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食鹽

食鹽,又稱餐桌鹽,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鹽的主要化學成份氯化鈉(化學式NaCl)在食鹽中含量為99%,部份地區所出品的食鹽加入氯化鉀以降低氯化鈉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壓發生率。同時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食鹽都通過添加碘來預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鹽叫做碘鹽。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島海域發生地震引發核電站爆炸,我國多地居民出現為防止核輻XX而搶購食鹽的現象,專家表示,吃食鹽能防輻XX一說不靠譜,市民請勿信謠言。

[活動]「你好,地球」百科大神之巔峰對決!

目 錄1歷史記載

2制度變遷

3物理性質

4化學性質

5相關製法

6生理作用

7食用須知

8宜忌人群

8.1 宜食

8.2 忌食

9注意事項

10鹽與輻XX

11食鹽對人類的利和弊

12食鹽攝入量的地理分佈

13中藥用途

14古代用途

15神話意義

16我國食鹽產量

17巧用食鹽防治青魚病

18科技用途

19食鹽的妙用

1歷史記載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鹵」。《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 粗鹽

青、黃、白、黑、紫五樣。現在推斷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之間的時期開始煮鹽。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XX,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根據以上資料和實物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鹵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蜀王本紀》:「宣帝地節(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鹽井數十所。」漢代起,也始利用鹽池取鹽。王廙(yì)《洛都賦》:「東有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成之自然。」劉楨《魯都賦》:「又有鹽池漭沆,煎炙陽春,焦暴噴沫,疏鹽自殷,挹之不損,取之不勤。」

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管鹽政,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漢武帝始設立鹽法,實行官鹽專賣,禁止私產私營。《史記·平準書》中記載,當時誰敢私自製鹽,就施以把左腳趾割掉的刑罰。晉代時,私煮鹽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兩年。立鹽法后,市民食鹽是有規定的。《管子》:「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

食鹽圖片(9張)

古時鹽的種類繁多,從顏色上分就有:絳雪、桃花、青、紫、白等。從出處分為: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鹼鹽是刮取鹼土煎煉而成,池鹽出自池鹵風乾,崖鹽生於土崖之間。海鹽、井鹽、鹼鹽三者出於人,池鹽、崖鹽二者出於天。《明史》記有:「解州之鹽風水所結,寧夏之鹽刮地得之,淮、浙之鹽熬波,川、滇之鹽汲井,閩、粵之鹽積鹵,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山東之鹽有煎有曬,此其大較也。」南朝陶弘景《名醫別錄》記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秦漢時河東郡地在今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因黃河流經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卻在黃河以東 食鹽

,故這塊地方古代稱為河東。古人從河東鹽池中引水至旁邊的耕地,每當仲夏時節,遇到刮大南風時,一天一夜耕地中就長滿了鹽花,當地人把這叫「種鹽」,鹽的品質非常好。《呂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陽朴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鱣(zhān)鮪(wěi)之醢(hǎi),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意思就是說最好的調料是四川陽朴的姜、湖南桂陽招搖山的桂、廣西越駱國的竹筍、用鱘鰉魚肉製成的醬、山西的河東鹽、宰揭山顏色如玉的甘露、西方大澤里的魚子醬。

春秋戰國時,有鹽,國就富。《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齊國管仲也設鹽官專煮鹽,以漁鹽之利而興國。中國第一個鹽商是春秋時魯人猗頓,舊有「陶朱、猗頓之富」之說,陶朱是指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因為認為越王為人不可共安樂,因此棄官到山東定陶縣稱「陶朱公」,經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孫經營繁息,遂至巨萬。」猗頓則到春秋時的郇國。郇國漢屬河東郡,今屬山西。猗頓在郇國經營河東鹽十年,亦成為豪富。

古代鹽商一般都具壟斷特權,所以鹽商十有八九都發了大財。明清兩代,江南揚州一帶的鹽商之奢靡達到頂峰。據《清稗類鈔》記:「有欲以萬金一時費去者,使門下客以金盡買金箔,載至鎮江金山寺塔上,向風揚之,頃刻而散,沿緣草樹間,不可復收。又有以三千金尺買蘇州不倒翁,傾于水中,水道為之寒者。」有喜歡漂亮貌美的,從看門人一直到女廚工,都選用二八佳麗清秀之輩。有反過來喜歡貌丑的,奴僕為錄用,不惜毀其容,用醬敷之,在太陽下曝曬。

烹飪調味,離不了鹽。但古人認為,「喜咸人必膚黑血病,多食則肺凝而變色」。《調鼎集》說:「凡鹽入菜,須化水澄去渾腳,既無鹽塊,亦無渣滓。」做菜時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最後下鹽方好。「若下鹽太早,物不能爛。」

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咸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

2制度變遷封建社會的鹽專賣制度,使其成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財政收入工具,為其封建統治掠取民眾財富,賺取巨額利潤。在鹽專賣的實施過程中,統治階級為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極大地增加了制度執行成本。降低了制度運行效率,減少了鹽專賣凈利潤收入;另一方面,因為官吏的腐敗,各級官吏賄賂已成風氣,嚴重損害了統治集團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其執政能力受損,從而危機統治階級自身安全。

鹽專賣制度在中國存在歷史十分久長,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伴隨封建社會整個發展過程。專賣古稱「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榷的意思是獨木橋,禁榷合起來就是自己獨佔,不允許他人涉及經營。具體到鹽專賣制度,它是封建統治階級人為制訂並設立,由其獨佔食鹽生產和銷售渠道,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增加財政收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封建社會中那些具有理財意識的士大夫們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利出一孔」,它的形象之處就在於只看到利益,卻不去看這利益是如何產生的。統治階級巧妙地借用了鹽所具有的商品外觀形式,掩蓋其掠取民眾財富的實質,因此理清楚鹽專賣制度的經濟特徵和運行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鹽專賣問題,國內現有文獻側重於從經濟史的角度整理各個朝代鹽專賣制度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狀態,較少從經濟特徵和制度變遷的角度進行考察,而在國外可能是由於歷史上缺少與中國鹽專賣類同的經濟現象,相關文獻很是少見。在封建社會經濟的傳統分析框架中,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承擔賦稅和勞役,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借此剝削廣大勞動人民,儘管鹽專賣制度在形式上與賦稅制度有很大不同,階級矛盾分析方法仍然為這一問題指引了方向。從另一個視角看,根據現代西方國家理論,國家是一種在某個給定地區內對合法使用強制性手段具有壟斷權的制度安排。國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並以此換取稅收。在這一分析模式下,封建國家作為全社會法律和秩序的提供者,徵收賦稅完全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封建統治者是以社會管理者或者說是社會服務提供者的面目出現,公眾是以消費者的面目出現,消費社會管理者提供的社會服務,並根據服務的質量(辦公效率)和價格(賦稅水平)來決定是否消費該服務。但在鹽專賣制度分析中,這一分析框架變得無能為力了,因為它既解釋不了鹽專賣制度發生的起因,也解釋不了鹽專賣制度發展變化的結果。

在鹽專賣制度下,各相關經濟要素發生了很大變化,重新審視和分析其經濟特徵對於全面正確的把握這一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

鹽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會需求量大,消費彈性極小。在封建社會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鹽卻不可能自給自足,必須從外界獲得。在中國古代社會,鹽鐵茶酒是少數幾項大宗交易商品,但這些商品在不同時期都曾實行專賣,鹽是其中實行專賣時間最長,範圍最廣,造成經濟影響最大的品種。在專賣制度下,商品屬性較之於其在自由生產流通條件下的情形發生很大的變化。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有其內在規定性條件,根據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自由買賣和等價交換是商品的內在屬性,也是某一物品成為商品的必要條件。在鹽專賣制度下,鹽的生產、銷售和定價都由官府組織執行,導致其商品屬性退化。

3物理性質NaCl, 食鹽的主要成分,離子型化合物。純凈的氯化鈉晶體是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由於雜質的存在使一般情況下的氯化鈉為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比重為2.165(25/4℃),熔點801

食鹽晶體(微觀)

℃,沸點1442℃,相對密度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雜質時易潮解;溶於水或甘油,難溶於乙醇,不溶於鹽酸,水溶液中性,不導電,但熔融態的氯化鈉導電。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XX。當溫度低於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鈉大量存在於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制取氯氣、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於食品調味和腌魚肉蔬菜,以及供鹽析肥皂和鞣製皮革等;經高度精製的氯化鈉可用來制生理食鹽水,用於臨床治療和生理實驗,如失鈉、失水、失血等情況。可通過濃縮結晶海水或天然的鹽湖或鹽井水來制取氯化鈉。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4個鈉離子和4個氯離子。

食鹽的作用很廣: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重要的化工原料……

4化學性質1.可以與硝酸銀反應得到氯化銀沉澱;

2.固體食鹽可以與濃硫酸共熱得到氯化氫氣體;

3.電解氯化鈉溶液可得到氯氣、氫氣和氫氧化鈉;

4.電解熔融氯化鈉可得到單質鈉和氯氣。

5相關製法工業上用海水曬鹽(也稱鹽田法)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澱、過濾、蒸發,可制得精鹽。還有較多人為了補充更多的鹽分,將碘元素加了進去。

6生理作用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 g,其中 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幾點: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占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衝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XX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XX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里為什麼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里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l mm~1.5 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XX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XX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里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XX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癥。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7食用須知一、少買及時吃

少量購買,吃完再買,目的是防止碘的揮發。因碘酸鉀在熱、光、風、濕條件下都會分解揮發。

二、忌高溫

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時放碘鹽。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中間放碘鹽食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食用率為90%;涼拌菜時放碘鹽食用率就可以達到100%。

三、忌在容器內敞口長期存放

碘鹽如長時間與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后將蓋蓋嚴,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8宜忌人群宜食食鹽適宜急性胃腸炎者、嘔吐腹瀉者,炎夏中暑多汗煩渴者、咽喉腫痛、口腔發炎、齒齦出血者以及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乾結和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忌食咳嗽消渴、水腫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攝入量,最好用代鹽(氯化鉀)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以促進食慾。[2]

9注意事項過量食鹽可致白內障·

食鹽(8張)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如果食物中鹽分含量過高,患白內障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白內障指眼晶狀體變白,如果不加治療就可能會導致失明。

悉尼大學的羅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發現,鈉攝入量最高者比鈉攝入量最低者患后囊下內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這是一種對視力損傷最大的白內障。他們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對約3000名49歲至97歲成年人的眼睛進行了檢查,並要求實驗對象填寫了一份關於飲食頻率的問卷。160人患了后囊下內障,970人患了另兩種與鈉攝入無關的白內障中的一種。

研究還發現鹽攝入量高的人也可能患其它容易導致白內障的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壓,並可能服用過皮質甾類抗炎葯。[3]

10鹽與輻XX2011年3月,國內多個地方超市出現的食鹽搶購現象,據了解,市民搶購食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目前的食鹽全部是加碘鹽,其中的碘正是碘片的主要成分碘化鉀。不少市民可能覺得多吃食鹽,關鍵時刻可防輻XX。另外一個就是廣東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擔心海水被日本核輻XX污染不能用,食鹽一旦庫存不足會引起漲價。

對於第一種擔心,廣東省疾病控制中心一名專家表示,食鹽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鹽,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輻XX效果。過量吃碘鹽對人體有害,這個是衛生部門負責人說的。

對於第二種擔心,鹽業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國家有關部門已作出回應,稱日本核輻XX對我國未造成任何影響,「這種無影響是全方位的,包括海域。且廣東供應市場的除海鹽外,還有礦鹽。」該負責人說,礦鹽都是從地下3米處提取的,沒有任何污染。對食鹽的質量,市民不用恐慌。[4]

11食鹽對人類的利和弊通常,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鹽的濃度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鹽。

食鹽不僅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一種中性的無機鹽顯示的味道。其味咸,性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腎通便、殺蟲消炎、催吐止瀉的功能。

《神農本草》記載:「食鹽宜腳氣,潔齒、堅齒,治一切皮膚諸症。」用食鹽和蘇子根煎水洗腳,可以治腳氣病。常用鹽水擦洗皮膚,可使皮膚健康,增強抵抗力。食鹽有止痛作用,如熱水燙傷了皮膚,擦點鹽(或醬油)可以減少疼痛。天熱喝點淡鹽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嚨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鹽開水,可以避免嗓音發啞。如果誤食了有毒食物,喝點鹽開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變質,在牛奶中少加點鹽,能使牛奶保鮮期延長。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將其浸泡在淡鹽水中20分鐘,能去除殘存的農藥、寄生蟲卵,有殺滅病菌作用。煎魚前將魚放在鹽水中洗凈,魚就沒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鹽還能軟化體內酸性腫塊。

從生理角度看,鹽對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鹽能協助人體消化食物。鹽的鹹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增加口腔唾液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鹽能參加體液代謝。鹽是體液的重要成分,高溫作業的人,出汗過多,需要補充含食飲料;吐瀉過多的人,要輸入生理鹽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飲溫鹽水等,這些都是因為鹽能起到維持人體滲透壓及酸鹼平衡的作用。

過去愚昧的認為鹽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食物。 現代科學給了我們響亮的耳光,食鹽是影響人類健康殺手之一。過量食用食鹽會使人類患上很多種疾病。在中國人食鹽普遍食用過多。通過全國營養調查,從南方到北方食鹽用量從12克到15克不等,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6克,我們超了一倍還要多。而且鹽吃多了對身體傷害是有直接性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對食鹽控量食用,清淡為主,科學飲食。

1.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 過量食用食鹽對身體有直接危害[5]

高。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食鹽量很低,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在我國食鹽量較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同時鹽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2.食鹽過多會引起水腫

由於食鹽過多,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並增加腎髒的負擔。

3.食鹽過多會引起感冒

高濃度的鈉鹽有強烈的滲透作用,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抗病能力。過量食鹽,一是使唾液分泌減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著床的機會。二是由於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防禦功能被抑制,較大地喪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細胞侵入人體,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會發生。 食鹽過量會引起心臟病。

4.食鹽過多會危害心臟

《內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多食鹽,則脈凝注而色變」。「味過咸,大骨氣傷,心氣抑」。咸多傷心,食味過咸使小動脈收縮,有害於心臟。例如湖南居民心臟病死亡率比全國高出四個百分點,這同倚重豬肉和食鹽消費過多有密切的關係。

5.食鹽過多會導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東北部的秋田、山形兩縣愛吃鹹的地方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數占首位的秋田縣曾發動一場減鹽運動,結果死於胃癌的人減少二成以上。可見吃鹽過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鹽里並無致癌物質,但它容易破壞胃的粘膜,對致癌物質起幫助作用。此外,腎臟病和中風與食鹽過量也有密切關係。

因此,合理飲食食鹽每天2-5克。平時吃菜不要吃得太咸,尤其是老年人與嬰幼兒的食物不能過咸。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覺為標準准給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損害,誘發高血壓和心肌衰弱。對老年人烹調中盡量用醋、薺末,胡椒等香辣調料來代替鹽分,減少食鹽的數量。

12食鹽攝入量的地理分佈 食鹽攝入量統計圖[6]

哪裡人吃得最咸?解決這問題的辦法,唯有期待科學調查。中國衛生部、科技部和統計局曾於1992年、2002年做過兩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其中涉及各地區居民食鹽攝入量項目,讓我們得以更精確地談論口味鹹淡的地理分佈。

根據1992年調查的數據(缺遼寧、重慶和西藏的資料),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最多的前三個省份是江西(19.4克)、吉林(17.9克)和安徽(17.4克);接著是湖北、江蘇、河南,均為16克這個級別;再接著是陝西、青海、北京、河北,屬於15克級別;湖南和黑龍江屬於14克級別;浙江、貴州、山東、雲南、上海、廣西、內蒙古、四川屬於12—13克級別,算是中等;寧夏、福建、廣東、海南為10—11克;最清淡的是新疆(9.9克)、天津(9.4克)、山西(8.5克)和甘肅(7.8克)。該調查證明了人們的主觀臆測,江西菜最咸,不過山西人口味居然比福建、廣東人更淡,令人意外。

2002年的調查是按經濟發展水平及類型,將全國各縣(市、區)劃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類農村、二類農村、三類農村、四類農村共6類地區進行的,如果轉換成政區排名會產生較大的誤差,所以我們仍使用調查時的地區分類。根據這次調查,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消費食鹽12.0克,其中城市居民10.9克,農村居民12.4克。各地區的人均食鹽日攝入量名次如下:

口味最鹹的是汾渭(河)谷地、太行山和大別山農村,14.7克。陝西、山西農村的確是吃鹽冠軍。

其次是湘鄂川黔及秦嶺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黃土高原等農村,12.6克。

再次是華北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贛長江中游地區的農村,12.1克。

再次是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南部沿海農村,12.0克。

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11.2克。

口味最淡的是各地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哈爾濱、瀋陽、大連、濟南、青島、寧波、南京、廣州、深圳、鄭州、成都、西安、武漢和廈門,10.0克。(見《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二——2002膳食與營養素攝入狀況》,人民衛生出版社)

另一份《全國膳食鈉攝入量圖》,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99年編繪,缺西藏、遼寧和重慶的資料,估計原始資料來自於1992年的調查。我們體內的鈉,主要來自食鹽、醬油和各種腌製品,所以鈉攝入量與食鹽攝入量成正比,並可以相互轉換。

根據這份地圖,口味最鹹的第一梯隊為江西、吉林、安徽、江蘇、北京、浙江,人均鈉日攝入量超過8克;第二梯隊為湖北、河南、陝西、青海、河北、山東、上海、貴州和福建,人均鈉日攝入量7-8克;第三梯隊為黑龍江、內蒙古、天津、四川、重慶、雲南、湖南、廣西,人均鈉日攝入量6-7克。至於山西、廣東、海南、新疆、甘肅、寧夏等省區,均屬於鈉攝入量較低的清淡口味地區。

關於我國食鹽消費量的地理分佈,因統計口徑不同,數字常有一定出入。我們能夠肯定的只有一件事,農村口味比城市更咸。至於以往人們公認清淡的江蘇、浙江和安徽菜,其實含鹽量挺高;而「北咸南甜」是否成立,全看你引用哪一次調查的數據了。

13中藥用途【藥名】食鹽

【別名】鹽、咸鹺

【漢語拼音】shi yan

【英文名】Salt

【歸經】胃;腎;肺;肝;大腸;小腸經

【中藥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因來源、製法等的不同,夾雜物質的質與量,都有所差異。普通常見的雜質,有氯化鎂(MgCl2)、硫酸鎂(MgSO4)、硫酸鈉(Na2SO4)、硫酸鈣(CaSO4)及不溶物質等。

【功效】涌吐;清火;涼血;解毒;軟堅;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科屬分類】鈉化合物類

【拉丁文名】Natrii Chloridum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脹病;腦中痰癖;二便不通;齒齦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瘡瘍;毒蟲螫傷

【資源分佈】主為海鹽及池鹽、井鹽。海鹽產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池鹽產于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一帶;井鹽產于雲南、四川。銷全國各地。

【功效分類】清熱葯;涼血葯

【性味】咸;寒;無毒

【藥材基源】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體。

【用法用量】內服:沸湯溶化,0.9~3g;作催吐用9~18g,宜炒黃。外用:炒熱熨敷或水化點眼、漱口、洗瘡。

【出處】《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是由於體內氯離子偏多,氯離子就是酸根離子。過多的氯離子使體內血管緊張素Ⅰ向血管緊張素Ⅱ轉化,造成血管收縮,從而引起高血壓;之二是由於血脂偏高,使血管硬化,造成血管腔變窄,從而引起高血壓。而氯離子和血脂都是體內的酸性物質。因此,高血壓和酸性體質有著密切關係。

改善酸性體質是遠離高血壓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在飲食中注意,平時可以多吃些高纖維的鹼性健康食品,堅持要少鹽多醋,可以食用高濃縮的黑醋膠囊,醋酸可以抑制血液中鈣的凝固現象, 氨基酸、醋酸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並抑制脂肪的合成,使脂肪不易堆積,血液清澈不粘稠。從而降低血液粘稠度。近年來針對20世紀40年代關於食鹽攝入過量是高血壓發病率高的一種說法,出現了質疑。有研究指出,易引起高血壓的因素是飲食中的鈣和鉀過低,而不是鈉攝入量過多。並認為,為預防高血壓而採取的低鹽飲食,可能會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攝入,因此低鹽飲食不是無區別地對所有人都適合。

14古代用途在《紅樓夢》中曾記載賈寶玉每天清晨就有用鹽擦牙的習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可遠指出,古代人是用鹽來刷牙,但是隨著朝代更替,單純的鹽牙膏也變得豐富了。

鹽為什麼能刷牙?因為食鹽不但能穩固牙齒,還具有保健作用。在我國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就記載了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按照中醫的理論,食鹽味咸,入腎,齒為骨之餘,腎又主骨,所以,食鹽能穩固牙齒。

我國現代中醫學也讚同用食鹽保健口腔,除了可以借鑒古人的做法外,方法還可以再簡單一些。陳醫生說,比如每天早晚用溫的淡鹽水漱口,牙齒疼痛或者牙齦出血的時候,直接將食鹽撒在疼痛處和出血處,可以幫助消炎止痛、解毒涼血。也可以用濕牙刷蘸些食鹽,每天早晚或者吃完東西后,刷一刷,可以促進整個口腔的健康和衛生。

同時,陳醫生也強調,食鹽只能輔助治療口腔疾病,不能代替看醫生和用藥。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人,用食鹽漱口或者刷牙的時候,盡量在刷完牙或漱完口后,再用清水把口腔漱乾淨,減少鹽的額外攝入。

15神話意義食鹽能避免肉類及其他物品腐爛,也因此成為不朽與永存的代名詞。撒鹽被認為能對抗魔鬼,讓人免受傷害。俄羅斯人送給新生兒的四件禮物中就有食鹽,用以幫助嬰兒辟邪。中國的維吾爾族人甚至把鹽視為生物,他們相信,食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影響人的命運。

16我國食鹽產量1.全國每年的食鹽總消費量基本穩定在700萬噸(這個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發生大的改變,就不會有大的波動),而全國一年的鹽產量超過4000萬噸,絕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這些產能很容易生產出足夠的食鹽。

2.目前全國的食鹽裡面,海鹽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時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礦鹽,主要原因:一是海鹽中含雜質較多,要提純成本較高,不經濟;二是海鹽場佔地太大,現在海邊的灘塗都很值錢,都在逐步轉向海鮮養殖和土地開發,製鹽利潤率太低了。事實上,在經濟發達的南方地區,海鹽場早就式微了,這純粹是經濟規律使然。

3.井礦鹽的儲量非常豐富,隨隨便便一個鹽礦的儲量就幾億噸幾十億噸,全國人民吃個幾百年不成問題,分佈也很廣,四川、湖北、湖南、陝西、江蘇、河南、江西、青海這都是大產區,運輸不成問題。

4.中國的食鹽流通目前還是國家專營,價格控制很嚴,不用擔心有人炒作價格上漲的問題,即便暫時被搶購一空,以各地鹽業公司的供應能力,也很快就會保證供應。專營體制雖然有種種弊端,但是在保證食鹽供應這一點上,還是很有優勢的。

17巧用食鹽防治青魚病食鹽有較強的殺蟲滅菌作用,是防治多種魚病的常用藥物,特別是防治細菌、真菌、多種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有顯著的效果,現將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用3%的鹽水浸洗3寸以上的魚種10~15分鐘,或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畝用食鹽7.5~15公斤,可防治青魚爛鰓病、赤皮病。在配合飼料中,摻入2.5%的 食鹽,可防治青魚腸炎病。用敵百蟲和食鹽配合使用,對青魚上述三病的預防有效率可達100%,早期治愈率90%以上,中期治愈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灑生石灰塊,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篩片的噴霧器全池遍噴90%晶體敵百蟲和食鹽合劑,敵百蟲0.5~0.7毫克/升、食鹽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連續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預防,30~50天一次。防治腸炎病,可將合劑少量噴灑在草架內的青飼料上,效果更好。

2.水霉病的防治

越冬魚種或成魚,常因人工操作受傷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治愈。

3.多種寄生蟲病的防治

用3%的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1分鐘斜管蟲全部死亡;5分鐘鰓隱鞭蟲全部死亡;10分鐘車輪蟲、根體蟲、口絲蟲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魚種,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用1.7%~2%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30分鐘,三代蟲、指環蟲全部死亡,魚虱全部脫落。魚種的氣泡病,可將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鮮清水,然後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5~7毫克/升,即可治愈。

18科技用途科學最新發現了食鹽的科技用途,可將硬碟存儲空間XX6倍。新加坡的國立研究機構——科學技術研究機構、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數據存儲研究所的科學家聯袂做出了這項發現。他們表示,新的硬碟製造過程通過使用簡單的氯化鈉(食鹽),可將硬碟的數據記錄密度增加到3.3TB/英寸,是現有存儲密度的6倍[5]。公司和個人製造出的和需要存儲的數據與日俱增,現有的硬碟製造技術也將很快接近極限,因此科學家們需要探尋新的解決辦法。而今新加坡科學家就讓毫不起眼的食鹽通過XX硬碟存儲空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在製造過程中添加食鹽意味著位於每個磁碟表面的比特(信息量的單位)的排列方式會更加勻稱整齊,這樣會使該表面能「塞下」更多比特。另外,鹽也會增加用於「刻印」比特的電子束的清晰度。如果不使用食鹽,就需要盡最大努力讓這些比特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這些比特最終很可能會變成巨大而模糊的一團。最新製造過程將於2016年開始進行商業化生產。

19食鹽的妙用1、食鹽洗臉亮膚

食鹽洗臉清潔去污能力好,有很好的去黑頭、清透毛孔的作用。除敏感膚質外,經常使用食鹽洗臉有很好的提亮膚色的作用。具體方法如下:

洗臉后,把一小勺細鹽放在手掌心加水3-5滴,再用手指仔細將鹽和水攪拌均勻,然後沾著鹽水從額部自上而下的搽抹,邊搽邊做環開按摩。幾分鐘后,待臉上的鹽水干透呈白粉時狀時,用溫水將臉洗凈,塗上保濕乳液或繼續正常的護膚步驟。持續進行,每天早晚洗臉后各一次。

2、食鹽洗臉明目

遇上颳風的天氣,外出歸來時,可用溫水沖一杯淡鹽水,以棉棒蘸取擦拭內外眼角,達到洗眼明目,去除污物的目的

3、食鹽美容祛痘

食鹽有很好的殺菌消腫的作用,用食鹽洗臉沐浴有很好的祛痘作用。尤其是對於身體背部的痘痘非常有效。具體方法如下:入浴后讓身體充分溫熱,待毛孔張開后多抹些鹽在後背,各個角落都要抹到。用浴刷按摩1分鐘,不要太用力,只要讓皮膚及刷子間的鹽分移動即可,然後用海綿蘸上淡鹽水,貼在背上10分鐘,用清水洗乾淨.。

4、去除痘痕及平復皮膚凹凸

以指腹沾少許鹽,在青春痘痕跡或凹凸部位依螺旋狀按摩三次,再取充分的鹽敷在需要「解決」的部位,過五六分鐘后洗去。注意:不要按摩正在生長的青春痘。

5、控制T區油脂分泌

用細鹽抹在T區,輕輕按摩之後休息3分鐘,然後在兩側鼻翼毛孔張開的部分用中指指腹由下向上做擠壓式按摩。

6、去角質和去除黑斑

用水把鹽打濕敷在臉上,按摩1分鐘,力道和洗臉時相同,以鼻頭為中心在兩頰由下往上畫大圓。然後用指腹在黑斑部分打圈搓揉。

7去除腋下異味

鹽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洗澡時可直接在腋下抹鹽。平日可用棉塊浸上比海水稍淡的鹽水隨身攜帶,隨時用它來除去汗水。

8、巧除雙下巴

將抹了大量鹽的右手指沿著下頜及右臉頰邊沿由中間往右移動;同樣,左手指沿下頜及左臉頰邊沿往左移動;左右手交替進行,有節奏地做50次。然後用保鮮膜把抹鹽的部分包起來,用髮帶固定,休息10分鐘後用水衝掉,隔一天做一次即可。

9、去除腳臭

用大量的粗鹽抹在腳尖、腳趾之間及腳底部分,並用手搓揉5~6次,休息5分鐘後用水沖凈即可。

10、以鹽護髮好處多

鹽有深層清潔、殺菌排毒、舒經活血、收斂皮脂腺的作用,用鹽洗髮是油性頭髮的首選。你可以用廚房裡的食用鹽,也可以用市場上出售的現成的洗髮鹽。具體是用法是:如果你只是頭皮油膩,頭髮還不算太油的話,可以用洗髮液正常清洗頭髮后,將洗髮鹽均勻塗抹于頭皮之上,再配合指腹輕輕的按摩3-5分鐘后,清水洗凈即可。建議每周2-3次。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制度的變遷 .

2. 【食鹽的功效作用與食用注意】 .菜瓢谷 [引用日期2013-09-6] .

3. 過量食鹽容易導致白內障 .健德堂 .2012-11-29 [引用日期2012-11-30] .

4. 廣東多地居民搶購食鹽 專家稱多吃鹽無助防輻XX .

5. 食鹽可將硬碟存儲空間XX6倍,人民網新聞 .

6. 我們時代的反鹽潮 .

相關文獻巧用食鹽水改進冰熔化實驗-物理通報-2011年 第3期

乾電池在食鹽溶液中鏽蝕及內容物外泄研究-新疆環境保護-2011年 第1期

碘離子選擇電極快速測定食鹽中碘的含量-北方環境-2011年 第12期

>> 查看更多相關文獻

詞條標籤:

化學調味料生活中藥中藥材醫學術語應用科學科學營養學食鹽 調味品 , 無機化學 , 工業品 , 鹽

如果想提出功能問題或意見建議,請到意見反饋;如果您要 舉報侵權或違法信息,請到投訴中心;其他問題請訪問百度百科吧

食鹽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73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3-10-12

創建者:午夜遊蝦

詞條貢獻榜 辛勤貢獻者:

某個習慣某個人

邱子安

大安呀

劉正東95

劉軍剛

逍遙—小生

fancy20408

南往

大衛tal1

一起走到0314

半月沙川

火ap

展開

©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 百科協議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參考資料

1歷史記載2制度變遷3物理性質4化學性質5相關製法6生理作用7食用須知8宜忌人群8.1宜食8.2忌食9注意事項10鹽與輻XX11食鹽對人類的利和弊12食鹽攝入量的地理分佈13中藥用途14古代用途15神話意義16我國食鹽產量17巧用食鹽防治青魚病18科技用途19食鹽的妙用

登錄

查看我的收藏

1歷史記載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鹵」。《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 粗鹽

青、黃、白、黑、紫五樣。現在推斷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之間的時期開始煮鹽。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XX,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根據以上資料和實物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鹵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蜀王本紀》:「宣帝地節(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鹽井數十所。」漢代起,也始利用鹽池取鹽。王廙(yì)《洛都賦》:「東有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成之自然。」劉楨《魯都賦》:「又有鹽池漭沆,煎炙陽春,焦暴噴沫,疏鹽自殷,挹之不損,取之不勤。」

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管鹽政,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漢武帝始設立鹽法,實行官鹽專賣,禁止私產私營。《史記·平準書》中記載,當時誰敢私自製鹽,就施以把左腳趾割掉的刑罰。晉代時,私煮鹽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兩年。立鹽法后,市民食鹽是有規定的。《管子》:「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

食鹽圖片(9張)

古時鹽的種類繁多,從顏色上分就有:絳雪、桃花、青、紫、白等。從出處分為: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鹼鹽是刮取鹼土煎煉而成,池鹽出自池鹵風乾,崖鹽生於土崖之間。海鹽、井鹽、鹼鹽三者出於人,池鹽、崖鹽二者出於天。《明史》記有:「解州之鹽風水所結,寧夏之鹽刮地得之,淮、浙之鹽熬波,川、滇之鹽汲井,閩、粵之鹽積鹵,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山東之鹽有煎有曬,此其大較也。」南朝陶弘景《名醫別錄》記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秦漢時河東郡地在今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因黃河流經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卻在黃河以東 食鹽

,故這塊地方古代稱為河東。古人從河東鹽池中引水至旁邊的耕地,每當仲夏時節,遇到刮大南風時,一天一夜耕地中就長滿了鹽花,當地人把這叫「種鹽」,鹽的品質非常好。《呂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陽朴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鱣(zhān)鮪(wěi)之醢(hǎi),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意思就是說最好的調料是四川陽朴的姜、湖南桂陽招搖山的桂、廣西越駱國的竹筍、用鱘鰉魚肉製成的醬、山西的河東鹽、宰揭山顏色如玉的甘露、西方大澤里的魚子醬。

春秋戰國時,有鹽,國就富。《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齊國管仲也設鹽官專煮鹽,以漁鹽之利而興國。中國第一個鹽商是春秋時魯人猗頓,舊有「陶朱、猗頓之富」之說,陶朱是指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因為認為越王為人不可共安樂,因此棄官到山東定陶縣稱「陶朱公」,經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孫經營繁息,遂至巨萬。」猗頓則到春秋時的郇國。郇國漢屬河東郡,今屬山西。猗頓在郇國經營河東鹽十年,亦成為豪富。

古代鹽商一般都具壟斷特權,所以鹽商十有八九都發了大財。明清兩代,江南揚州一帶的鹽商之奢靡達到頂峰。據《清稗類鈔》記:「有欲以萬金一時費去者,使門下客以金盡買金箔,載至鎮江金山寺塔上,向風揚之,頃刻而散,沿緣草樹間,不可復收。又有以三千金尺買蘇州不倒翁,傾于水中,水道為之寒者。」有喜歡漂亮貌美的,從看門人一直到女廚工,都選用二八佳麗清秀之輩。有反過來喜歡貌丑的,奴僕為錄用,不惜毀其容,用醬敷之,在太陽下曝曬。

烹飪調味,離不了鹽。但古人認為,「喜咸人必膚黑血病,多食則肺凝而變色」。《調鼎集》說:「凡鹽入菜,須化水澄去渾腳,既無鹽塊,亦無渣滓。」做菜時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最後下鹽方好。「若下鹽太早,物不能爛。」

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咸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

2制度變遷封建社會的鹽專賣制度,使其成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財政收入工具,為其封建統治掠取民眾財富,賺取巨額利潤。在鹽專賣的實施過程中,統治階級為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極大地增加了制度執行成本。降低了制度運行效率,減少了鹽專賣凈利潤收入;另一方面,因為官吏的腐敗,各級官吏賄賂已成風氣,嚴重損害了統治集團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其執政能力受損,從而危機統治階級自身安全。

鹽專賣制度在中國存在歷史十分久長,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伴隨封建社會整個發展過程。專賣古稱「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榷的意思是獨木橋,禁榷合起來就是自己獨佔,不允許他人涉及經營。具體到鹽專賣制度,它是封建統治階級人為制訂並設立,由其獨佔食鹽生產和銷售渠道,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增加財政收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封建社會中那些具有理財意識的士大夫們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利出一孔」,它的形象之處就在於只看到利益,卻不去看這利益是如何產生的。統治階級巧妙地借用了鹽所具有的商品外觀形式,掩蓋其掠取民眾財富的實質,因此理清楚鹽專賣制度的經濟特徵和運行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鹽專賣問題,國內現有文獻側重於從經濟史的角度整理各個朝代鹽專賣制度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狀態,較少從經濟特徵和制度變遷的角度進行考察,而在國外可能是由於歷史上缺少與中國鹽專賣類同的經濟現象,相關文獻很是少見。在封建社會經濟的傳統分析框架中,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承擔賦稅和勞役,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借此剝削廣大勞動人民,儘管鹽專賣制度在形式上與賦稅制度有很大不同,階級矛盾分析方法仍然為這一問題指引了方向。從另一個視角看,根據現代西方國家理論,國家是一種在某個給定地區內對合法使用強制性手段具有壟斷權的制度安排。國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並以此換取稅收。在這一分析模式下,封建國家作為全社會法律和秩序的提供者,徵收賦稅完全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封建統治者是以社會管理者或者說是社會服務提供者的面目出現,公眾是以消費者的面目出現,消費社會管理者提供的社會服務,並根據服務的質量(辦公效率)和價格(賦稅水平)來決定是否消費該服務。但在鹽專賣制度分析中,這一分析框架變得無能為力了,因為它既解釋不了鹽專賣制度發生的起因,也解釋不了鹽專賣制度發展變化的結果。

在鹽專賣制度下,各相關經濟要素發生了很大變化,重新審視和分析其經濟特徵對於全面正確的把握這一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

鹽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會需求量大,消費彈性極小。在封建社會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鹽卻不可能自給自足,必須從外界獲得。在中國古代社會,鹽鐵茶酒是少數幾項大宗交易商品,但這些商品在不同時期都曾實行專賣,鹽是其中實行專賣時間最長,範圍最廣,造成經濟影響最大的品種。在專賣制度下,商品屬性較之於其在自由生產流通條件下的情形發生很大的變化。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有其內在規定性條件,根據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自由買賣和等價交換是商品的內在屬性,也是某一物品成為商品的必要條件。在鹽專賣制度下,鹽的生產、銷售和定價都由官府組織執行,導致其商品屬性退化。

3物理性質NaCl, 食鹽的主要成分,離子型化合物。純凈的氯化鈉晶體是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由於雜質的存在使一般情況下的氯化鈉為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比重為2.165(25/4℃),熔點801

食鹽晶體(微觀)

℃,沸點1442℃,相對密度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雜質時易潮解;溶於水或甘油,難溶於乙醇,不溶於鹽酸,水溶液中性,不導電,但熔融態的氯化鈉導電。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XX。當溫度低於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鈉大量存在於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制取氯氣、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於食品調味和腌魚肉蔬菜,以及供鹽析肥皂和鞣製皮革等;經高度精製的氯化鈉可用來制生理食鹽水,用於臨床治療和生理實驗,如失鈉、失水、失血等情況。可通過濃縮結晶海水或天然的鹽湖或鹽井水來制取氯化鈉。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4個鈉離子和4個氯離子。

食鹽的作用很廣: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重要的化工原料……

4化學性質1.可以與硝酸銀反應得到氯化銀沉澱;

2.固體食鹽可以與濃硫酸共熱得到氯化氫氣體;

3.電解氯化鈉溶液可得到氯氣、氫氣和氫氧化鈉;

4.電解熔融氯化鈉可得到單質鈉和氯氣。

5相關製法工業上用海水曬鹽(也稱鹽田法)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澱、過濾、蒸發,可制得精鹽。還有較多人為了補充更多的鹽分,將碘元素加了進去。

6生理作用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 g,其中 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幾點: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占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衝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XX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XX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里為什麼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里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l mm~1.5 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XX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XX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里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XX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癥。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7食用須知一、少買及時吃

少量購買,吃完再買,目的是防止碘的揮發。因碘酸鉀在熱、光、風、濕條件下都會分解揮發。

二、忌高溫

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時放碘鹽。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中間放碘鹽食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食用率為90%;涼拌菜時放碘鹽食用率就可以達到100%。

三、忌在容器內敞口長期存放

碘鹽如長時間與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后將蓋蓋嚴,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8宜忌人群宜食食鹽適宜急性胃腸炎者、嘔吐腹瀉者,炎夏中暑多汗煩渴者、咽喉腫痛、口腔發炎、齒齦出血者以及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乾結和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忌食咳嗽消渴、水腫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攝入量,最好用代鹽(氯化鉀)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以促進食慾。[2]

9注意事項過量食鹽可致白內障·

食鹽(8張)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如果食物中鹽分含量過高,患白內障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白內障指眼晶狀體變白,如果不加治療就可能會導致失明。

悉尼大學的羅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發現,鈉攝入量最高者比鈉攝入量最低者患后囊下內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這是一種對視力損傷最大的白內障。他們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對約3000名49歲至97歲成年人的眼睛進行了檢查,並要求實驗對象填寫了一份關於飲食頻率的問卷。160人患了后囊下內障,970人患了另兩種與鈉攝入無關的白內障中的一種。

研究還發現鹽攝入量高的人也可能患其它容易導致白內障的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壓,並可能服用過皮質甾類抗炎葯。[3]

10鹽與輻XX2011年3月,國內多個地方超市出現的食鹽搶購現象,據了解,市民搶購食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目前的食鹽全部是加碘鹽,其中的碘正是碘片的主要成分碘化鉀。不少市民可能覺得多吃食鹽,關鍵時刻可防輻XX。另外一個就是廣東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擔心海水被日本核輻XX污染不能用,食鹽一旦庫存不足會引起漲價。

對於第一種擔心,廣東省疾病控制中心一名專家表示,食鹽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鹽,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輻XX效果。過量吃碘鹽對人體有害,這個是衛生部門負責人說的。

對於第二種擔心,鹽業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國家有關部門已作出回應,稱日本核輻XX對我國未造成任何影響,「這種無影響是全方位的,包括海域。且廣東供應市場的除海鹽外,還有礦鹽。」該負責人說,礦鹽都是從地下3米處提取的,沒有任何污染。對食鹽的質量,市民不用恐慌。[4]

11食鹽對人類的利和弊通常,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鹽的濃度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鹽。

食鹽不僅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一種中性的無機鹽顯示的味道。其味咸,性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腎通便、殺蟲消炎、催吐止瀉的功能。

《神農本草》記載:「食鹽宜腳氣,潔齒、堅齒,治一切皮膚諸症。」用食鹽和蘇子根煎水洗腳,可以治腳氣病。常用鹽水擦洗皮膚,可使皮膚健康,增強抵抗力。食鹽有止痛作用,如熱水燙傷了皮膚,擦點鹽(或醬油)可以減少疼痛。天熱喝點淡鹽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嚨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鹽開水,可以避免嗓音發啞。如果誤食了有毒食物,喝點鹽開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變質,在牛奶中少加點鹽,能使牛奶保鮮期延長。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將其浸泡在淡鹽水中20分鐘,能去除殘存的農藥、寄生蟲卵,有殺滅病菌作用。煎魚前將魚放在鹽水中洗凈,魚就沒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鹽還能軟化體內酸性腫塊。

從生理角度看,鹽對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鹽能協助人體消化食物。鹽的鹹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增加口腔唾液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鹽能參加體液代謝。鹽是體液的重要成分,高溫作業的人,出汗過多,需要補充含食飲料;吐瀉過多的人,要輸入生理鹽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飲溫鹽水等,這些都是因為鹽能起到維持人體滲透壓及酸鹼平衡的作用。

過去愚昧的認為鹽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食物。 現代科學給了我們響亮的耳光,食鹽是影響人類健康殺手之一。過量食用食鹽會使人類患上很多種疾病。在中國人食鹽普遍食用過多。通過全國營養調查,從南方到北方食鹽用量從12克到15克不等,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6克,我們超了一倍還要多。而且鹽吃多了對身體傷害是有直接性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對食鹽控量食用,清淡為主,科學飲食。

1.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 過量食用食鹽對身體有直接危害[5]

高。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食鹽量很低,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在我國食鹽量較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同時鹽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2.食鹽過多會引起水腫

由於食鹽過多,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並增加腎髒的負擔。

3.食鹽過多會引起感冒

高濃度的鈉鹽有強烈的滲透作用,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抗病能力。過量食鹽,一是使唾液分泌減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著床的機會。二是由於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防禦功能被抑制,較大地喪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細胞侵入人體,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會發生。 食鹽過量會引起心臟病。

4.食鹽過多會危害心臟

《內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多食鹽,則脈凝注而色變」。「味過咸,大骨氣傷,心氣抑」。咸多傷心,食味過咸使小動脈收縮,有害於心臟。例如湖南居民心臟病死亡率比全國高出四個百分點,這同倚重豬肉和食鹽消費過多有密切的關係。

5.食鹽過多會導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東北部的秋田、山形兩縣愛吃鹹的地方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數占首位的秋田縣曾發動一場減鹽運動,結果死於胃癌的人減少二成以上。可見吃鹽過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鹽里並無致癌物質,但它容易破壞胃的粘膜,對致癌物質起幫助作用。此外,腎臟病和中風與食鹽過量也有密切關係。

因此,合理飲食食鹽每天2-5克。平時吃菜不要吃得太咸,尤其是老年人與嬰幼兒的食物不能過咸。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覺為標準准給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損害,誘發高血壓和心肌衰弱。對老年人烹調中盡量用醋、薺末,胡椒等香辣調料來代替鹽分,減少食鹽的數量。

12食鹽攝入量的地理分佈 食鹽攝入量統計圖[6]

哪裡人吃得最咸?解決這問題的辦法,唯有期待科學調查。中國衛生部、科技部和統計局曾於1992年、2002年做過兩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其中涉及各地區居民食鹽攝入量項目,讓我們得以更精確地談論口味鹹淡的地理分佈。

根據1992年調查的數據(缺遼寧、重慶和西藏的資料),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最多的前三個省份是江西(19.4克)、吉林(17.9克)和安徽(17.4克);接著是湖北、江蘇、河南,均為16克這個級別;再接著是陝西、青海、北京、河北,屬於15克級別;湖南和黑龍江屬於14克級別;浙江、貴州、山東、雲南、上海、廣西、內蒙古、四川屬於12—13克級別,算是中等;寧夏、福建、廣東、海南為10—11克;最清淡的是新疆(9.9克)、天津(9.4克)、山西(8.5克)和甘肅(7.8克)。該調查證明了人們的主觀臆測,江西菜最咸,不過山西人口味居然比福建、廣東人更淡,令人意外。

2002年的調查是按經濟發展水平及類型,將全國各縣(市、區)劃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類農村、二類農村、三類農村、四類農村共6類地區進行的,如果轉換成政區排名會產生較大的誤差,所以我們仍使用調查時的地區分類。根據這次調查,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消費食鹽12.0克,其中城市居民10.9克,農村居民12.4克。各地區的人均食鹽日攝入量名次如下:

口味最鹹的是汾渭(河)谷地、太行山和大別山農村,14.7克。陝西、山西農村的確是吃鹽冠軍。

其次是湘鄂川黔及秦嶺大巴山、黔桂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烹調肉類時別用不粘鍋
  • 老人乘公交宜避開高峰
  • 小寶寶患感冒,盡量別輸液!
  • 8大常見祛痘誤區糾正方案
  • 10分鐘 輕鬆讀懂美白說明書
  • 鼻塞卻沒有鼻涕
  • 白糖是怎樣形成的?
  • 粗糧 有什麼好吃的做法么?
  • 放屁對身體的益處有那些?
  • 關於我左眼角的黑痣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