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稱。我們所說的木瓜有兩大類,薔薇科木瓜屬植物木瓜與熱帶水果番木瓜科木瓜(番木瓜)。木瓜從用途上也分為食用和藥用木瓜。
分類
薔薇科木瓜屬植物木瓜薔薇科木瓜的花(Chaenomeles sinensis)
本屬植物有木瓜(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皺皮木瓜)等,幾種是原產中國的溫帶木本植物,其果實可供食用、藥用,同時花色美麗,也供觀賞;它們還是傳統文化、詩歌中所提到的木瓜,如《詩經》中的名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熱帶水果番木瓜科木瓜(番木瓜) 為番木瓜科番木瓜屬植物,原產東南亞,大概17世紀明朝後期時傳入中國,因外形與中國木瓜相似,故名「番木瓜」,同樣可以食用和藥用,但不供觀賞。 一種矮小的植物結出的果實(形狀類似菇娘) 原產地不詳,在雲南大部分地區可以發現。一年生,株高不超過一米,果實形似「菇娘」。經過壓榨,過濾,點石灰水一些處理可以得到透明,像果凍一樣凝固體,可以食用,但是沒有特別的味道。加入紅糖水、玫瑰糖可以增加口感——木瓜涼水,是雲南四處可見的特色飲品。製作方法起源不可考,可以算是中國人最自己的果凍。由於製作方法繁瑣等原因,只有雲南人才知道這種植物及其使用方法。 引進現代加工工藝之後,市場上可購買到「木瓜粉」,只要加入70℃以上的熱水或果汁,攪拌均勻,晾涼后即可凝固,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禁忌
北方木瓜,也就是宣木瓜,多用來治病,不宜鮮食。南方的番木瓜可以生吃,也可和肉類一起燉煮。搭配宜忌
□相宜的黃金搭配 √木瓜+牛奶=消除疲勞、潤膚養顏 √木瓜+帶魚=補氣、養血 √木瓜+蓮子=清心潤肺、健胃益脾 √木瓜+玉米=預防慢性腎炎和冠心病 √木瓜+豬肉=有助於吸收蛋白質 □相剋的禁忌搭配 ×木瓜+南瓜=降低營養價值選購與儲存
◎選購木瓜時,一般以大半熟的程度為佳,肉質爽滑可口。購買時用手觸摸,果實堅而有彈性者為佳。 ◎木瓜不宜在冰箱中存放太久,以免長斑點或變黑。番木瓜-成分
木瓜的成分:番木瓜鹼、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酶、番茄烴、維生素B、C、E、糖分、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隱黃素、蝴蝶梅黃素、隱黃素環氨化物等。功效
【性味】性平、微寒,味甘。番木瓜(20張) 【歸經】歸肝、脾經。 【功效】助消化之餘還能消暑解渴、潤肺止咳。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潤肺還可以幫助消化、治胃病,它獨有的木瓜鹼具有抗腫瘤功效,對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具有強烈抗癌活性。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齊敦果酸、木瓜酚、皂甙、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維生素 C、黃酮類、鞣質.種子含氫氰酸。 藥理作用 1. 對肝臟的作用 木瓜沖劑能減輕大鼠皮下注XX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細胞脂變及肝細胞壞死, 防止肝細胞腫木瓜
脹和氣球樣變,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 使SGPT顯著降低。 2. 抗菌作用 實驗表明:木瓜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多種腸道菌和葡萄球菌有顯著抑製作用, 對肺炎雙球菌和結核桿菌亦有明顯抑製作用.木瓜酸(1:4濃度)對恙蟲病立克次體有抑製作用,用木瓜治療感染恙蟲病立克次體的小鼠, 可降低其死亡率40~60%,但以早期治療效果較好.木瓜1g(生葯)與氯黴素10mg的療效相同。 3. 其他作用 應用細胞培養和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觀察測定方法, 研究木瓜對體外培養二倍體細胞形態、生長速度及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與吞噬指數的變化,結果提示木瓜能減緩細胞的生長, 降低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木瓜水煎液、醇提取液、結晶溶液(2.5%)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為有機酸.臨床應用
1.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腳氣腫痛。木瓜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濕,為治風濕痹痛所常用,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葯。如木瓜煎,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即以本品配乳香、沒香、生地。治腳氣腫痛,衝心煩悶,常與吳茱萸、檳榔等配伍。 2.用於吐瀉轉筋。木瓜治此症,一則使濕濁得化,中焦調和;二則舒筋活絡,使吐利過多而致的足腓攣急得以緩解。如蠶矢湯治療此症,即以本品與薏苡仁、蠶沙、黃連、吳茱萸等同用。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證。薔薇科木瓜屬木瓜
木瓜屬主要有三種植物分別是: 1.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別名木瓜海棠、光皮木瓜、榠楂、木李、木梨。 2.皺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Nakal),別名貼梗海棠、鐵桿海棠、鐵腳梨、川木瓜、宣木瓜。 3.毛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別名木桃,毛葉木瓜。 本文只詳細介紹常見的第1.2兩種。薔薇科木瓜(5張) 1.木瓜 【植物名稱】木瓜 【別名】木瓜海棠、光皮木瓜,木瓜花、木梨、木李、榠楂、カリン。 【學名】Chaenomelessinensis Koehne 【科屬分類】薔薇科木瓜屬 【性狀描述】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無枝刺;小枝圓柱形,紫紅色,幼時被淡黃色絨毛;樹皮片狀脫落,落後痕跡顯著。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5~9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刺芒狀細鋸齒,齒端具腺體,表面無毛,幼時沿葉脈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時密被黃白色絨毛;葉柄粗壯,長1~1.5厘米,被黃白色絨毛,上面兩側具棒狀腺體;托葉膜質,橢圓狀披針形,長7~1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沿葉脈被柔毛。花單生於短枝端,直徑2.5~3厘米;花梗粗短,長5~10毫米,無毛;萼筒外面無毛;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先端長漸尖,邊緣具稀疏腺齒,外面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內面密被淺褐色絨毛,較萼筒長,果時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紅色;雄蕊長約5毫米;花柱長約6毫米,被柔毛。梨果長橢圓體形,長10~15厘米,深黃色,具光澤,果肉木質,味微酸、澀,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木瓜-原植物
【產地】原產我國,現在山東、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都有栽培。 【用途】木瓜海棠花色爛漫,樹形好、病蟲害少,是庭園綠化的良好樹種,可叢植于庭園牆隅,林緣等處,春可賞花,秋可觀果。種仁含油率35.99%,出油率30%,無異味,可食並可制肥皂。果實經蒸煮後作成蜜餞;又可供藥用,但木瓜的藥效甚微,由於藥用效果差,國家葯檢局于2003年下文,禁止藥用。花可為糖制醬的作料,風味很美。樹皮含鞣質,可提制栲膠。木材質堅硬,可以製作傢具。 2.皺皮木瓜 【植物名稱】皺皮木瓜皺皮木瓜的花(Chaenomeles speciosa)
【別名】貼梗海棠、貼梗木瓜、鐵腳海棠、鐵桿海棠、鐵腳梨、川木瓜、宣木瓜 【學名】Chaenomelesspeciosa 【科屬分類】薔薇科 木瓜屬 【性狀描述】落葉灌木,高達2米,具枝刺;小枝圓柱形,開展,粗壯,嫩時紫褐色,無毛,老時暗褐色。葉片卵形至橢圓形,稀長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圓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具尖銳細鋸齒,齒尖開展,表面微光亮,深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無毛;葉柄長1~1.5厘米,無毛;托葉大,葉狀,卵形或腎形,邊緣具尖銳重鋸齒,無毛。花2~6朵簇生於二年生枝上,直徑3.5~5厘米,葉前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粗短,長3毫米或近於無梗,無毛;萼筒外面無毛;萼裂片直立,近半圓形,先端圓鈍,全緣或有波狀齒,邊緣有黃褐色睫毛,外面無毛,裡面被稀疏柔毛,長為萼筒之半;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具短爪,長1~1.5厘米,猩紅色或淡紅色;雄蕊35~50枚,直立,長1~1.3厘米,花絲微帶紅色;花柱中部以下合生,無毛,與雄蕊近等長,柱頭頭狀。梨果球形至卵形,直徑~5厘米,黃色或黃綠色,有不明顯的稀疏斑點,芳香,果梗短或近於無。花期4月,果期10月。皺皮木瓜
【產地】原產我國西南地區,現在南北各地多有栽培。緬甸亦有分佈。 【用途】花色紅黃雜揉,相映成趣,「占春顏色最風流」,為良好的觀花、觀果花木。多栽培于庭園供綠化用,也供作綠籬的材料,可孤植或與迎春、連翹叢植。果實可作蜜餞;又供藥用,能疏通經絡,驅風活血,有強壯、XX、鎮痛、平肝、和脾、化濕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亂轉筋,腳氣水腫,濕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風濕XX節痛。 其果實又名川木瓜,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川木瓜元月下旬開花,花有紅花、白花兩種,成熟上市時間為九、十月,果似蘋果狀,成熟果表面呈黃色,日照部分呈粉紅色,單果皺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重200-350克,盛產期畝產2000-2500公斤。川木瓜果實營養極為為豐富,每百克鮮果含維生素2731mg,抗衰老物3237No/g,還含有豐富蛋白質,酒石酸、磷、鐵、鈣等,是水果加工品、藥用品上乘原料,製作蜜餞品味獨特,酸甜純正可口,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纖維少,不含石細胞,質地較硬,耐貯運,川木瓜的藥用價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功能。對於滇南一代居民,更有混入辣椒和鹽再攪拌的吃法。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 .)的乾燥近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採收,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曬乾。 【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 (1)取濾液1ml,蒸干,殘渣加醋酐 1ml使溶解,傾入試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 滴,兩液接界處顯紫紅色環;上層液顯棕黃色。 (2)取濾液滴于濾紙上,待干,噴灑三氯化鋁試液,乾燥后,置紫外光燈 (365nm)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炮製】洗凈,潤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曬乾。 【性味】酸,溫。 【歸經】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用於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吐瀉轉筋,腳氣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備註】治風濕痹痛時一般用於腰膝酸痛者居多,常與虎骨等配用。為治吐瀉轉筋之要葯。用於暑濕霍亂,吐瀉轉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黃連、吳茱萸等葯同用。此外,本品又為治腳氣腫痛要葯,可配伍吳茱萸、紫蘇、檳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摘錄】《中國藥典》 【禁忌】 1.《食療本草》: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2.《醫學入門》:忌鉛、鐵。 3.《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 【各家論述】 1.李杲:木瓜,氣脫能收,氣滯能和。 2.《綱目》:木瓜所主霍亂吐利轉筋、腳氣,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雖主筋,而轉筋則由濕熱、寒濕之邪襲傷脾胃所致,故筋轉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屬陽明。木瓜治轉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則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溫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木平則土得令而金受蔭矣。《素問》雲: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孟詵雲:多食木瓜損齒及骨。皆伐肝之明驗,而木瓜入手、足太陰,為脾胃藥,非肝葯,益可征矣。 3.《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斂,酸能走筋,斂能固脫,得木味之正,故尤專入肝益筋走血。療腰膝無力,腳氣,引經所不可缺,氣滯能和,氣脫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嘔逆、霍亂轉筋,降痰,去濕,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斂肺禁痢,止煩滿,止渴。 4.《本草新編》: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養血衛腳之味,最宜與參、術同施,歸、熟(地)並用。 5.《得配本草》:血為熱迫,筋轉而痛,氣為濕滯,筋緩而軟,木瓜涼血收脫,故可並治。 6.《本草求真》:木瓜,酸澀而溫,止屬收斂之品,何書備著其功曰理脾、舒筋、斂肺?緣暑濕傷人,揮霍撩亂,吐瀉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傷元氣,損營衛而敗筋骨。木瓜氣味酸澀,既于濕熱可疏,復于損耗可斂,故能于脾有補,于筋可舒,于肺可斂,豈真肺胃虛弱,可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過,則又損齒與骨及犯癃閉,以其收澀甚而伐肝極,奈人僅知理腳,而不審其虛實妄投,殊為可惜。陳者良。 7.《本草思辨錄》:考古方用木瓜之證,如腳氣、腳痿、腹脅脹滿,多與辛溫葯為伍,不外驅寒濕之邪,輯浮散之氣,雖功在降抑,而終不離乎斂,故其治筋病于轉戾為宜,拘攣則非其所長。獨許叔微以木瓜治項強筋急,謂少陰之筋從足至項,為肝腎受邪所致。是病雖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沒藥為佐使,則其以伸筋任乳、沒,不以責木瓜,亦可見矣。日本木瓜
8.《雷公炮炙論》:調營衛,助谷氣。 9.《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10.《食療本草》:治嘔晼風氣,吐後轉筋,煮汁飲之。 11.《本草拾遺》: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飲服之。又腳氣衝心,取一顆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嘔逆,心膈痰唾。 12.《海葯本草》: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13.《日華子本草》:止吐瀉奔豚及腳氣水腫,冷熱痢,心腹痛,療渴。 14.王好古: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 15.《日用本草》:治腳氣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腫。 【藥理作用】 1.保肝作用。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損傷,自造型之日起,以10%木瓜混懸液按每日300mg/100g體重,給大鼠灌胃,連續10d,同對照組比較,給葯組肝細胞壞死和脂變較輕;可防止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並促進肝細胞修復,顯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轉氨酶水平。 2.抗菌作用。抗菌藥物篩選發現木瓜有較強抗菌作用。新鮮木瓜汁(每1ml濾液含生葯1g)和木瓜煎劑(1g/ml)對腸道菌和葡萄球菌有較明顯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徑在18~35mm;對肺炎鏈球菌抑菌作用較差,抑菌圈直徑8~12mm。較敏感細菌有志賀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及其變種、致病性大腸桿菌、普通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腸炎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等。木瓜注XX液(去鞣質)濃度1g/ml,仍有相似強度的抗菌活性。0.1mol/L氫氧化鈉調木瓜汁pH為3.4.5.6.6.5.7.5進行抑菌試驗,結果隨pH提高木瓜抗菌作用減弱。以木瓜水溶性部分中分離提取木瓜酚經體外抑菌試驗證明,其抑菌作用明顯,對各型痢疾桿菌抑菌圈為19-28.6mm。 其他作用。曾發現木瓜提取物對小鼠艾腹水癌有抑製作用,該提取物為熔點177~178℃的結晶。木瓜提取液85mg/d腹腔注XX,共7d,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呈抑製作用。 4.毒性。用體重18~25g小鼠25只,每1ml含0.5g生葯的木瓜注XX液進行尾靜脈注XX,每次0.2ml,分別以3h、8h、20h進行毒性試驗,結果均未見動物死亡。 【摘錄】《中華本草》 3.毛葉木瓜 大灌木或小喬木,常有明顯主幹,成株高達3~5m,枝刺短。葉片較狹長,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具芒狀鋸齒。花2~3(5)朵簇生,常單瓣,白色而花瓣邊緣和背面具深紅色暈、淺紅色或紅色,稀重瓣;萼筒發達,細長。現知5個觀賞品種。 (1) 『醉楊妃』(『Zui Yangfei』) 大灌木。花重瓣,直徑3~5cm;花瓣約25枚,近圓形;初開時外面紅色而內部綠白色,后漸變粉紅至淺紅色(RHS-CC 37A~39B)。該品種為新品種,是毛葉木瓜中目前發現的唯一的重瓣品種,由山東臨沂選育出。 (2) 『羅扶』(『Luofu』) (王嘉祥, 1998)木瓜食療
大灌木。花單瓣,花冠喇叭形,直徑2~3cm;花瓣三角形至不規則圓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邊緣和背面帶深紅色暈(RHS-CC 58B~58C)。果實近圓柱形,長8.5~11cm,直徑6.2~8cm。 (3) 『紅霞』(『Hong xia』) (王嘉祥,1998) 大灌木。花單瓣,花冠杯形,不開展,直徑2~3cm;花瓣圓勺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邊緣和背面帶深紅色暈(RHS-CC 63A~63B)。果實卵圓形,長約8cm,直徑7~7.5cm。 (4) 『蜀紅』(『Shu Hong』) 小喬木,主幹明顯。花1~3朵簇生,單瓣,花冠開展,直徑4~5cm;深紅色,RHS-CC 54A。萼筒細長,長達2cm。 (5)『金陵粉』(『Jin ling Fen』) 小喬木,主幹明顯。花單瓣,花冠開展,直徑3.5~4.5cm;淺紅色(RHS-CC 38B),花瓣圓勺形。花梗顯著,長達5mm。蒙山木瓜
蒙山木瓜是山東省臨沂市科委,市林業局及我所歷經多年時間從當地寶貴的野生木瓜資源樹種中精選、培育的珍貴樹種。經山農大及省果品研究所鑒定命名的蒙山珍品木瓜。並通過山東省科委鑒定,于96年9月獲得林業部珍稀名特產博覽會金獎,99年被衛生部公布為第一批葯食兼用水果,列入我市高效農業「星火項目」。以蒙山木瓜為原料生產的木瓜飲料 果脯、果醬、果茶等系列木瓜產品,已出口到日本、 韓國、香港等地市場 ,我處果農創畝產萬斤。收入萬餘元的喜訊,先後被《山東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及《農村大眾》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過 ,國外客商紛紛前來擴建開發原 料基地,在當地也流傳出一句順口溜「要想發,栽木瓜!」 蒙山地區木瓜品種介紹 沂蒙山區原有皺皮木瓜和光皮木瓜兩個種。從80年代以來,隨著木瓜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的木瓜品種 1.皺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Nakal) 別名貼梗海棠、貼梗木瓜、鐵腳梨。果實成熟7~10天後果皮微有皺縮,故名皺皮木瓜。果實可作蜜餞、果醬和果汁等多種食品。乾燥的果實做藥用。皺皮木瓜屬中藥木瓜的主流產品。 主產:山東臨沂、安徽宣州、河南洛陽,但面積甚少,產量不足中藥用量的千分之一,藥用缺口大。並具食用價值國家科研單位進一步研究出木瓜罐頭、果脯果凍、飲料等系列產品,色、香味,營養全超山楂、蘋果、桃、梨,其它水果製品,也經原商業部部級鑒定。產品深受國內外客商,消費者青睞,優質木瓜,供不應求。 2.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 別名木瓜海棠、降龍木、風水樹、香瓜、木瓜、榠楂、木李、木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光皮木瓜主要供觀賞,初夏賞花,秋季賞果,深秋夜色變紅也很艷麗。實生苗5-8年後XX花果期,光皮木瓜的藥效甚微。由於其果實木質無實用價值,果供觀賞,因其果實幹燥后仍然光滑,不皺縮,故名光皮木瓜,我單位主要用其繁殖綠化苗木。 木李:主產山東、河南、江蘇。由於藥用效果差,國家葯檢局與2003年下文,禁止藥用。這說明,木李在藥用方面、食用方面暫無用途,又因木李,也屬稀有樹種,樹形好、病蟲害少,作綠化銷路較好。 3.毛葉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 別名木桃。原產于中國西南一帶。落葉灌木至小喬木。果實卵球形或近圓柱形,先端有突起,長8~12cm,黃色有紅暈,味芳香。9~10月成熟。果實入葯,不可食用。耐寒力不及皺皮木瓜和光皮木瓜。 主產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北資丘。面積多達幾萬畝,產量千萬公斤以上。由於它曬乾,也有明顯皺紋,均作皺皮木瓜出售,是藥用真木瓜的假冒品。更有甚者,某些藥商把真木瓜說成是木桃、木李;把木桃、木李又說成是「真木瓜」張冠李戴、以假亂真。壓質壓價,低價收,高價賣。貪圖厚利,擾亂了市場,農民種植真木瓜收入低,打擊了農民種植真木瓜的積極性,制約了藥用木瓜質量的提高! 皺皮木瓜、光皮木瓜和毛葉木瓜的應用價值 《本草綱目》詳解:「津潤味不木者為木瓜。圓小於木瓜,味木而酢澀者為木桃。似木瓜而無鼻,大於木桃味澀者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楂及和圓子也」。中藥資料介紹:「木瓜(別名:皺皮木瓜、貼梗海棠)。木桃(別名:毛葉木瓜、木瓜海棠)。木李(別名:木梨、榠楂、光皮木瓜)。又載:「木瓜(指皺皮木瓜)皮薄,色亦黃,香而甘酸不澀,其子向裡子頭尖,一方面,食之益人」。「有和圓子、色微黃,蒂粗,其子小圓,味澀微咸,能傷人氣。有曼子,顆小,味絕澀,不堪用。有土伏子,味絕苦澀不堪,子如大祥油麻,餌之令人目澀,多赤筋痛也」。 因此發展木瓜,必鬚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根據用途合理種植,爭取種植木瓜達到致富的目的。發展木瓜,首選「葯食」兼用的蒙山皺皮木瓜優良品種,高產、優質。用途廣銷路好。不要盲目種植木李、木桃;野生、實生皺皮木瓜。木李、木桃結果木質、半木質。不能加工食用;藥用效果差。 蒙山木瓜的生理特徵 蒙山木瓜,別名皺皮木瓜,木瓜屬薔薇科落葉灌木,葉長橢圓型,葉尖銳,邊緣矩尺細蜜,適宜密植(2×1畝載220株,適合間作並不影響其他作物的生長)自花授粉,無大小年現象,枝條灰褐色,4月上旬開花,花朵簇生,先花後葉,花紅色艷,娥娜多姿,十分壯觀。果香四溢,它好栽培易管理,不擇土壤,耐寒耐旱,適應性強,抗菌抗病蟲害能力強管理粗放 ,近年來已在廣西、貴州、新疆、陝西、甘肅、浙江、南京、河北、北京,勝利油田等地栽植試驗成功!特高產!栽后1年開花試果,三年XX盛產期。一般畝產可達萬餘斤。熱帶水果番木瓜科木瓜
在樹上沒有熟的番木瓜(15張) 簡介 【植物名稱】(番)木瓜 區別于原產中國的木瓜:原產中國的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后供食用。番木瓜由於也是樹上結出的"瓜" ,也稱"木瓜",但為了區別,常加一個"番"字。番木瓜是番木瓜科。植株最簡單的區分方法是番木瓜只有主幹,莖不分枝。果實切進去,如果是番木瓜,種子是一大堆。而木瓜橫切開,情況與蘋果橫切類似,種子分別分佈在5室,因為木瓜與蘋果、梨都屬於薔薇科,蘋果亞科 的植物。木瓜
【中文別名】番木瓜,番瓜、石瓜、蓬生果、乳瓜、木冬瓜、萬壽果、萬壽匏、奶匏、màsānpō(雲南邊疆少數民族) 【拉丁學名】CaricapapayaLINN. 【科屬分類】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屬(Carica) 【性狀描述】 番木瓜屬番木瓜科番木瓜屬軟木質小喬木,高達8米,有乳汁。莖不分枝,有大的葉痕。葉大,聚生莖頂,葉柄長,中空;葉互生,掌狀深裂。全年開乳黃色花,單性,雌雄異株。漿果大,長圓形,熟時橙黃色;果肉厚,黃色。 【產地分佈】 原產于墨西哥南部以及鄰近的美洲中部地區,現主要分佈于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印度和斯里蘭卡;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島,美國的佛羅里達,夏威夷,古巴以及澳洲。我國主要分佈在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台灣等省(區)。 【用途作用】 番木瓜的果實、種子及葉均可入葯。果實含水分90%、糖5~6%、少量的酒石酸、枸櫞酸、蘋果酸等。種子含脂肪油25%。葉含番木瓜鹼及番木瓜甙、膽鹼等。 【營養價值】 (番木瓜)每100克木瓜含水分92.2克,蛋白質0.4克,異亮氨酸14毫克,亮氨酸20毫克,賴氨酸9毫克,苯丙氨酸19毫克,酪氨酸番木瓜樹
6毫克,蘇氨酸11毫克,纈氨酸17毫克,天冬氨酸157毫克,番木瓜
谷氨酸38毫克,甘氨酸17毫克,精氨酸6毫克,組氨酸18毫克,甘氨酸19毫克,丙氨酸17毫克、脯氨酸9毫克、絲氨酸12毫克,碳水化合物7克,脂肪0.3克。此外,還含有番木瓜蛋白酶、凝乳酶、維生素A原以及B、C、D、E等多種維生素、番木瓜鹼等。 【利用加工】 夏、秋季採集成熟果實,生食或熟食,或切片,曬乾備用。葉全年可采,鮮用或晾乾備用。此外,番木瓜果實可加工製成木瓜糖、果醬、果脯及罐頭。青果的乳汁富含番木瓜酶,有消化蛋白質的功能,在工業上用途極廣。木瓜從移栽到結果只需6個月左右,它單桿直立,常年不斷開花結果單果重1~3斤,每株一年可產果70斤左右,最高單株產果130斤,木瓜果肉厚實、香氣濃郁、甜美可口、營養豐富,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潤肺還可以幫助消化、治胃病,它獨有木瓜鹼具有抗腫瘤功效,對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具有強烈抗癌活性,木瓜耐貯運,採收后自然存放1~2月,產果早,並且第一年獲高產畝產達2000斤以上,畝栽250株。 【營養分析】 1.健脾消食: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現代醫學發現,木瓜中含有一種酵素,能消化蛋白質,有利於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番木瓜
2.抗疫殺蟲:番木瓜鹼和木瓜蛋白酶具有抗結核桿菌及寄生蟲如絛蟲、蛔蟲、鞭蟲、阿米巴原蟲等作用,故可用於殺蟲抗癆。 3.通乳抗癌:木瓜中的凝乳酶有通乳作用,番木瓜鹼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故可用於通乳及治療淋巴性白血病(血癌)。 4.補充營養,提高抗病能力 :木瓜中含有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及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有效補充人體的養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5.抗痙攣: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鹼具有緩解痙攣疼痛的作用,對腓腸肌痙攣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果實含有豐富木瓜酶,維生素C、B及鈣、磷及礦物質,營養豐富,果實含大量豐富的胡蘿蔔素、蛋白質、鈣鹽、蛋白酶、檸檬酶等,具有防治高血壓、腎炎、便秘和助消化、治胃病,對人體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抗衰老的作用,還有美容護膚養顏的功效。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缺奶的產婦、風濕筋骨痛、跌打扭挫傷患者、消化不良、肥胖患者 2. 不適宜:孕婦、過敏體質人士。 烹飪指導 治病多採用宣木瓜,也就是北方木瓜,又名皺皮木瓜的,不宜鮮食;食用木瓜是產于南方的番木瓜,可以生吃,也可作為蔬菜和肉類一起燉煮。 1.舒筋活絡。用於濕痹引起的肢體拘攣疼痛,本品能祛濕邪,解拘攣,舒筋絡。常配牛膝、威靈仙同用。 2.和胃化濕。本品氣香能醒脾和胃,味酸能生津空運舒筋,常用於治療胃失和降的嘔吐、疼痛、泄瀉。 藥用價值宋代名醫許叔微在《本事方》中記載一則有趣的故事:安徽廣德顧安中外出,偶然腿腳腫痛,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將兩腳放在一包裝貨的袋子上,下船時突然發現自己腿腳腫脹疼痛竟然好了許多,感到十分驚奇,就問船家袋中裝的是何物?船家回答是木瓜。顧安中回家后,就買了一些木瓜切片,裝于袋中,每日將腳放在上面,不久,他患的腿腳病就痊愈了。這一記載說明,木瓜確有治療風濕痹痛的神奇功效。 當然,上面說的是一種藥用木瓜,亦稱鐵腳梨,為我國特有的野生果,因它產于安徽宣城(古稱宣州),故稱其為「宣木瓜」。而平時食用的木瓜,即水果店里的木瓜,因其產于熱帶美洲,屬舶來品,我國自古習慣將國外稱番地、番邦,故名其為「番木瓜」,國內主要產于廣東、海南、台灣等地。宣木瓜和番木瓜原植物種類完全不同,因此,其性味、功效亦不相同,應予區別。 番木瓜番木瓜-果實
【出處】《現代實用中藥》 【拼音名】 Fān Mù Guā 【別名】石瓜(《品彙精要》),萬壽果(《肇慶府志》),蓬生果、乳瓜(《嶺南雜記》),番瓜(《植物名實圖考》),木瓜(《台灣植物名錄》),廣西木瓜、木冬瓜(《陸川本草》)。 【來源】為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果實。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 【原形態】 番木瓜,又名:冬瓜樹(《羅江縣誌》)。喬木,高達8米,不分枝或有時于損傷處抽出新枝;干質柔,有大的葉痕。葉大,近圓形,通常掌狀7~9深裂,直徑可達60厘米,每一裂片再為羽狀分裂;柄中空,長60厘米或過之,雄花無柄,排列于一長而下垂、長達1米的圓錐花序上,聚生,草黃色,花冠管柔弱,長約2厘米,雄蕊10,著生於花冠上;雌花幾無柄,單生或數朵排成傘房花序,花瓣黃白色,披針形而旋扭,分離,子房上位,1室。果矩圓形或近球形,熟時橙黃色,長10~30厘米;果肉厚,黃色,內壁著生多數黑色的種子。花期全年。 【生境分佈】廣東、福建、台灣、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果實長橢圓形或瓠形,表面黃棕色或深黃色,有十條淺縱槽,長15~25厘米,直徑7~12厘米,果皮肉質,有白色漿汁。種子多數,橢圓形,外包有多漿、淡黃色的假種皮,長6~7毫米,直徑4~5毫米,種皮棕黃色,具網狀突起。 【化學成份】果實含番木瓜鹼、木瓜蛋白酶、凝乳酶;在淡黃色的果實中含隱黃素、蝴蝶梅黃素、β-胡蘿蔔素、δ-胡蘿蔔素和隱黃素環氧化物等色素;在紅色的果實中尚含西紅柿烴。種子含異硫氰酸苄酯、番木瓜甙。 【藥理作用】 ①抗腫瘤作用②抗菌和抗寄生蟲作用③蛋白酶的作用 ④其他作用靜脈注XX木瓜蛋白酶可引起組織胺釋放,延長血凝時間,發生休克。從漿汁中獲得的蛋白性物質無論試管試驗或整體試驗均有顯著的抗凝作用,在抗凝劑量時(狗,2毫克/公斤),對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無明顯作用,大劑量對心臟有直接抑製作用。由於過敏及引起迴腸痙攣,其治療應用仍受限制。 番木瓜鹼可引起家兔血壓下降,對離體蛙心、兔心引起擴張期停止,使蛙後肢血管收縮,兔耳殼、腎臟、小腸及冠狀血管舒張。 番木瓜鹼抑制腸管(貓、兔及豚鼠)及氣管(豚鼠)平滑肌,對妊娠XX(兔及豚鼠)及正常XX(豚鼠),少量使之XX,大量使之麻痹,對骨胳肌則使之麻痹。 種子含番木瓜甙及芥子酶,前者和芥子甙類似,水解后產生刺激性揮發物。果實的漿汁對豚鼠XX有明顯的加強收縮作用,據云種子有墮胎作用,曾用作通經劑及抗刺激劑。 【毒性】番木瓜鹼對中樞神經有麻痹作用,對小鼠及兔于中毒末期引起輕度痙攣,中毒死因主要是呼吸麻痹與心臟障礙。 【性味】 酸、溫。歸肝、脾經。 【功效】除濕利痹,緩急舒筋,消食,治腳氣。 ①《綱目》:"苦,平,無毒。"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酸苦澀,無毒。"③《陸川本草》:"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 治胃痛,痢疾,二便不暢,風痹,爛腳。 ①《綱目》:"主心痛,煎汁洗風痹。"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氣,散滯血,療心痛,解熱郁。" ③《嶺南採藥錄》:"果實汁液,用於驅蟲劑及防腐劑。" ④《現代實用中藥》:"未熟果液,治胃消化不良,併為營養品,又為發奶劑。熟果,可利大小便,也可治紅白痢疾。" ⑤《陸川本草》:"治手足麻痹,遠年爛腳。" ⑥《本草新編》:木瓜,味酸,氣溫,無毒。入手太陰、足厥陰之經。氣脫能固,氣滯能和。平胃以滋脾,益肺而去濕,助谷氣,調榮衛,除霍亂,止轉筋,祛香港腳,禁水利。但可臣、可佐使,而不可以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養血衛脈之味,最宜與參、術同施,歸、熟並用,生者可以辟邪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研末5~8分;或絞汁飲。外用:煎水洗。 【摘錄】《中醫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