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生瘡
[介紹]
口舌生瘡 aphthous stomatitis
口舌生瘡或潰爛、出現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覆發作,甚至潰瘍久不愈合。多由心脾積熱,外感熱邪,或脾胃濕熱,陰虛陽亢所致。古代文獻中,又稱此病為口破、口疳、口瘍,發生在舌的稱舌瘍。相當於西醫的口腔潰瘍。瘡瘍皆屬於火,但有實火與虛火的區別,如因煙酒不節,或多食肥甘厚味,留滯生熱,或外感風熱、濕熱之邪,入里化火,或情志鬱結,久而化火,多屬實火;素體陰虛,熱病傷陰,或睡眠不足,長期疲勞而致人身體衰弱.
[預防]
口舌生瘡應該如何預防?
1、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事情和著急。
4、注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養成一定排便習慣,防止便秘。
[檢查]
口舌生瘡應該做哪些檢查?
口腔粘膜潰瘍和糜爛雖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但是全不同的兩回事,首先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分明,與周圍正常粘膜「經緯分明」。而口腔糜爛,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並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並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其次,兩者的病程和預后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愈合,就「乾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愈合后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覆遷延,而且愈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最後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潰瘍表現為上皮連續性有中斷,糜爛比較淺表而無上皮連續性的中斷。當潰瘍和糜爛不太典型時,鑒別就會有難度,但只要細心觀察,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區別的。值得提出的是,這兩種病損是可以相互轉化或兩者同時存在。
[混淆]
口舌生瘡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舌齒齦疼痛性粟粒至水皰:手足口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1~2天內口腔、咽、軟齶、頰黏膜、舌、齒齦出現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舌頭上有長時間不愈潰瘍:如果同一處口腔潰瘍,傷口超過三周以上仍未改善,則要注意這類難愈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瘍傷口極有可能會是口腔癌的早期信號了。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男性多於女性。舌癌多數為鱗癌,尤其在舌前2/3部位,腺癌較少見,多位於舌根部,舌根部有時也可發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舌癌多發生於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處,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較強,常波及舌肌,致使舌運動受限,使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舌癌向後可以侵犯舌齶弓及扁桃體,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及頜骨,使全舌固定。發生繼發感染或舌根部癌腫常發生劇烈疼痛,並放XX至同側頭面部。因舌體具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環,並且舌的機械運動頻繁,因此舌癌轉移較早且轉移幾率較高。舌背或越過舌體中線的舌癌可以向對側頸淋巴結轉移;舌前部的癌多向頜下及頸深淋巴結上、中群轉移;舌尖部癌可以轉移至頦下或直接至頸深中群淋巴結,舌根部的癌不僅轉移到頜下或頸深淋巴結,還可能向莖突后及咽後部的淋巴轉移。舌癌還可發生遠處轉移,一般多轉移至肺部。
複發性舌頭上潰瘍:指在口腔唇、舌、頰、艮粘膜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潰瘍,中醫俗稱舌頭上潰瘍 ,是人群常見的多發病,任何年齡均有發病,但青狀年多見,長期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學習,危害人體健康。口腔潰瘍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癥狀,一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碰到。
口腔粘膜潰瘍和糜爛雖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但是全不同的兩回事,首先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分明,與周圍正常粘膜「經緯分明」。而口腔糜爛,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並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並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其次,兩者的病程和預后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愈合,就「乾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愈合后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覆遷延,而且愈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最後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潰瘍表現為上皮連續性有中斷,糜爛比較淺表而無上皮連續性的中斷。當潰瘍和糜爛不太典型時,鑒別就會有難度,但只要細心觀察,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區別的。值得提出的是,這兩種病損是可以相互轉化或兩者同時存在。
[類似疾病]
口舌生瘡相關疾病
更多口癥狀
噯腐 噯氣時有腐敗雞蛋 白喉假膜形成 扁桃體變小而堅韌 扁桃體充血 扁桃體充血肥大 扁桃體肥大 扁桃體上有灰色膜 扁桃體小或缺如 捕蠅舌征 不能露齒及突唇 產後口渴 呈開口狀態而不能 持續性咳嗽 齒齦肥厚 齒齦有藍線 出生后「四凹征」 唇部發紺 唇齶裂 唇乾裂