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水
[介紹]
失水又稱脫水,實際是指體液的丟失,是造成新陳代謝障礙的一種癥狀,嚴重時會造成虛脫,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依靠輸液補充體液。水丟失時大多數伴有電解質尤其是鈉離子的丟失,單純失水者少見。
[預防]
失水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失水,首先應該重視失水的早期癥狀(口渴、尿量減少,尿色變深,皮膚起皺,體力疲勞,食慾下降等)。
其次,對易患人群,對在炎熱氣候條件下從事勞動、運動、活動的人,應預先給予補充液體。視出汗情況,少量多次隨時追加補液量。最新運動醫學研究發現:有必要對運動員在運動前、中、後分別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體能。這個補液原則也適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體育愛好者。
研究發現,當體液丟失達到1%時,運動成績下降、熱疾病的危險性增加、體力恢復減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當體液丟失達到2%時,運動成績下降30%,可能出現熱病和運動損傷。為防止失水對生理機能帶來的影響,所以學校的學生體育課往往安排在其他課程之後,較為符合人體的生理原則。
小兒失水的治療
輕度失水時體內水分丟失相當於體重的5%(體重下降5%),臨床表現不明顯,稍有精神不振、輕微口渴,尿少、皮膚彈性正常。治療只需去除病因,口服補液鹽沖劑后即可恢。
中度失水時體內水分丟失相當於體重的5%~10%(體重下降5%~10%)。臨床表現較明顯,精神不振或躁動不安、口渴、尿少、口唇乾,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治療時應靜脈輸液
重度失水時體內水分丟失相當體重的10%以上。臨床表現非常明顯,反應差,無欲狀,躁動或昏睡,四肢涼,脈細弱,皮膚彈性消失,尿極少或無尿、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短期內即可死亡。治療必須靜脈快速補充有效循環血量。如原發病已控制,失水基本糾正,可不再輸入。如遇三度營養不良、肺炎、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兒,輸入液量為計算量的1/2,酌情增減。
[檢查]
失水應該做哪些檢查?
臨床上患兒有皮膚黏膜的乾燥(口唇比較容易看出來),皮膚彈性的減低,眼窩、囟門的凹陷,哭時淚少或無、尿量少,精神的萎靡或煩躁。嚴重時有休克的一些表現。失水是常見病,根據臨床癥狀,不難診斷。
[混淆]
失水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失水的鑒別診斷:
失水按其嚴重程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滲性失水、低滲性失水和等滲性失水。
高滲性失水:又稱缺水性失水,即失水多於失鹽,血鈉濃度大於150mmol/L。這種情況大多是由於高溫、大量出汗或發高燒等導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時補充而造成的。由於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顯的口渴、尿少等癥狀。較輕的高滲性失水患者,如能及早飲水,可以得到緩解。情況嚴重時,可採用向患者滴注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進行治療。
低滲性失水:又稱缺鹽性失水,即失鹽多於失水,血鈉濃度小於130mmol/L。這種情況大多是由於嚴重嘔吐、腹瀉、大出血或大面積燒傷等,導致水和鹽的大量丟失,又未能及時補充而造成的。由於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無口渴的現象,容易造成沒有失水的假象。這種情況可以採用向患者輸入生理鹽水的方法進行治療。
等滲性失水:又稱混合性失水,即失水和失鹽的程度差不多,血鈉濃度為130mmol/L至150mmol/L。這一類失水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例如,嘔吐、腹瀉引起的失水多半屬於這一類。這種情況可以採用向患者輸入生理鹽水和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進行治療。
給失水病人補液時,應特別注意根據以上三種不同的失水情況,及患者的失水程度,有無酸中毒等,給予不同的液體。
臨床上患兒有皮膚黏膜的乾燥(口唇比較容易看出來),皮膚彈性的減低,眼窩、囟門的凹陷,哭時淚少或無、尿量少,精神的萎靡或煩躁。嚴重時有休克的一些表現。失水是常見病,根據臨床癥狀,不難診斷。
[類似疾病]
失水相關疾病
旅行者腹瀉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多汗症 皮層性多汗症 噁心和嘔吐 小兒遷延與慢性腹瀉 嬰幼兒腹瀉 小兒腹瀉病 腹瀉 髓性多汗症 熱帶性口炎性腹瀉 熱帶口炎性腹瀉 下丘腦多汗症 慢性腹瀉
更多其他癥狀
「凍僵」現象 「三怕」(水聲、光 21-羥化酶缺陷症 IgM抗體陽性 SM累積量升高 噯氣 疤痕體質 白天嗜睡夜間失眠 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增多 白血病細胞浸潤 敗血症的徵象 半乳糖血症 保持睡眠障礙性失 抱癖 暴怒 暴飲暴食 被動體位 被害妄想 被竊或疑病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