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年齡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誌,一個人出生以後,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口在進行自身再生產的同時,也進行著年齡的再生產,它總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齡的個人所組成。此外,各種人口現象,如結婚、生育、求學、就業、遷移、死亡等,都與每個人的年齡密切相關。所以,正確計算年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 錄1詞語解釋

2年齡的計算方法

2.1 ①虛歲年齡

2.2 ②周歲年齡

2.3 ③確切年齡

3年齡分類

3.1 曆法年齡

3.2 生物年齡

3.3 心理年齡

3.4 相對年齡

4比喻稱謂

5典故出處

1詞語解釋詞目:年齡

拼音:niánlíng

英文:Age 靈魂醫學專著

基本解釋

英語:[age]

解釋:人或動植物所生存的年數。

現也指某物品從生產到現在的時間。

詳細解釋

人或其他生物已經生存的年數。

《禮記·文王世子》:「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 南朝 梁 沈約 《奉華陽王外兵》詩:「餐玉駐年齡,吞霞反容顏。」 宋 陸遊《乞祠祿札子》:「實緣年齡衰邁,氣血凋耗,夏秋之際,痼疾多作。」 魏巍《火與火》:「他毫不猶豫地說:『我要當一個人民軍的戰士。』可是我們說:『你的年齡是不夠的呀!』」

年齡: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漸學會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棄容易產生麻煩和不幸的事情。

2年齡的計算方法①虛歲年齡中國在習慣上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經歷的日曆年頭計算,即生下來就算1歲,以後每過一次新年便增加1歲。一般按農曆新年算,也有按公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嬰兒,出生后就算1歲,過了公曆1月1日或當地農曆新年又算1歲。這樣,嬰兒出生才幾天,已算虛歲2歲了。這種計算方法是不科學的。

②周歲年齡又稱實足年齡,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歷的周年數或生日數。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時進行人口普查登記,一個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嬰兒,按虛歲計算是2歲,實際剛剛6個多月,還未過一次生日,按周歲計算應為不滿1周歲,即0歲。周歲年齡比虛歲年齡常常小1~2歲,它能正確反映人們的實際生存年歲,是人口統計中最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

周歲—出生時為0歲,每過一個公曆生日長1歲

③確切年齡指從出生之日起到計算之日止所經歷的天數。它比周歲年齡更為精確地反映人們實際生存的時間,但由於其統計匯總時較為繁瑣,故人口統計中使用甚少。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除對不滿1周歲的嬰兒,特別是不滿1個月的新生兒常常按月日計算外,一般不按日計算確切年齡。

3年齡分類在靈魂醫學這部專著中人類計算年齡方法大致有4種:

曆法年齡即年代年齡或者說時序年齡——為出生后按日曆計算的年齡,也叫實足年齡,是最常用的計算年齡的方法,簡單,易掌握,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記載。

生物年齡(壽命)即生理學年齡:這是根據正常人體生理學上和解剖學上發育狀態所推算出來的年齡,表示個體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實際衰老程度,可用來預計某一個體未來的健康狀況,估計其壽命。如一位實際年齡60歲的人,生物年齡可能是60歲,也可能是50歲,也可能是70歲。

心理年齡是心理學「智力測驗」中的術語,指根據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測得的結果來衡量人體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學年齡與曆法年齡相對照,就能看出智力絕對水平的高低。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年齡並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心理年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XX劇烈動蕩期;XX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鬱、猜疑。自測表是測試每個人的心理年齡的量表。[1]

相對年齡即靈魂醫學(soul medicine)相對有效年齡(壽命),是指人類區別于其它生物(主要包括動物)的、由最高級靈魂所支配進行的、符合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以及有利於自然、社會良性發展的各種生命活動包括腦力活動所佔用的時空。

可見,人類一切由最高級靈魂支配進行的符合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以及有利於自然社會良性發展的各種生命活動包括腦力活動所佔用的時空就是人類相對有效年齡(壽命)。反之,就是無效年齡(壽命),甚至年齡(壽命)是負數。

所以,人類相對有效年齡(壽命)計算方法應為,相對年齡(壽命)等於實際年齡(壽命)加上或減去超出或低於同層次普通人士年平均勞動量或者年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的倍數。

可見,一個即勤奮,勞動效率又高,其個人工作量相當於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甚至幾千個人的工作量,那麼他的壽命相對於一般同層次人士則大大延長,年齡也相應地大大增加。

至於存在於社會上的殺人放火、偷盜搶劫、地痞流氓、投毒強姦等各種超過倫理道德底線的犯罪分子,以及靈魂醫學所討論的患有倫理道德及社會病的人,他們的有效年齡(壽命)理應是短的,甚至是負數,既作為人的概念時間很短暫,甚至就不是人。

4比喻稱謂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未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齠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 ------- 志學之年,束髮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

20歲(男)――弱冠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5典故出處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 兮」。

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

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

《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 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

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

《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耄 :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匪我言耄。――《詩·大雅·板》

亦聿既耄。――《詩·大雅·抑》

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說文》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歲的年齡;高齡,高壽。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

《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

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冠禮和笄禮,說穿了,就是改變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發的。嬰兒生下三個月后,要選擇黃道吉日,剪一次頭髮,只保留兩小撮。這兩小撮頭髮,男孩留在左右兩邊,有如牛頭;女孩則一前一後,有如馬首,叫「羈」。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頭髮長出以後,便不再剪,而是向兩邊分梳,長齊眉毛,叫做「兩髦」。所以兒童又叫「童髦」。或者把「兩髦」總束起來,扎在頭上,一邊一束。男孩狀如獸角,叫做「總角」;女孩狀如樹椏,叫做「丫頭」。所以孩童時代又叫「總角之時」,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頭」、「女娃」。

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就要舉行「冠禮」和「笄禮」。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來決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來賓,叫「筮日」和「筮賓」。屆時,來賓就在一定的禮儀程序中把規定的服飾授予該青年,併為他們取一個「字」。賓取之字與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聯繫。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稱。直到民國年間,中國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氣,都要稱對方的字,有如俄國人之稱「父名」。卑者對尊者說話,只能稱字,且字之後還要加職銜,或加先生。尊者對卑者說話,則直呼其名,不稱字。但是,無論尊卑,自稱都不能稱字,如果自己稱字,便是失禮,也是大笑話。

以此觀之,古人15乃成童(束髮)之年,也就是說不再是孩童,即束髮入學。在《大戴禮記·保傅》中道:「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男子以二十舉行「冠禮」,即加冠,可從業、從事、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為婚,或者說早訂婚約,待成年後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參考資料 1. 心理年齡測試! .問渠心理網 [引用日期2012-11-9] .

詞條標籤:

詞語文化語言靈魂社會醫學術語應用科學科學二十四節氣

如果想投訴,請到百度百科投訴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見、建議,請到意見反饋。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8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3-10-20

創建者:43181238

詞條貢獻榜 辛勤貢獻者:

百科ROBOT

yangzhemin12

selfeel

雲火【淚】言

趙偉很棒

靈魂醫學

展開

©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 百科協議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參考資料

1詞語解釋2年齡的計算方法2.1①虛歲年齡2.2②周歲年齡2.3③確切年齡3年齡分類3.1曆法年齡3.2生物年齡3.3心理年齡3.4相對年齡4比喻稱謂5典故出處

登錄

查看我的收藏

1詞語解釋詞目:年齡

拼音:niánlíng

英文:Age 靈魂醫學專著

基本解釋

英語:[age]

解釋:人或動植物所生存的年數。

現也指某物品從生產到現在的時間。

詳細解釋

人或其他生物已經生存的年數。

《禮記·文王世子》:「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 南朝 梁 沈約 《奉華陽王外兵》詩:「餐玉駐年齡,吞霞反容顏。」 宋 陸遊《乞祠祿札子》:「實緣年齡衰邁,氣血凋耗,夏秋之際,痼疾多作。」 魏巍《火與火》:「他毫不猶豫地說:『我要當一個人民軍的戰士。』可是我們說:『你的年齡是不夠的呀!』」

年齡: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漸學會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棄容易產生麻煩和不幸的事情。

2年齡的計算方法①虛歲年齡中國在習慣上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經歷的日曆年頭計算,即生下來就算1歲,以後每過一次新年便增加1歲。一般按農曆新年算,也有按公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嬰兒,出生后就算1歲,過了公曆1月1日或當地農曆新年又算1歲。這樣,嬰兒出生才幾天,已算虛歲2歲了。這種計算方法是不科學的。

②周歲年齡又稱實足年齡,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歷的周年數或生日數。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時進行人口普查登記,一個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嬰兒,按虛歲計算是2歲,實際剛剛6個多月,還未過一次生日,按周歲計算應為不滿1周歲,即0歲。周歲年齡比虛歲年齡常常小1~2歲,它能正確反映人們的實際生存年歲,是人口統計中最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

周歲—出生時為0歲,每過一個公曆生日長1歲

③確切年齡指從出生之日起到計算之日止所經歷的天數。它比周歲年齡更為精確地反映人們實際生存的時間,但由於其統計匯總時較為繁瑣,故人口統計中使用甚少。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除對不滿1周歲的嬰兒,特別是不滿1個月的新生兒常常按月日計算外,一般不按日計算確切年齡。

3年齡分類在靈魂醫學這部專著中人類計算年齡方法大致有4種:

曆法年齡即年代年齡或者說時序年齡——為出生后按日曆計算的年齡,也叫實足年齡,是最常用的計算年齡的方法,簡單,易掌握,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記載。

生物年齡(壽命)即生理學年齡:這是根據正常人體生理學上和解剖學上發育狀態所推算出來的年齡,表示個體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實際衰老程度,可用來預計某一個體未來的健康狀況,估計其壽命。如一位實際年齡60歲的人,生物年齡可能是60歲,也可能是50歲,也可能是70歲。

心理年齡是心理學「智力測驗」中的術語,指根據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測得的結果來衡量人體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學年齡與曆法年齡相對照,就能看出智力絕對水平的高低。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年齡並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心理年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XX劇烈動蕩期;XX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鬱、猜疑。自測表是測試每個人的心理年齡的量表。[1]

相對年齡即靈魂醫學(soul medicine)相對有效年齡(壽命),是指人類區別于其它生物(主要包括動物)的、由最高級靈魂所支配進行的、符合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以及有利於自然、社會良性發展的各種生命活動包括腦力活動所佔用的時空。

可見,人類一切由最高級靈魂支配進行的符合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以及有利於自然社會良性發展的各種生命活動包括腦力活動所佔用的時空就是人類相對有效年齡(壽命)。反之,就是無效年齡(壽命),甚至年齡(壽命)是負數。

所以,人類相對有效年齡(壽命)計算方法應為,相對年齡(壽命)等於實際年齡(壽命)加上或減去超出或低於同層次普通人士年平均勞動量或者年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的倍數。

可見,一個即勤奮,勞動效率又高,其個人工作量相當於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甚至幾千個人的工作量,那麼他的壽命相對於一般同層次人士則大大延長,年齡也相應地大大增加。

至於存在於社會上的殺人放火、偷盜搶劫、地痞流氓、投毒強姦等各種超過倫理道德底線的犯罪分子,以及靈魂醫學所討論的患有倫理道德及社會病的人,他們的有效年齡(壽命)理應是短的,甚至是負數,既作為人的概念時間很短暫,甚至就不是人。

4比喻稱謂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未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齠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 ------- 志學之年,束髮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

20歲(男)――弱冠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5典故出處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 兮」。

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

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

《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 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

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

《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耄 :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匪我言耄。――《詩·大雅·板》

亦聿既耄。――《詩·大雅·抑》

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說文》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歲的年齡;高齡,高壽。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

《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

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冠禮和笄禮,說穿了,就是改變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發的。嬰兒生下三個月后,要選擇黃道吉日,剪一次頭髮,只保留兩小撮。這兩小撮頭髮,男孩留在左右兩邊,有如牛頭;女孩則一前一後,有如馬首,叫「羈」。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頭髮長出以後,便不再剪,而是向兩邊分梳,長齊眉毛,叫做「兩髦」。所以兒童又叫「童髦」。或者把「兩髦」總束起來,扎在頭上,一邊一束。男孩狀如獸角,叫做「總角」;女孩狀如樹椏,叫做「丫頭」。所以孩童時代又叫「總角之時」,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頭」、「女娃」。

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就要舉行「冠禮」和「笄禮」。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來決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來賓,叫「筮日」和「筮賓」。屆時,來賓就在一定的禮儀程序中把規定的服飾授予該青年,併為他們取一個「字」。賓取之字與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聯繫。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稱。直到民國年間,中國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氣,都要稱對方的字,有如俄國人之稱「父名」。卑者對尊者說話,只能稱字,且字之後還要加職銜,或加先生。尊者對卑者說話,則直呼其名,不稱字。但是,無論尊卑,自稱都不能稱字,如果自己稱字,便是失禮,也是大笑話。

以此觀之,古人15乃成童(束髮)之年,也就是說不再是孩童,即束髮入學。在《大戴禮記·保傅》中道:「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男子以二十舉行「冠禮」,即加冠,可從業、從事、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為婚,或者說早訂婚約,待成年後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老人養老觀改變 自費休養的養老機構何時來到身邊
  • 哪些病人不宜吃月餅
  • 如何處理孩子的傷口
  • 尼可支招 拯救淚滴形毛孔
  • 記錄周末去拔牙
  • 關於護膚的問題
  • 在線等~~急~~
  • 如何避免上課睡覺?
  • 健康減肥方法
  • 身份證上那裡代表血型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