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酸氫鈉等,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鹼平衡。腎臟同時還有內分泌功能,生成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3、攝護腺素、激肽等,又為機體部分內分泌激素的降解場所和腎外激素的靶器官。腎髒的這些功能,保證了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使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
腎的形態
腎臟為成對的扁豆狀器官,位於腹膜后脊柱兩旁淺窩中。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腎臟
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 腎(kidney)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紅褐色,可分為內、外側兩緣,前、后兩面和上、下兩端。腎的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是腎盂、血管、神經、淋巴管出入的門戶。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腎外緣為凸面,內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XX腎臟,腎盂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后;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腎的位置
腎臟在人體中的位置
[1] 腎髒的位置:右腎門正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係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範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肋腰點),當腎有病變時,觸壓或叩擊該區,常有壓痛或震痛。腎結構
腎髒的結構
腎臟內部的結構,可分為腎實質和腎盂兩部分。 在腎縱切面可以看到,腎實質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內層為髓質。 腎皮質新鮮時呈淡紅色,由一百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所構成,部分皮質伸展至髓質錐體間,成為腎柱。 腎髓質新鮮時呈紅褐色,為10-20個錐體所構成。腎錐體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錐體底部向腎凸面,尖端向腎門,錐體主要組織為集合管,錐體尖端稱腎XX,每一個XX有10-20個XX管,向腎小盞漏斗部開口。 在腎竇內有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狀小管,圍繞腎XX。腎椎體與腎小盞相連接。每腎有7~8個腎小盞,相鄰2~3個腎小盞合成一個腎大盞。每腎有2~3個腎大盞,腎大盞匯合成扁漏斗狀的腎盂。腎孟出腎門后逐漸縮窄變細,移行為輸尿管。 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 腎小體內有一個毛細血管團,稱為腎小球,腎小球是個血管球。它由腎動脈分支形成。腎小球外有腎小囊包繞。腎小囊分兩層,兩層之間有囊腔與腎小管的管腔相通。 腎小管匯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匯合成XX管,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腎臟功能
(1)尿的生成。血液流經腎臟,其中的除細胞與大分子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漿成分通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基底膜及足細胞裂孔膜構成的濾過膜濾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在流經不同節段腎小管的過程中通過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最終形成終尿,匯入腎盂,排出體外。 (2)排泄代謝產物。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廢物絕大部分代謝廢物——包括以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為代表的一百余種代謝廢物和毒性物質,通過血液XX腎臟,經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分泌,隨尿液排出體外。 (3)維持體液、電解質平衡及體液酸鹼平衡。在腎臟,血液中的水和電解質通過腎小球濾入原尿;原尿中的水和電解質在流經不同節段腎小管時以不同的比例被重吸收,同時部分電解質將被分泌入管腔。通過腎髒的尿濃縮與稀釋過程維持機體水、電解質以及酸鹼的平衡,從而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4)內分泌功能: ① 分泌腎素、攝護腺素、激肽。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激肽—緩激肽—攝護腺素系 統來調節血壓。 ② 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③ 活化維生素D3 。調節鈣磷代謝。 ④ 許多內分泌激素降解場所——如胰島素、胃腸激素等。當腎功能不全時這些激素T1/2明顯延長, 從而引起代謝紊亂。 ⑤ 腎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等。可影響及調節腎臟功能。 可見,腎臟在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飲食
1、限制含鉀高的飲食 含鉀最高的有:冬菇、紫菜;其次:馬鈴薯、黃豆芽、藕、菠菜、韭菜、芹菜、菜花、雞等;中等量:絲瓜、苦瓜、蘚蘑菇 含鉀量高的不吃,中等量的少吃,最好是在大量水中浸泡30分鐘后再煮,把湯棄之,再食用,水果宜每天少量,不宜過多。 2、執行低磷飲食 含磷高的食物有:麥片、黃豆、冬菇、紫菜、奶粉、肉鬆、魷魚乾、動物內臟(豬心、腦、肝、腎)等 不宜多吃 肉類的含磷量高於植物,為減少肉類中的含磷量,可把肉切成片,用開水煮一下,只吃肉而不吃湯。 3、減低鈉含量 少用含鈉高的調味品,如:食鹽、味精、蚝油、醬製品、梅菜、鹹菜、榨菜等。 多用低鈉調味品如:醋、糖、酒、胡椒、花椒、五香粉、八角、蔥、姜、蒜、辣椒、陳皮等 4、增加熱量 如冰糖、塊糖、葡萄糖、汽水、果汁、高澱粉食品如粉絲、西米 5、減輕口渴 不進或少進高鹽食物,飲品中加入薄荷葉、檸檬片。將飲品製成冰塊含化,嚼口香糖,不用或少飲濃茶、咖啡。 7、增加纖維素 多吃蔬菜,但要適當烹調以降低鉀、磷含量后再吃。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概念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種原因引起腎臟損害並進行性惡化,造成腎單位嚴重毀損,使機體在排泄代謝廢物和調節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等方面發生紊亂的臨床綜合征。尿毒症與腎臟替代療法
常規腎臟替代療法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最常用的腎臟替代療法,腎臟移植是最完全的腎臟替代療法。引起尿毒症的常見疾病
1、慢性腎小球腎炎因長期腎小球病變的不斷損害以致腎臟逐漸失去功能。 2、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如慢性腎盂腎炎,反覆細菌感染致使腎臟發生纖維化萎縮、失去腎功能。 3、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病,使腎髒的腎小球受損硬化、腎臟功能受到破壞,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 4、繼發於系統性疾病 常見如紅斑狼瘡性腎炎引起的尿毒症。 5、代謝性疾病 如糖尿病腎病晚期,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基底膜進行性增厚,使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痛風腎病晚期也可導致尿毒症。 6、長期慢性尿路梗阻 如攝護腺增生肥大時正常尿液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造成雙腎盂積水,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會使腎功能受損造成尿毒症。 7、先天性疾病 如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兩側腎臟不同程度被許多沒有功能的水囊所取代,隨年齡的增長病情也在惡化,有的患者二十幾歲即發展成為尿毒症,多數則在40—50歲以後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尿的濃縮和稀釋
所謂尿的濃縮和稀釋是根據尿液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比較而言。排出的尿,其滲透壓比血漿高,稱為高滲尿,尿的滲透壓可達1200mOsm/L,約為血漿滲透壓(300mOsm/L)的4~5倍,這表示尿被濃縮;反之,如果尿的滲透壓比血漿低,稱為低滲尿,尿的滲透壓可低至30~40mOsm/L,僅是血漿滲透壓的1/10,這表示尿被稀釋;排出的尿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稱為等滲尿。這表明腎臟具有濃縮或稀釋尿的功能。 早在50年代初期就有人將老鼠的腎做分層切片,並測定各層的滲透壓,觀察到腎皮質各部切片中的組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滲透濃度與血漿的滲透濃度之比為1.0,說明皮質部組織液與血漿是等滲的。而髓質部組織液與血漿滲透濃度之比,隨著由髓質外層向XX深入而逐漸升高,分別為2.0、3.0、4.0(圖10-13),這表明在腎臟中存在著一個由髓質外層向內層逐步升高的滲透壓梯度,這個滲透壓梯度的形成主要是和腎小管特別是髓袢的功能有關,並且是腎臟濃縮與稀釋尿液的基礎。 髓質中的滲透壓梯度是怎樣形成的呢?測定的結果表明,當小管液沿降支流動時已逐漸轉變為高滲,而到髓袢底部時,滲透壓最高,當小管液沿升支上升時,其滲透壓又逐漸下降。實驗證明降支對水的通透性較高,而對溶質的通透性甚小,而在髓袢升支,細胞膜對水不具有通透性,而對溶質(如Na+、Cl-、尿素等)則具有較高的通透性。在髓袢升支粗段,溶質中Cl-是主動重吸收的,而Na+和尿素是被動重吸收的,但水不能透過。結果導致在升支的周圍髓質組織間隙液出現局部高滲。故外髓部的滲透壓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愈靠近皮質部,滲透壓愈低;愈近內髓部,滲透壓愈高。 內髓部滲透壓梯度的形成,目前認為與尿素的再循環有密切關係(圖10-14)。①遠曲小管及皮質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對尿素不易通透。當小管液流經此部分時,在ADH的作用下,水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中尿素的濃度逐漸升高。②當小管液XX內髓部集合管時,此部管壁對尿素的通透性大,小管液中的尿素迅速地向組織液擴散,造成了內髓部組織液中尿素濃度增高,形成高滲。③髓袢降支和升支的逆流倍增作用。即降支的對水易通透,而對NaCl不易通透;而水即由降支細段滲透入內髓部組織間隙,而小管液中NaCl的濃度成倍增加。④而升支細段對水不易通透,而對NaCl易通透,由於此段小管液中NaCl濃度高於組織間隙液,藉濃差,NaClXX組織間液,進一步提高了內髓部的滲透壓。同時其小管液中 NaCl濃度逐漸降低,這樣降支和升支就構成了一個逆流倍增系統,使內髓組織間液形成了滲透壓梯度。⑤由於升支細段對尿素具有通透性,所以組織間液中的尿素可以XX升支細段,再流經升支粗段、遠曲小管集合管,形成尿素再循環(圖10-14)。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過程如下:集合管與髓袢平行,處於滲透壓梯度中。當小管液經遠曲小管近端向其遠端、集合管方向流動時,由於這二部分對水的通透性受ADH的調節,當ADH增多時、管壁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增加,由於相應各部的組織間液處於高滲狀態,水由管腔內滲入組織間隙,使尿逐步濃縮,形成了高滲尿。在無ADH作用時,則此兩部分管壁上皮細胞對水不易通透,而此時從遠曲小管流來的小管液已呈低滲,再由於小管液中的Na+繼續被主動重吸收,其滲透壓進一步下降。同時,又由於水重吸收減少,尿素在小管液中的濃度也不如前一種情況,因此其擴散到髓質組織間隙的量也減少,造成髓質間隙高滲的情況要比有ADH時小。上述因素使機體在無ADH時尿量增多並稀釋。在機體缺水或飲用大量水分時,腎單位各段滲透壓的變化如圖10-15所示。 綜上所述,尿液的濃縮和稀釋主要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髓質滲透壓梯度的形成;二是ADH分泌的調節,ADH的分泌是受血漿中晶體滲透壓調節的(詳見後文)。從髓質滲透壓梯度的形成全過程來看,髓袢升支粗段對Cl-的主動重吸收是主要的動力,而尿素的再循環和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則促成了整個髓質建立了滲透壓梯度。 髓質滲透壓的保持還要靠髓質內直小血管的作用。伸入髓質內部的直小血管也呈U形,並與髓袢平行。血液通過直小血管的降支和升支時也是逆向流動的。兩者也存在逆流交換。故直小管的功能是:①使髓質的溶質不被血流帶走;②將重吸收的水分送回循環系統,這就保持了髓質的滲透壓梯度。 脊椎動物腎小球中的濾血障礙層(血液在此被超濾形成尿)由被稱為「足細胞」的發生改變的上皮細胞構成。腎單元(由腎小球和腎小管組成)被認為是脊椎動物的一個典型的適應性特徵。但「類似腎單元」的特徵也見於很多無脊椎動物的排泄系統。 現在Weavers等人報告,昆蟲的一種被稱為「腎原細胞」的過濾細胞與「足細胞」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腎臟裂孔隔膜主要成分的果蠅直系同源物形成一種由相互作用的蛋白構成的複合物,與脊椎動物中的相似。「腎原細胞」隔膜在腎病蛋白或neph1直系同源基因的果蠅突變體中完全丟失,與人類腎病——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NPHS1)的表現型相似。這一發現將昆蟲「腎原細胞」確定為研究腎臟「足細胞」生物學及與「足細胞」相關疾病的一個模型。保護腎髒的措施
★冬天注意保暖 調查發現,在冬天不論是腎功能惡化或是洗腎的新病人,都遠超過其它季節,主因低溫下血管收縮,血壓竄升。小便量減少。血液凝結力變強。容易使腎臟出問題。 ★不亂吃藥 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中草藥都有腎臟毒性,不要不經醫師處方亂吃。對醫師處方的抗生素、止痛藥也應該知道其副作用。 ★不暴飲暴食 吃太多蛋白質和鹽分。會加重腎臟負擔。此外,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治療感冒 若感冒去了又來,或是感冒后。有高血壓、水腫、解小便有泡泡。最好找腎臟科醫生做篩檢。 ★適量飲水不憋尿 尿液瀦留在膀胱,就如同下水道阻塞后容易繁殖細菌一樣,細菌會經由輸尿管感染腎臟。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 血壓控制不好、糖尿病太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而腎臟就是由數百萬個微血管球組成。血糖血壓控制不好。腎臟壞得快。 ★定期檢查 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女性懷孕時腎臟負擔會加重。應該監測腎功能。以免因妊娠毒血症而變成尿毒症。腎臟循環機制
(一)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 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不水,人類也毫不例外。水是生物所必需的基本物質,也是體液主要成份。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質和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 1.運輸營養物和代謝產物: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機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和各種代謝產物都能溶於水,即使是難溶或不溶於水的物質如脂類及某些蛋白質也能分散於水中而成為膠體溶液,通過血液循環而運輸至全身。 2.調節和維持體溫的恆定:水具有較大的比熱、蒸發熱和流動性。比熱大就能吸收較多的熱量,使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由體液吸收而體內溫度變成不大,並經體液交換和血液循環,將體內代謝產生的熱量運送到體表,再通過體表的散發或水的蒸發將熱量釋放到外環境中去。使機體維持均勻而恆定的溫度。由於水的蒸發熱高,在少量出汗時,就散發大量的熱,這對人在較高的氣溫環境中活動是有重要的生理意義的。 3.促進體內的化學反應:體內許多代謝物都能溶解或分散於水中,從而起到促進體內化學反應的作用。水還能促進各種電解質的解離作用,促使化學反應加速進行。水還直接參加體內的水解和氧化還原等反應過程。 4.潤滑作用:水猶如機器的潤滑油一樣能減少摩擦。如關節滑液能減少活動時的磨擦。 體內的水除一部分以自由狀態存在外,大部分與蛋白質、多糖和脂類等組成膠體溶液。由於水多以結合形式存在,使體內某些組織含量雖多(如心臟含水量約為79%),但仍能具有一定的形態、XX和彈性。 (二)腎臟生成尿的過程 人們每天排出的尿是由腎臟產生的。腎髒的基本功能單位叫腎單位。每一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所組成。腎小體是由一毛細血管球外包以雙層的腎小囊而成。腎小囊有囊腔,與腎小管管腔相連通。人的兩側腎臟約有240萬個腎單位。每個腎單位各自都能產生尿液。腎單位是怎樣生成尿的?生成尿的原料來源於血液,當血液流經腎臟時,絕大部分的血液都要流經腎小球。由於腎小球相當於一個血液「濾過器」,流過腎小球毛細血管的一部分血漿(約1/5),除大分子的蛋白質外,水和小分子的物質都能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的臟層而XX囊腔,此濾過液叫原尿。XX腎小管的原尿流過小管系統時.約99%的水和絕大部分為身體所需要的物質被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回血液;而代謝終產物則僅少量被重吸收或不吸收而隨尿排出。高血鉀
如果腎臟調節水分和電解質的功能喪失,腎臟病人就會發生少尿和水腫。少尿時,由於排鉀減少可有鉀瀦留,使用保鉀利尿劑的病人在浮腫消退時,可出現高血鉀。當血鉀>6.5毫摩爾/升時,即可導致患者的心臟在數秒至數分鐘內停止跳動。因此,說高血鉀是慢性腎病的「隱形殺手」一點兒也不過分。輕度高鉀血症是指血鉀<6毫摩爾/升者,一般需要密切觀察,嚴格限制攝入含鉀量高的食物和藥物。含鉀高的藥物包括部分中藥、血製品、某些降壓藥和保鉀利尿劑等。高鉀食品有香蕉、柑橘、土豆、西紅柿、南瓜、茶葉、醬油、味精等。通過冷凍、浸泡、棄去湯汁,就能減少這些食物中的鉀。 中、重度高鉀血症是指血鉀>6.5毫摩爾/升者,除需注意以上事項外,還應靜注葡萄糖酸鈣、5%碳酸氫鈉(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高滲葡萄糖(需皮下注XX胰島素)和進行透析治療。腎臟病早期徵兆
水腫
眼部水腫
腎臟病水腫的特點是晨起眼瞼或顏面水腫,午後多消退,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嚴重水腫可出現在身體低垂部位,如雙腳踝內側、雙下肢、腰骶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