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西、北隔東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實行君主立憲政體。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科學研發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時也是當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國與第四大進口國。日本屬於發達國家,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質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穩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簡介

日本國行政區

  中文/日語:日本國(通稱:日本)   假名:にほんこく/にっぽんこく   羅馬字:Nihon/Nippon   國家碼:JPN   國旗:日章旗,亦稱太陽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也就是標準國旗的長度尺寸)。旗面為白色,正中有一輪紅日。白色襯底象徵純潔,紅日居中象徵忠誠。日章旗是明治3年(1869年3月9日)由太政官劉聚楓頒布制定的。   軍旗:旭日旗,白底紅日16道紅色光芒線,由太陽旗演變而來,曾是日本陸海軍旗,現為日本海軍旗,平時在前部桅桿升起稱艦旗,海戰時在後部桅桿升起稱戰鬥旗。

國徽

  國徽:圓形,繪有16瓣黃色的菊花瓣圖案。菊花圖案也是皇室御紋章上的圖案。   國花:櫻花   國鳥:綠雉   國石:水晶    總人口:127,767,944(世界第10名)。而據日本共同社2012年1月1日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人口動態統計年度推算顯示,日本出生及死亡人數分別刷新了1947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及最高紀錄,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得出的人口自然增減數為負20.4萬人,連續5年呈負值。人口減少數量是2010年的1.5倍多,刷新了歷史紀錄。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國人均壽命,日本以83.4歲排名第1。根據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中確定的2011年版老齡社會白皮書內容,截至2010年10月1日,日本國內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3.1%。[1]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人口密度:337/平方公里(世界第30名)   民用電壓:110V,50Hz與60Hz   插座:A、B   曆法:公曆   貨幣:日元(円),讀法:えん(en)

歷史

移民史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XX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東北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逐漸遷移到日本融合衍變而來。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人類學和醫學專家聯合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調查團多次證實了以上的結論。還有一條移民路線是從中國東部直接跨海到日本。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

國名史

  日本列島上

日本風光欣賞(19張)在4世紀后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后,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該國的圖騰。   「日本」一稱遲至公元7世紀末才在中國出現。《舊唐書》記載日本人由於不喜歡「倭國」的名稱,因此將國家的名字改作「日本」。而在公元8世紀的《史記正義》中又有另一說法,指武則天命令日本將國名改作「日本」。   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陽之處」,即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

部落史

  約公元2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部落(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關

日本風光集萃(20張)系)。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範圍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經過一千多年,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后才出現比較統一的國家,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日本傳說《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聖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為起點再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曆一月一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曆為2月21日)。按照這種推演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紀2649年。結果把皇統向前多推算了大約一千年。在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為地安插了10位虛構的天皇。聖德太子按照這種邏輯編修了日本史。後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時代史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紀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繼承人,大伴金村從越前迎來男大跡王繼承皇位,他就是繼體天皇。當時,在朝鮮半島,新羅、高句麗的勢力擴張,威脅百濟,並使日本在朝鮮南部任那發展勢力的半島經營策略陷於窘境,另一方面,導致大批大陸移民的流入。

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6世紀初,在朝廷中握有實權的大伴氏曾因主張把任那四縣割讓給百濟而受到攻擊,從而失去政治勢力,物部氏和蘇我氏取而代之。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後,以皇位繼承問題為契機,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之子物部守屋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馬子討滅守屋取得勝利,物部氏滅亡。打敗物部氏之後,蘇我馬子立泊漱部皇子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後來世人因廄戶皇子聰慧,治政英明,稱其為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書紀》稱他「生而能言,及壯有聖智,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辯」,具有能吏的素質。他師從高麗僧惠慈學佛教、百濟博士覺哿習儒學,自幼受到大陸思想文化的熏陶。   奈良時代    [2]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莊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后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幕府時代   1192—1852年   在12世紀,日本形成了稱霸關西的平氏和稱霸關東的源氏兩大勢力集團。1167年,平氏集團首領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從此武士開始掌握實權。源氏和平氏兩大集團在1180年與1185年爆發兩次戰亂。此後,各武士集團之間爭鬥不斷,先後出現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又稱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統治的時代。期間日本爆發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多次對外征戰,使得這一時期的日本政治混亂內憂外患頻發。   明治維新   1852—1912年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XX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許多日本人在黑船叩關后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就是在日本19世紀進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大正、昭和時代   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   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日本的裕仁親王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2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係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單獨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製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美國接連在東亞發動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均大力扶持日本原來發達的軍事工業,刺激了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日本迅速崛起。日本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發達國家。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于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係從此趨於正常化。   平成時代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財政赤字龐大,加上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   2000年後,日本經濟已穩健復甦,逐漸擺脫了長期低迷的局面,政治方面則因多方面原因頻換首相,自2006年至2011年已先後6人出任首相,分別為安倍晉三(2006-2007)福田康夫(2007-2008)麻生太郎(2008-2009)鳩山由紀夫(2009-2010)菅直人(2010-2011)野田佳彥(2011)。

政體

國體

  國家憲法:日本國憲法   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   國家政權:資本主義國家

明仁天皇夫婦

  政治體制: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天皇為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   國家領導人   國家元首(天皇):明仁   政府首腦(日本首相):野田佳彥   國家領袖(三權分立)   立法(國會):橫路孝弘(眾議院議長)、西岡武夫(參議院議長)   司法(最高裁判所):竹崎博允

政治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天皇沒有政治實權,但備受民眾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憲法沒有賦予君主任何權力的君主制國家。   日本政治體制三權分立: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歸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眾議院480席,參議院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

憲法

  現行《日本國憲法》于1947年5月3日實施。憲法規定,國家實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無權參與國政;「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第9條)。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日本實行兩院制度,眾議院有480席,參議院有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眾議院議員任期為四年,但事實上經常中途解散,鮮少有做滿四年任期的情況。參議院議員任期為6年,每3年改選一半。從1955年起,原稱保守合同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在1993年至1996年期間成為在野黨,1996年後再度執政至今。日本的主要在野黨包括民主黨、共產黨、社民黨等。

現任首相

  2011年8月29日野田佳彥當選日本第95任、第62位首相。

「松下政經塾」

  19世紀50年代,日本尚未發生明治維新。在山口縣農村,下層武士吉田松蔭曾經辦過一個私塾,稱之為「松下村塾」,有日本政壇「黃埔軍校」之稱,從這裡培養出了伊藤博文等大量的政治家,他們在日本掀起過巨大的變革,讓日本社會經過明治維新走向了新的階段。今天的日本「力挽狂瀾」的是「松下政經塾」一代政治家,包括剛剛當選的新首相野田佳彥和前外相前原誠司。[3]   1979年,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拿出個人資產70億日元,創立了這所私塾。將要從早稻田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野田佳彥從東京乘火車來到了這裡。在900多名報名者中,野田成了35名幸運者中的一員。

電子政務

  早在1993年10月,日本臨時行政改革推進審議會就將政府信息化作為行政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求制定政府信息化的推動計劃。

外交

日美關係

  在國際關係上,日本的最親密盟友為美國 ,由於日本扼東北亞通往太平洋的門戶,一直是美國削弱共產主義在亞洲的前線島鏈,美軍在日本設有軍事基地。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據點。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爭取與之經濟實力相等的角色。

日印關係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對外援助輸出國,目前日本最大的對外援助對象為印度。

日中關係

  與中國大陸在現代的關係: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1973年1月互設大使館。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取得巨大成功,緩和兩國間因歷史問題不快,是中日關係改善重要標誌。2007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日本,同年12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問中國。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日本。2010年5月30號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日本,並於5月31日于東京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舉行會晤。

領土糾紛

  日本跟中國、韓國、俄羅斯三國都有領土爭議。    1釣魚島/尖閣諸島   美國在1972年移交琉球群島的行政管轄權時把釣魚島一同移交的舉動曾引發香港學生示威,而中國大陸地區、香港和台灣地區也有民間人士參與了保釣運動。    2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   日本政府一直宣稱對在二戰期間被蘇聯佔領,蘇聯解體后仍然由俄羅斯控制的千島群島最南端的國后島、擇捉島、齒舞島、色丹島四島(日本稱北方四島)擁有主權。    3獨島/竹島   日本亦宣稱他們擁有位於日本海的竹島(韓國稱「獨島」)的主權,該島現由韓國控制。

軍事

國防

  日本1945年戰敗投降后,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基於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發展軍事力量。同年,日本組建「警察預備隊」,后改稱保安隊,1952年成立「海上警備隊」,1954年新建航空自衛隊,7月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隊、海上警備隊分別改稱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將陸、海、空三軍正式定名為自衛隊,並成立了防衛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健全了統帥指揮機構。[4]   2007年1月9日起,防衛廳正式升格為防衛省,防衛廳長官也隨之升格為防衛大臣。   截止2006年3月,日本總兵力編製員額33萬人,其中現役軍人25.2萬人,文職2.4萬人,預備役5.6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4.8萬人,編為5個方面隊,轄13個師和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裝備坦克1020輛,裝甲車約980輛,各型飛機約511架,各種火炮7630門;海上自衛隊約4.4萬人,由擔負機動作戰的聯合艦隊和負責近海警備的5個地方隊組成,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9.8萬餘噸,飛機206架;航空自衛隊約有4.5萬人,主要作戰部隊為航空總隊,轄3個航空方面隊和1個航空混成團,裝備各型飛機464余架,其中作戰飛機361架。此外還擁有各式導彈28種。防衛廳機關和直屬機構編製7000餘人。

皇軍

  帝國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軍隊,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日本侵略中國期間中國稱之為「日寇」。通常指大日本帝國的軍隊(即日語中的「大日本帝國陸軍、海軍」),日軍當時自稱「皇軍」(現在有皇軍、國軍、皇御軍、帝國軍、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等稱呼)。   帝國軍組建於1867年,解散於1945年;最高統帥為日本天皇,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直接指揮。

自衛隊

  自衛隊(The Japan Self Defence Forces,JSDF)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日本國家軍事武裝力量。正式組建於1954年7月1日,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的軍事實力只能維持在自衛所需的水平。日本自衛隊屬民兵編製,不是正規軍,因此現在的日本是一個名義上沒有軍隊的國家。   日本自衛隊是由首相領導,而管理則由防衛省負責。日本自衛隊現存總兵力大約為23萬,由防衛省所統籌管轄。1951年,日本在朝鮮戰爭中對北朝鮮宣戰並派出了掃雷部隊參加朝鮮戰爭,這是二戰後日本的首次向國外派兵,同時也是二戰後日本唯一的一次對外國宣戰。   日本國內亦有要求因應周邊局勢(北朝鮮核武威脅、提防中國崛起),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的呼聲,以及將自衛隊「升格」成「自衛軍」。2004年,小泉純一郎內閣曾發起是否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的全民公決,最終被日本民眾否決。   陸上自衛隊   編製定員16.7383萬人,實有兵員14.5928萬人。編成5個軍區、11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1個步兵旅、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1個炮兵旅、5個工兵旅、8個防空導彈群。截至1999年3月底,共裝備坦克1090輛(90型、74型),裝甲車710輛,自行火炮640輛,各型火炮6240門,各型飛機502架。   陸上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   海上自衛隊   編製定員4.5812萬人,實有兵員4.3838萬人。編有1個聯合艦隊,下轄1個護衛艦隊、1個航空集團、1個潛艇艦隊,另有5個地方隊。截至1999年9月底,共裝備各型作戰艦艇140艘,總噸位約35.8萬噸,其中驅逐艦、護衛艦53艘18.3萬噸,潛艇16艘3.9萬噸,掃布雷艦艇32艘2.7萬噸;各型飛機215架。   海上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補給本部和中央通信隊群駐東京都。   航空自衛隊   編製定員4.7266萬人,實有兵員4.5223萬人。編有1個航空總隊,下轄3個航空方面隊(各轄兩個戰鬥航空團)、1個航空混成團、6個防空導彈群;1個航空支援集團;1個航空教育集團(下轄2個訓練航空團、3個飛行教育團);1個航空開發實驗集團。截至1999年3月底,共裝備各型作戰飛機498架,其中殲擊機358架、偵察機26架、預警機7架、運輸機59架。   航空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   航空總隊、航空支援集團司令部設在府中市。航空教育集團、航空開發實驗集團司令部分別設在浜松市和狹山市。補給本部設在東京都。

外國駐軍

  目前,美國在日本的駐軍約3.91萬人,其中陸軍約1800人、海軍約6700人、海軍陸戰隊約1.66萬人、空軍約1.4萬人。

侵華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是指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戰犯

  甲級戰犯28名:絞刑7名,審判期間病死2名,無期徒刑16名,有期徒刑2名,因病免於起訴1名(名字加粗者為供奉于靖國神社的14名甲級戰犯)   絞刑: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廣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病死:松岡洋右,永野修身   無期徒刑:梅津美治郎,白鳥敏夫,平沼騏一郎,小磯國昭,木戶幸一,賀屋興宣,島田繁太郎,大島浩,荒木貞夫,星野直樹,畑俊六,南次郎,鈴木貞一,佐藤賢了,橋本欣五郎,岡敬純   有期徒刑:東鄉茂德(20年)重光葵(7年)   因病免於起訴:大川周明

軍銜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於校官,准士官相當於准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日軍稱上將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上校)、中佐(中校)、少佐(少校)、大尉(日軍稱上尉為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據1906年頒布的《海軍軍人之名稱及階級表》,日本海軍的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6等18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兵的等級比陸軍多兩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地理

自然地理

日本四大島嶼及東南西北極點示意圖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面積和地區劃分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佈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佈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305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僅次於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颱風季節,水量XX,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複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颱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地貌地質

日本八大地域及各都道府縣位置圖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

行政區劃

日本各都道府縣徽標

  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   日本近年來實行了市町村合併的政策,町村數目大量減少。現在為了緩和東京一極集中與增進地方分權,正在檢討廢除都道府縣,改實行道州制的必要性(日本道州制議論)。1968年,日本自治省導入了地方公共團體編號制度,目前全日本的都道府縣與各市町村均有自己的編號。都道府縣的編號與ISO 3166-2:JP吻合。

主要城市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東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之一。東京都特別區的人口約有860萬人,是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之一。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   如果將東京23區視為一個都市的話,日本共有12個城市人口超過了一百萬。其中除了川崎市之外,都是都道府縣廳的所在地,如下表:

東京繁華的夜景

  
?城市都道府縣區域人口數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
1東京東京都關東地區8,970.80213642.5
2橫濱市神奈川縣關東地區3,692,8098183.1
3大阪市大阪府近畿地區2,670,72611843.5
4名古屋市愛知縣中部地區2,266,5366785.2
5札幌市北海道北海道地區1,902,5331677.7
6神戶市兵庫縣近畿地區1,545,0112759.8
7福岡市福岡縣九州及沖繩地區1,476,3164112.2
8京都市京都府近畿地區1,473,9571781.3
9川崎市神奈川縣關東地區1,430,7099193.0
10埼玉市埼玉縣關東地區1,228,5945408.4
11廣島市廣島縣中部地區1,177,1581275.8
12仙台市宮城縣東北地區1,046,7731300.6
13北九州市福岡縣九州及沖繩地區
974,835

2015.5

氣候

  日本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北海道與本州的高原地帶屬亞寒帶,本土地區屬溫帶,而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此外,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   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   範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   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   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颱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   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裡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   範圍為琉球群島。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颱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颱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經濟

戰後恢復

  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是其固有基礎、特殊條件和機遇等多種主客觀原因、國內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國獨佔和美國將大量加工製造業搬進日本之機,大力吸收美國的資金,學習、借鑒美國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加強仿製、模仿和創新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對外國技術、工藝消化、吸收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戰後日本僅用了 20多年時間,就先後趕上並超過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指國民生產總值,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5]

經濟總量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GDP方面,2009年,按照國際匯率計算的話,日本國內生產總值5.06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2009年中國GDP4.98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第四名: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萬億美元,也是世界各國之最。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三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通用的超級企業財閥,2007年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就達到了11家。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馬自達、本田和日產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農業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一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萬英畝)農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布后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和外國購買,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能源危機后,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占50%總量養殖魚則占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工業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   日本製造業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並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許會採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體資料庫,日本都已經具備。總體而言「日本製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但是這些消費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現象,因為日本生產成本太高無法競爭,而日本亦不打算髮展高價的大型航太業,製造業前景令人擔憂也是大量失業的成因。

交通

  日本的公路交通十分發達,每日川流不息的汽車在公路上運行,高速公路多達100多條,日本公路建設已經成熟,但在特大城市仍有車輛堵塞現象,日本交通部正在為改善這種情況而努力。   日本的水路交通也十分發達,港口接近20個,航線多達幾百條。   日本的空中交通堪稱完美,首都的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是日本的空中大動脈,在2008年世界機場服務質量的排名中,東京羽田機場位列第一,函館、福岡、大阪、關西、北九州、那霸的機場都是日本的空中交通樞紐。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國際航空、天馬航空 (SKY)(日本泛海航空 JTA 為日本航空旗下子公司)日本四大航空公司是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標誌。   軌道交通   日本的陸路交通大部分依賴地鐵、輕軌、鐵路等軌道交通,新幹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以「子彈列車」聞名,是軌道交通的現代化標誌。

動漫產業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動漫強國,其動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已成為日本的經濟支柱,在世界佔有重要位置。年產值230萬億日元。   日本動漫產業模式完整,動漫成日本第三大產業。   目前,世界60%的動漫作品來自日本,動漫產業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0%,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產業創作輸出國。

礦業

  因為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後,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目前,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等。

服務業

  日本服務業產值極為重要佔了全國3/4的經濟產值。銀行、保險、房產仲介、零售(百貨)、客運、通訊都算是服務業。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產、新東京海上產物、JR鐵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該領域的龍頭地位。將來日本郵政改革后將在2014成為全國最大保險公司。日本有326家企業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見的未來服務業將是日本最大規模產業也是工作機會提供者。

外貿

  外貿[6]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后,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後,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日本財政年度從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東盟、韓國、台灣、香港、德國等。

文教

教育

  日本學校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階段,學製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其中小學到高中為12年義務教育。2002年度教育經費為6兆5798億日元,占預算總額的8.1%。大學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著名的國立綜合大學有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等,著名的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大學等。日本重視社會教育,函授、夜校、廣播、電視教育等較普遍。

體育

  日本已參加奧運會20次,共獲得金牌123枚,銀牌112枚,銅牌126枚,獎牌總數共361枚,排名為第11名

媒體

  電視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烹調肉類時別用不粘鍋
  • 老人乘公交宜避開高峰
  • 小寶寶患感冒,盡量別輸液!
  • 8大常見祛痘誤區糾正方案
  • 10分鐘 輕鬆讀懂美白說明書
  • 鼻塞卻沒有鼻涕
  • 白糖是怎樣形成的?
  • 粗糧 有什麼好吃的做法么?
  • 放屁對身體的益處有那些?
  • 關於我左眼角的黑痣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