心、嘔吐、嘔吐后或插人胃管抽空,胃內容物后癥狀緩解,但幾小時后癥狀又可再現,X線鋇餐透視檢查,顯示胃內有大量空腸滯留液,多數病例經對症治療后癥狀緩解,由於手術癲痕收縮,手術誤差等引起的空腸輸出袢器質性狹窄,如反覆出現機械性腸梗阻的表現,則往往須手術治療 5.十二指腸梗阻:十二指腸梗阻,可見腸外病變壓迫或腸內病變阻塞所引起表現為,十二指腸病變部位,腸腔的局限性狹窄及數部的腸段擴張,最常見的癥狀是;間歇性腹痛與嘔吐腹痛,多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可為間歇性隱痛乃至陣發性劇痛,伴噁心、嘔吐,有時嘔血及便血,上腹部可出現蠕動波振水音,有時出現腹部包塊病因,以結核最為多見其他原因如:非特異性粘連或腸腔狹窄環狀胰癌瘤肉芽腫性變等,均少見診斷鬚根據X線鋇餐檢查纖維十二指腸鏡檢查與剖腹探查。 3.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1.腹腔臟器急性炎症:急性腹膜炎,早期嘔吐輕微時發時止病情發展時,則嘔吐成為持續性繼之為中毒性,最後則由於麻痹性腸梗阻引起急性闌尾炎,早期常有臍周痛或中上腹痛伴噁心、嘔吐與食慾缺乏,易被誤診為急性胃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絞痛及膽道蛔蟲病,也常有噁心嘔吐,但多不嚴重,嘔吐物可為食物胃液膽汁,有時可見蛔蟲嘔吐后病情未見減輕。 2.急XX毒性肝炎:本病黃疸前期數天至一周可有食慾缺乏,噁心、嘔吐、腹痛伴有或不伴有發熱,可誤診為急性胃炎、消化不良等,黃疸出現后自覺癥狀反而減輕,若急性肝炎病情加劇,重新出現嘔吐,黃疸進行性加深,須考慮急性亞急性黃色肝萎縮的可能性。 3.腸梗阻:主要癥狀是:嘔吐、腸絞痛與排便排氣停,嘔吐,常劇烈並伴有噁心,早期的嘔吐為神經反XX性嘔吐物,初為食物胃液繼而為黃綠色的膽汁,反XX性嘔吐停止后隔一段時間后出現典型的腸梗阻的,反流性嘔吐,兩種嘔吐間隔時間長短,取決於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部位愈高間隔時間愈短,低位迴腸梗阻時時間間隔較長,反流性嘔吐是由於腸內積液不能通過梗阻部位,積集於梗阻上部的腸段達,相當大量時形成腸逆蠕動而吐出所致,嘔吐物早期呈膽汁樣,液體繼而呈棕色或淺綠色,晚期呈帶有糞臭氣的液體,這是由於食物在低位腸道內,有較長時間的儲留受腸內細菌作用而腐敗分解所致。 (二)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由化學物理因素引起,特別是有害化學物質:如農藥中毒(僅有機磷酸酯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葯酯類沙蠶毒類百草枯和殺鼠劑等),有機溶劑中毒(如苯汽油二哪碳甲醇氯化烴類化合物等金屬中毒伯鉛汞錳銘等),植物中毒(如毒草烏頭鹼類植物發芽馬鈴薯等),都可在中毒早期,出現噁心、嘔吐藥物反應,或中毒乙醇過量,也可引發噁心嘔吐,嘔吐物中多有毒物的氣味,或殘渣通過詢問病人或家屬病史,以及出現的臨床癥狀,結合嘔吐物的檢測一般不難做出診斷。 (三)呼吸系統疾病 急性肺炎在發病初期,可有嘔吐,小兒尤為多見。百日咳的痙攣期,在痙攣性咳嗽發作之後常有反XX性嘔吐,將胃內容物吐出。 (四)泌尿系統疾病 急性腎炎的高血壓腦病,常突然發生中樞性嘔吐,急性腎盂腎炎以噁心嘔吐而起病者占30%-36%,腎結石絞痛發作,嘔吐多與絞痛同時出現,同時出現各種原因所致的尿毒嘔吐
症患者,常較早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如併發尿毒症性胃炎嘔吐更為嚴重。 (五)循環系統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特別是疼痛劇烈時常發生噁心,嘔吐,可能是由於心肌病灶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經對胃腸的反XX性作用所致,偶有疼痛,定位於上腹部,而嘔吐劇烈者可被誤診為急性胃炎或其他急腹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時發生嘔吐,可能與肝淤血有關但在洋地黃治療過程中,應警惕洋地黃的毒性作用所致;在低血壓伴暈厥或休克的初期,也常有噁心嘔吐伴面色蒼白,心停出汗等,植物神經失調癥狀。 (六)婦科疾病 婦女內XX器的急性炎症時,炎症刺激經由植物神經的傳入,纖維傳入嘔吐中樞而引起反XX性嘔吐,炎症擴散可引起急性盆腔腹膜炎,出現高熱下腹痛與壓痛白細胞增,多並有鼓腸便秘用尿困難等癥狀。 (七)青光眼 閉角型青光眼,是原發性青光眼較常見的一種類型,以女性為多,發病多在40歲以後,表現頭痛劇烈,可因眼壓增高經,三叉神經的反XX作用而引起嘔吐。中樞性嘔吐
神經系統:偏頭痛、腦膜炎、腦出血、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腫瘤、腦震蕩、顱內血腫、癲癇持續狀態等;感染性疾病:急XX毒、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或寄生蟲感染;內分泌與代謝紊亂:婦女早期妊娠、尿毒症、肝性昏迷、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代謝性酸鹼失衡、甲亢危象、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症。其他:休克、缺氧、急性溶血、中暑、高熱等;許多藥物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阿朴嗎啡、雌激素與避孕藥、乙酸水楊酸製劑、鏈黴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氯黴素、紅黴素、異煙阱、降糖靈、保泰松、苯妥因鈉、各種抗癌藥物等;中毒:酒精、硫酸銅、鉛、砷、砒、苯、苯胺、一氧化碳、有機磷等中毒;最後,還有神經性嘔吐。前庭障礙性嘔吐
1.迷路炎:本病是急性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常見併發症,病理分為迷路周圍炎局限性,迷路炎瀰漫性漿液性,迷路炎與瀰漫性化膿性迷路炎四種類型,而後者的病情最嚴重主要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眩暈、噁心、嘔吐、眼球震顫等,診斷主要靠病史和耳科檢查。 2.美尼爾病:本病以男性較多,多在中年,表現為突發的旋轉性眩暈(多為水平性)、耳聾與耳鳴,眩暈發作時意識清醒,常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等反XX性迷走神經刺激,癥狀發作歷時數分鐘,乃至數小時以上,間歇期長短也各有不同。 3.暈動病:本癥狀發生在航空、乘船、乘汽車或火車時,以蒼白出汗,流涎,噁心,嘔吐等為主要表現,原因未明,由於反覆的俯仰運動旋轉,或上下顛簸,所致的迷路刺激,明顯地起重要作用,迷路功能喪失的人,常不致患暈動病精神因素,可能有重要關係,有些身體健康的人,對乘車、乘船,完全不能耐受,有的雖能耐受,但在車船中嗅到不愉快的氣味,或聽到震耳的噪音等不良刺激,即可發生噁心、嘔吐。神經官能性嘔吐
嘔吐可為胃神經官能症或瘟病癥狀之一,其特點是:嘔吐發作和精神刺激有關,嘔吐可於湘立即發生嘔吐,全不費力每口吐出量不多,吐畢又可再食,雖長期反覆發作而營養狀況影響不大,嗅到不愉快的氣味,聽到震耳的噪音或見到厭惡的食物而出現的嘔吐,稱條件反XX嘔吐,也屬神經官能症性嘔吐範疇,對神經官能性嘔吐須除外,一切器質XX因方能確定診斷,女性和神經不穩定的人,其嘔吐中樞XX閾限較低,受各種刺激作用時易發生嘔吐。病理病因
嘔吐是由於食管、胃或腸道呈逆蠕動,並伴有腹肌強力痙攣性收縮,迫使食管或胃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可分為:1、消化道器質性梗阻:食管、胃或腸內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嘔吐。如先天性消化道發育畸形(不同部位閉鎖或狹窄);稍大的孩子則多為後天性腸扭轉、腸套疊、腸梗阻(如常見的蛔蟲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腸炎、胃炎、闌尾炎由於炎症對於胃、腸的刺激,可呈反XX性嘔吐,常伴有腹痛、噁心、腹瀉、腹脹。 3.身體功能異常:如果發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謝障礙等情況時,常伴有發熱、食慾減退、噁心、腹脹等中毒癥狀。 4.腦神經系統疾病:如發生顱內高壓癥狀、腦膜刺激征或顱內佔位XX變,能引起中樞性噴XX性嘔吐,嘔吐前並不噁心,但伴有頭痛、嗜睡、昏迷、驚厥等其他神經性癥狀. 5.中毒:毒物對胃腸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導致嘔吐。發生機制
胃竇與幽門區收縮關閉,胃逆蠕動,胃體與胃底張力減,低繼賁門開放,最後膈肌和腹肌的突然收縮,腹壓驟增,使得胃的食糜通過食道、咽部而排出,過強烈的嘔吐也可以把部分小腸的食糜也吐出來。嘔吐能夠把有毒的物質或者異物排出體外,對於人體是有益的,但是過度的嘔吐容易造成機體電解質平衡紊亂,如代謝性鹼中毒,注意補充一些酸性物質,尤其是小兒和老年人。病理生理
由於嘔吐的病因複雜多樣、嘔吐發生和持續的時間不同、程度不等和年齡各異,所以,對機體產生的影響非常懸殊。輕者沒有任何影響,僅一過性不適。長期慢性嘔吐。可致消化性食管炎、低血容量、低鉀、低鈉、鹼中毒等代謝紊亂。進一步則貧血、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停滯。急重時可引起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休克或誤吸、窒息、誘發心律不劑甚至死亡。因外科原因引起者還可導致消化道穿孔、瀰漫性腹膜炎、休克、敗血症等嚴重後果。那些運動神經功能不良的病兒也極易發生嘔吐后誤吸,需倍加警惕。中醫病因病機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風、寒、暑、濕、熱及穢濁之氣 2、飲食不節暴 過 誤(滯) 3、情志失調郁怒 思慮 4、體虛久病先天 後天 (二)病機 1、外邪客胃,內擾胃腑→胃氣上逆 2、飲食停滯,濁氣上逆 3、脾運失司,痰飲內停 4、肝氣不疏,橫逆犯胃 ①木克土 ②脾虛(水谷停留)+ 氣惱→食隨氣逆 《證治要決·嘔吐》:「氣嘔因盛怒中飲食而然。」 5、脾陽不振,胃陰不足(脾胃虛弱) 總病機:胃失和降,胃氣上逆。鑒別診斷
綜合判斷
如果您或家人、同事、朋友發生了噁心嘔吐,倘若您能根據發嘔吐
病情況初步判斷一下其原因和歸類,就能做到去醫院時掛什麼科的號心中有數,並在向醫生敘述病情時詳細周到而又準確。 了解病史餐后近期內出現嘔吐,並有驟起的集體發病情況,先應考慮食物中毒。活動期消化性潰瘍位於幽門,因該處水腫、充血、痙攣,也常導致餐后嘔吐;神經性嘔吐多在餐后即刻發生。在餐后較久或積數餐之後才出現嘔吐的,多見於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引起的幽門、十二指腸慢性不全梗阻。 嘔吐發生時間 晨間嘔吐在育齡女性應考慮早孕反應,有時也見於尿毒症或慢性酒精中毒。有些鼻竇炎因分泌物刺激咽部,也有晨起噁心和乾嘔。夜間嘔吐多見於幽門梗阻。 嘔吐的特點 一般嘔吐常先有明顯噁心,然後出現嘔吐。但神經性嘔吐可不伴有噁心或僅有輕微噁心,嘔吐並不費力,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嘔吐。高血壓腦病或顱內病變引起顱內壓增高時,也常常沒有噁心而突然出現噴XX狀嘔吐。 嘔吐物的性質 幽門梗阻的嘔吐物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有腐酵酸臭氣味。嘔吐物中含有多量黃色苦味膽汁,多見於頻繁劇烈嘔吐或十二指腸XX以下的腸梗阻。大量嘔吐多見於幽門梗阻或急性胃擴張,一次嘔吐可超過1000ml。嘔吐物有大便臭味的可能是低位腸梗阻。嘔吐大量酸性胃液多見於高酸性胃炎、活動期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泌素瘤。嘔吐物呈咖啡樣或鮮紅色,考慮上消化道出血,請參看嘔血與黑便。 嘔吐伴有腹痛 伴有腹痛者,首先應考慮急腹症,要及時就診。請參看腹痛。慢性腹痛可在嘔吐之後獲得暫時緩解,可能是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炎或高位腸梗阻;但在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病、急性胰臟炎等,則嘔吐一般不能使腹痛得到緩解。 嘔吐伴頭痛與眩暈 伴有頭痛,應考慮高血壓腦病、偏頭痛、鼻竇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伴有眩暈者可能是梅尼埃病、迷路炎等,還需要了解是否由硫酸鏈黴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或慶大霉索等藥物引起。 另外對噁心嘔吐伴有厭食、疲乏,甚至出現黃疸,應該警惕是否為病毒性肝炎,及時就診並隔離。在育齡女性必須了解月經情況,如果未經避孕(或避孕失敗)而超過4周尚未行經者,要考慮是否為早孕所致的噁心與嘔吐。我在臨床上曾遇到一位36歲的婦女,因噁心嘔吐兩月,四處看醫生,天天服中西藥,就是無效。後來了解到她月經已三月未行,因為「上環」了,因此之前的醫生沒有考慮妊娠、我囑其做XXB超,結果發現,懷孕兩個多月了。自願人工流產后,噁心嘔吐的癥狀完全消失。還有一位40歲婦女,反覆嘔吐4個月,四處投醫,遍服中藥西藥無效,延醫與我,體檢時發現貧血征,即囑其做腎功能全項,結果,BUN、SCR數倍于正常,原來,她的嘔吐是由於腎病綜合症導致的電介質紊亂和酸鹼失衡引起。 與嘔吐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多因消化系統本身病變所致,也可因消化系統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導致。要想對噁心與嘔吐作出正確診斷,需要去醫院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反覆和持續的劇烈嘔吐多引起嚴重併發症,故應該予以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基本判別
(1) 噴XX狀嘔吐伴頭痛、頸發硬、血壓高、昏迷、偏癱、失語,見於腦出血、腦梗塞。 (2) 噴XX性嘔吐伴發熱、頭痛的可見於腦膜炎、腦炎。 (3) 嘔吐伴眩暈、眼震,常為內耳眩暈症、小腦疾病。 (4) 嘔吐伴腹瀉,見於食物中毒、胃腸炎。 (5) 早晨發生嘔吐多見妊娠中毒、胃炎。 (6) 飯後即吐無嘔吐動作,多見於神經官能症。 (7) 嘔吐伴腹痛,多見於腹部器官病變,但在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時也可出現。治療方法
救護措施
(1) 禁食、禁飲水4~6小時,以防誤入氣管。嘔吐停止后逐嘔吐
漸進食。 (2) 昏迷病人頭側位,及時擦凈口腔內嘔吐物,禁止用毛巾堵住鼻、口腔。警惕嘔吐物嗆入氣管。 (3) 一般嘔吐可給予鎮靜葯、止吐葯治療,如安定、胃復安、阿托品、嗎丁啉等。 (4) 劇烈嘔吐者儘快送醫院檢查處理。推拿療法
推揉脾經100~300次(約3分鐘),健脾和胃。推板門穴10 0~300次(約3分鐘),降逆止吐。按揉外勞宮穴100~300次(約3分鐘),溫陽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約5分鐘),降逆止嘔。摩腹100~300次(約3分鐘),消食和胃,降逆止嘔。針灸治療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合谷、公孫,用瀉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飲食停滯型:常用內關、公孫、足三里、天樞、下脘,用瀉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肝氣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陽陵泉、太沖,用瀉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虛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內關、足三里,補法加灸,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陰虛型:常用中脘、內關、陰陵泉、胃俞,用補法,滋陰養胃,降逆止嘔。 脾胃實熱型:常用內關、中脘、公孫、天樞、支溝、下脘,用瀉法,清熱導滯,和胃止嘔。 驚恐氣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太沖、神門、陽陵泉,用瀉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嘔。辯證食療
1、飲食不節,餵養不當 表現 乳食過量或恣食肥甘、生冷及難以消化的食物,以致乳食積滯胃中而引起嘔吐。表現為,吐出物多,呈酸臭味乳塊或不消化食物,不思飲食,口氣臭穢,腹部作脹,大便秘結,或瀉下酸臭,舌苔多厚膩。 治療 可選用和胃導滯的中藥治療,如山楂、神曲、麥芽、谷芽、枳實、大黃等。也可以用含有以上成分的「7珍丹」,每次10~20粒(每100粒為1克),一日2次;或「小兒化食丸」,每次1丸(1.5克),一日2次。 飲食宜忌 食宜 吃一些消食化滯的食物,如山楂、烏梅煮水等。也可選用以下食療方法: 1.山楂100克,白糖25克。將山楂洗凈去核,切碎,濃煎成汁,兌入白糖攪拌均勻。每次50毫升,一日3次,連服3日。 2.萊菔子50克。將萊菔子炒熟,碾碎成細末。每次服5克,溫開水沖服,一日2次,連服5日。 3.青梅20個。洗凈,去核,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20毫升,一日數次,連服3日。 4.蘿蔔1個。將蘿蔔洗凈,切成碎塊,搗爛,榨汁,隔水燉熟。每次15毫升,每日數次。 5.雞內金(雞的胃內膜)2個,麵粉100克,鹽、芝麻適量。將雞內金洗凈,曬乾後用小火焙乾,研成細末,與麵粉、芝麻、精鹽一起和成面,擀成薄餅,置烤箱內烤熟。每次2張,一日1次,連服3日。 食忌 暫時禁食會使胃腸得到休息,對恢復正常功能是必要的。至少1~2周內忌食生冷、冰鎮及煎炸油膩、黏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胃有積熱 表現 乳母喜嗜油煎、辛辣食物,乳汁則蘊熱,兒食母乳而致積熱于胃;較大的孩子過食辛熱食品,或感受夏秋濕熱,蘊于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調,胃氣因此上逆而發生嘔吐。表現為,食入即吐,嘔吐物酸臭,口渴喜飲,身熱煩躁,唇乾面赤,大便秘結,小便黃短,舌紅苔黃等癥狀。 治療 可選用清熱和胃的中藥,如藿香、黃連、石膏、竹茹、半夏等。也可以用中成藥治療,如「一捻金」,每次半袋~1袋(每袋1.5克),一日2次;或「7珍丹」,每次10~20粒,一日2次。 飲食宜忌 食宜 多食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包括: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製品;大豆、豇豆等製品;牛奶、雞蛋、瘦肉和魚肉,營養豐富而不生內熱;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嘔吐
、葡萄、山楂、烏梅、西瓜等維生素種類多的果類。也可以選用以下食療方法:1、西瓜1個,白糖50克.將西瓜洗凈,去瓜瓤,將瓜皮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湯,去渣,加白糖。以湯代水,頻頻飲之。 2.生薑50克,竹茹50克。將生薑切成薄片,與竹茹同置鍋中,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30毫升,一日3次,連服3日。 3.野菊花30克。急火煎湯,去渣取汁,加適量白糖。以湯代茶飲,一日數次,連服3日。 4.瘦肉炒苦瓜。每日1次,佐餐食之。 5.黃瓜1根,胡蘿蔔1根,大白菜葉兩片。全部切絲,調成涼拌菜。一日1次,佐餐食之。 食忌 忌食煎、炸、烤、熏、油膩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乾薑、胡椒,羊肉、狗肉及其他。 中藥湯 3、脾胃虛寒 表現 乳母喜食寒涼生冷食物,則乳汁寒薄,兒食其乳則脾胃受寒;或孩子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虛寒,易受客寒;或孩子過食生冷瓜果,因冷生寒;或病程中過服苦寒攻伐之劑;或感受風寒之邪,以上均可發為嘔吐.表現為,其病較緩,病程較長,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為清稀痰水,或為不消化殘餘乳食,不酸不臭;時作時止,面色恍白,精神疲倦,4肢欠溫。 治療 可以用溫中散寒的中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