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中風

[介紹]

概述:  腦中風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但以動脈疾病為多見。

[病因]

中風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高血壓、動脈硬化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見於中老年人。根據其病理變化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

  Ⅰ、顱內出血。

  一、蛛網膜下腔出血。

  1. 動脈瘤XX引起:(1)先天性動脈瘤;(2)動脈硬化性動脈瘤;(3)細菌性動脈瘤。

  2.血管畸形。

  3.動脈硬化。

  4.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腦出血。

  1.高血壓腦出血。

  2.繼發於梗塞的出血。

  3.腫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動脈炎引起。

  6.藥物引起(抗凝劑,血栓溶解劑如尿激酶等)。

  7.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Ⅱ、腦梗塞(頸動脈系統及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一、腦血栓形成。

  1.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2.各類動脈炎引起。

  3.外傷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紅細胞增多症等。

  5.藥物。

  6.其他原因。

  二、腦梗塞。

  1.心源性。

  2.動脈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氣栓、瘤栓、寄生蟲栓、靜脈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一、頸動脈系統。

  二、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Ⅳ、腦供血不足。

  Ⅴ、高血壓腦病。

  Ⅵ、顱內動脈瘤。

  一、先天性動脈瘤。

  二、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三、細菌性動脈瘤。

  四、外傷性假性動脈瘤。

  五、其他。

  Ⅶ.顱內血管畸形。

  一、腦動、靜脈畸形。

  二、海綿狀血管瘤。

  三、靜脈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靜脈瘤。

  五、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六、毛細血管瘤病。

  七、腦一面血管瘤病。

  八、顱內一顱外血管交通性動靜脈畸形。

  九、其他。

  Ⅷ、腦動脈炎。

  一、感染性動脈炎。

  二、大動脈炎(主動脈弓綜合征)。

  三、彌散性紅斑狼瘡。

  四、結節性多動脈炎。

  五、顳動脈炎。

  六、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七、鉤端螺旋體動脈炎。

  八、其他。

  Ⅸ、腦動脈盜血綜合征。

  Ⅹ、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Ⅺ、顱內靜脈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

  一、海綿竇血栓形成。

  二、上矢狀竇血栓形成。

  三、直竇血栓形成。

  四、橫竇血栓形成。

  五、其他。

  Ⅻ、腦動脈硬化症。

[癥狀]

中風早期癥狀有哪些?

  正確的診斷是合理治療的前提。要作好腦血管診斷,除應詳細了解病史和認真體格檢查外,還應作必要的輔助檢查,並進行科學的分析。腦血管病診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定位診斷 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分析病變的部位,是瀰漫性的,還是局限性的?是中樞性的,或是周圍性的?然後再指出病變的具體部位。大腦半球,小腦,腦幹不同部位的病變,表現不同。大腦半球的病變,表現對側面癱、舌癱、肢體偏癱與偏盲;小腦病變主要表現劇烈眩暈,站立不穩,眼球震顫等;腦幹病變臨床表現較複雜,主要為交叉性癱瘓,病灶同側嘴歪、舌斜,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減退。CT檢查可明確病變具體部位。

  2.定性診斷 根據發病的經過、病情特點和病變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質,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腦血管病。兩者治療方法不同,必須辨別清楚。

  3.病因診斷 從發病的全過程,結合定位和定性,找出疾病的具體原因。腦血管病主要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但近年來研究發現,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改變和高凝狀態,常導致腦梗塞。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動脈炎等導致腦出血的也不少,這些都必須搞清楚。

[食療]

中風吃什麼好?

  一、中風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三味粟米粥:取荊芥穗、薄荷葉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 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適用於中風后言語蹇澀、精神昏憒者。

  (2)羊脂蔥白粥:取蔥白、薑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適量,加水共煨粥。每 日1次,連服10日。用於預防偏癱。

  (3)五汁童便飲:取薑汁、藕汁、梨汁、蘿蔔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勻,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溫開水送下。適用於本病之筋骨軟弱、氣血不足者。

  (4) 大棗粳米粥:以黃芪、生薑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濃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 00克,紅棗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葯汁,調勻即可。每日1次。可益氣通脈、溫經和血, 用治中風後遺症。

  (5)豆淋酒:取小黑豆適量炒焦,沖入熱黃酒50毫升。趁熱服。服后溫覆取微汗。用治中風 後遺症以及產後中風、四肢麻木等。

  (6)蚯蚓散: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乾研末后裝入膠囊。日服2次,每服2粒。適用 于腦血栓形成,腦梗塞,偏癱者。

  (7)羊肚山藥湯:取羊肚1具,去筋膜后洗凈切片,加水煮爛後下入鮮山藥200克,煮至湯汁 濃稠,代粥服。適用於中風后體質虛弱者。

  (8)烏雞湯:取烏骨母雞1只,去毛及腸雜,洗凈切塊后加入清水、黃酒等量,文火煨燉至 骨酥肉爛時即成。食肉飲湯,數日食畢。適用於中風后言語蹇澀、行走不便者。高血壓患者需同服降壓藥,密切觀察血壓變化。 (9)黑豆湯:取大粒黑豆500克,加水入砂鍋中煮至湯汁濃稠即成。每日3次,每服15毫升, 含服、緩咽。適用於言語蹇澀者。

  (10)蓖麻油飲:取蓖麻油500毫升,加入黃酒100毫升,混勻后靜置1日。每日1次。用沸水燙 溫后慢慢飲服,每服15毫升。用治偏癱

  (11)四味粳米粥:取天麻9克(以布包好),枸杞15克,紅棗7枚,人蔘3克,加水燒沸後用文火煎煮約20分鐘。去天麻、棗核,下入粳米50~100克共煨粥。每日2次。用治中風後偏癱伴 高血壓者。

  (12)蒸羊頭:取白羊頭1具,入屜蒸熟后取肉切片,和以調料即可取食。空腹分次食用。適 用於中風頭暈、手足無力、體瘦弱者。

  (13)大豆獨活酒:取獨活60克,白酒1000毫升,煎取酒汁500毫升。另將大豆30克爆炒,趁 熱急投酒中。120分鐘後去渣即成。飯前溫服20毫升。用治中風后舌強不語。

  (14)栗子桂圓粥:栗子10個(去殼用肉),桂圓肉15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先將栗子切成 碎塊,與米同煮成粥,將熟時放桂圓肉,食用時加白糖少許。可做早餐,或不拘時食用。補腎,強筋,通脈。可輔治中風後遺症。

  (15)枸杞羊腎粥:枸杞子30克,羊腎1個,羊肉50克,粳米50克,蔥、五香粉適量。將羊腎 、羊肉片與枸杞子併入佐料先煮20分鐘,下米熬成粥即可。晨起做早餐食用。益氣、補虛、通脈。可輔治中風後遺症。

  (16)荊芥粟米粥:荊芥穗、薄荷葉各50克,豆豉、粟米各150克。先煮荊芥穗、薄荷葉、豆 豉,去渣取汁備用。再將粟米加入葯汁內,加適量清水,煮成粥即可。每日1次,空腹食。 益腎祛風。可輔治中風之言語蹇澀、精神昏憒、口眼歪斜等症。

  (17)地龍桃花餅:乾地龍30克,紅花、赤芍、桃仁各20克,當歸50克,黃芪100克,川芎10 克,玉米粉400克,麵粉100克,白糖適量。將乾地龍以酒浸去腥味,烘乾研粉;紅花、赤芍 、當歸、黃芪、川芎水煎2次,取汁備用。再將玉米粉、麵粉、地龍粉、白糖混勻,用藥汁 調,制餅20個;桃仁去皮尖,打碎,略炒,勻放于餅上,入籠蒸熟(或烘箱烤熟)。當主食食 用。益氣活血,化瘀通絡。適用於中風後遺症、氣虛血瘀、脈絡瘀阻而偏枯不用、肢體痿軟 無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而澀等症。

  (18)北芪燉南蛇肉:黃芪60克,南蛇肉200克,生薑3片。將蛇肉洗凈,與黃芪、生薑共燉湯,加油、鹽調味即可。飲湯食肉。益氣通絡。適用於氣虛血瘀、脈絡閉阻、口眼歪斜、口角 流涎、語言不利、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症。

  (19)天麻燜雞塊:母雞1只(約重1500克),天麻15克,水發冬菇50克,雞湯500毫升,調料適 量。將天麻洗凈,切薄片,放碗內,上屜蒸10分鐘取出;雞去骨,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用 油氽一下,撈出備用。將蔥、姜用油煸出香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文火燜40分鐘 ;入天麻片,5分鐘后澱粉勾芡,淋上雞油即可。佐餐食。平肝熄風,養血安神。適用於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風濕痹著之肢體麻木、酸痛,中風癱瘓等症。

  (20)天麻燉豬腦:天麻10克,豬腦1個,食鹽適量。天麻浸軟切片,同豬腦加水共煮1小時, 食鹽調味即可。肉、湯、葯俱食。祛風止痛,滋養通脈。適用於頭疼痛之症。現多用於神經 性偏頭痛、肝陰虛型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腦血管意外所致半身不遂等症。

  (21)九龍根燉肉:九龍根(龍鬚藤根)30克,黃酒250克,豬精瘦肉500克,生薑、蔥、食鹽、 味精各適量。先將九龍根搗碎,研末,將豬精瘦肉洗凈,切塊,入砂鍋,下九龍根末、黃酒 、生薑、蔥等,攪勻,置火上煮熟,熟后加食鹽、味精少許調味即可。以3~5天為一療程, 日服2次,分早、晚溫熱服食。豬肉和湯同食。祛風濕,行氣血,解鬱積,壯筋骨,補脾益胃。主治中風偏癱。

  (22)石風丹燉牛肉:石風丹9~15克,紅活麻、紅牛膝各12克,牛肉500克,蔥、生薑、胡椒 粉、精鹽等各適量。將前味洗凈,碎細,同裝入紗布袋中,紮緊口;牛肉洗凈,切片,與紗布袋一起放入砂鍋里,擺上蔥節、薑片,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改文火燉至牛肉熟,揀 去蔥節、薑片和紗布葯袋,調入胡椒粉、精鹽即可。佐餐食。祛風除濕,養血舒筋。主治風濕麻痹、半身不遂等症。

  (23)龜血燉冰糖:拳大烏龜3只,冰糖適量。每次用3只烏龜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適量,放鍋 中隔水燉熟。每日1次,7次為1療程。滋陰養血,通脈。可輔治中風後遺症之半身不遂、肢體麻痹等。

  (24)牛筋當歸湯:牛蹄筋50克,當歸50克,蔥、生薑、精鹽、味精等各適量。將牛蹄筋剔除 雜肉,同當歸一起放砂鍋,擺上蔥節、薑片,注入清水適量,置文火上燉之,待蹄筋酥爛后,揀去當歸、蔥節、薑片,加入精鹽、味精調好味即可服食。食筋飲湯,每日1劑,1次食完,以15天為一療程。養血活絡,補肝強筋。主治中風後遺症、風濕XX節炎而見關節屈伸不 利者。

  (25)獨活烏豆湯:獨活15~20克,烏豆100克,米酒少許。將獨活、烏豆加清水3~4碗煎湯 ,煎成1碗湯,去渣取汁。每日1~2次,加米酒溫服。祛風,通經活血。可輔治中風癱瘓、 肢體強直、失語。

  (26)羊乳飲:羊奶250毫升,竹瀝水15毫升,蜂蜜20克,韭菜汁10毫升。將羊奶煮沸后,加 竹瀝水、蜂蜜、韭菜汁,再煮沸。代茶飲。豁痰涎,化瘀血。適用於中風痰壅,瘀血所致之 噎膈、返胃等症。

  (27)豉粥:豆豉10克,荊芥6克,薄荷6克,蔥白4克,生薑10克,鹽少許,羊髓50克,粳米1 00克。先煎荊芥、豆豉、蔥白、生薑,後下薄荷,去渣取汁備用。將汁加入清水,併入米、 羊髓煮粥,待熟,加鹽調味即可食。空腹食。祛風,通絡。適用於中風手足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蹇澀、精神昏悶者。

  (28) 復方黃芪粥:黃芪、生薑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15克,大棗4枚。前4味水 煎取汁,與粳米、大棗煮粥。每日1劑,1次服完。調和營衛,益氣活血。適用於血痹、肢體 局部麻木不仁、不知痛癢、中風後遺症等。

  二、中風吃哪些對身體好?

  1、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的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的發展,同時可以增強血管的緻密性。

  2、飲食中應有適當的蛋白質。包括動物蛋白質(如蛋清,瘦的豬、牛、羊肉,魚,雞肉等)和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豆芽)等各種豆製品可降低膽固醇;飲用牛奶時最好將奶皮去掉(脫脂牛奶)。

  3、為了防止中風,老年人應每日進食蒜、姜、蔥、醋、含乳酸菌類飲料,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及時飲水補液,綠茶、蜂蜜、牛奶豆漿、低糖天然果蔬汁、骨頭蘑菇湯均可適量飲用。

  對於預防中風食物的食物:

  預防中風食物1――香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約100克,將大減少患中風的危險,因香蕉含豐富的鉀。鉀對神經脈衝的傳遞,細胞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廢物的排出,都起重要作用。

  預防中風食物2――土豆

  土豆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每100克土豆中含鉀308毫克、維生素C40毫克。中醫認為,土豆具有和中養胃、健脾利濕、降糖降脂、寬腸通便的作用,每天吃一次土豆約50克,可使中風機會下降32%。身體缺鉀的人,精神易緊張,使腦中風症的發病率增加。

  預防中風食物3――牛奶

  牛奶除含有利於人體吸收的多種營養物質外,還含有特定的名為吡咯喹苯醌的營養物質,對保護神經,特別是保護腦神經起重要作用,因此,成年人每天最少飲用200~300毫升鮮奶,對防治腦中風大有益處。

  預防中風食物4―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血液中維生素C水平高的人,患中風的概率較低。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較低的人,患中風的危險性比正常人要高48%~67.5%。因此提倡每天要食用富含維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50~150克,如鮮毛豆、苤藍、小水蘿蔔、蔥頭、大白菜、韭菜、木耳菜、苦瓜、紅桔、橙、鮮棗、草莓、黑棗等。

  三、中風不要吃哪些食物?

  1. 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烹調時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拷、燒、燉、鹵等方式。

  2.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腦、肝、腰子等) 、肥肉、蟹黃、蝦卵、魚卵等。有血膽固醇過高的人,則每周攝取的蛋黃,以不超過三個為原則。

  3. 控製鹽的攝取:攝取過量的鹽份會使人體內的水份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宜多食用新鮮的天然食物,而腌漬食品、腊味食品及調味濃重的罐頭食品等較鹹的人工或加工食物盡量少吃。

  4. 少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類都屬於含咖啡因的飲料,應適可而止。飲用時,應避免添加奶精,並少用糖。

  5. 減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減少食用動物內臟、豆類、蘆筍等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尿酸過高。多喝水,也可以減低尿酸的濃度。

  6. 炒菜油宜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等。

[預防]

中風應該如何預防?

  腦中風家庭救護需注意八點

  ●應使病人仰卧,可不放枕頭或將頭肩部稍墊高,使下頜略微仰起。解開領口紐扣、領帶、褲帶、胸罩,如有假牙也應取出。

  ●頭偏向一側,防止痰液或嘔吐物迴流吸入氣管造成窒息。

  ●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緩解其緊張情緒。

  ●對於昏迷的病人,若醫生暫時不能到來,可即從冰箱中取出冰塊裝在塑料袋內,小心地放在病人頭上。

  ●若病人鼾聲明顯,提示其氣道被下墜的舌根堵住,此時應抬起病人下頜,使之成仰頭姿勢,同時用毛巾隨時擦去病人的嘔吐物。

  ●避光。

  ●打電話給急救中心或者醫院神經專科,尋求幫助。

  ●在沒有醫生明確診斷之前,切勿擅自給病人服藥。

[治療]

中風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預防:1、一級預防:「如果某個體只存在上述危險因素一種或幾種而沒有腦血管的先兆或表現,我們把其中列為一級預防對象,即積極治療存在的危險因素,同時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並採取針對性措施。

  2、二級預防:個體已存在危險因素且已出現中風先兆如若暫短性腦缺血性發作,給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嚴重腦血管病發生,其為二級預防。

  3、三級預防:對已患中風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療,降低致殘程度,清除或治療危險因素預防其多發為三級預防。所謂早期治療則指病人發病數小時后的急性期的治療,所謂超早期治療是指發病後數小時以內既實施的治療,如對缺血性中風而言,發病後6小時以內即開始溶栓治療,針對XX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療效果就愈好,病殘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中風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一)中經絡

  1.風痰入絡證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生口眼?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脈浮數。

  證機概要:脈絡空虛,風痰乘虛人中,氣血閉阻。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減。本方化痰通絡,用於治療風痰入客經絡,症見口眼歪斜,舌強不語,手足不遂等症。

  常用藥: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風化痰;天麻、全蝎熄風通絡;當歸,白芍,雞血藤、

[檢查]

中風應該做哪些檢查?

  1.腦脊液檢查。

  2.頭顱CT檢查。

  3.腦血管造影。

  4.腦部B超檢查。

  5.腦電圖。

[混淆]

中風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與腦出血、腦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鑒別如下

  鑒別要點 腦出血 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血栓形成 腦栓塞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年齡 中年以上 青壯年 中老年 青壯年 中老年

  常見病因 高血壓 動脈瘤 動脈硬化 心臟病 動脈硬化

  發病形式 急驟 同左 緩慢急驟 同左

  意識狀態昏迷深無或僅有短暫昏迷清醒昏迷輕無或短暫昏迷

  腦膜刺激征較輕 明顯 無 無 無

  神經體征 三偏 無或輕微 同腦出血較輕 同腦出血 幾小時內恢復

  頭顱CT 高密度病灶 顱底或腦表面有血低密度病灶 同左 正常、有小低密度灶

  腦脊液 壓力高 同左 正常 壓力高 正常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