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有機體對某些藥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現象,藥物過敏。過敏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物質過敏。當你吃下、摸到或吸入某種物質的時候,身體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導致這種反應的物質就是所謂的「過敏原」。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製造抗體用來保護身體不受疾病的侵害;但過敏者的身體卻會將正常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的東西,產生抗體,這種物質就成為一種「過敏原」。
詞語釋義
過敏
詞目:過敏
拼音:guò mǐn
基本解釋
對某些物質(如細菌、花粉、食物或藥物)、境遇(如精神、情緒激動或曝露陽光)或物理狀況(如受冷)所產生的超常的或病理的反應
當人體抵抗抗原侵入功能過強時,在過敏原的刺激下就會發生過敏反應。
詳細解釋
1. 有機體對某些藥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現象。
2. 過分敏感。
豐子愷《「藝術的逃難」》:「因為過去種種憂慮傷害了我的神經,使它由過敏而變成衰弱。」許傑《鄰居》:「她的過敏的神經,似乎聽見 小文 的顫動的語句。」 過敏是一種機體的變態反應,是人對正常物質(過敏原)的一種不正常的反應,當過敏原接觸到過敏體質的人群才會發生過敏,過敏原有花粉、粉塵、異體蛋白、化學物質、紫外線等幾百種。在過敏反應的發生過程中,過敏介質起著直接的作用,過敏原是過敏病癥發生的外因,而機體免疫能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對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的氧化破壞是過敏發生的內因。一般來講, 當「過敏原」第一次XX機體時,肥大細胞或者是嗜鹼性粒細胞結合,產生白三烯,攝護腺素等等的過敏因子,但並不會立即產生過敏,此特性有些將維持2~3天,有的數月。當機體第二次接受這種「過敏原」時,肥大細胞才會變形,產生過敏因子,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過敏現象。病理
概述
過敏症是一種文明病。醫學上把過敏(變應性)分為4種不同的種類,並以羅馬數字I至IV來命名。其中最常見的是I型和IV型。I型有時也被稱為「特應性」或者「速髮型變應性」。例如,人體在被昆蟲蜇傷後幾秒鐘就會作出反應,動物毛髮過敏和花粉過敏在幾分鐘內就有反應,食物過敏的時間則在30分鐘以內。與此相反,IV型過敏的反應則要慢得多,癥狀要在一天或者幾天之後才會出現。例如裝飾物過敏和許多類型的職業過敏等。因此,人們把其稱為「遲髮型變應性」。花粉過敏
過敏 (即變態反應) 的定義有多種版本,為了闡述這個重要問題和確保醫學工作者在一個統一的概念中交流,WAO 推薦使用一套國際統一的定義和術語。在這之前, 歐洲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會曾經出版了";一個修改的免疫定義法";,並推薦使用這套術語(Ref: Johansson et al. Allergy 2001). 在這個基礎上,WAO 再次進行了修改和補充,並建議推廣使用這套最新版本 (Ref: Johansson et al. JACI,2004).專家推薦使用康美過敏套裝根治過敏。過敏
過敏是指由免疫機制誘導的高敏反應。過敏可以是體液(抗體)或者是細胞免疫機制介導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可產生過敏反應的抗體屬於IgE類,這些個體可以歸類于患有IgE-介導的過敏反應。然而,並非所有的";特異反應性" (atopy) 個體都會發生與 IgE 相關的";過敏反應".在非-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中,抗體也可以屬於IgG一類,例如: 包含右旋糖苷的免疫複合物導致的過敏性休克和和現在罕見的血清病,它們以前被歸於三型過敏反應。在患有過敏性支氣管肺曲黴菌病(ABPA)病人中, IgE 和 IgG 抗體都可以被檢出.接觸性過敏性皮炎是以淋巴細胞為介導的過敏性疾病的代表。過敏源
大多數能與 IgE 和 IgG 抗體發生反應的過敏原是蛋白質.它們通常帶有碳氫側鏈,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單純碳水化合物也可以作為過敏原。在少數情況下一些低分子的化學物質,如:異氰酸鹽和酐可以作為半抗原,而且仍被歸為屬於 IgE抗體的過敏原.在接觸性過敏性皮炎的病例中典型的過敏原是小分子的化學物質,如:絡,鎳和甲醛,它們可以與T細胞發生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叫做過敏原。特異反應性 (atopy):
特異反應性具有個體和/或家族傾向性.而且多發生在兒童或青春期。當這些個體首次接觸變應原(蛋白質)時即可發生致敏反應併產生相應的 IgE 抗體.這些反應可引發一些特殊的臨床癥狀,如哮喘,鼻-眼結膜炎, 或皮疹等。";特異反應性";和";特異反應性的";定義僅限於那些具有遺傳傾向,並且對環境中常見過敏原(對於多數人不產生反應)可發生致敏反應並可長期產生相應的特異性 IgE 抗體的個體.所以特異反應性在臨床上是指對 IgE 抗體高反應性個體,它只能用於那些經過臨床血清學,或皮試檢查后證實的個體。過敏癥狀發生在具有";特異反應性";個體時可以說是特異反應性的, 如特應性哮喘 (atopic asthma).然而,由IgE介導的哮喘通常不應該被統稱為特應性哮喘。皮膚試驗陽性和IgE抗體出現都不應該作為判斷個體是否具有特異反應性的唯一指標. 是指在接觸正常耐受閾以內的刺激物后所發生的臨床癥狀或體征。非過敏性超敏反應:
非過敏性超敏反應是用來描述免疫機制尚未被證實的超敏反應的術語.過敏體質
概述
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如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藥物性皮炎,甚至剝脫性皮炎。但是偶爾對某種已知因素發生高反應性,不能稱作「過敏體質」。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
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是複雜而多樣的,可能是因為兒童皮膚比較嬌嫩,由於風吹或被日光暴曬,可以引起。因此要注意避免以上因素.另外,適當注意小兒是否吃母奶,如果吃母奶。母親飲食不注意,吃了魚蝦可以通過母乳引起小兒過敏.這樣就需要大人注意飲食。避免容易過敏的食物.如:魚蝦、蘑菇、草莓花草等。過敏體質的特徵
從免疫學角度看,「過敏體質」的人常有以下特徵:
①免疫球蛋白E(IgE)是介導過敏反應的抗體,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微,而某些「過敏體質」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倍~10.000倍。
②正常人輔助性T細胞1(Th1)和輔助性T細胞2(Th2)兩類細胞有一定的比例,兩者協調,使人體免疫保持平衡。某些「過敏體質」者往往Th2細胞佔優勢。Th2細胞能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4(IL-4)物質,它能誘導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
③正常人體胃腸道具有多種消化酶,使XX胃腸道的蛋白質性食物完全分解后再吸收入血,而某些「過敏體質」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質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異種蛋白XX體內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此類患者常同時缺乏分佈于腸粘膜表面的保護性抗體——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類抗體可使腸道細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這樣便加速了腸粘膜對異種蛋白吸收,誘發胃腸道過敏反應。
④正常人體含一定量的組織胺酶,對過敏反應中某些細胞釋放的組織胺(可使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壞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對某些物質有過敏反應,癥狀也不明顯,但某些「過敏體質」者卻缺乏組織胺酶,對引發過敏反應的組織胺不能破壞,而表現為明顯的過敏癥狀。
造成上述免疫學異常的根本原因常與遺傳密切相關。發病原因
內在因素就是本身具有過敏體質,這在皮膚過敏的發病中起主導作用。及早徹底脫敏是治療皮膚過敏防止複發的關鍵。美味的海鮮也可能引起過敏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鮮、蛋白質,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塵蟎、寒冷天氣、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是皮膚過敏最常見的誘因。由於如此複雜的原因,使得皮膚過敏因眾多的發病原因和誘發因素交織在一起而反覆發作。
皮膚過敏是造成痘痘的元兇 : 根據歐美國家的門診經驗,因為痘痘而求診的患者中,皮膚過敏是引發痘痘的重要原因。尤其有些痘痘又多又癢,就算經過治療也時好時壞。一般談到痘痘的成因,通常不外乎是飲食、荷爾蒙不協調、壓力或是遺傳所造成,但從臨床病例中發現,一些原因不明、難以根治的痘痘,都是因為沒有同時治療皮膚過敏所導致反覆發作。經過服用皮膚過敏治療套裝,皮膚問題不久就有好轉的現象。
皮膚細胞生理學研究指出,敏感性肌膚是因為皮膚細胞受損,而使皮膚的免疫力下降,如果未能及時修補這些受損細胞,便會造成它們不斷分裂出免疫力不良以及皮脂膜分泌不完整的皮膚細胞,因此產生各種敏感性肌膚的困擾及許多後遺症,譬如皮膚長期過敏,因為過敏而產生皮膚受傷引起的色素沉澱、紅腫,毛孔粗大、粉刺痘痘,色斑,老化皺紋。
過敏現今是困擾美容業和醫療業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化妝品過敏是許多女性和特殊職業者碰到的問題,包括:口紅造成口唇紅腫、疼痛,染髮劑造成的頭皮紅斑、水皰,防曬霜、祛斑劑造成的瘙癢、疼痛及色素沉著。過敏人群皮膚敏感,塗抹看似簡單的化妝品也會出現不良反應。常見的有口紅、染髮劑等,使用后即出現皮膚紅、腫、熱、癢、痛、起水泡等過敏症問題,非但找不到美的感覺,尷尬卻時常發生。過敏疾病的命名
哮喘
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都在炎症過程中起作用。在易感的個體中,這個炎症反應導致反覆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和咳嗽等, 這些癥狀通常發生在夜間和清早.這個炎症反應也可以導致呼吸道粘膜對於各種刺激物的反應性增高。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是指由免疫機製為介導的哮喘.當有證據表明是IgE-介導的過敏機制時"IgE-介導性哮喘";被推薦使用。IgE 抗體能激發速發和遲發哮喘反應.然而在其他的過敏反應中,T 細胞相關的反應可能是在晚期和延遲反應中的重要因素。根據癥狀的持續時間,哮喘可分為間歇性和持續性兩大類 (就如在《過敏性鼻炎以及其對哮喘的影響》文獻中所推薦的).非過敏性哮喘
這是指非免疫機制介導的哮喘的術語。舊的術語例如 ";外在的" 和 ";內在的","外源性" 和 "內源性" 已經不再用於區分過敏性和非過敏性哮喘.鼻-眼結膜炎:
由免疫機制介導的鼻粘膜和眼結膜超敏反應癥狀應該被稱為過敏性鼻-眼結膜炎。大多數這類病例都是由 IgE 介導的.基於癥狀的持續時間,它可以分為間歇性和持續性的。皮炎
泛指發生在皮膚的局部炎症反應.通常所說的";特異反應性皮疹/皮炎";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它是若干疾病所共有的臨床表現和特徵。更為恰當的術語應該是皮疹 (eczema).在患有皮疹的病人中, 其中一些病人具有特應性(stpoic)體質和相關的過敏性哮喘和鼻-眼結膜炎等,在這種情行下可稱為特應性皮疹。長期或密切接觸低分子量化學物質也可能激發以Th1型淋巴細胞介導的過敏性接觸性皮炎.但接觸性皮炎也可以由其它非過敏性因素所導致, 如刺激性或毒性物質所導致的接觸性皮炎。
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其中兒童數量最多,估計到2010年,患病率將達到40%。
在7月8日全球首個「世界過敏日」里,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院士指出,中國有兩億多人患過敏性疾病,脫敏已是公認療效顯著的療法。
鍾南山院士介紹,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預計2010年將達到全球人口的40%。依此類推目前中國有兩億多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應引起重視。
誘發過敏反應的抗原稱為過敏原。過敏原是過敏發生的必要條件。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常見的有2000-3000種,醫學文獻記載接近2萬種。它們通過吸入、食入、注XX或接觸等方式使機體產生過敏現象。常見的過敏原如下:
A、吸入式過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B、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動物脂肪青黴素
、異體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藥、香油、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輻XX、化妝品、洗髮水、洗潔精、染髮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錶、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D、注XX式過敏原:如青黴素、鏈黴素、異種血清等。
E、自身組織抗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XX、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什麼是過敏源
過敏原又稱為致敏源或變應源。其中,過敏源為通俗用語,致敏原或變應源為醫學術語,是指能夠使人發生過敏的抗原。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接觸過敏原一定時間后,機體致敏。致敏期的時間可長可短,這段時間內沒有臨床癥狀,當再次接觸過敏原后,方可發生過敏反應。所以說,往往第一次接觸到的物質不會過敏,反覆的接觸后,可出現過敏性癥狀。反覆接觸后,癥狀一般會逐漸加重。
在過敏的發生過程中,過敏介質起著直接的作用,過敏原是過敏病癥發生的必要條件,而大量自由基的存在是過敏發生的根源。自由基氧化破壞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的細胞膜,使之受損、變性,機體的免疫能力低下,為抗原、抗體變態免疫反應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導致細胞XX,過敏介質釋放,使得過敏病癥發生。皮膚過敏謹慎用藥
皮膚過敏多見於女性,男性也較易發生,表現為顏面、頸部輕度的紅斑、水腫,隆起或伴有少數米粒大的紅色水腫性小丘疹;有的表現為眼周或頸部紅斑,水腫不明顯;有的類似濕疹,表面輕度粗厚,有細薄脫屑,常伴有瘙癢。
春季皮膚容易過敏的主要原因是花粉,其次是日光的刺激。冬季日光強度弱,而且人們很少在室外活動,到了春季,接受日光照XX的強度大、時間長,皮膚一下子不能適應,容易發生炎症。另外,面部塗抹的化妝品經過日曬及溫度升高的改變,也容易使皮膚過敏。
一旦皮膚發生過敏,不但瘙癢難忍,而且影響美觀,於是不少人聽從他人的建議,從家裡的藥箱找出含有激素的軟膏,塗在面部,瘙癢一般都能立刻消失,皮疹也迅速消退,但很快還會複發,再次使用這些激素類的軟膏,仍然有效。
反覆多次后,面部容易出現潮紅、毛細血管擴張、乾燥、粗糙等,並轉變為「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感覺面部火燒火燎,而且很難看。這時治療起來十分棘手,需要很長時間,有人甚至永遠不能恢復正常。
有過敏史的女性朋友應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一旦面部出現皮疹,最好多在室內,並停用所有化妝品。常見過敏的種類與診斷
1.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
概念:一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疾病。機體對某些物質發生變態反應,引起廣泛性小血管炎,使小動脈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伴有出血和水腫。
病因:
〈1〉細菌、病菌和腸道寄生蟲等;
〈2〉食物;
〈3〉藥物、磺胺解熱鎮痛劑等;
〈4〉其它(昆蟲咬傷、植物花粉、預防接種等)。
臨床表現:兒童和青少年多見。發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並且全身不適、疲倦乏力、發熱和食慾不振等,繼之出現皮膚紫癜,伴有關節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這些癥狀往往易誤診。
類型:
〈1〉皮膚型最常見,因真皮毛細血管和小動脈呈無菌性、壞死性血管炎,多數以皮膚瘀點為主要表現,可伴有皮膚輕微瘙癢、小型蕁麻疹或丘疹。瘀點在四肢和臀部,特別在下肢的內側為多見。
〈2〉腹型主要表現為腹痛,常呈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通,可伴嘔吐、腹瀉和便血。
〈3〉關節型以關節腫脹、疼痛為主,多發生在膝、踝、肘、腕等關節。
〈4〉腎型以兒童為多見。多在紫癜后一周出現蛋白尿和血尿,有時伴浮腫,可發展為慢性腎炎。
〈5〉混合型和特殊類型特殊型可有驚厥、癱瘓和昏迷。2.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主要表現為皮膚紅腫、搔癢、疼痛、蕁麻疹、濕疹、斑疹、丘疹、風團皮疹、紫癜等。有以下幾種表現:
(1)葯疹有些藥物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紫癜、水泡及表皮鬆懈、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後多無色素沉著。西藥過敏較為多見,如青黴素、磺胺類(如smz)、安乃近過敏。而中藥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為過敏原。據報道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草藥有魚腥草、鴉膽子、天花粉、冰片、大黃等。中成藥如六神丸、牛黃解毒片、復方當歸注XX液、丹參舒心片等。葯疹發生后,必須立即停用該類葯。
(2)接觸性皮炎 指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后,局部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泡、脫皮等現象出現。能使皮膚產生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首飾、錶鏈、鏡架、涼鞋、化纖布料、外用藥、化學品、化妝品等。一旦發現有上述癥狀,立即尋找導致過敏的物品,並停止接觸,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的人多屬於過敏人群。
(3)濕疹 有明顯滲出。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這與化學製品的濫用、環境污染、三廢治理不善、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等因素有關。發病特點: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可發生於體表的任何部位;反覆發作;局部或全身可見紅斑、丘疹、水泡、糜爛、滲出、結痂、脫屑、色素沉著;劇烈瘙癢。
(4)蕁麻疹(風團、風疹塊) 定義:機體對各類刺激在皮膚上表現的一種血管神經XX(皮下組織的小血管擴張,管壁的通透性XX,發生滲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腫)。病因:一外在接觸冷、熱、日光等刺激;蚊、蟲叮咬;蕁麻、漆樹等植物;二內部接觸魚、蝦、海產品、蘑菇、磺胺類葯、水楊酸、青黴素、血清、寄生蟲產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經月經不調、精神緊張、疲倦、抑鬱等;四家族遺傳史(過敏體質的遺傳)。癥狀:一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燒灼感。二出疹:患處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塊狀的浮腫性風團,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見為指甲至硬幣大小,略高於周圍皮膚。
(5)皮膚划痕症皮膚瘙癢,用手抓後起一條條傷痕。嚴重時不划,稍與硬物擠碰就會發病,癥狀同蕁麻疹。
(6)紫外線過敏陽光中的uva和uvb這兩種穿透性紫外線,會直達皮膚真皮層,使過敏體質的人身上出現紅、灼、熱、痛,這便是醫學上常說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線過敏。同時,紫外線輻XX還會導致健康殺手--自由基在體內急劇增加,使局部皮膚產生皺紋、色素沉積、細胞損害,甚至改變免疫系統,造成更嚴重的光毒性和光過敏反應。常規紫外線防護措施包括防曬霜和防紫外線遮陽傘的使用,防曬霜只能阻擋部分uva,對uvb則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線遮陽傘對從地面和牆面反XX來的紫外線根本無能為力。專家指出:日光性皮炎、紫外線過敏者必須內治。
(7)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表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皮疹最為常見,多發生在臉部、口周的紅斑,軀幹部也較多見,瘙癢脫屑,並可有色素沉著。另有一種,在食用野菜后,經日光照XX皮膚可出現光感性皮炎,面頸手部呈現慢性浮腫,全身乏力、噁心、腹瀉、腹痛。引起過敏的常見食物有海鮮(尤其是貝類)、筍、香菇、牛奶、番茄、大麥、野菜、水果、果仁、大豆、花生、巧克力等,但有時引起過敏的並非食物本身,而是消毒劑、防腐劑等,也有人發現同時服用青黴素、牛奶也會引起過敏反應,此時的病因應該是青黴素的可能性大。
(8)化妝品過敏 化妝品能導致皮膚紅、腫、熱、痛、起水泡等過敏症。從醫學角度講,如果發現對某種化妝品過敏,最好不用。但生活中有時卻又離不開,如中老年人染髮和職業女性的淡妝。這時最科學的方法是從根本上改善過敏體質。3.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好發於春天花開季節,秋冬寒冷季節,致敏介質作用於支氣管上,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導致廣泛小氣道狹窄,造成喘、憋、咳嗽,嚴重者窒息甚至死亡。
過敏性哮喘多在幼年發病,患者常具有某些物質過敏的特應性體質,如吸入冷空氣、花粉、塵蟎等;進食魚蝦、牛奶等;或接觸某些藥物,如青黴素。當這些過敏原XX患者體內,便通過一系列反應,使肥大細胞或嗜鹼細胞釋放致敏活性物質,作用於支氣管上,造成廣泛小氣道狹窄,發生喘憋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哮喘可以致命。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有三個:一是陣發性連續性的噴嚏,每次發作一般不少於5個,多時甚至達到十幾個、幾十個,打噴嚏的時間常以早起、夜晚入睡或隨季節變換加重,嚴重的幾乎每天都有會發作幾次;二是噴嚏過程后大量清水樣的鼻涕;三是鼻腔的堵塞,每次發作的輕重程度不一,可持續十幾分鐘或幾十分鐘不等。 紅血絲主要是因為面部毛細血管擴張或一部分毛細血管位置表淺引起的面部現象,面部紅血絲患者面部看上去比一般正常膚色紅,有的僅僅是兩側顴部發紅,邊界呈圓形。這種皮膚薄而敏感,過冷、過熱、情緒激動時臉色更紅。嚴重者還會形成沉積性色斑,難以治愈,不僅影響外表的美麗,還會給心理造成陰影,給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由此可知,去除紅血絲不僅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引起紅血絲的原因很多,大致分兩大類型:遺傳型和誘髮型。遺傳型多是遺傳而得,常有家族性;誘髮型最為多見,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局部長期使用皮質類激素藥物,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皮膚變薄、萎縮等;二是居住高寒地區或受過凍傷,致使血液循環受阻,血管壁淤滯使面部呈現一條條紅血絲;三是經過美容換膚,因為換膚品主要含「 苯甲酸」,用「 苯甲酸 」反覆刺激薄嫩、細膩的顏面部位,使沒有受到保護的真皮層暴露于外部,接受強烈紫外線的照XX所致;四是敏感皮膚一般角質層薄,它們對外界的陽光、藥物、化妝品、氣溫(冷熱)等都比較敏感,導致未稍血管時緊時松,呈現反覆淤血狀態,造成血管迂迴擴張,形成紅血絲。
紅血絲與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直接有關,風吹、日曬、高溫刺激,傷及顏面經絡,導致血脈擴張而發病;或有淤血阻滯經絡,血脈運行不暢,淤血阻滯肌膚,使血脈擴張 ; 血液循環不好,導致體內的毒素難以排出體外,也會形成 紅血絲。血液循環的不好與身體 缺乏維他命和微量元素也有直接關係,這些物質的缺乏直接使毛細血管壁缺乏彈性,造成擴張。由此可見,紅血絲的產生是多種原因相互作用造成的,單純針對一種原因治療都只能是一時有效。單純的使用化妝品治療都是治標不治本。 支氣管哮喘是由於細支氣管狹窄引起的陣發性呼吸困難,肺暫時性處於過度XX狀態的一種臨床情況,呈發作性,一般在短期內可自行緩解。多在兒童期開始發病,青、中年也有。一般認為本病是由於人體對某些物質過敏引起的,病因比較複雜。一般多在冬季、夜間發作比較頻繁。發作前,有時可有預感。病人開始時有胸部緊悶,隨即表現為呼吸困難,特別是呼氣難,伴有哮鳴,常被迫坐起,使勁呼吸,嚴重發作時可口唇發紫,全身冷汗,焦慮不安。發作可持續幾十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不等。發作后全身乏力。控制發用的藥物主要有茶鹼類葯如氨茶鹼等,擬腎上腺素類葯如腎上腺素、麻黃素、舒喘靈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膽鹼能阻滯劑等,但副作用較大。預防發作的辦法包括去除誘因,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色苷酸二鈉,採用脫敏嚴格區分,這兩種病的性質和治療是不同的。哮喘持續狀態是支氣管哮喘的一種嚴重狀況,應及時採取有效急救措施。7.過敏性休克
是指強烈的全身過敏反應,癥狀包括血壓下降、皮疹、喉頭水腫、呼吸困難。50%的過敏性休克是由藥物引起的,最常見的便是青黴素過敏,多發生在用藥后5分鐘內。8.小兒過敏
一、常見過敏原
許多常見的過敏原是小兒喜歡吃的食物、習慣喝的飲料、喜歡聞的氣味或經常玩耍的地方,所以常常被人們忽視。小兒常在接觸過敏原不久就表現出身體不適和行為問題。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及奶製品,麵粉類,玉米類,雞蛋,糖,西紅柿,馬鈴薯,巧克力,酵母,食用色素,水果,牛肉,豬肉,等等。常見的致敏環境因素有:花粉,黴菌,灰塵,樹,煙草,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殺蟲劑,清潔劑,藥物,寵物,地毯,等等。綜合因素更容易引起過敏。
二、過敏表現
小兒的過敏表現包括一般癥狀和行為改變兩個方面,常在小兒接觸過敏原半小時至數小時后出現。
1.一般癥狀。小兒面頰、鼻頭及耳垂潮紅,耳道濕潤,耳痛,鼻塞,打噴嚏,黑眼圈,眼瞼腫脹、下垂,頭痛,唇乾,皮膚乾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現皺紋,腹痛,腹瀉,腹脹,便秘,臂、腿或關節處有濕疹,反覆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淺而快或不規則,脈搏紊亂,血壓升高,關節發緊等。
2.行為改變。不同年齡組的小兒,行為表現各異。
0~1歲嬰兒組:持續哭喊或尖叫,不能進食或需要不停地進食,煩躁或極度萎靡,入睡困難或嗜睡,不願被抱,搖頭,等等。1~3歲幼兒組:莫名其妙地發脾氣,過分活躍,亂蹦亂跳,撞床,疲勞,蜷縮在桌椅下、床底下或傢具內等黑暗的角落裡,拒絕被接觸,不願穿衣、脫衣,等等。3~6歲兒童組:情緒和行為突然改變,多動,不能安靜地坐著吃飯、聽故事或看電視節目,煩躁,疲勞,違拗,沮喪,有攻擊行為,搖晃腿,嗜睡或夢魘,寫字或畫畫時不能在一水平線上進行,或字越寫越大並往上翹(XX型),或字越寫越小並往下降(抑鬱型),間歇性講話困難,5歲后還尿床,等等。
三、防治方法
過敏原一旦明確,應立即停止繼續接觸過敏原,過敏反應通常自然消失。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預防過敏,關鍵是尋找過敏原。
首先,應了解小兒在過敏反應之前吃了什麼,接觸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當懷疑過敏反應與某些食物有關時,可採取「記錄法」:即記錄小兒一星期內所吃(喝)的食物,並記錄其呼吸、脈搏的變化,書寫、畫畫能力的變化以及情緒和行為的變化。然後,分析餐前、餐后與過敏反應的關係。如果食物被確定為可疑的致敏食物,應停止食用並繼續觀察。若對致敏的食物不太肯定,可採取「輪換法」:即4 天之內所吃的食物不重樣,每4天為一個周期。這樣,即使孩子吃了少量致敏食物, 也不至於引起過敏反應。
環境因素導致的過敏常常與時間或空間有關。小兒的過敏反應若在每年同一時間發作,可能與樹、草或花粉過敏有關:在早春發作,與樹花粉、黴菌過敏有關;在仲夏發作,與草花粉過敏有關;在秋季發作,與枯草、野草花粉過敏有關。若常在潮濕天氣發作,可能與黴菌過敏有關。若常在晚上發作,可能與卧室的某些因素有關,如睡衣、玩具、床單、被子、枕頭或睡前經常吃的某種食物。若搬入新居或家庭裝修或添置新傢具后,小兒哭鬧不停,可能與油漆過敏有關。有的小兒在家裡很聽話,但在幼兒園過分淘氣,可能是上幼兒園之前吃了某些致敏的食物,或是上幼兒園途中接觸過某種致敏的物質,或是對幼兒園環境(室內或室外)中某種物質過敏,甚至可能是對老師用的香水過敏。冬天,孩子在室內活動的時間較長,室內潮濕,黴菌、灰塵是引起頑固性哮喘最常見的過敏原。
其次,要防止接觸過敏原。應注意搞好室內衛生,裝有空調的房間應該經常通風換氣,要勤曬被褥。孩子的內衣應用清水多洗兩遍,以免孩子對清潔劑過敏。搬入新居、家庭裝修、購新傢具、噴殺蟲劑后,應開門開窗,待室內沒有「氣味」了,再讓小兒入內。帶小兒外出時,要選擇機動車少的路線,盡量遠離汽車的尾氣。不要帶小兒到工廠附近玩耍。9.花粉過敏
目前,全世界的花粉過敏患病率已達到約 5%~ 10%,中國的病人也在逐年增多。以前人們通常都認為春季才是花粉過敏的多發季節,而事實是,夏秋的 8月至 9月才是這種病的真正高發期。
花粉過敏症雖然主要的直接致敏原是花粉,但是和社會環境、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