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荔枝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原產于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楊貴妃因喜食荔枝而聞名,使得杜牧寫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大量關於荔枝的詩詞。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並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實除食用外,核入葯為收斂止痛劑,治心氣痛和小腸氣痛。木材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緻、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植物屬性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通常不超過10米,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0~25厘米或過之;小葉2或3對,較少4對,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麵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常纖細,在腹面不很明顯,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小葉柄長7~8毫米。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梗纖細,長2~4毫米,有時粗而短;萼被金黃色短絨毛;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厘米,成熟時通常顯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荔枝

  野生樹高可達30m,胸徑1m。樹皮灰褐色,不裂。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2~4對,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花小,無花瓣,成頂生圓錐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時紅色,果皮有顯著突起小瘤體,種子棕紅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凍。   荔枝原產於我國,是我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複葉,園錐花序,花小,無花瓣,綠白或淡黃色,有芳香。果園形,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屬無患子科植物。   荔枝營養豐富,據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丙13.20~71.72毫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為增進身體健康的營養品。據《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建身)、治瘰癧、瘤贅……"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荔枝有耗工少、成本低、收入大的好處。其產值在果樹生產中占重要地位。鮮荔枝和荔枝幹遠銷國內外。荔枝除鮮食、干制外,果肉還可罐制、漬制、釀酒和製成其他加工品,是

組圖(20張)發展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澱粉,也可釀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為發展養蜂業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樹皮、樹根含有大量單寧,是製藥的原料,種子亦可入葯。荔枝樹榦細蜜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橋樑和製造傢具的優良木材。枝葉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寶,可以綜合利用,是一種發展前途廣闊、實用價值很高的果樹。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個品種,其中被人們所熟知的有十幾個。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紅、白臘、靈山香荔、南局紅、宋家香等。

地理分佈

荔枝

  主要產于中國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台灣、雲南等地方,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種的記錄。緯度分佈範圍從北緯18°至北緯28°。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10世紀前後荔枝傳入印度。17世紀傳入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和緬甸等許多國家。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家有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荔枝是在中國南部有悠久栽培歷史的著名果樹,一般公認其原產地在中國南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先後在海南和雲南人跡罕至的熱帶森林中先後找到了野生荔枝,為上述結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人工栽培

  中國歷代涉及荔枝的文獻很多,最早的記錄見於漢代的《上林賦》、《異物志》和晉代的《南方草木狀》等。「荔枝」兩字出自西漢,而栽培始於秦漢,盛于唐宋。古名離枝,意為「離枝即食」或「不能離其本枝」。

栽培歷史

  荔枝栽培史可上溯到漢武帝時期。因其風味絕佳,深受喜愛,唐代或更早即已列

荔枝種植

為貢品。   歷代記述荔枝的專文或專書也不少,所記錄的品種達10余種,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一書中轉錄的就有6種。蔡襄《荔枝譜》和吳應逵《嶺南荔枝譜》都是有代表性的、比較全面的荔枝專著,詳細記述了荔枝的歷史資料、產地、品種、種植、蟲害、物候、加工和食用等各個方面。蔡著側重於福建的材料,吳著則本于廣東的經驗和名品,故各有其特色。 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民物志》,3世紀的《廣志》中,

朱宣咸中國畫《得利》

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華陽國志》等史籍就記載宜賓一帶早在秦漢時就盛產荔枝,《新唐書·地理志》也載宜賓土貢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譜》是中國最早的荔枝專著。《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被賜縊死後,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唐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

名人與荔枝

荔枝(23張)   典故來由   楊貴妃與荔枝的典故見於《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此外,蘇軾也甚愛荔枝,曾在《惠州一絕》中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產地爭議    關於荔枝從何而來,學界有很大爭議。   《後漢書·和帝》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

荔枝國畫

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唐代中書宰相張九齡的《荔枝賦序》稱頌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南海荔枝美味,楊妃貴寵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詔嶺南特供,令驛馬飛馳傳遞京師,遂成定論。北宋史學大家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鑒》:「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五載》)。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氏《荔枝圖序》中說:「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若楊妃嗜食的荔枝產自嶺南(約指今廣東、廣西),則距長安有四五千里之遙,唐代驛傳固然發達,即使因為楊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絕超不過六七百里。所以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檢諸史料,古來為朝廷進貢荔枝的產地,有嶺南和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兩說。漢唐時人多指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人則多說自涪州。這也許是楊妃恃寵日久,惹得當時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   北宋的蘇東坡有《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譜》直言「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從史料的原始性而言,當然應從唐人所說,而且漢代也有嶺南貢獻的記載。但從荔枝保鮮的角度看,這又絕不可能。反之如果從近鄰長安的蜀地涪州飛驛到京,則比較合理可行。特別是因為楊貴妃幼年生活于蜀地,《國史補》稱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她幼時就喜愛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產。考證蜀地物產,原來涪州荔枝早因楊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園》小序說:「涪陵荔子(枝),天寶所貢,去州數里所有此園。」范氏《吳船錄》卷下「涪州」條又詳細解說道:「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輿地紀勝》之「涪州古跡目」則記:「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宋人還進一步考證出,涪州荔枝的確切產地,應該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樂溫縣。從此地北上唐京,距離約二千里左右,僅是嶺南至長安路途的一半。當地方志記載,「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即從涪陵到達縣,驛馬取西鄉縣,入子午谷至長安,三日之內就能到達,荔枝完全能夠保鮮。   世紀中葉,《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顯示,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而21世紀之初的川南地圖上,也赫然標有自長壽、墊江至梁平,又北至開江及達縣的一條赭黃色高等級公路。這條路正是循唐溫樂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道驛傳的路線。

宋代古樹

在樹上沒有熟的荔枝(18張)  據《楓亭志》載,宋南人陳洪進(楓亭人)有個女兒名叫陳璣,因排行第十八,故別名十八娘。這位出身高貴的姑娘同情民眾疾苦,變賣自己的金釵首飾,幫助老百姓挖掘了一條從楓亭到塗嶺驛坂溪的管道,以灌溉兩岸農田,並在長達十五里的管道兩旁種植了荔枝。這種荔枝香味尤絕,後人十分感激陳璣,為紀念她,就將這種荔枝取名為「十八娘紅」。蘇東坡有詩贊曰:「紅綃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蔡襄也把「十八娘紅」譽為「絳衣仙子」載入其所著述的世界上第一部荔枝學專著《荔枝譜》中。   泉港的「十八娘紅」已消失。但塗嶺鎮驛坂丘后荔枝栽培歷史悠久。據福建省果樹資源普查隊記錄了一株單名為「蒲」,干圍3.9米,約八九百年樹齡的老荔枝樹。類似的老樹,尚存有數十株。依此驛坂丘后荔枝應屬北宋所植,即在陳璣生活時代或略晚一段時間。

主要產地

  荔枝原產於我國嶺南,是我國的特產。如今在廣東茂名、湛江、廉江以及海南島均有野生荔枝群落,可作為我國原產地的明證。許多南方城市都自稱「中國荔枝之鄉」。   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贈送荔枝建立友誼,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它的栽培迄今為止已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唐代對四川荔枝多有記述。自從蔡襄的《荔枝譜》(1059)成書以後,福建荔枝也為所重視。廣西和雲南也產荔枝,卻少有人說起。

荔枝(19張)   廣州市蘿崗區   蘿崗荔枝甲天下,蘿崗地區具有800多年的種植荔枝歷史,蘿崗區種植荔枝的歷史超過千年,現有荔枝種植面積約4萬畝,其中樹齡100年以上的古荔枝樹1.8萬畝,香雪公園內的玉岩書院旁一棵荔枝樹屬「千年古荔」,是全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聚集地之一。有關單位調查抽樣顯示,該區近半數荔枝樹樹齡超300年。其中蘿崗桂味、筆村糯米糍與增城掛綠並稱「荔枝三傑」。專家一致認為,蘿崗地區荔枝具有鮮明的產地特點和優勢:一是種植面積大,就一個街(鎮)的面積來看,在廣州絕無僅有;二是歷史久遠,尤其是百年老樹荔枝占70%以上;三是品質超群,「荔枝三傑」中獨佔兩魁;四是重視荔枝栽培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荔枝品種品質繼續居嶺南領先位置。同時,建議我區加強對蘿崗老樹荔枝的品牌宣傳和品種發掘,加快推行荔枝標準化生產,結合蘿崗香雪、蘿峰寺等歷史人文景觀,精心大造荔枝品牌文化。   廣州市增城   嶺南佳果數荔枝,荔枝之鄉數增城。

荔枝圖片

[1]   南國四處荔枝飄香,眼下正逢增城荔枝次第熟落,飽滿荔果似丹裹玉,膚如絲絹般柔滑,紅雲增江吞肚,齒頰留芳。幾多荔枝紅,幾多佳話傳。東坡在羅浮山下飽嘗荔枝后,吟詩願作嶺南人。而嘉慶時的貢生黃喬松也留下了歌詠增城荔枝「博得亭園三萬樹,人間不羡富平侯」的詩篇。增城荔枝種類繁多,每種荔枝的名字都有它的來歷。   遠在公元1076年張宗閔便編寫了《增城荔枝譜》,所著錄的荔枝品種有一百種。據《廣東荔枝志》載:「增城栽培荔枝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品種很多,分佈亦廣。主要分佈于增江、新塘(包括永和)、仙村、石灘、三江、中新、福和、正果及朱村等地。   品種除掛綠最為人們稱頌外,以糯米糍、桂味、淮枝(又稱懷枝、槐枝)等為多,其次是三月紅、犀角子、黑葉、雪懷子等。「此外還有水東、妃子笑、水晶球、狀元紅、將軍荔等等。荔枝品種最多的是朱村鎮橫塑村共同體地;上等荔枝最多的是永和鎮賢江村;早熟荔枝三月紅最多的是仙村鎮竹元村,遲熟荔枝最多的是正果鎮蘭溪村。   廣州市從化   從化是「荔枝王國」,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全國荔枝生產基地之一。宋代蘇東坡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傳世詩句,著名散文作家楊朔的《荔枝蜜》更是膾炙人口,令從化荔枝名揚天下。從化荔枝品

荔枝(20張)種有三月紅、園枝(水東黑葉)、妃子笑(玉荷包)、攀穀子、青皮甜、進奉(振鳳)、狀元紅、桂味、糯米糍、槐枝、香荔、掛綠、蜜糖埕、白臘、水塔古、娘蟹、風吹落、布袋、紫娘喜、水魚蛋、尚書懷、甜岩、山枝、禾樂響等26種。槐枝品種為大宗,占荔枝品種的85%,其他荔枝品種占15%左右。從化優良荔枝品種有白田崗桂味、錢崗糯米糍、槐枝、西湖禾樂響、民樂青皮甜、妃子笑、攀穀子等。目前從化共種植荔枝13萬畝,常年荔枝產量2萬噸,每年6月中旬上市,7月達到高峰。屆時,到從化品嘗荔枝的客人絡繹不絕。   東莞市   東莞市是廣東其中的荔枝之鄉,其中以大嶺山楊屋荔枝為主。1992年,在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上,大嶺山送展的楊屋糯米糍荔枝被化驗鑒定為:首屆農業博覽會的金質獎。之後,在世界各地均獲得不同的獎牌。1997年,大嶺山楊屋的「糯米糍」、「桂味」、「青甜」三個品種均被認定為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的名優品種。1999年,大嶺山憑著楊屋荔枝生態農場的「糯米糍」品種,被中國(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2000年,大嶺山再次以楊屋荔枝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東莞著名特產」商標證書。2004年,在大嶺山組建了兩個省級無公害荔枝生產基地(楊屋、連平計嶺)為市荔枝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楊屋荔枝生態農場是廣東最早一個被評為省級無公害荔枝生產基地。如果從產量上看,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茂名。而從質量和口感上,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楊屋。每年,國家及海外一些重要官員及富豪,專門派人從楊屋荔枝生態農場採購荔枝空運回去,被稱為貢品。   揭陽市惠來   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為中國荔枝之鄉,且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惠來縣是粵東最大的荔枝生產區,種植荔枝歷史悠久,相傳在唐朝時代就已有荔枝落戶,在葵潭鎮千秋鎮村還保留著上千年樹齡的荔枝,依然葉繁枝茂。   茂名市   茂名地區電白縣霞洞鎮,高州市根子鎮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均被農業部授予天下荔枝第一鎮的稱號。在唐朝,高州荔枝已成為朝廷貢品,高州根子鎮柏橋村有一個老荔枝園叫貢園,唐朝進貢給楊貴妃的荔枝就出自該園。   除了高州貢園外,茂名地區還有不少上百年的荔枝林,而且不少的村莊自古以來就以「荔枝」命名,如化州市合江的荔枝覺悟村,中垌的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林塵的荔枝埒村,信宜鎮隆的荔枝村和新堡的荔枝垌村,高州市分界的荔枝山村和長坡的荔枝坡村,電白林頭的荔枝山村等。茂名荔枝品質極佳,尤其是在浮山山脈處的荔枝最好,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就在浮山腳下親手植下一棵中華紅荔枝。   汕頭市雷嶺   汕頭市雷嶺鎮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1998年成立雷嶺鎮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2003年,經廣東省農業廳評價核准,雷嶺鎮2.3萬畝荔枝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家農業行業標準,頒發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廣西壯族自治區   靈山縣   靈山荔枝馳名區內外,1996年3月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荔枝之鄉」。靈山是最適宜荔枝生長的黃金地帶之一,所產的桂味荔枝品味尤其甜美,曾獲首屆農業博覽會金質獎;靈山香荔分別獲一、二、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金獎和名牌產品稱號及2003年廣西名牌產品稱號。   靈山荔枝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據縣誌記載,荔枝種植始於唐朝,宋朝已有較大發展,現在無村不荔枝。目前,全縣荔枝種植面積60.5萬畝,正常年份產量達5萬噸,品種有36種,其中以三月紅、妃子笑、黑葉、靈山香荔的面積和產量最大。從五月到七月中旬都有新鮮荔枝可嘗,其中以靈山香荔、桂味荔最為馳名。   新圩鎮鄧家村至今仍有2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荔,依然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其中一棵千年古荔被認為是靈山香荔的老祖宗;靈山龍武農場有著數百棵百年靈山香荔,龍武牌」鮮食荔枝于2002年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獲得綠色食品使用標誌。靈山每年7月舉辦荔枝節,會有大型文藝演出、荔枝模特表演、招商洽談會、有關於荔枝的各種趣味競技、農家樂、生態旅遊等活動,在佛子的譚家營、靈城鎮的龍武農場等地可以自己採摘荔枝 ,每年都有不少的遊客慕名前來品嘗靈山荔枝。   桂平市麻垌   廣西桂平市麻垌鎮的麻垌荔枝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80年代初期,中國外交部曾指定採購麻垌荔枝送朝鮮金日成首相。1994年被全國首屆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稱號。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首次確認該鎮創辦了5.1萬畝無公害荔枝生產管理基地。2004年,廣西出入境檢疫局認定該鎮為荔枝生產出口基地。

栽培技術

  概述   1.幼

荔枝樹

樹整形修剪   幼樹整形多採用主枝圓頭形,在定植后2~3天內完成。採用拉、撐、頂、吊等方法調整枝條生長角度和方位。幼樹修剪與整形同步進行,在新梢萌發前用摘心、短截、疏刪、抹芽等方法抑制枝梢生長和促進分枝。宜輕不宜重,主要剪除交叉枝、過密枝、彎曲枝、弱小枝,以及不讓其結果的花穗,使養分有效地用於擴大樹冠。   2.結果樹整形修剪   秋梢是荔枝的結果母枝,一般只培養1~2次新梢。第1次放梢掌握在7月中下旬;第2次放梢應在9月下旬。第2次秋梢遇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葉面要根外追肥或噴水,晚秋梢接近轉綠時,噴0.2%磷酸二氫鉀和0.3 %尿素液。每次嫩秋梢3~8 cm時用殺菌劑和殺蟲劑噴施,防治茶黃薊馬蟲害。新梢過長,應均勻回縮以保持株行間距50cm左

荔枝樹

右。   3.采后修剪   在采果后,及時剪掉果柄和采果時損傷的干枝、枯枝和不理想枝,以及處暑后抽發的晚秋梢;盡量保留陽枝、強壯枝及生長良好的水平枝。修剪后及時清潔田園,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4.修剪傷口處理   整形修剪完畢后,用封閉劑迅速封閉修剪口,防治傷口乾裂,細菌侵入,保護傷口使其健康愈合。

病蟲害防治

  一、農業防治   1.重施功梢肥,適施保花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逆性。   2.適時采果,采后做好冬季清園工作,及時修剪,抑制冬梢,減少越冬病蟲源。   二、化學防治   1.春梢期(花蕾期)和開花期,抓好荔枝椿象、霜疫霉病的防治。①防治荔枝椿象、癭蚊、葉癭蚊,用4.5%綠福乳油1500倍加24%萬靈水劑1000倍混合噴施,或選擇20%滅蟲蟎乳油1500~2000倍、480克/升稻諾乳油500~800倍交替使用。②如開花前陰雨天多,霜疫霉病、炭疽病常發生,可用64%田亮WP600倍防治霜疫霉病、70%紅日WP800倍防治炭疽病。   2.果期:抓好荔枝霜疫霉病、荔枝蒂蛀蟲的防治,兼治荔枝椿象等其它害蟲。防治時期在荔枝蒂蛀蟲羽化率30%左右噴第一次葯,5~7天後重複噴1次。防治荔枝蒂蛀蟲可用4.5%綠福乳油1000倍(或4.5%綠綠福水乳劑1500倍),或480克/升稻諾乳油500~800倍、30%農爾旺乳油500~800倍,交替使用或混合噴施。   3.培養健壯秋梢。可在秋梢剛抽出5厘米左右時噴第一次葯,10~15天後再防治1次。可用4.5%綠福乳油1000倍(或4.5%綠綠福水乳劑1500倍),或30%農爾旺乳油500~800倍、24%萬靈水劑1000倍,或480克/升稻諾乳油20%滅蟲蟎乳油1500倍交替使用或混合噴施。   4.做好保花、保果工作。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實發育期各噴施一次0.01%天豐素乳油(稀3000~4000倍),可以促進花芽分化、達到保花、保果、提高果實品質的作用。   5.冬梢期管理措施。冬梢是蒂蛀蟲、癭蟎的越冬場所,因此冬春期可用50%紅遠懸浮劑300倍+30%乙酰甲胺磷(農爾旺)600倍+40%氧化樂果500倍混合噴施葉面和土壤施,以殺滅越冬蟲蟎,減少春季發病的病原菌數量。

果品挑選

  第一步:觀其大略   從外表看,新鮮荔枝的顏色一般不會很鮮艷,那種色澤極為艷麗不見一點雜色的荔枝,很可能是不良商販人為處理過的。   第二步:投石問路   挑選時可以先在手裡輕捏,好荔枝的手感應該發緊而且有彈性,如果手感發軟或感覺荔枝皮下有空洞,不為錢包考慮也要為身體考慮,還是不要冒險為好。   第三步:以貌取勝   俗話說透過現象看本質,要選到肉厚核小的荔枝,就要選那些頂尖偏尖的荔枝,那些頂尖偏圓的荔枝一般核比較大。   荔枝保鮮小竅門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可以把荔枝噴上點水裝在塑料保鮮袋中放入冰箱,利用低溫高濕(2~4℃,濕度90%~95%)保存。將袋中的空氣盡量擠出可以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速度,提高保鮮的效果。但是,當荔枝被放置於零度以下環境時,表皮容易變黑,果肉也會變味。

保存方法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四川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馬嵬驛被賜縊死,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   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主要品種

荔枝(5張)  荔枝的栽培品種很多,以成熟期、色澤、小瘤狀凸體的顯著度和果肉風味等性狀區分。著名的品種如廣東的三月紅、玉荷包(早熟);黑葉、懷枝(中熟);掛綠、糯米糍(晚熟)等。福建的名品有狀元紅、陳紫和蘭竹等,蘭竹不僅品質好,而且適於山區種植。此外四川的大紅袍和楠木葉也是該地的名品。市場上常見的有以下幾個主要品種:   三月紅   因在農曆3月下旬成熟,上市早,故名三月紅。屬最早熟種。主產廣東的新會、中山、增城等地。果實為心臟形,上廣下尖;龜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縫合線不太明顯;皮厚,淡紅色;肉黃白,微韌,組織粗糙,核大,味酸帶甜,食後有余渣。   圓枝   又名水東或水東黑葉。分佈于廣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因適宜水多栽植且葉片尖長,近似黑葉而較薄而得名「水東黑葉」。果實短卵圓形,肩邊高邊低;龜裂片略平寬,不刺手,排列規則,應深紅色,果肉軟滑多汁,甜中帶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   黑葉   又名葉枝、烏葉。因葉色濃綠近黑而得名。廣東、福建、廣西都有栽培。果實短卵圓形,

  果頂渾圓或鈍,果屬平;皮深紅色,殼較薄,龜裂片平鈍,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線明顯;肉質堅實爽脆,香甜多汁,多數為大核。6月中旬成熟。較耐貯存。   淮枝   又名密葉、鳳花、古鳳、懷枝、槐枝。果實圓球形或近圓形,蒂平;果殼厚韌,深紅色,龜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於平坦,排列不規則,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軟清多汁,味甜帶酸,核大而長,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宜干制。   桂味   又名桂枝,因帶桂花香味而得名。其特徵為果實圓球形,果型較「黑葉」要小,果殼淺紅色,薄而脆;龜裂片突起小而尖,刺鋒尖銳刺手,從蒂膊兩旁繞果頂有圈較深環溝;向黃白柔軟飽滿,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   桂味有「全紅」及「鴨頭綠」兩個品系,其中以「鴨頭綠」為上品。「鴨頭綠」與「全紅」的區別在於「鴨頭綠」成熟時,在淺紅色的果殼上有一個綠豆般大小的綠點。   掛綠   為廣東增城荔枝中的優等品種,也是廣東荔枝的名種之一,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嶺南荔枝譜》記述:其果「蒂旁一邊突起稍高,謂之龍頭;一邊突起較低,謂之鳳尾。熟時紅裝相間,一綠線在貫到底,改名。」果實大如雞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紅帶綠色;龜裂片平,縫合線明顯;肉厚爽脆,濃甜多汁,入口清香。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增城掛綠以文獻正式記載可追溯至16世紀,據乾隆年間《增城縣誌》記載原產于增城新塘四望崗,后至嘉慶年間因官吏勒擾,百姓不堪負重而砍光掛綠荔枝,萬幸留下一棵于縣城西郊西園寺(現荔城掛綠廣場),「西園掛綠」彌為珍貴。掛綠荔枝果實扁圓,不太大,通常0.5公斤有23個左右。果蒂帶有一綠豆般的小果粒;蒂兩側果肩隆起,帶小果粒側稍高,謂之龍頭,另一邊謂之鳳尾。果實成熟時紅紫相間,一綠線直貫到底,「掛綠」一名因此而得。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別之處是凝脂而不溢漿,用紗包裹,隔夜紙張仍乾爽如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所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2001年在掛綠廣場舉行的掛綠珍果拍賣會上,一顆「西園掛綠」荔枝拍出了5.5萬元的高價,成為全球最昂貴的水果,一舉打破了世界吉爾斯記錄;2002年,一顆「西園掛綠」荔枝更是拍出了55.5萬元的天價。   糯米糍   又名米枝。主產廣州市郊區羅崗和新塘,其次是增城、從化、東范等地。果實為心臟形、近圓形,果柄歪斜為其品種特徵。初上市黃臘色,一旺期鮮紅色。龜裂片大而狹長,呈縱向排列,稀疏,微凸,縫合線闊而明顯;果頂豐滿,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黃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形物達20%,味極甜,香濃,糯而嫩滑。7月上旬成熟。有紅皮大糯和白皮小糯兩個品系。宜干制。   元紅   又名皺核。主產福建福州市閩侯縣。果實為心臟形,果頂豐滿;果梗長;果皮紫紅色,龜裂片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線不明顯;肉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一,味甜帶酸。7月中旬成熟。   蘭竹   主產福建龍海、南靖、漳州等地。有紅色和青色兩個品系。果實為心臟形,果型豐滿;果梗細;龜裂片中大無刺;應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質中等。7月中旬成熟。適宜制罐頭和制干。   陳紫   為福建荔枝的優等品種。成熟時散發出陣陣幽香。莆田、仙游一帶最著名。蔡襄《荔枝譜》記述:「此品種初為陳氏八家所栽,果皮熟時紫紅色,故名」。果實短卵圓形,龜裂片瘤狀突起,細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線和裂紋不明顯;肉厚板小,人口漿波四濺,味甜中微酸。7月下旬成熟。20世紀初已為美國所引種,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頗多。   水晶球   產地廣東,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細小,是一個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的優良品種。陳鼎的《荔枝話》記述:水晶球「白花、白殼、白白、由核,而漿如血,味甘,香沁肺腑」。   妃子笑   四川稱之鉈提,台灣稱之綠荷包。妃子笑荔枝原產海南,其特點為核小、顏色青紅、個大及味甜等。其個大、飽滿、顏色對比特別明顯,經常紅綠相間。   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到了成熟的季節,要求每天都能吃到新鮮荔枝。唐朝都城位於西安,離最近的荔枝產地尚有千里之遙。加上鮮荔枝難以保存。唐玄宗為了楊貴妃,用快馬日夜不停地運送,味道未變就已達京師。晚唐詩人杜牧有一首絕句,題目叫《過華清宮》,中間有名句專門寫此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妃子笑由此而得名的。   白糖罌   又名蜂糖罌(電白)。為早熟品種,主要產區在茂名市的電白羊角鎮,高州新垌鎮等地亦有零星栽培。約有二三百年的栽培歷史。   其他   廣東還有大紅袍、犀角子、白臘子、進奉、紅皮、將軍荔、香荔、鵝蛋荔、尚書懷、無核荔等,福建還有早紅、桂林、下番枝等,廣西有大早、靈山大香荔等,四川有捕木葉,蛇荔等品種。

膳食營養

營養價值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

荔枝食療

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癥狀;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果XX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   每100克荔枝所含熱量70.00千卡,營養素如下:   
膳食纖維0.50克維生素C41.00毫克鈉1.70毫克硒0.14微克
蛋白質0.90克維生素A2.00微克鎂12.00毫克銅0.16毫克
脂肪0.20克胡蘿蔔素10.00微克鐵0.40毫克錳0.09毫克
碳水化合物16.60克硫胺素0.10毫克鋅0.17毫克鉀151.00毫克
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1.10毫克磷24.00毫克鈣2.00毫克

食用注意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產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貧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適合。   不適宜人群   陰虛火旺者慎服。《食療本草》:多食則發熱。《海葯本草》:食之多則發熱瘡。《綱目》: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或衄血。病齒匿及火病人尤忌之。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   駕車者慎食荔枝。大量進食荔枝又很少吃飯的話,極容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症,出

荔枝

現頭暈、口渴、噁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嚴重者會發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規則、心律不齊等,這些癥狀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后產生的突發性低血糖,醫學上稱之為荔枝急性中毒,也稱「荔枝病」。開車時人體會消耗大量的熱量,而人體中的熱量主要來源於食物中的糖類。研究發現,司機在開車前或開車時食用荔枝過多,不但不能及時補充糖分,反而還會增加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   因為荔枝含豐富果糖,食后使人體血中果糖含量顯著升高,以致血中葡萄糖相對降低。而低血糖症的主要癥狀有看東西不清楚、心慌、手抖、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對司機來說,這是極其危險的。吃荔枝后,如果出現飢餓、無力、頭暈等癥狀,要趕緊口服糖水或糖塊,一般多能很快恢復。出現中毒表現者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鮮荔枝不宜空腹食用   鮮荔枝含糖量很高,空腹食用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痛、胃脹。而且空腹時吃鮮荔枝過量會因體內突然滲入過量高糖分而發生「高滲性昏迷」。   下火   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應注意每次食用的量,可適量喝涼茶預防和去除火熱。民間亦常用荔枝殼熬水喝下,下火效果明顯。

搭配宜忌

  ◆黃金搭檔   >>荔枝+紅棗   荔枝含有豐富維生素,可促進毛細血管的微循環;紅棗有養血補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補血及美容養顏功效。   >>荔枝+綠豆湯(綠茶、涼茶、淡鹽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綠豆湯(綠茶、涼茶、淡鹽水)是敗火之物。同食,能減少上火的影響。   >>荔枝+水產(禽類)   荔枝入菜,一般與水產或禽類等「白肉」搭配:一是因為色澤的考慮;二是因為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適合的就是海鮮,因為海鮮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烹調肉類時別用不粘鍋
  • 老人乘公交宜避開高峰
  • 小寶寶患感冒,盡量別輸液!
  • 8大常見祛痘誤區糾正方案
  • 10分鐘 輕鬆讀懂美白說明書
  • 粗糧 有什麼好吃的做法么?
  • 放屁對身體的益處有那些?
  • 關於我左眼角的黑痣
  • 廣式煲湯是如何煲出這麼好的味道
  • 圓臉頭髮多長為宜?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