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橘(學名:Citrus reticulata)或稱橘子,是芸香科柑桔屬的一種水果。果實外皮肥厚,內藏瓤瓣,由汁泡和種子構成。橘子色彩鮮艷、酸甜可口,是秋冬季常見的美味佳果。
橘子簡介
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成熟果實。橘子常與柑子一起被統稱為柑橘,顏色鮮艷,酸甜可口,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 橘子味甘酸、性溫,入肺、胃經;具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的功效;主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橘子營養也十分豐富,1個橘子就幾乎滿足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含量。並且橘子中含有170余種植物化合物和60余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數物質均是天然抗氧化劑。橘子中豐富的營養成分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大有益處。橘汁中含有一種名為「諾米林」的物質,具有抑制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對胃癌有預防作用。美味的橘子
橘子皮呈橙色,果肉呈粒狀,被薄皮包裹 。橘子皮薄肉多,汁水酸甜可口 剝開橘子橘子水就可溢出。橘子的營養與藥用價值
1. 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2. 橘子內側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 3. 橘皮苷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髒的冠狀動脈,故橘子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食品,研究證實,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於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逆轉 4. 在鮮柑橘汁中,有一種抗癌活性很強的物質「諾米林」,它能使致癌化學物質分解,抑制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能使人體內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對細胞核的損傷,保護基因的完好。 5 橘子肉、皮、絡、核、葉都是葯。橘子皮,又稱陳皮,是重要藥物之一。《本草綱目》中說陳皮是「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葯則升;同降葯則降。」橘皮是一味理氣、橘子
除燥、利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葯;颳去白色內層的橘皮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止咳的作用;橘瓤上的筋膜稱為橘絡,具有通經絡、消痰積的作用,可治療胸悶肋痛、肋間神經痛等症;橘子核可治療腰痛、疝氣痛等症;橘葉具有疏肝作用,可治肋痛及乳腺炎初期等症;橘XX有開胃理氣、止咳潤肺的作用,常吃橘子,對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老年咳嗽氣喘、津液不足、消化不良、傷酒煩渴、慢性胃病等有一定的效果。 橘子的營養豐富,在每百克橘子果肉中,含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2.8克,粗纖維0.4克,鈣5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胡蘿蔔素0.55毫克,維生素B0.08毫克,維生素B2 0.3毫克,煙酸0.3毫克,維生素c 34毫克以及橘皮甙、檸檬酸、蘋果酸、枸櫞酸等營養物質。橘子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於胃腸燥熱之症;有和胃利尿的功效,用於腹部不適、小便不利等症;有潤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之症。橘子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使血壓升高、心臟XX,抑制胃腸、XX蠕動,還可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減少微血管出血。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風寒咳嗽、痰飲咳嗽者不宜食用。相剋食物
橘子同螃蟹食,令患軟癰。同獺肉食,令噁心。勿與檳榔同食。(引自《飲食須知》)食用方法
剝皮生食,或絞汗取液飲。食療的作用
橘子味甘酸、性溫,入肺、胃經 具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的功效 主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其他相關
柑和橘都是屬於芸香科的果樹,果實具有肥厚外皮,內藏由汁泡與種子構成的瓤瓣。李時珍《本草綱木·果部》說:「橘實小,其瓣味微酢(意與酸同),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一般說來,果形正圓,色黃赤,皮緊紋細不易剝,多汁甘香的叫柑;果形扁圓,色紅或黃,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的叫橘;柑和橘的分別原是很明顯的,不過在俗話中常見混淆,如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橘化為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語,《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解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橘味甜美,枳味酸苦,由於 水土的不同,淮南的橘種在淮北就會變成枳,比喻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習性也會由好變壞。枳又名枸橘,俗稱臭橘,果肉少而味酸。橘和枳都屬於芸香科,但不同種,橘不會變成枳,古人觀察不周,因而造成誤會。 中國宋朝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在《贈劉景文》中提到:「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備註 1. 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橘子,容易發生胃糞石的困擾 2. 橘子含熱量較多,如果一次食用過多,就會「上火」,促發口腔炎、牙周炎等癥狀。 3. 過多食用柑橘類水果會引起「橘子病」,出現皮膚變黃等癥狀。 橘子的營養橘子是高熱量低脂肪的水果,每100克含有0.7克蛋白質、0.6克脂肪、57卡路里熱量。 橘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的元素,這是其他水果所難以比擬的。橘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愈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於橘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而橘子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祖國醫學也認為,橘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幫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氣散結。 橘子的50卡路里熱量。 吃橘子前後1小時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果酸會凝固,影響消化吸收。橘子不宜多吃,吃完應及時刷牙漱口,以免對口腔牙齒有害。橘子皮泡水
橘子皮本身是個好東西,是一味中藥,民間也常用作調味品。從藥理上來說,它具有理 氣、健胃、化痰、止吐等功效,自身沒有什麼不良的負作用。正因為桔皮的這些好處,加之 桔皮來源簡單,價廉易用,所以有些人喜愛直接用桔皮沖泡茶水飲用。但是這樣泡茶危害甚大,這倒不是桔皮本身不好,而是因為桔子在生長過程中,常常發生蟲害,果農多用藥物噴殺,使桔皮上粘了許多毒素,既難以消失,又清洗不掉。如果將其當茶飲,危害極大,輕則 使人噁心嘔吐,重則有致命之虞。另外,桔子在流通過程中,為了保鮮,多用保鮮劑浸泡或 漂灑過,這雖保了桔瓤新鮮,然桔皮卻被嚴重污染,沾染了不少毒素。 (1)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 C 和香精油,將其洗凈曬乾與茶葉一樣存放,可同茶 葉一起沖飲,也可以單獨沖飲,其味清香,而且提神、通氣; (2)橘子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降低血壓等功能,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可將 其洗凈曬乾后,浸於白酒中,2~3 周后即可飲用,能清肺化痰,浸泡時間越長,酒味越佳;橘子
[1] (3)熬粥時,放入幾片橘子皮,吃起來芳香爽口,還可起到開胃作用; (4)燒肉或燒排骨時,加入幾片橘子皮,味道既鮮美又不會感到油膩; (5)橘子皮可以做成糖橘絲、糖橘丁、糖橘皮、橘皮醬、橘皮香等美味可口的食品。 另外呢,老年人習慣性便秘也可用橘子皮治療。一種方法是: 將橘子皮洗凈, 曬乾, 烘脆(或 文火炒一下),研成細末,每次服 1 克,一日 3 次。另一種方法是:將橘皮洗凈,切細,加 白糖,蜂蜜適量,煮沸,冷卻后每次一湯匙,每日服 3 次。還有還有:將橘皮烘乾壓成粉末 裝進玻璃瓶里備用,在炒菜、做湯、蒸饅頭時,添加少量橘皮粉可調味;將橘皮放進冰箱, 它的清香氣息能夠排除異味;將橘皮泡進熱水裡洗頭髮,如同用了高質量的護髮劑,頭髮會 光滑柔軟;將橘皮泡在水裡用於澆花,這種花肥的特點是效果持久。栽植方法
柑橘果樹是菌根植物,一般無根須,菌根和柑橘樹共生,從樹體吸收養分,又幫助樹體吸收水分、營養和分泌出激素、酶,促進柑橘樹體的生命活動。 柑橘芽為裸芽,無鱗片,只有苞片。因枝梢生長有「自剪」的習性,故無頂芽,只有側芽。柑橘芽是復芽,著生在葉腋中的芽叫腋芽,一個葉腋內可著生2~4個芽。柑橘一年能發多次芽,芽分葉芽和花芽。 柑橘的花是混合花,萌發后具有枝、葉和花等器官,花有單花和花序兩種:紅桔、溫州蜜柑等為單花,甜橙、檸檬、葡萄柚等除單花外還有花序,柚以花序為主。柑橘通常需授粉XX后才結果,但溫州蜜柑、臍橙等不XX也能結果,此為單性結果,也稱單性結實。橘子
從謝花后子房膨大起到果實充分長大止,稱果實生長發育期。這一時期有兩次生理落果:帶果梗脫落的稱第一次生理落果;從蜜盤處脫落的稱第二次生理落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停止到采前的落果均稱采前落果。 柑橘果樹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與溫度、日照、水分(濕度)、土壤以及風、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環境條件緊密相關,這些條件影響最大的數溫度。即使差異0.5℃的氣溫有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柑橘生長發育要求12.5~37℃的溫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晝夜溫度分別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長的土溫與地上部大致相同。過低的溫度會使柑橘受凍,甜橙-4℃,溫州蜜柑-5℃時會使枝葉受凍,甜橙-5℃以下,溫州蜜柑-6℃以下會凍傷大枝和枝幹,甜橙-6.5℃以下,溫州蜜柑-9℃以下會使植株凍死。 高溫也不利於柑橘的生長發育,氣溫、土溫高於37℃時,果實和根系停止生長。溫度對果實的品質影響也明顯: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通常隨溫度增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酸含量下降,品質變好。柑橘是耐陰性較強的樹種,但要優質豐產仍需好的日照。一般年日照時數1200~2200小時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如日照好、熱量豐富的華南與日照少的重慶柑橘產區相比:果實糖含量高、酸含量低,糖酸比高。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熱帶、亞熱帶區域都適宜柑橘種植,但由於年雨量分佈不均而常常需要灌溉。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低於60%則需灌水,雨水過多,造成土壤積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柑橘果園,會使根系死亡。柑橘果樹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以75%左右為宜。 柑橘對土壤的適應範圍較廣,紫色土、紅黃壤、沙灘和海塗,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適宜。 繁殖柑橘苗木的方法有實生、壓條、扦插和嫁接等多種,目前,仍以嫁接法最優、普遍,柑橘的嫁接苗由接穗和砧木組合而成,常用的砧木有枳、酸桔、紅桔、枸頭橙、朱欒、香橙、本地早和酸柚等。①枳,用作甜橙和溫州蜜柑的主要砧木。抗寒、抗旱、抗瘠、抗腳腐病、流膠病、線蟲,矮化樹冠,可早結果,豐產穩產,提高品質。枳砧不抗裂皮病,不耐濕,不抗鹽鹼。②紅橘,用作桔類和甜橙的砧木,根系發達,嫁接后樹性較直立,結果較枳砧晚2~3年,但XX盛果期產量高,抗裂皮病。③酸橘,具耐澇、抗風特性,根系發達,抗腳腐病,是廣東、廣西等南亞熱帶地區蕉柑、椪柑的優良砧木。 橘子組圖(11張) 柑橘病害有真菌病害的腳腐病、流膠病、樹脂病、瘡痂病、炭疽病、黑星病、黃斑病、白粉病、煤煙病、立枯病等;細菌XX害的潰瘍病;線蟲病害的根線蟲病和根結線蟲病;生理XX害的油斑病、裂果病、日灼病;病毒、類病毒和病因不明的病害黃龍病、裂皮病、衰退病、溫州蜜柑萎縮病、青枯病和柑橘黃化病等。危害柑橘的害蟲有昆蟲、蟎類和其他有害動物等,已知的有350多種,主要有蟎類、蚧類、粉虱、蚜蟲、天牛、吉丁蟲、潛葉蛾、卷葉蛾、吸果夜蛾、實蠅和癭蚊等。橘子地域分佈
橘子原產地中國,主要產自長江中下游和長江以南地區。數千年的栽培歷史肯定不能說清楚具體位置。經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中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中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柑桔(20張) 世界柑橘主要分佈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后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中國柑橘分佈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台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中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衢州、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世界柑橘主要分佈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后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每天需要的橘子橘子治病、醫用療效
橘子(20張) 在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中,1個橘子就幾乎滿足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量。橘子含有170余種植物化合物和60余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數物質均是天然抗氧化劑。橘子16例成年男性和9例成年女性的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高於正常,依序每天喝橘子汁1杯(250ml)、2杯、3杯各4周。結果發現,每天喝橘子汁1杯、2杯、3杯在4周后可使血漿維生素C水平分別提高2.1倍、3.1倍、3.8倍;每天喝橘子汁3杯在4周后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升高21%,葉酸水平升高18%,LDL/HDL比值降低16%。HDL可清除動脈血管壁內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研究表示每天喝橘子汁750ml可以有效改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謝,有益於心血管健康。橘子栽培意義
蜜橘(11張) 柑橘果實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製品。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廣受消費者的青睞。據中央衛生研究院分析,柑橘每100克的可食部分中,含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糖12克,粗纖維0.2克,無機鹽0.4克,鈣2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熱量221.9焦耳。桔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含量僅次於杏,比其他水果都高。柑橘還含多種維生素,此外,還含鎂、硫、鈉、氯和硅等元素。橘子療效
中醫認為,橘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藥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橘子可謂全身都是寶:不僅果肉的藥用價值較高,橘子
其皮、核、絡、葉都是「地道藥材」。橘皮入葯稱為「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結、止痛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XX腫痛、乳腺炎性腫痛等症。橘絡,即橘瓤上的網狀經絡,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滯咳嗽等症。因為橘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壓,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橘葉具有疏肝理氣、消腫散毒之功效,為治脅痛、乳痛的要葯。橘皮刮掉白色的內層,單留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等功效,臨床多用於治療咳嗽、呃逆等症。 橘子含有豐富的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蛋白質、脂肪、食物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等,澳大利亞科學及工業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吃1個橘子可以使人們避免某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