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糖尿病

[介紹]

概述: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常見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誌。

[病因]

糖尿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1型糖尿病確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參與。主要由於免疫介導的胰島B細胞的選擇性破壞所致。

  1.遺傳因素

  (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報告雙親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4%~11%;兄弟姐妹間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發病率為6%~11%;同卵雙生子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與1型糖尿病: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位於第6對染色體短臂上,為一組密切連鎖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類基因編碼。Ⅰ類基因區域包括HLA-A、HLA-B、HLA-C和其他一些功能未明的基因及假基因,其編碼的抗原分子存在於全部有核細胞的表面,負責遞呈外來抗原給CD8 的T淋巴細胞;Ⅱ類基因區域主要包括HLA-DR、HLA-DQ和HLA-DP3個亞區,分別編碼DR、DQ和DP抗原,存在於成熟B淋巴細胞及抗原遞呈細胞表面,負責遞呈抗原給CD4 細胞;Ⅲ類基因區域編碼包括某些補體成分在內的一些可溶性蛋白,如C2C4A、C4B、腫瘤壞死因子(TNF)和熱休克蛋白(HSP)等。HLA通過主要組織相溶性複合體(MHC)限制,參與T淋巴細胞識別抗原和其他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耐受的形成和維持,在識別自身和異己、誘導和調節免疫反應等多個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可見,HLA在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的發生?頭⒄怪姓加蟹淺V匾

[癥狀]

糖尿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糖尿病的癥狀可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關的「三多一少」,多見於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顯或僅有部分表現;另一大類是各種急性、慢性併發症的表現。

  1.多尿 是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8.89~10.0mmol/L),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泄障礙,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2.多飲 主要由於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進一步明顯升高,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多飲進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進出組織細胞前後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飢餓感;攝食后血糖升高,動靜脈血中濃度差加大(大於0.829mmoL/L),攝食中樞受抑制,飽腹中樞XX,攝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雖然血糖處於高水平,但動靜脈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差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飢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飢餓、多食;另外,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中排泄,因此機體實際上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慾亢進。

  4.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儘管食慾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一旦糖尿病經合理的治療,獲得良好控制后,體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持續下降或明顯消瘦,提示可能代謝控制不佳或合併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見的,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視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診時,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主要可能與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引起晶體屈光度變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屬功能性改變,一旦血糖獲得良好控制,視力可較快恢復正常。

  7.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眾多,可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見於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應激情況下也可發生)和糖尿病高滲非酮症昏迷(多見於2型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累積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腦血管、腎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如自主神經和軀體神經等)等。

  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建議將糖尿病FPG≥7.8mmol/L(140mg/dl)的診斷標準降至7.0mmol/L(126mg/dl),繼續保留OGTT或餐后2h血糖(P2hPG)≥11.1mmol/L的診斷標準不變。原因:①流行病學調查分析FPG≥7.0mmol/L時,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發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②FPG≥7.8mmol/L與OGTT或P2hPG≥11.1mmol/L兩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平時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發現,幾乎所有FPG≥7.8mmol/L的患者其OGTT或P2hPG均≥11.1mmol/L,而約25%OGTT或P2hPG≥11.1mmol/L患者其FPG未達7.8mmol/L,說明FPG≥7.8mmol/L的標準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於P2hP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後的FPG≥7.0mmol/L與P2hPG≥11.1mmol/L,兩者基本一致。將FPG由7.8mmol/L降為7.0mmol/L的診斷已於1999年得到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和亞太地區糖尿病政策組的確認,並建議作為臨床診斷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標準。但多數研究認為OGTT 2h后血糖≥11.1mmol/L仍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新的標準強調以FPG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性,並可應用於糖尿病的普查,但其所獲得的糖尿病患病率偏低。來自美國年齡為40~70歲的人群研究報告,在無糖尿病病史的人群中僅應用FPG作為診斷標準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低於應用1985年WHO診斷標準(FPG P2hPG)所得的患病率(4.36%∶6.34%);FPG的重複性優於P2hPG,且其簡便易行、經濟並易被病人所接受,同時又避免了1985年WHO標準中空腹血糖高於正常又小於7.8mmol/L的患者被漏診,在臨床實踐中更有利於糖尿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防治慢性併發症。值得一提的是僅查FPG不十分適合於糖尿病高危人群(40歲以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和高血脂等人群)的篩查,如僅查FPG可能使相當部分IGT患者漏診,因一些IGT患者FPG可能正常(有研究報告70%~80%的IGT患者FPG可正常),建議採用OGTT。見表2。

  

  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特點:

  1.FPG簡單方便,重複性較好,特異性高,適於糖尿病普查。但臨床如僅查FPG可使一部分IGT和輕症糖尿病患者漏診,也不適合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糖尿病的預防,對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篩查建議採用OGTT。FPG≥7.0mmol/L時,95%的患者P2hPG≥11.1mmol/L,多數報告FPG≥7.0mmol/L,約<5%的患者其P2hPG<11.1mmol/L。以P2hPG≥11.1mmoL/L為診斷糖尿病,一些患者FPG可能小於7.0mmol/L。FPG正常不能排除IGT,甚至不能排除糖尿病。

  2.進一步行OGTT,如P2hPG<7.8mmol/L,為單純IFG性;若P2hPG7.8~11.1mmol/L,為IGT(IFG預報IGT的特異性為92%,敏感性為28%);約8%正常糖耐量(P2hPG<7.8mmol/L)的患者為IFG,但大於70%的IGT患者FPG<6.1mmol/L;IFG亦是介於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一種中間代謝階段,並作為發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與IGT有同等重要的臨床意義。

  3.「空腹」指至少8h內無任何熱量攝入;「隨機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有認為餐后1h較妥。

  4.臨床診斷糖尿病以OGTT為首選,流行病學調查以FPG為首選。

  5.2003年美國糖尿病協會提出將空腹血糖正常值由6.1mmol/L降至5.6mmol/L,有待進一步評價。

  糖尿病的診斷程序見圖2。

  

  典型病例有三多症群提示本病。輕症無癥狀者診斷完全依靠化驗,常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發現。不少病者首先發現併發症,然後追溯及本病。但不論有無癥狀或併發症,關鍵在於首先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性而進行尿、血糖檢查,方可確診。

  (一)糖尿 判斷尿糖檢查結果時應注意下面幾種情況。尿糖測定結果僅供診斷參考,而確診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測定。

  1.如有少量或微量糖尿,且偶然于飯後出現者應進行血糖與糖耐量試驗,並注意到斑氏溶液中硫酸銅系被糖類等還原為一氧化銅而起反應,不少藥物,如嗎啡、水楊酸類、水合氯醛、氨基匹林、對氨苯甲酸、大量檸檬酸、尿酸等和不少其他糖類還可原硫酸銅而發生假陽性結果。故目前廣泛採用葡萄糖氧化酶製成的尿糖試條,可以避免假陽性結果。

  2.臨床上有糖尿病徵象或嫌疑而尿糖反覆陰性時,應注意測定空腹及飯後2小時血糖,以便除外腎糖閾升高的情況。

  (二)血糖 測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種:靜脈血漿葡萄糖(VPG),毛細血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靜脈全血葡萄糖(VBG)。其中以前二者最常採用。以不同方法測得的結果略有差異。VPG方法測得的結果較CBG高10%,較VBG高15%左右。分析血糖報告時還須注意除外引起葡萄糖濃度增高的其他情況,如注XX糖后、各種內分泌疾患、腦部病變及應激性情況等,後文將述及。輕症或早期尤其是Ⅱ型病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不可輕易除外,必須作餐后2小時血糖或糖耐量試驗。

  (三)糖耐量試驗 對於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者(如有陽性家族史,或反覆小產、早產、死胎、巨嬰、難產、流產的經產婦,或屢發瘡癤癰腫者等),須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但空腹血糖明顯增高的重型顯XX例則診斷已能確定,大量葡萄糖可加重負擔,應予免試。

  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最常用,以往成人採用一次100g,近年WHO建議用75g(或不論成人或兒童每kg標準體重1.75g,總量不超過75g)口服法。于口服糖前及后1/2、1、2、3小時抽取靜脈血測糖,同時搜集尿標本。

  結果:正常人(年齡15~50歲)空腹血糖為70~100mg/dl(葡萄糖氧化酶等真糖法),糖吸收高峰見於30~60分鐘內(50歲以上者后移),一般不超過170mg/dl,2小時血糖濃度恢復正常範圍,3小時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陰性。100g和75g法相較差別不大,僅後者血糖較早恢復正常。年逾50歲者糖耐量往往生理性減低,于1小時峰值每增高10歲血糖增加10mg/dl。

  診斷標準:目前多數採用1985年WHO提出的暫行標準如下:

  ⑴有糖尿病癥狀,任何時候靜脈血漿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

  ⑵如結果可疑,應進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兒童每kg體重1.75g,總量不超過75g),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mg/dl為糖耐量減退(TGT)。

  ⑶如無糖尿病癥狀,除上述兩項診斷標準外,尚須另加一指標以助診斷,即在OGTT曲線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

  ⑷妊娠期糖尿病亦可採用此診斷標準。

  以上診斷標準可歸納為表1。

  表1 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暫行標準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血糖mg/dl(mmol/L)

  靜脈全血靜脈血漿毛細血管全血

  糖尿病(DM)

  空腹和(或)糖負荷后2h≥120(6.7)

  ≥180(10.0)≥140(7.8)

  ≥200(11.1)≥120(6.7)

  ≥200(11.1)

  葡萄糖耐量異常(IGT)

  空腹和糖負荷后2h<120(6.7)

  ≥120(6.7)~

  <180(10.0)<120(7。8)

  ≥140(7.8)~

  <200(11.1))<120(6.7)

  ≥140(7.8)~

  <200(11.1)

  診斷糖尿病時尚須除外影響糖耐量的多種因素,包括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內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種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女性避孕藥、糖皮質激素、苯妥英鈉、氯苯甲噻二嗪等),應激狀態(如發熱、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手術治療等),失鉀等。

  2.飯後2h血糖測定 進食相當於100g葡萄糖的糖類食物如饅頭2兩或米飯等后2h測定血糖,如超過140mg/dl者為耐量減低,≥200mg/dl者為糖尿病。

  由於低糖飲食或飢餓狀態可使糖耐量減低,因此試前3d應注意調整飲食使糖類攝食不少於250g/d,方可獲得可靠結果。

  對部分患者需估計其β細胞功能或血糖控制狀況時,尚可作下列測定:

  1.空腹血漿胰島素測定 我院以放XX免疫法測定空腹血漿胰島素正常範圍為5~20µu/ml,Ⅰ型患者往往在5µu/ml以下,有時低至測不出。Ⅱ型患者血漿胰島素濃度一般正常,少數也有偏低者,肥胖患者常高於正常,增高明顯者呈高胰島素血症,提示有胰島素抵抗。後者為代謝綜合征中的一個組成,可認為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備受關注。胰島素和胰島素原有免疫交叉性,因此均能為一般放免測定法測出,而對心血管的不良影響,胰島素原可能更甚於胰島素。已有研究胰島素原的測定應用於臨床。

  2.胰島素釋放試驗 于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時可同時測定血漿胰島素濃度以反映胰島β細胞貯備功能。Ⅰ型病者除空腹水平很低外,糖刺激后胰島素水平仍很低,呈低扁平曲線,尤其是計算同時的葡萄糖(G)與胰島素(IRI)比值,(IRI)/G,提示胰島素分泌偏低(正常值為25µu/mg)。Ⅱ型病者空腹水平可正常或偏高,刺激后呈延遲釋放。葡萄糖刺激后如胰島素水無明顯上升或低平,提示β細胞功能低下。

  3.C肽測定 從胰島β細胞釋放的胰島素經肝腎后受胰島素酶等滅能,周圍血中每次循環將有80%被破壞,且其半壽期僅4.8分鐘,故血濃度僅能代表其分泌總量的極小部分。C肽與胰島素系從胰島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類物,不受肝臟酶的滅能,僅受腎臟作用而排泄,且其半壽期為10~11分鐘,故血中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貯備功能。測定C肽時不受胰島素抗體所干擾,與測定胰島素無交叉免疫反應,也不受外來胰島素注XX的影響,故近年來已利用測定C肽血濃度或24小時尿中排泄量以反映β細胞分泌功能。

  ⑴血清C肽濃度測定:用放XX2免疫法測定空腹時正常人血清C肽為1.0±0.23mg/dl,當口服葡萄糖后峰值見到60分鐘時,濃度為3.1ng/ml,據Block等測定,正常人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清C肽從1.3±0.3ng/ml于60分鐘後上升至4.4±0.8ng/ml,Ⅱ型糖尿病者2小時后僅上升2.3ng/ml。另5例Ⅰ型病者曾治以胰島素5年以上者C肽水平很低,無論空腹時及刺激后均未能測出。

  ⑵24小時尿C肽測定:正常人24小時尿C肽為36±4µg,Ⅰ型病者僅1.1±0.5µg,Ⅱ型病者為24±7µg,每日C肽的排出量約相當於胰島素分泌量的5%,而胰島素排出量僅占0.1%。

  上述C肽測定對胰島素治程中的Ⅰ型病者可鑒定β細胞功能,目前不僅用於科研,臨床也常採用。

  4.HbA1c測定 對空腹血糖正常而血糖波動較大者可反映近2~3月中血糖情況,正常值HbA1c6%,HbA1為8%,糖尿病者常高於正常。

  5.果糖胺測定 血清果糖胺正常值2.13±0.24mmol/L(血漿中低0.3mmol/L),可反映近1~4周中血糖情況,與HbA1c相平行,糖尿病者不論Ⅰ型、Ⅱ型均增高,尤以Ⅰ型為高。

  總之,糖尿病的診斷可根病史、臨床表現、輔以上述尿糖、血糖及OGTT而確定。此外,尚須查明有否各種併發症和伴隨症,並估計其病情輕重、類型、發展階段和各主要臟器功能狀態等,對本病的治療和預后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中醫辨證

  中醫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論述較為詳細。認為主要是由於素體陰虛,五臟柔弱,復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導致腎陰虧虛,肺胃燥熱;病機重點為陰虛燥熱,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俱虛;陰虛燥熱,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滯,血行澀滯而成瘀;陰損及陽,陽虛寒凝,亦可導致瘀血內陽。

  1.素體陰虛 導致素體陰虛的原因有:?儐忍觳蛔悖骸讀槭?・五變篇》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是指在母體胎養不足所致。②後天損耗過度:如毒邪侵害,損耗陰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陰津的臟腑受損,XX無從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門》說:「消渴者,原其發動,此則腎虛所致,每發即小便至甜。」④臟腑之間陰陽關係失調,終致陰損過多,陽必偏盛,陽太盛則致「消」,如《醫門法律・水腫門》中說:「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不闔,水直下則為消」。腎陽偏亢,使胃熱盛而消谷善飢。

  2.飲食不節、形體肥胖 ①長期過食甘美厚味,使脾的運化功能損傷,胃中積滯,蘊熱化燥,傷陰耗津,更使胃中燥熱,消谷善飢加重。如《素問・陰陽別論》謂:「二陽結謂之消」。二陽指的是足陽明胃與手陽明大腸。是指胃腸中積滯化熱,胃熱則消谷善飢。熱邪上熏于肺,使肺熱津傷,出現煩渴多飲。大腸熱結則大便秘結不暢。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熱,也能耗損陰津,陰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熱,燥熱復必傷陰。如此惡性循環而發生消渴病。

  3.情志失調、肝氣鬱結 由於長期的情志不舒,郁滯生熱,化燥傷陰;或因暴怒,導致肝失條達;氣機阻滯,也可生熱化燥,並可消爍肺胃的陰津,導致肺胃燥熱,而發生口渴多飲,消谷善飢。陰虛燥熱日久,必然導致氣陰兩虛。消渴患者始則陰虛燥熱,而見多飲、多尿、善飢。時日既久,陰損及陽而出現氣虛陽微現象,如全身困倦乏力、食少難化、大便溏薄、口乾不欲飲、夜尿多而白天反少,脈細無力、舌質淡、苔薄白或淡黃。這是由於肺、胃、腎三經陰氣虛,陽氣被遏而出現的陰陽兩虛病證。

[食療]

糖尿病吃什麼好?

  糖尿病患者食療方法

  (1)葯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葯粥有:

  豆腐漿粥(《本草綱目拾遺》):粳米50g,豆腐漿500mL,食鹽或白糖少許,先煮粳米,后加豆腐漿,至米開花粥稠,分早晚2次服用。適用於糖尿病伴高血壓、冠心病者,若糖尿病腎病腎衰者不宜服用。

  綠豆粥(《普濟方》):粳米50g,綠豆50g,共煮粥食用。綠豆有降血脂作用,適用於糖尿病伴高血壓、冠心病者,若糖尿病腎病腎衰者不宜服用。

  赤小豆魚粥(經驗方):赤小豆50g,鯉魚1尾,先煮魚取汁,后加赤小豆煮爛。適用於糖尿病水腫者。

  菠菜粥(《本草綱目》):菠菜100~150g,粳米50g,煮粥食用。適用於糖尿病陰虛化熱型。便溏腹瀉者禁服。

  芹菜粥(《本草綱目》):新鮮芹菜60~100g切碎,粳米10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者。

  木耳粥(《鬼遺方》):銀耳5~10g(或黑木耳30g),粳米100g,大棗3枚。先浸泡銀耳,將粳米、大棗煮熟后加銀耳,煮粥食。適用於糖尿病血管病變者,美國明尼索達大學醫學院漢穆希密特教授認為,常食木耳可以減少和預防心臟病的發作。木耳有破血作用,糖尿病孕婦慎用。

  蘿蔔粥(《圖經本草》):新鮮白蘿蔔適量,粳米5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痰氣互結者。

  山藥粥(《醫學衷中參西錄》):生山藥60g,大米60g,先煮米為粥,山藥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內食用。適用於糖尿病脾腎氣虛、腰酸乏力、便泄者。

  胡蘿蔔粥(《本草綱目》):新鮮胡蘿蔔50g、粳米10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者。藥理研究:胡蘿蔔中琥珀酸鉀鹽有降壓作用。

  冬瓜鴨粥(驗方):冬瓜一個,光鴨一隻,大米200g,香菇10個,陳皮3g。先將光鴨于油鍋煎爆至香,用蔥、姜調味,入粥煮爛撈起切片。食鴨服粥。適用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者。

  槐花粥(驗方):干槐花30g或鮮品50g,大米5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中風患者。槐花可擴張冠狀動脈,可防治動脈硬化,常服用有預防中風作用。

  菊花粥(《老老恆言》):秋菊烘乾研末,先以粳米100g煮粥。調入菊花末10g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適用於糖尿病視物昏花者。菊花清肝明目,臨床用於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

  玉米粉粥(《食物療法》):粳米50~100g,加水煮至米開花后,調入玉米粉30g(新鮮玉米粉),稍煮片刻服用。適用於各種糖尿病人。玉米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玉米油是一種富含多個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是一種膽固醇吸收抑製劑。

  荔枝粥(《泉州本草》):荔枝5~7個,粳米50g,水適量煮粥服用。適用於Ⅱ型糖尿病者。

  葛根粉粥(《太平聖惠方》):葛根粉30g,粳米50g,共煮粥服用。適用於老年人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壓、冠心病者,葛根含黃酮類,具有解熱、降血脂、降低血糖作用。

  生地黃粥(《月瞿仙神隱》):鮮生地150g洗凈搗爛取汁,先煮粳米50g為粥,再加入生地汁,稍煮服用。適用於氣陰兩虛型糖尿病者。

  杞子粥(《本草綱目》):枸杞子15~20g,糯米5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肝腎陰虛者。

  葫蘆粥(經驗方):陳葫蘆炒存性10g,粳米5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水腫者。

  天花粉粥(《千金方》):花粉30g,溫水浸泡2小時,加水200mL,煎至100mL,入粳米50g煮粥服用。適用糖尿病口渴明顯者,糖尿病孕婦禁用。

  韭子粥(《千金翼方》):韭子10g炒熟,粳米50g,煮粥服用,適用於糖尿病性XX病人。

  (2)食療菜餚與葯膳。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菜餚與葯膳有:

  苦瓜: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動物實驗表明苦瓜有明顯降低血糖作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解放軍

  糖尿病人常食苦瓜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鮮苦瓜作菜食用或紅燒苦瓜,每次100g。糖尿病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蚌肉苦瓜湯:苦瓜250g,蚌肉100g,共煮湯,加油鹽調味,熟后喝湯吃苦瓜蚌肉。適用於輕型糖尿病。

  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國內外臨床研究表明,南瓜粉對輕型糖尿病確有療效。可將南瓜烘乾研粉,每次5g,每日3次,也可用鮮南瓜250g煮熟食用,既充饑又可降低血糖。

  洋蔥(蔥頭):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也用洋蔥50~100g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玉米須煲瘦豬肉:玉米須30g,瘦豬肉100g,煮熟飲湯食肉,適用於一般糖尿病患者。

  枸杞子蒸雞:枸杞子15g,母雞1只加料酒、姜、蔥、調料,共煮熟食枸杞子、雞肉,飲湯。適用於糖尿病腎氣虛弱者。

  苦瓜燜雞翅:苦瓜250g,雞翅膀1對,薑汁、黃酒、調料、植物油適量,先炒雞翅膀,后入苦瓜、調料,熟后食肉飲湯。

  沙參玉竹煲老鴨:沙參30~50g,玉竹30g,老雄鴨一隻,蔥、姜、鹽少許燜煮熟后食肉,飲湯。適用於中老年糖尿病。

  清蒸茶鯽魚:鯽魚500g,綠茶20g左右,蒸熟,淡食魚肉。適用於糖尿病。

  蘿蔔煲鮑魚:干鮑魚20g,鮮蘿蔔250g,加水煲熟,食肉飲湯。適用於一般糖尿病患者。

  黃鱔:具有一定降糖作用。用黃鱔製做的葯膳有:參蒸鱔段,內金鱔魚,燴鱔魚絲,歸參魚鱔,翠皮爆鱔絲等均可選用。

  清燉甲魚:活甲魚500g,蔥、姜、筍片、酒適量,燉熟飲湯。適用於老年糖尿病腎陰不足患者。

  韭菜煮蛤蜊肉:韭菜250g,蛤蜊肉250g,料酒、姜、鹽少許,煮熟飲湯食肉,適用於糖尿病腎陰不足者。

  玉米須燉龜:玉米須100g,烏龜1只,蔥、鹽、料酒適量,燉熟食肉飲湯。適用於一般糖尿病患者。

  玉米須燉蚌肉:玉米須100g,蚌肉150g,鹽、蔥、料酒適量。燉熟食飲湯,適用於一般糖尿病患者。

  田螺: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大田螺10至20個,鹽、姜、蔥少許,煮熟食螺飲湯。

  鱈魚:鱈魚胰腺含有豐富的胰島素,可燉食。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

  蠶蛹:洗凈後用植物油炒,或煎成湯劑。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

  海參:洗凈炒食可用於各型糖尿病。

  鮮蘑炒豌豆:鮮口蘑100g,鮮嫩豌豆150g,植物油、鹽少許。適用於各型糖尿病人。

  其他菜類:素炒豌豆、素炒豆芽菜、素炒冬瓜、素炒菠菜、炒綠豆芽、香乾絲炒芹菜、冬菇燒白菜等均適宜糖尿病食用。

  (3)湯類、飲料。糖尿病患者宜於飲用的湯類、飲料有:

  冬瓜瓤湯(《聖惠方》):冬瓜瓤(干品)30g水煎代茶飲。

  葫蘆湯:鮮葫蘆60g,或干品30g,水煎飲湯。適用於糖尿病皮膚癤腫。

  赤小豆冬瓜湯:赤小豆、冬瓜適量煎湯。適用於糖尿病皮膚癤腫。

  糯米桑皮湯:爆糯米花30g,桑白皮30g,水煎服。適用於糖尿病口渴多飲者。

  菠菜銀耳湯:鮮菠菜根150~200g,銀耳20g,飲湯食銀耳,適用於糖尿病大便秘結者。

  兔肉湯:兔1只,鹽調料,煮熟食肉飲湯。

  鴿肉銀耳湯:白鴿半隻,銀耳15g,煮熟食肉飲湯。適用於各型糖尿病。

  鴿肉山藥玉竹湯:白鴿1只,山藥30g,玉竹20g,共煮熟食肉飲湯。適用於陰虛型糖尿病。

  豬胰湯:豬胰一個,黃芪60g,山藥120g,水煎湯,食豬胰,飲湯。豬胰子焙乾研末,每次6~9g,每日3次。適用於各型糖尿病。

  雙耳湯:白木耳、黑木耳各10g,冰糖少許,白木耳、黑木耳洗凈加清水蒸至木耳熟爛,食木耳飲湯。適用於糖尿病人眼底出血症。

  菊槐綠茶飲:菊花、槐花、綠茶各3g,沸水沖泡飲用。適用於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

  苦瓜茶飲:鮮苦瓜一個,綠茶適量,溫水沖泡。適用於輕型糖尿病。

  消渴茶(《外台秘要》):麥冬、玉竹各15g,黃芪、通草各100g,茯苓、乾薑、葛根、桑白皮各50g,牛蒡根150g,干生地、枸杞根、銀花藤、薏苡仁各30g,菝葜24g,共研末製成葯餅,每個15g,每取一個放火上令香熟勿焦,研末代茶飲。

  地骨皮露(《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地骨皮300g,為細末,用蒸餾方法,成露1500g,每服60g,一日2次。

  消渴速溶飲:鮮冬瓜皮和西瓜皮各1000g,白糖適量,瓜蔞根250g。瓜皮切薄片,瓜蔞根搗碎水泡,放鍋內水適量煮1小時,撈去渣再以小火繼續加煎煮濃縮,至稠粘停火,待溫,加白糖粉,把煎液吸凈、拌勻、曬乾、壓碎,每次10g,以沸水沖化,頻飲代茶。適用於各型糖尿病。

  白蘿蔔汁(《食醫心鏡》):白蘿蔔1000g,洗凈搗爛,紗布包絞汁,每次50mL,每日3次。

  鮮李汁(《泉州本草》):鮮熟李子適量,切碎絞汁,每次1湯匙,一日3次。

  烏梅茶:烏梅15g,沸水沖泡代茶飲。

  黃精枸杞茶:黃精15g,枸杞10g,綠茶3g,溫開水沖泡代茶飲。

  鮮生地露(《消渴病中醫防治》):鮮生地500g,切成小塊,制露1000g,每服100g,具有滋腎養陰,生津止渴作用。

  麥冬茶(《消渴病中醫防治》):麥冬、党參、北沙參、玉竹、花粉各9g,烏梅、知母、甘草各6g,共為細末,每服1劑,白開水沖,代茶飲。

  生津茶(《消渴病中醫防治》):青果5個,金石斛、甘菊、竹茹各6g,麥冬、桑葉各6g,鮮藕10片,黃梨(去皮)2個,荸薺(去皮)5個,鮮蘆根(切碎)2支,上藥共為粗?

[預防]

糖尿病應該如何預防?

  飲食改變

  ①飯前先吃一點生黃瓜或西紅柿;②吃飯先喝湯;③吃飯先吃些用餐的菜;④再吃主食和蔬菜。

  ――改變進餐順序

  ①細嚼慢咽:喝湯不要端起碗喝,既不文明又不雅觀,用小勺一勺一勺喝。吃飯一口一口吃,不要狼吞虎咽;②在餐桌上吃,不要端碗盛上菜到處走;③專心專意地吃,不要邊吃邊幹活;④精神集中的吃,不要邊看電視邊吃;⑤飯要一次盛好,不要一點一點盛飯;⑥吃完碗中飯立即放下筷子,離開餐桌,不要養成吃完了還不願下桌習慣;⑦不打掃剩菜飯;⑧立即刷牙。

  ――改變進餐方法

  少吃零食;少葷多素;少肉多魚;少細多粗;少油多清淡;少鹽多醋;少煙多茶;少量多餐;少吃多動;少稀多干。

  ――改變進餐習慣

  吃菜吃帶葉、莖類蔬菜,少吃根、塊莖的菜;不吃油炸食物或過油的食物;不要勾芡,澱粉高;不要吃含澱粉高的食物,如吃要交換主食;血糖控制好的在兩餐中間吃水果,但不要喝果汁;喝湯去掉上面的油;吃肉絲比吃肉片、肉排、紅燒肉好;吃帶刺魚比吃魚塊好,因為可以減緩進餐速度,增加飽腹感;吃帶骨頭肉比吃墩肉好,既滿足食慾要求,吃進的肉量?植淮?;吃雞肉去掉雞皮及肥肉。

  ――改變進餐品種

  ① 吃汆、煮、蒸、拌、鹵的菜比吃炒菜好,可以減少油的攝入;② 吃麵條要多做菜碼;③ 吃魚吃清蒸魚、酸菜魚或燉。 炒菜多放調料少放油。

  ――改變烹調方法

  糖尿病早期信號

  視力下降

  糖尿病可引起 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進展較快,有時也會 引起急性視網膜病變,引起急性視力下降。

  皮膚瘙癢

  糖尿病引起皮膚瘙癢,特別是女性XX的瘙癢更為嚴重。

  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 末梢神經炎,出現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燒灼感 等,也有的人會產生走路如踩棉花的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百歲老人妙方養生 臉上竟無老年斑
  • 為減肥只吃補藥不吃飯 醫生:保健品不能當飯吃--健康資訊-
  • 學齡前,讓孩子離開斜弱視
  • 解答疑難 拯救泡泡眼黑眼圈
  • 敏感肌膚六招應對多雨季節
  • 數碼彩擴機對人體是否有害?
  • 方便麵吃太多會增肥嗎
  • 7月去韓國買什麼東西比較好
  • 臉上毛孔粗大怎麼辦
  • 花草語茶是種什麼茶啊???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